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学院的这项新技术确实为修复名画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这项技术的核心在于利用AI生成的实体图层——一种可拆卸的掩膜,来对画作进行可逆修复。这种方法由机械工程研究生Alex Kachkine设计,他通过以下步骤实现了快速且精确的修复:
1. 选择实验对象:Kachkine选择了一幅严重受损的15世纪油画作为实验对象。
2. 传统清洁:他首先用传统方式清除了历史修复中覆盖的多余颜料。
3. 高分辨率扫描:清洁后的画作进行了高分辨率扫描。
4. AI算法分析:借助AI算法分析图像,生成尽可能还原画作原貌的数字模型。
5. 绘制“损伤地图”:利用自研软件绘制“损伤地图”,标出颜料脱落、开裂或褪色的位置,并给出需要填补的色彩信息。
6. 高精度喷墨打印:将数字地图转化为双层掩膜,印刷在超薄透明的聚合物薄膜上,一层负责精准着色,另一层是白色基底用于增强色彩饱和度。
7. 贴合与固定:掩膜被精确贴合到画面上,并用清漆固定。
8. 可逆性与记录:掩膜和清漆都可用现有修复材料安全去除,不会对画作原貌造成伤害,同时数字地图作为永久记录供后人参考。
在这次实验中,Kachkine使用了57314种颜色,修复了5612处损伤,仅用了三个半小时,相比手工修复大大节省了时间。这项技术不仅提高了修复效率,还保证了修复过程的可逆性,减少了对原画的损害,为艺术品修复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