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6阅读
  • 2回复

[健康饮食]鸡蛋每天吃够这个量,可以降低这两种慢病风险,可惜很多人都吃错了![9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1540
金币
733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8
奖券
17828
斑龄
197
道券
1055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2359(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7-12
— 本帖被 妞妞乐乐 执行加亮操作(2025-06-08) —



鸡蛋是个宝
怎么吃更健康
鸡蛋作为一种高蛋白食物,是许多疾病患者饮食中的优质选择。每100克鸡蛋含有约139千卡的热量,13克蛋白质和10克脂肪,而碳水化合物含量极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鸡蛋中的蛋白质属于优质蛋白,其氨基酸组成与人体蛋白极为相似,吸收率高达98%,优于大多数动物肉类蛋白。同时蛋黄中含有丰富的脂溶性维生素A、D、E、K,在调节体内代谢的作用方面能够发挥很强的营养价值。此外鸡蛋内的一些矿物质,如铁、锌、镁,矿物质进入到体内之后,能够作为很多酶和辅酶的原料,起到促进新陈代谢的功效。
2023年,来自美国波士顿大学的研究团队,在《营养素》(Nutrients)杂志上发表的研究表明,每周摄入≥5个鸡蛋,患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的风险分别降低28%和32%。如果同时增加膳食纤维、鱼类和全谷物摄入,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会降低26%~29%;保证乳制品、水果和蔬菜摄入,则会使高血压患病率降低25%~41%。

鸡蛋黄在传统医学中称为鸡子黄,具有大补真阴的作用。在本草纲目中记载:“鸡子黄,气味俱厚,故能补形,昔人谓其与阿胶同功,正此意也。其治呕逆诸疮,则取其除热引虫而已”。此外,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也提出“鸡子黄生用善滋阴润肺。”后世认为其有滋阴润燥,养血熄风作用,不但内服治热病、心烦不得眠、吐衄等,而且外用治烫火伤、湿疹等。
01
鸡蛋有多重益处

1.促进大脑发育
经常吃鸡蛋有助于提高大脑功能和记忆能力,鸡蛋中含有较多的卵磷脂,卵磷脂能有效滋养脑神经,从而改善大脑功能,提高记忆功能。
2.增加免疫力
鸡蛋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这是人体免疫系统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维生素D有刺激免疫系统发挥调节作用。维生素D不仅能增强免疫系统,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发展相关的基因也有积极作用。
3.补充能量
适当吃一些鸡蛋可以缓解身体的疲劳,鸡蛋有很强的饱腹感,含有的的各种营养元素也都是人体所需要的。如果在平时能适当吃一些鸡蛋,身体中所需的各种元素也都会得到补充,能量供应充足,身体的疲劳和乏力就会消失。
4.防癌抗癌
鸡蛋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食材之一,营养学家称之为“完全蛋白质模型”。鸡蛋中含有人体所需的大部分营养物质,富含钙、铁等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B和微量元素,这些营养元素能分解氧化人体内的致癌物质,吃鸡蛋通常有一定的抗癌作用。
5.延缓衰老
平时适当地吃些鸡蛋可以帮助延缓衰老,这主要是因为鸡蛋含有矿物质、微量元素、维生素等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在各种营养元素供应充足的情况下,人体的衰老速度也会变慢,一些老年病也不容易找上门来,因此,常吃鸡蛋也有助于缓解人体衰老。


02
鸡蛋是个宝,那我们怎么用好这个宝呢?
1.整蛋一起食用
蛋黄和蛋白都含有丰富的营养素,蛋黄中的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较高,而蛋白则富含蛋白质。因此,建议在食用鸡蛋时不要分离蛋黄和蛋白,以免浪费营养。
2.适量食用,控制胆固醇摄入
虽然鸡蛋中的胆固醇含量较高,但适量食用对血脂影响不大。每天吃一个鸡蛋对血糖和血脂的影响较小,且能提供丰富的营养。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本身存在严重的血脂异常或胆道疾病,应遵医嘱控制鸡蛋的摄入量。如果想通过鸡蛋补充蛋白,可以吃第二个,但是建议第二个只吃蛋白。
3.选择健康的烹饪方式
食用短时间水煮(5-7分钟)的蛋,或者烹饪5-6分钟的荷包蛋,在保证蛋清煮熟,可以使得抗营养物质、潜在的引起疾病的细菌失活的同时,又保有蛋黄中的营养物质,维生素,脂质,微量元素和一些生物活性物质不遭到破坏。应尽量避免油煎鸡蛋,特别是糖尿病患者,因为煎蛋会影响消化吸收,同时造成血糖的紊乱。同时应避免生食鸡蛋,生鸡蛋不仅存在卫生问题,其蛋白质结构也不易被人体消化吸收,此外,生蛋清中含有抑制蛋白酶的物质,会妨碍蛋白质的吸收。


4.控制炒鸡蛋的用油量
用鸡蛋炒菜时,应注意控制鸡蛋和油的用量,避免脂肪和胆固醇摄入过量。建议搭配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如西红柿、角瓜、洋葱等,既能增加营养,又能促进维生素的吸收。
5.鸡蛋与豆浆搭配
鸡蛋和豆浆一起食用,两者的蛋白质氨基酸可以互补。豆浆中的膳食纤维和植物甾醇有助于干扰胆固醇的吸收,减少胆固醇的危害。但要注意将豆浆煮熟,否则其中的抗营养物质可能影响蛋白质吸收,甚至引起胃肠不适。
6.搭配主食食用
鸡蛋与主食一起食用,能更好地平衡营养摄入,帮助稳定血糖。
1条评分金币+24
妞妞乐乐 金币 +24 - 06-08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67987
金币
275183
道行
2004
原创
2404
奖券
2775
斑龄
35
道券
100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8210(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7-13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6-07
  鸡蛋的健康食用指南

  鸡蛋作为一种高蛋白食物,不仅营养丰富,还具有多种健康益处。然而,如何科学合理地食用鸡蛋,才能最大化其营养价值呢?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建议:

  1. 整蛋一起食用

  营养均衡:蛋黄和蛋白都含有丰富的营养素。蛋黄富含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而蛋白则富含高质量的蛋白质。因此,建议在食用鸡蛋时不要分离蛋黄和蛋白,以免浪费营养。

  2. 适量食用,控制胆固醇摄入

  适量原则:虽然鸡蛋中的胆固醇含量较高,但适量食用对血脂影响不大。对于大多数健康成年人来说,每天吃1-2个鸡蛋是完全安全的。这样既能获得鸡蛋中的高质量蛋白质,又不会过多摄入胆固醇。

  特殊人群:对于高胆固醇、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建议根据个人的健康状况调整鸡蛋摄入量,最好是遵循医生或营养师的建议。通常来说,每周食用3-4个鸡蛋比较合适。

  3. 选择健康的烹饪方式

  推荐烹饪方式:食用短时间水煮(5-7分钟)的蛋,或者烹饪5-6分钟的荷包蛋。这样既能保证蛋清煮熟,使得抗营养物质、潜在的引起疾病的细菌失活,又能保有蛋黄中的营养物质、维生素、脂质、微量元素和一些生物活性物质不遭到破坏。

  避免油煎:应尽量避免油煎鸡蛋,特别是糖尿病患者,因为煎蛋会影响消化吸收,同时造成血糖的紊乱。同时应避免生食鸡蛋,生鸡蛋不仅存在卫生问题,其蛋白质结构也不易被人体消化吸收,此外,生蛋清中含有抑制蛋白酶的物质,会妨碍蛋白质的吸收。

  4. 控制炒鸡蛋的用油量

  用油量:用鸡蛋炒菜时,应注意控制鸡蛋和油的用量,避免脂肪和胆固醇摄入过量。建议搭配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如西红柿、角瓜、洋葱等,既能增加营养,又能促进维生素的吸收。

  5. 鸡蛋与豆浆搭配

  蛋白质互补:鸡蛋和豆浆一起食用,两者的蛋白质氨基酸可以互补。豆浆中的膳食纤维和植物甾醇有助于干扰胆固醇的吸收,减少胆固醇的危害。但要注意将豆浆煮熟,否则其中的抗营养物质可能影响蛋白质吸收,甚至引起胃肠不适。

  6. 搭配主食食用

  平衡营养:鸡蛋与主食一起食用,能更好地平衡营养摄入,帮助稳定血糖。例如,早餐可以搭配全麦面包或燕麦片,既能提供丰富的蛋白质,又能提供膳食纤维。

  结语

  鸡蛋是一种营养丰富且价格亲民的食品,对大多数人来说,适量食用鸡蛋有助于提供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优质蛋白。不同的健康状况可能需要不同的食用量,因此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并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合理安排摄入量,才能更好地享受鸡蛋带来的营养益处。

1条评分金币+6
妞妞乐乐 金币 +6 - 06-08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4367
金币
265038
道行
20030
原创
756
奖券
18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6796(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7-12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06-07
基于最新研究和膳食指南,关于鸡蛋摄入量与慢病风险的关系及正确食用方法,综合整理关键信息如下:

🥚 一、核心研究发现:降低慢病风险
显著降低糖尿病与高血压风险
美国波士顿大学研究(2023年)表明:每周摄入≥5个鸡蛋(约每天0.7个),可使:
2型糖尿病风险降低 28%
高血压风险降低 32%
结合膳食纤维、全谷物及果蔬摄入,效果更显著。

📊 二、科学摄入建议
人群分类    每日/每周建议    依据
健康成年人    每天1个全蛋或每周5-7个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隔天1个(控制胆固醇)    需限制胆固醇摄入
儿童/孕妇/健身者    每天1-2个(补充优质蛋白)    满足生长发育需求
超重/肥胖人群    每周≤6个    避免过量热量

🔥 三、最佳食用方式与时间
烹饪方式优选

水煮蛋:营养保留全面(消化吸收率97%+),无需额外油盐。
蒸蛋羹/荷包蛋:次选,避免煎炸破坏营养。
生鸡蛋吸收率仅50%,且易感染沙门氏菌4。
最佳食用时间
早餐时段:及时补充夜间消耗的营养,帮助控制全天热量摄入。

❌ 四、常见误区澄清
“蛋黄升胆固醇”

误区:丢弃蛋黄。
科学:蛋黄含卵磷脂可调节胆固醇,普通人每日1个全蛋不影响血脂。
“豆浆影响吸收”

误区:豆浆与鸡蛋同食降低营养。
科学:煮沸后的豆浆不影响蛋白质消化。
“鸡蛋壳内膜治咳嗽”

需谨慎:凤凰衣(蛋壳内膜)需搭配蜜麻黄等中药使用,必须遵医嘱。
📌 五、特殊用途提示(需专业指导)
蛋壳缓解胃酸:炒黄磨碎后温水冲服(1-2克),仅限应急,高钙血症禁用。
黄连阿胶鸡子黄汤:针对心肾不交型失眠(需中医辨证)。
💎 总结行动指南
✅ 健康人群:每天1个水煮蛋,早餐食用;
✅ 慢病患者:隔天1个,避免煎炸;
❌ 勿弃蛋黄:普通人群无需担心胆固醇;
⚠️ 偏方慎用:蛋壳/凤凰衣需医生指导

鸡蛋与胆固醇的关系
传统认知
长期以来,鸡蛋尤其是蛋黄,因含较高胆固醇(约186毫克/个),被很多人当作“胆固醇炸弹”。早期健康指南甚至建议限制鸡蛋摄入,觉得它会直接让血液胆固醇升高,增加心脏病风险。这一观点基于膳食胆固醇直接影响血胆固醇理论。

现代科学研究结论
对多数人影响不大
人体胆固醇约70%由肝脏合成,仅30%来自饮食。当膳食胆固醇摄入增加时,肝脏会自动减少合成量维持平衡。而且鸡蛋中的卵磷脂能抑制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2020年《英国医学杂志》的meta分析表明,对健康人群,每天1 - 2个鸡蛋不会明显影响血液胆固醇水平或心血管疾病风险。

不同地域人群有差异
中南大学湘雅二院黄佳琦团队研究发现,在欧美,鸡蛋消费量与心血管疾病风险显著正相关;而在亚洲人群中,鸡蛋消费量与心血管疾病风险不相关。北京大学教授余灿清团队研究表明,在中国人群中每天最多吃一个鸡蛋,促进心脏健康。

特殊人群需留意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
这类患者胆固醇代谢机制异常,需要留意鸡蛋摄入,建议每天蛋黄摄入不超1个,或遵医嘱调整。

对膳食胆固醇敏感者
约占15 - 25%人群,其对膳食胆固醇较为敏感,同样建议每天蛋黄摄入不超1个,或遵医嘱调整

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应控制全蛋摄入量,可优先选蛋白。

鸡蛋降低胆固醇的成分
不饱和脂肪酸
每100克的鸡蛋当中含有11.1克的不饱和脂肪酸,这种不饱和脂肪酸呈乳溶状,非常容易被人体吸收。进入人体之后,能够促使血液当中的胆固醇和脂类快速排泄,有着降低胆固醇的功效。

卵磷脂
鸡蛋黄中含有的大量卵磷脂,进入血液当中之后,会使得胆固醇和一些脂肪的颗粒变得非常小,并且使这些脂类物质呈现悬浮状态,能够有效防止胆固醇以及一些脂肪沉积在血管壁上,还可以促使其快速排出血管之外,有着降低胆固醇、防止血管硬化的作用

鸡蛋的营养成分解析
整体概述
鸡蛋俗称鸡子、白果,含有的营养成分全面且丰富,被称为“人类理想的营养银行”,营养学家称之为“完全蛋白质模型”,是人类最好的营养来源之一。

具体营养成分
蛋白质
鸡蛋富含优质蛋白质,每 100 克鸡蛋约含有 13 - 14.7 克蛋白质,主要是卵白蛋白和卵球蛋白,含有人体所需的 8 种氨基酸,与人体蛋白质的组成极为近似,人体对鸡蛋蛋白的吸收率可达 98%。两个鸡蛋中含有的蛋白质大致相当于 50 克鱼或瘦肉的蛋白质,且鸡蛋蛋白质的消化率在牛奶、猪肉、牛肉、大米中是最高的。蛋白质对肝脏组织的损伤有修复作用,还能为细胞生长、发育提供支持

脂肪
每 100 克鸡蛋含有 6 - 15 克脂肪,多集中于蛋黄,多为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和亚麻酸,脂肪呈乳融状,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这些脂肪酸对于心脏健康和神经系统的健康非常重要,并且可以为机体提供能量,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

氨基酸
鸡蛋中蛋氨酸的含量特别丰富,而谷类和豆类缺乏这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因此将鸡蛋和谷类或豆类食品混合食用,可以提高后两者的生物利用率。此外,鸡蛋还含有人体必需氨基酸,如赖氨酸、亮氨酸等,在调节生理机能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

维生素
鸡蛋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如维生素 A、D、E、B12、K 和 B 族等。维生素 A 对眼睛健康有益;维生素 D 有助于钙的吸收;维生素 E 具有抗氧化作用;B 族维生素参与人体的新陈代谢;这些维生素对于免疫系统的功能和骨骼健康都非常重要。

矿物质
鸡蛋含有铁、钾、磷、钙、锌、镁、钠等微量元素。特别是蛋黄中的铁质可达毫克/100 克,鸡蛋中磷含量丰富,但钙相对不足,因此将乳类和鸡蛋一起吃可以补充营养。其中,铁元素有助于预防缺铁性贫血;钾、钠等元素对维持人体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

其他成分
鸡蛋中还含有卵磷脂、甾醇类、黄素等。卵磷脂进入血液后,可使胆固醇和脂肪的粒子变小,保持浮游状态,阻止胆固醇和脂肪在血管壁的沉积。DHA 和卵黄素也较为丰富,有利于神经系统和身体发育,可提高大脑智慧,改善记忆力,促进肝细胞再生。鸡蛋含有的大量维生素 B 和其他微量元素,可以分解和氧化人体内的致癌物质,有防癌作用。

不同因素对鸡蛋营养成分的影响
鸡种
不同鸡种所产鸡蛋的营养成分存在差异。研究表明,青壳蛋(如苏禽青壳蛋)和仿土鸡蛋营养成分要优于海兰褐鸡蛋。海兰褐鸡蛋的干物质、粗脂肪、胆固醇、磷脂、磷、铁、硒等含量均显著小于仿土蛋鸡蛋和苏禽青壳蛋。

产蛋周龄
产蛋周龄会影响鸡蛋的营养成分。产蛋前期鸡蛋的干物质含量显著低于产蛋中、后期;仿土蛋鸡和苏禽青壳产蛋前期鸡蛋的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产蛋中、后期;产蛋前期鸡蛋的胆固醇和磷脂含量显著高于产蛋后期,产蛋后期显著高于产蛋中期。不过不同产蛋阶段鸡蛋的粗蛋白、磷、铁、铜和硒含量差异不显著。

地域
地域的差异可能会对鸡蛋的营养成分产生影响。高原地区由于其地理环境和气候独特性,高原鸡蛋相对于其他地区的鸡蛋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同时含有较低的脂肪和胆固醇含量

鸡蛋替代品的健康影响
鸡蛋替代品多种多样,不同的替代品具有不同的健康影响,以下是一些常见鸡蛋替代品及其健康影响的介绍:

营养补充角度
富含优质蛋白和其他营养素
鱼肉:富含优质蛋白和不饱和脂肪酸,利于消化,能为人体提供所需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对心血管健康有益,有助于降低胆固醇水平,减
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豆腐:富含植物蛋白和钙,是素食者补充蛋白质和钙的良好来源。植物蛋白易于消化吸收,钙对于维持骨骼健康至关重要。
牛奶:富含蛋白质和钙,能有效补充人体日常所需的蛋白质,钙元素有助于骨骼和牙齿的发育和维持,还对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有重要作用。
瘦肉:富含蛋白质和铁,蛋白质是身体组织和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铁元素对于血红蛋白的合成和氧气运输至关重要,能预防缺铁性贫血1。
虾肉:蛋白质丰富,脂肪含量低,适合需要控制脂肪摄入的人群。虾肉中的蛋白质能满足身体的营养需求,且低脂肪的特点有助于维持健康的体重。
提供特殊营养成分
亚麻籽粉:是可溶性纤维的良好来源,对微生物群落健康、血糖平衡甚至减肥都很重要。其制成的“flegg”可替代鸡蛋,在提供纤维的同时,有助于维持肠道健康,稳定血糖水平,促进体重管理2。
奇亚籽:是一种很好的纤维和Omega - 3脂肪酸来源,对大脑健康、心脏健康和抗炎都有好处。奇亚籽制成的“奇亚蛋”可用于蔬菜汉堡等,为人体提供这些有益的营养成分。

提供纤维促进健康
苹果酱:是一个很好的天然替代品,能提供相当多的纤维,对心脏健康和微生物群落健康都非常有益。不过由于其本身是甜的,使用时可能需要调整食谱,减少糖的用量。
南瓜泥:用四分之一杯南瓜泥替代一个鸡蛋,能得到一点南瓜的颜色和味道,还能提供一定的营养成分和纤维。

健康风险角度
可能的过敏风险
虽然鸡蛋替代品可以为对鸡蛋过敏的人提供选择,但一些替代品如牛奶、虾肉等也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对牛奶蛋白过敏的人饮用牛奶可能会出现过敏症状,对虾过敏的人食用虾肉会引发过敏不适。

营养成分不完全等同
一些植物性鸡蛋替代品在复制鸡蛋营养成分的能力上一直受到限制。例如,虽然某些植物蛋产品强调无胆固醇、低脂肪和低卡路里,但可能无法完全提供鸡蛋中所含的所有营养成分,如蛋黄中的磷脂、维生素A、维生素D等。

特殊人群的限制
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糖尿病患者,在选择苹果酱等含糖的替代品时需要谨慎,因为其本身的糖分可能会影响血糖水平。希腊酸奶虽然可作为鸡蛋替代品,但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其味道,而且对于乳糖不耐受的人来说,食用后可能会出现肠胃不适等症状。
其他健康相关角度
烹饪方式和添加剂影响
即使是健康的鸡蛋替代品,其烹饪方式和可能含有的添加剂也会影响健康。例如,豆腐如果采用油炸的方式烹饪,会增加油脂的摄入,不利于健康;一些加工过的鸡蛋替代品可能含有添加剂、防腐剂等,过量食用可能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心理和饮食习惯影响
从心理和饮食习惯方面来看,一些人可能对鸡蛋替代品存在接受度的问题。如果因为不喜欢替代品的口感、味道或外观而影响食欲,可能会导致饮食不均衡,进而对健康产生间接影响。而且亚洲地区的饮食文化使得消费者可能对植物性鸡蛋替代品持怀疑态度,这也可能影响其在饮食中的选择和健康影响
1条评分金币+8
妞妞乐乐 金币 +8 - 06-08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