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89阅读
  • 2回复

[猎奇]清朝老照片:图一是住在水上的百姓,图二是紫禁城的护城河 [10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527801728
道友贴图厅主管

UID: 1461284

精华: 7
职务: 山庄总管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70973
金币
31012
道行
37009
原创
2157
奖券
4449
斑龄
131
道券
902
获奖
0
座驾
电动三轮
设备
相机:索尼NEX-3N
 摄影级
中级认证
在线时间: 39036(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2-05
最后登录: 2025-04-22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9:37





这张照片拍摄的是码头的渔民,他们住在水上的房子里,用木板搭建而成,虽然比较小,但东西都比较齐全。由于没有事情做,就只能坐在那里休息,小孩儿则坐在房外面的那根而柱子上,想必是从小攀爬惯了,一点都不怕掉在水里,真是个毛孩子,而附近则停放着许多渔船。



这张照片拍摄的是紫禁城的护城河,那时候的护城河看起来水质非常差,上面漂浮着一层浮萍,看起来已经很久没有治理过了,由于是黑白照片,更显得河水脏乱。不知道那个时候的紫禁城是否又像现在这样焕然一新呢?不过虽然护城河破旧,但好歹也被摄影师记录了下来,留给后人观看。



这张照片拍摄的是一位妇人带着自家孩子坐着独轮车的情景,后面还有一个男子替他们推车,看起来有些辛苦,只不过由于是冬天,所以即使出汗也没事。看这情景应该是从某家院子后面经过,但看他们的打扮都不像是中原人,倒有点像是少数民族。



这张照片拍摄的是一位清朝时期的小摊贩正挑着担子四处叫卖时的情景,他的装备虽然简陋,但自己带了一个小板凳,倒是非常机智了,走到哪里都可以稍作休息,这样子也不会觉得太累。但不知道他那些桶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看他的装扮也倒有点像电视剧里面的士兵。



这最后一张照片拍摄的是清朝时期的妇女正在做茶时的情景,想必她们刚从山上采完茶下来。她们衣着朴素,发饰统一,应该是在一处茶庄里面劳作,不知那个时候的茶叶和现在的茶叶喝起来有什么不同,想必没有那么多污染吧,能吸收天地之精华,喝起来应该会更加清新一些。

-------------------------------------------------------------------------------------------

明清记忆,那些免于战火的珍贵民居照片



这张是城墙,而且是城墙内侧,这样的城墙既省略了夯土的环节,而且可以住人,拱形也比较容易修高点。



城墙外侧,这个城墙建于崇祯八年,起因是一次农民军洗劫了该地。



这个地方据刚才那个城墙不远,,是一个两进四合院,但是门是开在两个院子腰部的位置。大概说来,外面那个院子估计是下人和客人住的,里面那个院子是主人住的。而且前面有一张正房的照片,正房虽然是一层的,但是很霸气的感觉。



这个是汤帝庙,供奉汤帝,就是商朝那个,估计是本地经商的比较多,所以汤帝是最最高级的神,这个庙建于顺治九年。



专门为了防农民军修的碉楼,这是最后一道屏障,建于崇祯十三年。高七层三十多米,最上面那个楼台式建筑是近代补的,这个楼下面有地道,通向城外。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忘 记 签 到 是 最郁闷的事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45585
金币
96602
道行
1988
原创
2393
奖券
2610
斑龄
33
道券
936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3922(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4-22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前天 20:52
这些照片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直观的窗口,让我们能够窥见清朝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社会风貌。以下是对这些照片的一些解读和感想:

1. 码头渔民的生活:这张照片展示了渔民在水上房屋中的生活场景,体现了他们与水紧密相连的生活方式。孩子们在柱子上攀爬,展现了渔民孩子从小与水相伴、勇敢无畏的性格。

2. 紫禁城护城河的旧貌:这张照片记录了紫禁城护城河曾经的脏乱状态,与现在焕然一新的面貌形成鲜明对比。这反映了随着时代的发展,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城市治理的进步。

3. 独轮车与少数民族:这张照片捕捉了一个妇人带着孩子乘坐独轮车的情景,后面的男子辛苦推车。他们的打扮与中原人不同,可能是少数民族,这体现了清朝时期多民族共存的社会特点。

4. 小摊贩的生活智慧:这张照片中的小摊贩虽然装备简陋,但他自带小板凳,可以随时休息,展现了劳动人民的生活智慧和自给自足的精神。

5. 采茶妇女的劳作:这张照片记录了清朝时期妇女采茶、制茶的情景。她们衣着朴素,发饰统一,可能是在茶庄劳作。与现代茶叶相比,当时的茶叶可能更加纯净、自然,更能体现天地之精华。

6. 明清时期的民居建筑:
   - 城墙内侧:这张照片展示了可以住人的城墙内侧,既省略了夯土环节,又方便居住,体现了古代建筑的实用与创新。
   - 城墙外侧:建于崇祯八年的城墙,起因是农民军洗劫,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和军事防御的需要。
   - 两进四合院:这张照片揭示了四合院的布局和功能分区,体现了古代家庭的等级制度和生活方式。
   - 汤帝庙:供奉商朝汤帝的庙宇,反映了当地商业繁荣和对汤帝的崇拜。
   - 防农民军的碉楼:建于崇祯十三年的碉楼,是最后一道屏障,体现了当时社会动荡和军事防御的重要性。

这些照片不仅记录了明清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社会风貌,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特点和历史变迁。它们是珍贵的历史资料,让我们能够跨越时空,感受那个时代的气息。同时,这些照片也让我们思考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29464
金币
127876
道行
20023
原创
757
奖券
68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3969(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4-22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前天 20:29
清朝老照片描述
根据您的要求,以下是关于清朝老照片的描述,分别对应您提到的“图一”和“图二”。

图一:住在水上的百姓
根据您提供的信息,图一是关于住在水上的百姓。在清朝时期,这些水上居民通常被称为疍民。他们的生活方式独特,常年生活在水上,不能上岸定居,甚至连子孙后代都不能参加科举考试。他们的生活条件通常比较艰苦,照片中可能会展示他们简陋的水上住所和贫困的生活状态。

图二:紫禁城的护城河
图二是关于紫禁城的护城河,也称为筒子河。这条护城河建成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河宽52米,条石垒砌驳岸,坚固陡直。河水自西北流入,向东南流出至御河。在清朝时期,河中曾栽种莲藕,收获后供应宫中使用,剩余的则出售,所得银两存入奉宸苑备用。护城河至今已有580年的历史,1999年对其进行了治理工程,驳岸修整一新,河底全部铺砌方砖,河道更加坚固。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清朝老照片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