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涝不涝,就看端午”,今夏雨水多分析
农谚角度
农谚“涝不涝,就看端午”“端午雨淋头,遍地是草头”有一定气象预测功能。端午节下雨,往往意味着这一年的雨水会比较充沛。不过在南北地区寓意有所不同:
南方地区:端午下雨通常预示着即将进入梅雨季节。对于种植水稻的南方农民来说,适量的雨水是好事,但雨水过多就成了麻烦。稻田积水过深,容易造成稻根腐烂;阴雨连绵,稻穗容易发霉变质。比如南方的稻田里,如果端午下雨预示着后续还会有更多雨水,那稻田里的杂草就会和水稻抢夺养分,需要农民花更多时间去除草。
北方地区:“端午晴遇丰年,端午雨泪涟涟”在北方地区特别流行。这主要是因为北方地区在端午前后正是小麦收获的关键时期,晴天有利于收割和晾晒,雨天则会耽误农时,影响收成。不过小麦在收割前如果能得到适量雨水的滋润,籽粒会更加饱满。当然,如果雨下得太大或者持续时间太长,也会影响小麦的收割和晾晒。
不同区域官方预测情况
南方地区
长江流域:从中国天气网推出的2025全国端午假期天气地图来看,今年端午假期期间,南方正值主汛期期间,雨水较多,尤其是长江流域雨势较强,局地或现大暴雨且伴有强对流天气。上海、南京、杭州、长沙、重庆、广州等地端午假期阴雨频繁,其中长沙的雨水或三天全勤;杭州雨势较强,或有大到暴雨来袭。
珠江流域:水利部预测,今年端午节期间,珠江流域降雨接近常年或略偏多,其中西江接近常年,北江、韩江略偏多。
厦门:今天,厦门天气多云转阴,岛外局部地区有雷阵雨,城区最高气温28℃左右,夜晨最低气温20℃上下。明天,厦门依然云幔铺天,局部有雷阵雨。受暖湿气流影响,后天雨势将增强,局部地区有大雨。
广西:6月2日,桂西、桂南部分地区有大雨、局地暴雨或大暴雨并伴有短时雷暴大风。端午节假期期间,5月31日至6月1日白天有局地性大雨或暴雨伴强对流天气,1日夜间至2日有大雨到暴雨过程。
北方地区
山东:山东省气象局于5月29日16时发布端午节天气预报,预计端午节期间(5月31日 - 6月2日),该省以多云天气为主,无明显降雨和高温,风力不大,总体有利出行。
北京、天津、青岛等:从端午假期热门出游城市晴雨表来看,这些北方城市不会有雨水打扰,适宜户外活动。
虽然端午节当天及假期的天气情况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降雨趋势,但仅依据端午期间的天气难以准确判断整个夏季的雨水情况。夏季雨水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大气环流、海洋温度等。后续可持续关注当地气象部门发布的天气预报和相关预警信息,以获取更准确的雨水情况。
端午节期间的气候特点
总体特征
端午节一般处于我国夏初时节,气候特征通常表现为温度升高、降水增多、湿度较大。在南方,气温普遍在 25℃以上,部分地区可达 30℃以上,同时南方进入梅雨季节,受副热带高压和季风影响,降水明显增多,沿海地区可能出现强降水,湿度也较大;北方在这期间也容易出现强对流天气,如雷暴、暴雨等。
不同年份的具体情况
2020 年
降雨落区有所北抬,雨势总体不强。主要降雨区位于西南地区东部、江淮南部、江南及华南,累积降雨量一般有 30 - 60 毫米,其中江南南部、华南的部分地区有 80 - 130 毫米;新疆西北部、西北地区东部、华北、东北地区等地降雨量有 10 - 30 毫米。中东部大部地区假日前两天需防范可能出现的高温天气,后期南方注意防雨。新疆可能持续出现高温天气,东北地区可能有小雨或阵性降水、西南地区假日期间持续降水。
2024 年
端午节假期(6 月 8 - 10 日),江南中南部、华南、西南地区多降雨天气。8 日,江南南部、华南大部及贵州南部、云南、四川南部等地有小到中雨,其中江南南部、华南西部和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东北地区有阵雨或雷阵雨;9 日,江南南部、华南大部及云南、四川南部等地有中到大雨,局部有暴雨,内蒙古东北部、吉林、黑龙江等地有阵雨或雷阵雨;10 日,江南、华南、西南地区有小到中雨,部分地区有大雨,局部暴雨,内蒙古东北部、东北地区东部和北部有阵雨或雷阵雨。
2025 年
端午假日期间(5 月 31 日至 6 月 2 日),全国大部地区气温适宜,北方地区以晴为主,2 日至 3 日西北地区东部、华北有 5 至 6 级风、阵风 7 至 8 级;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浙江、云南等地部分地区有暴雨、局地大暴雨。海南岛端午节当天(5 月 31 日)北半部市县可能有短时强降雨天气,局地大到暴雨,节假日后两天天气炎热
端午节与民间气象谚语
端午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积累了不少与气象相关的民间谚语,这些谚语反映了人们对端午节期间天气特点的观察和总结,也体现了天气对节日活动和日常生活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端午节民间气象谚语:
关于气温变化
穿衣与气温的关系
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这条谚语在宝山、北方等地流传。它说明端午节前后气温不稳定,即使吃了象征端午的粽子,天气也可能仍然较冷,提醒人们不要过早收起冬衣,注意保暖。
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未食五月粽,寒衣勿入栊;未食五月粽,寒衣未入栊:意思相近,都强调在端午节吃粽子这一习俗之后,才能放心送走寒衣,体现出人们根据节日来判断气温变化和调整衣物的经验。
气温与季节的联系
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在江浙地区流传,指出端午节时天气转热,随着气温升高,各种毒虫开始活动,人们需要做好防虫措施。
关于降水情况
最怕端午节水,不怕七月半鬼:这句谚语反映了端午节期间人们对于自然现象(降水)的观察和敬畏,说明端午节的降水可能会对生产生活产
生较大影响。
有钱难买五月五日旱:(山西)反映了农历五月五日出现旱情对农作物生长的益处,体现了人们希望端午节期间天气干旱以利于农业生产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