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0阅读
  • 2回复

[居家生活]脑梗死亡的人越来越多?再三劝告:天热宁可喝凉水,也别喝4种水[11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1540
金币
733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8
奖券
17828
斑龄
197
道券
1055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2359(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7-12
— 本帖被 妞妞乐乐 执行加亮操作(2025-06-16) —

天气热了,很多人嘴里最常挂着的一句话就是“太热了,得喝点凉的解解渴”。在不少人看来,这没什么错,反正水就是补水,喝得爽最重要。
但事没这么简单,尤其是对那些血管状况不佳、饮食习惯又不怎么讲究的人来说,一杯不当的水,可能就像压在边缘的一根稻草,看似平常,却能带来很难挽回的后果。

有一次医院急诊接收了一位中年男子,被送来时脸色灰白,双手冰冷。据值班护士回忆,当时他妻子不停地重复一句话:“他早上喝了两罐冰啤酒,下午又吃了咸鸭汤,还泡了壶咖啡。”
这个细节没人多想,但医生却在记录里画了个圈。
人们常常觉得这些饮料很普通,但一旦和高温天气、高血压或动脉粥样硬化碰到一起,事情就开始不一样了。

很多人误以为水就代表健康,哪怕是甜饮料、啤酒、浓咖啡,反正液体就是水。更有些人认为只要不是脱水,身体就不会出问题。
其实这种理解是错误的。水不是只有“有没有”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喝什么”和“怎么喝”。这一点,在炎热天气里尤其值得反思。
水分并非越凉越解渴,也不是越多越好。有些水,不但不补身体,还会在某些情况下成为负担。

冰镇甜饮料,是夏天最容易被忽视的问题之一。冰凉的口感让人觉得清爽,但高糖负荷会迅速刺激胰岛素分泌,增加血液黏稠度。
有人觉得这是“能量补充”,但实际上,短时间内的血糖波动本身就会对血管造成应激。特别是那些本身血脂异常的人,一瓶冰饮下去,不仅没有缓解口渴,反而引起微小血管收缩,促进血小板聚集。
如果身体正在炎热中调整散热状态,这时候来一个强冷刺激,很容易让血管从扩张迅速变成收缩,加大梗塞风险。

冰镇啤酒看起来像是放松,其实更多是一种误会。很多人认为啤酒酒精度低,和饮料差不多。但酒精对心脑血管的影响不是靠度数来衡量的。
天气热,血管扩张,喝下低温啤酒后,胃肠道迅速收缩,酒精吸收速度加快。特别是酒精刺激下的利尿作用会导致体内水分迅速流失,表面上在补水,实际上身体在失水。
高温出汗、本来就缺水,这时候又来了利尿的诱导,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流速度减慢。再加上酒精本身影响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原本已经疲惫的身体,就更难抵抗突发的血管事件。

有人可能觉得,只要不喝冰的就行,喝点汤水补盐补水才是正道。但高盐汤水的风险,往往不比冷饮小。大量摄入钠离子,会让细胞外液增加,血容量升高,心脏负担加重。
高温天气下,出汗本该是身体的调节手段,这时候如果再让体内钠负荷升高,出汗的调节系统就会受阻,甚至导致轻度脱水时的虚假“水肿感”。
高盐摄入还会促使血管收缩素分泌上升,这种激素本质上就是升压信号。一碗咸汤下去,看似补充了电解质,实则是在悄悄提高血压,埋下血管事件的隐患。

浓咖啡也是一个在高温天里容易被误解的东西。许多人习惯性地把它当成提神良方,尤其是在炎热的午后。但咖啡因本身是一种中枢神经兴奋剂,它会加速心率,增加基础代谢,提升交感神经的兴奋度。
这种刺激本身对于一个健康人未必构成威胁,但对有潜在心脑血管隐患的人来说,这就像是在推着一辆刹车失灵的车往下坡开。
再加上咖啡的利尿作用也很明显,夏天本就容易脱水,浓咖啡会让这种状态变得更明显。很多人还习惯空腹喝咖啡,这会进一步刺激胃酸分泌,引起交感-副交感的紊乱,使得血压波动更加剧烈。

不少人一旦感到渴,就下意识选择“口感好”的饮品,而不是去思考这个选择对身体是否合适。
这种偏好来自于多年来形成的饮食记忆,也来自社会普遍传播的一种“快速爽快”文化。在这样的环境中,喝水也变得像是一种娱乐,而非补充。
需要警惕的,是身体在高温下的反应并不总是立刻显现。

有些症状的积累是缓慢的,尤其是水分摄取不当所引起的电解质失衡和血流变化,常常在几个小时后才表现出来。等到不适明显,往往已是难以逆转的局面。
近年来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并没有随着医疗技术的提升而明显减少。尤其是在夏季,急诊室接收此类病例的频率反而有上升趋势。
根据多地医院的门急诊数据,每年6月至8月,是脑血管病突发最密集的时间段之一,而在这些病例中,不少与饮水习惯有关。喝什么,什么时候喝,喝多少,这些原本被忽视的问题,越来越显示出它们的重要性。

人体的调节系统是复杂的,它依赖稳定的温度、适当的水分、电解质平衡和神经激素的协调。一旦这些平衡被破坏,哪怕是一小杯饮品,也可能成为压倒的力量。
夏天对身体来说,本就是一场考验,而喝水这件事,恰恰在这场考验中,成了关键环节。
水是身体的基本需求,但不是所有水都值得喝。高温天气下,真正需要的是清洁、常温、无糖、低钠的饮用水,它不会刺激胃肠,不会扰乱神经,不会让血管负担加重。

它没有什么特别的口感,却能稳定身体内部的环境。这种“普通”,才是生命真正需要的底色。
那些自以为聪明的选择,往往是身体最先埋怨的源头。人不是机器,不能靠“随便补点水”就能维持运转。更别说在炎热的季节里,每一个不当的补水决定,可能都是把身体推向极限的一步。

这个时代需要慢一点的判断,也需要多一点对简单东西的信任。不是越刺激越好,也不是越冰越爽,而是回到最基础的需求,才是对身体的尊重。
1条评分金币+24
妞妞乐乐 金币 +24 - 06-16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67987
金币
275183
道行
2004
原创
2404
奖券
2775
斑龄
35
道券
100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8210(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7-13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6-13
夏季饮水的科学与误区

夏季炎热,人们常常通过饮用冰凉的饮料来解渴降温。然而,这种看似简单的选择背后,却隐藏着不少健康隐患。尤其是在高温天气下,不当的饮水习惯可能对身体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

1. 冰镇饮料的风险

1.1 血管收缩与心脑血管事件

冰镇饮料虽然能迅速带来凉爽感,但这种快速的温度变化会对血管产生刺激。高温天气下,人体血管处于扩张状态,突然饮用冰水或冰饮料,会导致血管迅速收缩。这种急剧的变化可能引发心脑血管事件,如心肌梗死、脑卒中等。特别是对于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基础疾病的人群,风险更高。

1.2 血糖波动与胰岛素反应

冰镇甜饮料中的高糖负荷会迅速刺激胰岛素分泌,导致血糖波动。这种波动不仅对血管造成应激,还可能加重胰岛素抵抗,增加糖尿病的风险。对于血脂异常的人群,高糖饮料还会促进血小板聚集,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2. 高盐汤水的隐患

2.1 血容量增加与心脏负担

高温天气下,人体通过出汗来调节体温,这会导致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流失。此时,如果大量摄入高盐汤水,会增加细胞外液和血容量,加重心脏负担。特别是对于有心脏病史的人群,这种额外的负担可能引发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

2.2 血管收缩素分泌上升

高盐摄入还会促使血管收缩素分泌上升,这是一种升压信号。长期摄入高盐食物会导致血压升高,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在高温天气下,这种风险更为显著。

3. 浓咖啡的利与弊

3.1 中枢神经兴奋与血压波动

浓咖啡中的咖啡因是一种中枢神经兴奋剂,它会加速心率,增加基础代谢,提升交感神经的兴奋度。这种刺激对于有潜在心脑血管隐患的人来说,可能会导致血压波动加剧,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3.2 利尿作用与脱水风险

咖啡具有明显的利尿作用,这在高温天气下会进一步加剧身体的脱水状态。脱水不仅会影响体温调节,还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4. 正确的饮水习惯

4.1 清洁、常温、无糖、低钠的饮用水

在高温天气下,最适宜饮用的是清洁、常温、无糖、低钠的饮用水。这种水不会刺激胃肠,不会扰乱神经,也不会加重血管负担。它能稳定身体内部的环境,帮助维持正常的体温和电解质平衡。

4.2 少量多次饮水

夏季出汗多,身体对水分的需求增加。建议采取少量多次的饮水方式,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导致的电解质失衡。每次饮水量控制在200-300毫升左右,每隔1-2小时补充一次。

4.3 避免空腹饮用刺激性饮料

空腹时饮用浓茶、浓咖啡等刺激性饮料,会进一步刺激胃酸分泌,引起交感-副交感的紊乱,使得血压波动更加剧烈。建议在饭后1-2小时饮用这些饮料,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

结语

夏季饮水看似简单,但其中蕴含着不少科学道理。正确的饮水习惯不仅能帮助身体降温解渴,还能预防多种疾病的发生。在这个炎热的季节里,让我们回归最基础的需求,选择最适宜的饮用水,为身体提供最健康的呵护。
1条评分金币+7
妞妞乐乐 金币 +7 - 06-16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4367
金币
265038
道行
20030
原创
756
奖券
18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6796(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7-12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06-13
天热这 4 种水别喝,谨防脑梗
近年来,脑梗死病例增多,尤其在高温季节更为严重。脑梗死是脑部血液供应障碍致脑细胞缺氧死亡,严重时危及生命或致长期残疾。炎热天气里,喝水看似平常,实则选错水可能增加脑梗风险。以下 4 种水天热时要尽量避免饮用:

冰水
夏天酷热难耐,很多人习惯猛灌冰水来消暑,但这是非常错误的做法。热天血管因高温扩张,血液流动较快,而冰水突然进入体内,会使血管急剧收缩,短时间内血压剧烈波动,脑部血管难以适应这种变化,极易引发脑梗死。此外,猛灌冰水还会对胃肠道造成强烈冲击,可能导致肠胃不适,诱发消化系统问题。

高糖饮料
像奶茶这类高糖、高脂肪的饮品,在天热时很受欢迎,但喝多了危害不小。过多饮用高糖饮料会加重血糖波动,不仅会导致体重增加,还可能使血脂水平升高,进而加重血管的负担,增加脑梗的发生几率。

酒精饮品
酒精进入人体后,会使血压升高,还会影响肝脏的代谢功能,导致血液中脂质成分改变,增加血液黏稠度。在炎热天气下,人体本就容易缺水,血液黏稠度相对较高,此时再饮酒会进一步加重血液黏稠状况,影响脑部血液循环,增加脑梗风险。而且饮酒还可能导致血管扩张,使血管壁变得更加脆弱,一旦血压波动,就容易引发脑血管意外。

长时间放置的水
夏季气温高,细菌繁殖速度快。长时间放置的水,细菌大量滋生,水质变差。饮用这样的水可能引起胃肠道感染,导致腹泻、呕吐等症状,使身体失水。脱水会使血液黏稠度增加,影响血液循环,尤其是对于老年人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更增加了脑梗的发病可能性。

预防脑梗的生活习惯
脑梗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预防脑梗需要从多个方面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下为你详细介绍:

饮食方面
保持清淡饮食
减少盐分、糖分和油脂的摄入,避免过多食用高盐、高脂、高糖的食物,如油炸食品、甜点、奶茶等。这些食物会加重血管负担,增加脑梗风险。建议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等富含纤维的食物,有助于维持血管健康。

控制调味品使用
很多中餐调味品如酱油、蚝油、鸡精等含有大量盐分,是盐的隐形杀手,应控制其使用量,减少食物中的隐形盐分。

增加不饱和脂肪摄入
多吃富含不饱和脂肪的鱼类和坚果,尽量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不饱和脂肪有助于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补充叶酸
叶酸缺乏是导致脑梗的潜在危险因素,保持适量的叶酸摄入对保护血管健康至关重要。富含叶酸的食物包括绿叶蔬菜、坚果、豆类等,烹饪时要注意尽量避免过度加热,以防叶酸流失。

运动方面
坚持适量运动
每天抽出半小时做一些有氧运动,如快走、骑行、游泳、爬楼梯等,能够增强血管的弹性,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血管压力,降低血栓形成的可能性。同时,也可以结合一些力量训练来增强肌肉力量。

避免久坐不动
久坐会导致血液循环减慢,新陈代谢减弱,血液变得更加粘稠,增加脑梗发生的几率。因此,要尽量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每隔一段时间起身活动一下。

作息方面
规律作息
养成准时入睡和起床的好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不规律的作息习惯容易诱发高血压等疾病,而这些疾病往往是脑梗的隐形杀手。

避免劳累过度
长期的劳累过度会导致身体的免疫力下降,影响身体各个脏器的休息和自我修复,容易引发血管病变,导致脑梗的出现。因此,要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避免过度劳累。

情绪方面
控制情绪
情绪波动过大会导致血压升高,增加脑梗的风险。因此,应保持平和的心态,学会调节情绪,避免过度紧张、焦虑、暴怒或忧郁等不良情绪。

其他方面
戒烟限酒
吸烟会损害血管内皮,加速动脉硬化,增加血液的黏稠度,使血栓形成的机会增大;过量饮酒则可能导致血压升高、血脂异常等问题,增加脑梗的风险。因此,应坚决戒烟,限制饮酒量。

定期体检
脑梗塞的危险因素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定期体检,特别是血压、血糖、血脂的监测,可以及早发现潜在风险,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控制基础病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疾病是脑梗的重要危险因素,应积极控制这些基础疾病,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脑梗高危人群的自我监测方法
脑梗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对于高危人群来说,自我监测是预防和早期发现的重要手段。以下是几种有效的自我监测方法:

1. 血压监测
高危人群应定期测量血压,至少每半年一次2。对于已经患有高血压的人群,更需要频繁监测。
每天早晚各测量一次血压,即早上起床后、晚上睡觉前是比较合适的测量时间。
正常血压范围一般是收缩压90-139mmHg,舒张压60-89mmHg。如果多次测量收缩压大于等于140mmHg或舒张压大于等于90mmHg,则可能是高血压。

2. 血糖监测
许多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同时存在血糖异常的问题,因此也需要定期监测血糖。
定期体检时应包括血糖检测项目,以便及时发现并控制血糖水平。

3. 血脂监测
血脂的监测无法自行在家中进行,因此,高危人群应定期去医院检查血脂,一般建议每3-6个月检查一次。
关注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好胆固醇”)的水平。

4. 心率监测
正常成年人安静时的心率在60-100次/分钟。可以在安静状态下,通过触摸脉搏来测量心率,一般测量1分钟。
如果心率经常超过100次/分钟(心动过速)或低于60次/分钟(心动过缓),则需要引起注意。

5. 体重监测
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所以要定期测量体重。
可以每周固定一天,在相同的时间,穿着相似的衣物测量。如果体重在短时间内突然增加或减少,都要引起重视。

6. 日常观察
注意身体发出的各种信号,如胸痛、呼吸困难、头晕、心慌等,这些都可能与心脏功能受损有关。
特别是在夜间平卧时突然憋醒,或者在轻微活动后就气喘吁吁,这些症状不容忽视。

7. 情绪管理
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中,会使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增加心梗和脑梗发作风险。
学会自我调节情绪,通过冥想放松身心,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如绘画、书法等。

自我监测方法,脑梗高危人群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听从医生的建议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脑梗急救措施和流程
脑梗症状识别
当身体出现以下情况时,可能是脑梗的征兆,需引起重视:

突然感到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尤其是脸部、手臂或腿部;
言语不清或理解困难;
视力模糊或视野缺失;
剧烈头痛,尤其是没有明显原因的头痛;
平衡失调或行走困难;
头晕或失去平衡感。
初步测试
如果怀疑身边的人可能脑梗,可以进行简单测试:

微笑测试:让患者微笑,观察面部表情是否双侧脸对称;
举手测试:让患者双手抬高平举,观察是否有一只手会因无力而垂下来;
语言测试:请患者说一句话,观察说话是否清晰及完整。 如果上述三种测试病人有异常,应立即进入急救流程。
急救措施和流程
呼叫急救
一旦怀疑有人发生脑梗,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有条件的患者可以立刻送往就近医院;如果附近有高级卒中中心,尽量送到高级卒中中心;如果没有,就由就近医院转送到高级卒中中心。

现场急救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或送往医院的途中,可采取以下措施:

保持安静:防止病人感觉心里紧张而加重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正确摆放体位:头部应略抬高30度,偏向一侧,如果患者昏迷或者呕吐,应侧卧位,防止痰液或异物堵塞气道。若患者意识清楚,可让其仰卧,头部略向后,以开通气道,不需垫枕头;失去意识的病人,应维持昏睡体位,以保持气道通畅,不要垫枕头。

保持呼吸道通畅:将患者置于去枕仰卧位,抬高下颌,有义齿者帮其取出,清理呼吸道。若患者呕吐物很多、痰很多,可以用一根软试管,轻轻送到患者的咽喉部,用嘴巴抽吸出;如果患者已经昏迷,要注意避免患者窒息,比如防止呕吐物导致窒息。若患者并发癫痫等并发症,要防止其咬伤舌头,可用筷子或小木条裹上纱布垫在上下牙尖。

尽量减少震动:搬运患者时应尽量保持头部属于相对比较稳定的位置,以免加重病情。
避免进食:患者这时不应该进行进食,因为人在应激状态下血糖会高于正常,而且如果给昏迷的患者喂食水或东西,会导致误吸,导致窒息的风险。
心肺复苏:检查患者生命体征,如发现意识不清,呼吸、心跳骤停,应立即给予心肺复苏,即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防止错过最佳救治时机,为医护人员到来争取时间。

送医治疗
立即送往医院进行头部CT检查排除脑出血,然后进行下一步的治疗。急性脑梗死在3小时,甚至4.5小时之内是可以进行溶栓治疗的,而在6小时之内会进行取栓治疗,能使血管迅速再通,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入院后,患者需要立即行血氧饱和度监测及心脏监测。若患者体温38℃,应给予退热治疗。此外,患者需要控制血压及血糖,以便进行后续治疗。

医院还会进行常规急救处理,包括监测意识、呼吸、血压、脉搏等异常,并对症治疗,确保生命体征稳定;镇静和抗惊厥;补充电解质和营养,防治并发症;治疗脑水肿,改善脑灌注;开展早期床边康复治疗等
1条评分金币+8
妞妞乐乐 金币 +8 - 06-16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