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短视频看文艺大众化何以可能
技术赋能与传播升级
全方位技术升级带来新体验
短视频依托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对文艺作品进行全方位升级。以《哪吒2》为例,数码技术的升级使得哪吒形象更为立体、生动,画面冲击力更强,相比以往哪吒题材的影视有了质的飞跃。文旅产业短视频在角度构图、声音处理、画面组合等方面,运用技术力量呈现出声光电融为一体的惊人效果,将以往的阅读与传播方式跃升为当下更具力量和能量的文化推广。
精准分发与高频输出
短视频作为数字时代的“信息装置”,将影视剧等各类文艺形式导入平台的链接系统和数据库结构中,利用庞大的用户流量和算法机制精准分发、高频输出。这种方式能让文艺作品更精准地触达目标受众,提高传播效率和覆盖面。例如当下人们可以刷着三五分钟的短视频追剧看电影,跟短视频博主学唱歌学跳舞等,成为了短视频时代网民文艺生活的新日常。
塑造新大众与满足新需求
塑造新大众
短视频对日常生活形成了全覆盖信息包裹,塑造着新大众。它改变了新文艺的接受方式、参与模式和反馈机制,共同构成新文艺的大众化图景。这是一种动态的信息互动、关系互渗、角色互换的过程,信息无孔不入地融入大众的文艺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日常。
满足新需求
新大众在融媒体时代更强调感觉的全面激活,注重个体的感同身受。短视频热应和了新大众的文艺需求,新文艺因为读屏时代特别注重视觉、听觉的直观体验,而新大众也更适应这种直观的艺术感受方式。如影片《哪吒2》将哪吒塑造为更像日常生活中被痛醒的凡人,其神力有欲望释放、自主思考和觉醒之思,土拨鼠的呆萌也被注入生活内涵,能引发大众的共情与共鸣。
推动文艺形式创新与参与多元化
创新文艺形式
平台或商业公司把短视频的制作模式、审美趣味、商业思维等融入其他艺术形式,或直接打造微短剧、微综艺等“微”文艺形式。近两年刷微短剧颇为火爆,网友直言“刷到根本停不下来”,根据《2023年度中国短视频平台市场研究报告》显示,近半数用户每天多次刷短视频,大多数用户平均每天刷短视频的时长超过1小时,00后尤其爱刷短视频,这体现了新文艺形式受到大众的喜爱和追捧
全民参与文艺
短视频平台喊出“人人都是艺术家”的口号,以技术加持、流量扶持普通人的艺术梦。无以计数的民间才艺达人登上短视频舞台,分享堪比专业水准的表演,用古风歌舞、变装秀等创意制造流量,让民间艺术、非遗绝活受到关注,实现了文艺参与的多元化,全社会共同打造出大众的“短视频化”文艺生活。
实现信息互动与关系重构
新文艺的大众化图景是动态的信息互动、关系互渗、角色互换。在短视频平台上,大众不仅是文艺作品的接受者,还可以通过评论、点赞、分享等方式参与到文艺作品的传播和创作反馈中。这种信息互动打破了传统文艺传播中创作者与受众之间的界限,使得大众在文艺活动中的角色更加多元化,促进了文艺与大众之间的紧密联系,从而推动文艺大众化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