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58阅读
  • 2回复

[居家生活]医生劝诫:50岁后,不想被脑梗折磨瘫痪半生,这5个习惯要养成![14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1540
金币
733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8
奖券
17828
斑龄
197
道券
1055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2359(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7-12
— 本帖被 妞妞乐乐 执行加亮操作(2025-05-31) —

脑梗这事,不吓人也不快,一旦发生,就是慢慢摧毁。

走路变慢,说话不清,饭吃一半手抖,甚至倒下再也站不起来。
医院里神内科的病房,三分之一是脑梗病人。查房时常见到一个人安安静静坐在床上,眼神还在,但半边身子已经不听使唤。
家属忙前忙后,病人心里什么都清楚,就是动不了。那种痛感,比疼还沉重。脑梗不是老年病,是慢出来的,是一点一点积累出来的,是一个人生活习惯反映出来的后果。
五十岁后,身体进入加速老化阶段,动脉内皮功能下降,血流速度变慢,血管弹性变差,血小板更容易聚集。这些生理变化不是突变,而是环境加身体的结果。
有些人到了这岁数,身体一点毛病都没有,也有些人查出来三高又不当回事,等到某天头一晕、眼一黑,人就倒了。不是说命不好,而是动作慢了。

预防脑梗,不靠药,靠习惯。生活里那几个小动作、小饮食、小节奏,才是决定血管能不能通畅下去的关键。
每天走路超5000步这个建议很多人听过,但真正做到的并不多。步数不高的理由太多:上班没空、膝盖疼、天太热、懒得动。
但数据显示,步行量和脑梗发生率呈显著负相关。也就是说,走得多,梗的风险就小。
一个追踪了1.4万人的日本研究明确指出,每天步行超过7000步的人群,脑卒中发病率比不足3000步的人低34%。步行本身不是锻炼强度,而是血流激活的节奏调节。
下肢运动能刺激下腔静脉回流,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减少血液在脑部的静滞,降低血栓形成概率。不追求速度,只看次数和时间,哪怕是每天三次10分钟,也比坐着不动要强得多。

起床不急是另一个看似不重要的事。很多人有个习惯,早上闹钟一响就猛地坐起或者起身去洗漱。这动作太快,对血管来说是瞬间压力。
夜间血压相对较低,早上血压开始升高,是一天里最容易出事的时段。早上六点到九点,是脑梗、心梗集中高发时间段,医学界叫“清晨高危窗”。
醒来后立即坐起,会造成体位性低血压,脑部短暂缺血,触发微栓子释放,成为潜在的梗源。
正确做法是醒后先躺着动动四肢、深呼吸几次,再侧身坐起。多花30秒,少掉一个急救车的机会。
睡前不喝浓茶和咖啡这个点经常被忽略。刺激性饮品中的咖啡因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造成夜间血压波动,影响深睡周期。

高血压人群如果晚上睡不好,血压就下不来,夜间不降压是脑梗最大诱因之一。
研究显示,正常人夜间收缩压比白天下降10%~20%,而非杓型血压(夜间不降反升)的患者,脑卒中风险提升2.1倍。
睡前摄入刺激性物质,破坏正常昼夜血压节律,相当于每天都在挑战血管极限。
有些人觉得自己白天困,晚上喝杯茶提神,但身体不是看你白天累不累,它按激素和生理周期调节。如果外力打破这个节奏,代价就是血压不稳。
控制盐摄入不等于只是少放点盐。很多人自以为已经吃得清淡,但外卖、腌制品、调味酱、鸡精、咸菜、火锅底料里的钠含量远超想象。

每天摄入钠大于6克的成年人,高血压发生率是钠摄入少于3克的2.7倍。高钠饮食不仅提升血压,还会促进血管内皮损伤、增加血液黏稠度。
盐摄入超标后,肾脏排钠压力增加,引发水钠潴留,进而导致血容量上升,心脏负担加重,脑血管微循环受损。不是说不吃盐,而是要看总量。
每100克食品中含钠超过300毫克的都属于高钠食品,不管是甜味还是辣味,钠都藏着。
定期测血压和血脂,是最简单也最容易被拖延的事。血压和血脂的问题,不是靠感觉能知道。
很多人觉得自己没头疼没眩晕就是正常,结果一测160/95,血脂高出标准两倍。
高血压和高脂血症是沉默性病变,早期没任何不适,一旦出现症状,说明病变已经存在很久。

一个人有没有脑梗风险,不是看脸色,是看血压控制得怎么样,血脂有没有被动脉吞噬。
每年做一次体检是不够的,特别是有家族史、有肥胖、吸烟或饮酒习惯的人,三个月测一次血压,两个月测一次血脂,是最基本的预防线。
如果连自己血压多少都不知道,那身体出了问题也只能算运气不好。
脑梗不是快病,是日常生活一次次伤害的后果。五十岁以后,人体代谢速度下降,修复能力减慢,血管壁变脆,血小板更容易聚集。
这时候如果还保留年轻时候的饮食和作息,血栓迟早会出现。很多人退休后才开始注意健康,但实际上,健康早在他们忽略自己身体信号的那几年里,被一点点推向极限。

一个人倒下,不是那天出了事,而是前面几年都没有好好过。
有一个长期被低估的风险点,其实不是血压,也不是血脂,而是慢性脱水。
年纪大了之后,口渴感减弱,水喝得少,血液黏稠度升高,血流速度变慢。这个变化悄无声息,但非常致命。
脑梗高发时间多集中在早晨和深夜,两个时间点的共同特征就是脱水状态最严重。
早上起床前,人体已经8小时未进液体,夜间出汗和呼吸损失水分,但很多人起床不喝水或者只喝口茶;
而晚上不少人为了不上厕所睡前减少喝水,结果血液粘稠度持续升高。脱水导致的血液浓缩,在血流速度变慢的老年人群体里,是触发微栓形成的直接原因。

数据明确指出,老年人每日水分摄入不足1500ml者,其脑卒中发生率比摄入超过2000ml者高出38%。
不是所有健康都靠药养着,很多时候就是杯水之间的差距。一杯温水,降低血液浓度,减少血小板聚集,提升微循环效率。不是药物,但比药还实在。
1条评分金币+25
妞妞乐乐 金币 +25 - 05-31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poli923

UID: 1382715

发帖
1568
金币
153
道行
327
原创
30
奖券
70
斑龄
0
道券
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082(小时)
注册时间: 2011-09-14
最后登录: 2025-07-12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5-27
预防脑梗,不靠药,靠习惯。生活里小小动作、小饮食、小节奏都要养成好习惯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67987
金币
275183
道行
2004
原创
2404
奖券
2775
斑龄
35
道券
100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8208(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7-13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05-27
脑梗的预防与生活习惯

脑梗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生往往与长期不良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预防脑梗,关键在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而不是依赖药物。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建议:

1. 增加步行量
- 步行量与脑梗发生率的关系:研究表明,步行量与脑梗发生率呈显著负相关。每天步行超过7000步的人群,脑卒中发病率比不足3000步的人低34%。
- 步行的好处:步行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减少血液在脑部的静滞,降低血栓形成概率。不追求速度,只看次数和时间,哪怕是每天三次10分钟,也比坐着不动要强得多。

2. 起床不急
- 清晨高危窗:早上六点到九点是脑梗、心梗集中高发时间段。醒来后立即坐起,会造成体位性低血压,脑部短暂缺血,触发微栓子释放,成为潜在的梗源。
- 正确做法:醒后先躺着动动四肢、深呼吸几次,再侧身坐起。多花30秒,可以减少脑梗的风险。

3. 睡前不喝浓茶和咖啡
- 刺激性饮品的影响:刺激性饮品中的咖啡因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造成夜间血压波动,影响深睡周期。高血压人群如果晚上睡不好,血压就下不来,夜间不降压是脑梗最大诱因之一。
- 正常昼夜血压节律:正常人夜间收缩压比白天下降10%~20%,而非杓型血压(夜间不降反升)的患者,脑卒中风险提升2.1倍。

4. 控制盐摄入
- 高钠饮食的危害:每天摄入钠大于6克的成年人,高血压发生率是钠摄入少于3克的2.7倍。高钠饮食不仅提升血压,还会促进血管内皮损伤、增加血液黏稠度。
- 高钠食品的识别:每100克食品中含钠超过300毫克的都属于高钠食品,不管是甜味还是辣味,钠都藏着。

5. 定期测血压和血脂
- 沉默性病变:高血压和高脂血症是沉默性病变,早期没任何不适,一旦出现症状,说明病变已经存在很久。
- 定期检查的重要性:每年做一次体检是不够的,特别是有家族史、有肥胖、吸烟或饮酒习惯的人,三个月测一次血压,两个月测一次血脂,是最基本的预防线。

6. 避免慢性脱水
- 脱水的危害:年纪大了之后,口渴感减弱,水喝得少,血液黏稠度升高,血流速度变慢。脑梗高发时间多集中在早晨和深夜,两个时间点的共同特征就是脱水状态最严重。
- 水分摄入量:老年人每日水分摄入不足1500ml者,其脑卒中发生率比摄入超过2000ml者高出38%。一杯温水,降低血液浓度,减少血小板聚集,提升微循环效率。

结语
脑梗不是快病,是日常生活一次次伤害的后果。五十岁以后,人体代谢速度下降,修复能力减慢,血管壁变脆,血小板更容易聚集。这时候如果还保留年轻时候的饮食和作息,血栓迟早会出现。预防脑梗,关键在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而不是依赖药物。
1条评分金币+6
妞妞乐乐 金币 +6 - 05-31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