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夹肉介绍
定义与菜系
火烧夹肉是河北省传统的特色名点,属于冀菜系。
各地特色与口感
地域特色
河南、河北:河南的油酥火烧外皮香酥可口,里面空心可加入各种肉类,常用来夹卤肉或牛肉;河北的火烧形状为圆形,与河南做法基本大同小异,也是烘烤而成。
天津:火烧加入牛肉或猪肉后包起来放在锅上煎制而成,形状与河南、河北的有差别,味道较好,但多吃易油腻,一般作为小吃。
山东:火烧不带馅,个头大、较薄,用平锅煎制,山东大汉比较爱吃,口感不错。
口感特点
肉火烧口感酥脆,肉肥而不腻,回味醇厚。刚出炉的肉火烧面皮焦黄,特别脆香,口感外焦里酥,味道浓郁。
制作方法
传统火烧夹肉做法
准备食材:猪肉、面粉、花椒、大料、姜、葱段、蒜、酱油、醋、白酒、盐等。
处理食材:
把肉剁成大块,洗净,放到水里焯一下,焯好后盛出。
锅里放入温水,将肉放进去,再放入花椒、大料、姜、葱段、蒜,加入适量酱油、醋、白酒、盐,小火炖2个小时。
制作火烧:
把发好的面擀成一个大面饼,卷起来,分成几等分,揉成饼的形状。
将饼放到电饼铛上烙。
夹肉:用刀子把烧饼从中间分开,肉炖好后捞出来剁碎,夹到烧饼里,剁肉时上面撒上肉汤肉会更入味,还可以切点香菜一起加上。
另一种火烧夹肉做法
准备食材及制作油酥:将一斤猪肉红烧,与香菜、尖椒一同切碎备用;食用油烧七分热,碗里放入一把面,倒入热油做成油酥。
制作面团:面板抹一点油防粘,将面团取出,擀成薄片,均匀抹上油酥,再雪花状撒点干面粉,将面片折叠成细长的长方形,切成小长方形,擀长,上边向下折到中间,翻过来再擀长,此时将下边翻上去,直接擀长,放置一边。
成型烤制:依次做好其他后,再从第一个开始,将面块由上向中间一折,再由下向中间一折,此时为三折的面块,继续擀长,送进预热好的烤箱中层内,烤制7分钟。
夹肉:将准备好的碎肉夹入烤好的火烧中。
文化与历史
相传清朝乾隆年间,郑板桥担任潍县知县,恰逢连年受灾歉收,他勤政廉政,开仓放粮,带领老百姓积极抗灾,百姓的生活逐渐回到正轨,市场恢复繁荣景象,各种潍县地方小吃出现,火烧也在这时候出现
火烧夹肉的营养价值
火烧夹肉和肉夹馍类似,一般是用火烧(一种面食)夹上剁碎的熟肉,其营养价值可以从火烧和夹肉两方面来分析:
火烧的营养价值
火烧通常由面粉制成,而面粉是碳水化合物的重要来源。碳水化合物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提供者,能为人体的日常活动,如运动、工作、学习等提供能量。并且,面粉中还含有少量的蛋白质、B族维生素等营养成分,这些成分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B族维生素参与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
夹肉的营养价值
不同肉类的营养共性
夹肉常用猪肉、牛肉等。以常见的猪肉为例,具有以下营养价值:
补充蛋白质和脂肪酸:猪肉能为人体提供优质蛋白质和必需的脂肪酸。优质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和组织的重要成分,对于身体的生长、修复和维护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必需脂肪酸对人体的生理功能也不可或缺,如维持细胞的正常结构和功能等。
改善缺铁性贫血:猪肉可提供血红素(有机铁)和促进铁吸收的半胱氨酸,能改善缺铁性贫血。铁元素是人体血液中红细胞的生成和功能维持所必需的元素,对于氧气的运输和能量代谢起着关键作用。
其他功效:猪肉性平味甘,有润肠胃、生津液、补肾气、解热毒的功效,主治热病伤津、消渴羸瘦、肾虚体弱、产后血虚、燥咳、便秘等症状。煮汤饮下还可急补由于津液不足引起的烦躁、干咳、便秘和难产。
不同肉类的营养特性
叉烧肉:属于粤菜系,主要食材是猪肉里脊。猪脊肉含有人体生长发育所需的丰富的优质蛋白、脂肪、维生素等,而且肉质较嫩,易消化。此外,从中医角度讲,它还具有补中益气、清热解毒、润肠通便、止渴除烦等功效。
火鸡肉:含有大量的氨基酸,可以补充体内的营养物质,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其脂肪含量和胆固醇含量都非常低,适合想要减肥的人食用。火鸡肉属于温补性食材,对于食欲不振以及脾胃虚寒的人来说,可以起到补气血的作用。对于做完手术的人来说,也是一种大补食材。
综合营养价值
火烧夹肉结合了面食和肉类的营养,能为人体提供较为全面的营养。既可以通过碳水化合物快速补充能量,又能从肉类中获取优质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满足人体不同的营养需求。不过,由于肉类和面食的热量相对较高,过量食用可能会导致热量摄入过多,从而增加肥胖等健康问题的风险,所以食用时应注意适量。
碱面煮的小米粥
好处
提升口感和黏稠度
碱面中的碳酸钠与小米中的淀粉发生反应,形成更稳定的胶状结构,能够改变小米粥的质地,使其更加黏稠顺滑,口感更佳,这对于喜欢浓稠口感的人来说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调整方法1。
减少熬煮时间
添加碱面可以加速小米的糊化过程,缩短熬煮时间。对于时间紧张的人群来说非常实用,能够更快地完成小米粥的制作,同时保留其营养价值。
促进营养吸收
碱面有助于分解小米中的植酸,植酸是一种抗营养物质,会阻碍人体对矿物质如铁、锌的吸收。通过添加碱面,可以提高这些矿物质的生物利用度,增强小米粥的营养价值。
改善消化功能
碱面具有中和胃酸的作用,适量摄入可以缓解胃部不适,改善消化功能。对于胃酸过多或消化不良的人群,小米粥加碱面是一种温和的食疗选择。此外,碱面在烹饪过程中会与小米中的蛋白质结合,形成易于消化的胶体,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
提供额外营养和碱化食物
碱面含有矿物质,如钠、钾、锌等,可以为小米粥提供营养价值。同时,碱面有一定的碱化作用,可以中和小米中的酸性物质,提高小米粥的碱性,有助于维持体内的酸碱平衡。而且,熬制小米粥时放入碱面,可使其中的糖分更好释放,有利于补充糖分及体能。
坏处
破坏营养成分
小米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尤其是B族维生素,在碱性环境下很容易被破坏。煮小米粥时放碱面,容易使小米粥当中的B族维生素消失,从而减少其营养价值。同时,碱也会对小米中所含的维生素B1、B2、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造成一定的破坏,而且会影响人体对一些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吸收。
影响胃肠道健康
煮小米粥放碱面,很容易对胃肠道的黏膜产生腐蚀性的影响。随着碱面逐渐增多,患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炎、十二指肠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的风险增加,进而可能会引起腹痛、腹胀、消化不良等不适的症状。另外,放食用碱可使熬出的小米粥碱化,由于胃的主要消化液胃酸是酸性的,食用碱化的小米粥后会中和对消化有作用的胃酸,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特别是消化功能不良者,食用后可能出现腹胀、呕吐等不适症状。
升高血糖
碱面会使淀粉的糊化作用加强,使血糖升高,对人体健康不利,对于血糖偏高及糖尿病人群,不建议吃加碱面的小米粥。
影响口感
熬小米粥时放入食用碱后,熬出的粥由于食用碱的存在,口感苦涩,从而导致小米粥本来香甜的味道大打折扣,影响小米粥的口感。
放碱面的建议
在制作小米粥时,碱面的添加量应控制在适量范围内,通常每100克小米添加1 - 2克碱面即可。过量使用可能会影响口感和营养平衡。同时,可以搭配其他食材如红枣、枸杞、桂圆等,增加风味和营养。如果对碱面过敏或有其他不适反应,应立即停止食用
酸菜粉条炖豆腐
菜品简介
酸菜粉条炖豆腐是一道非常受欢迎的家常菜,营养丰富,其特色在于酸菜的酸味、粉条的滑嫩与豆腐的软嫩相结合,炖煮出的汤汁浓郁,酸爽开胃,适合搭配米饭食用。
所需食材
通常会用到以下食材,不过具体用量可根据个人喜好和用餐人数进行调整:
食材 详情
酸菜 建议选用东北腌制的酸菜,酸香浓郁,约300克
粉条 红薯粉条更筋道,100 - 150克,提前用温水泡软(时间不宜过长,避免过软或断掉)
豆腐 可选择卤水豆腐等,适量切块
肉类 一般选用五花肉200克,肥瘦相间口感更佳,切片(厚度约0.5厘米)后用盐、生抽、糖抓匀腌制10分钟,再煸炒至微黄出油
葱姜蒜末 适量,用于提香
调料 生抽、老抽、盐、糖、花椒油、辣椒油、八角、香叶、鸡精等
制作步骤
食材预处理
酸菜处理:把酸菜根部切掉,用刀片成薄片后再切丝,切好的丝用活水冲洗干净,去除涩味;也可以焯水,这是关键步骤,可去除多余酸味并软化酸菜,但需及时过凉挤干水分。
粉条处理:提前用温水泡软,备用。
五花肉处理:五花肉切片(厚度约0.5厘米),用盐、生抽、糖抓匀腌制10分钟,再煸炒至微黄出油
炒制过程
热锅凉油,先煸炒腌制好的五花肉至变色出油,加入葱姜蒜末、八角、香叶炒香。
放入酸菜丝翻炒出香味,加入生抽、老抽调色,翻炒均匀5。
倒入适量清水(没过食材2厘米),大火烧开后转中小火炖煮10 - 15分钟。
收汁调味
加入泡软的粉条和切好的豆腐块,继续炖煮5 - 10分钟,至粉条吸饱汤汁且软糯Q弹,豆腐入味。
根据口味调整盐量,加入花椒油、辣椒油提香,最后加入一点鸡精,淋上葱花或香菜点缀即可出锅。
关键技巧
猪肉选择与处理:优先选用肥瘦相间的五花肉,片厚0.5厘米左右更易炖煮且口感佳。
酸菜去涩:焯水可去除多余酸味并软化酸菜,但需及时过凉挤干水分。
粉条口感:提前泡软并控制炖煮时间,避免过久导致粉条过软或断掉;收汁时汤汁浓稠,粉条裹满酱料更美味。
风味变体
可以制作辣味版,在炒制过程中加入干辣椒等增加辣味,满足喜欢吃辣的人的口味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