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
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利用好网络能带来诸多便利,丰富生活,让青少年看到不一样的精彩;但一旦沉迷网络,会严重损害身心健康,甚至威胁国家与社会的安全与稳定。青少年学生应提高辨别、自控和选择能力,合理安排上网时间,浏览健康信息,促进自身健康成长。
青少年上网安全守则
保护个人信息:未经父母同意,不把自己及父母家人的真实信息,如姓名、住址、学校、电话号码和相片等在网上告诉其他人;尽可能不在网上论坛、网上公告栏上公布自己的E - MAIL地址,若有多个E - MAIL信箱,要设置不同的密码。
处理不良信息:看到不文明的信息或图片,应立即告知父母;收到垃圾邮件(不明来历的邮件),应立即删除,包括主题为问候、发奖一类的邮件,若有疑问,立刻请教父母、老师如何处理;不浏览儿童不宜的网站或网站栏目,不小心进去要立即离开。
遵守法律法规:不传播或转贴他人违反中小学生行为规范甚至触犯法律的内容,网上网下都做守法小公民。
应对网络伤害:遇到网上有人伤害自己,应及时告诉父母或老师。
控制上网时间:适当控制上网时间,一般每天不超过1小时。
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欧盟网络安全教育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欧盟网络安全教育情况
课程设置:2010年,在被调查的30个欧盟成员国中,24个国家将网络安全主题列入学校课程。网络使用是教学目标里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是信息和通讯课程(ICT)的考查内容,其他学科也有涉及。课程内容广泛,贴近实际生活,主要涉及个人隐私安全、网络行为安全(包括与陌生人交流及网络文明问题)、下载及版权问题和安全使用手机等三大类问题。
教师培训:欧盟国家负责操作校园网络系统的教师,必须有特定的教师资格,并经过特定的信息和通信技术知识的培训。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培训方式,如希腊国家教育部直接向计算机学科教师提供专门培训课程;法国先由专家培训校长,再由校长培训教学团队;西班牙、卢森堡、瑞典和英国等国为教师提供特定自学材料和在线互动课程。
对我国的启示
课程渗透:将网络安全教育主题灵活渗入学校课程,加强目的性、系统性、全面性和实用性,采用灵活教学形式,配合灵活时间表。
教师培训:我国负责网络安全教育的教师大多未接受专业培训,各地区教育部门可根据自身条件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提高网络安全教育的计划性和专业性。
手机上网教育:我国青少年手机上网活跃,学校不应强制反对,而应将手机上网安全问题加入网络安全教育内容,引导青少年正确安全使用手机上网。
多方合作:学校、社会和家庭应共同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加强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
常见网络安全问题举例
网络诈骗
犯罪分子利用网络知识对防范意识薄弱的学生下手,开学季是高发时期。青少年应提高警惕,不轻易相信网上的信息和承诺,避免遭受财产损失或个人信息泄露。
网络病毒
如木马程序和“熊猫烧香”病毒。木马程序通过伪装吸引用户下载执行,为施种者提供控制电脑的门户;“熊猫烧香”病毒在2006年底大规模爆发,可通过多种方式传播,能改变程序文件模样,盗取用户游戏账号、QQ账号等,还具有商业获利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