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足新败下中国青训深度梳理的必要性与思路
国足现状与青训历史问题
连续6届世界杯预选赛折戟,中国足球开启了新一轮的反思和总结。今日国足之败因早在20年前便已埋下,下一届2030年世界杯预选赛国足实力仍旧难有实质性提升。支撑本届世界杯预选赛国足的球员来自1993、1995和1997年龄段,这实际上恰恰是中国足球青训开始没落的几个年龄段,这种没落从1991年龄段开始,一直延续到2003年龄段。2002年后中国足球快速滑落,青训机构大量解散,青少年赛事水平严重不足,职业俱乐部举步维艰,导致这期间多个年龄段球员长期无缘世青赛和世少赛,整体水平下滑。
青训对足球发展的重要性及成效周期
青训之于联赛和国字号有着重要的逻辑关系。在构建了完善和稳定的青训体系之后,成效8到10年左右会在国少队身上有所收获,10到15年左右会在国青队和职业队身上有所收获,15年到20年左右才会真正在国家队身上展现效果。而且青训体系从开始构建到趋于完善至少也需要5年的时间。所以中国足球要想真正实现振兴,需要静心和耐心,构建青少年足球尤其是青训体系这一基石。
中国青少年足球的发展现状
2022年是中国足球新一轮改革的起始年,一系列加强青少年足球建设的方案不断推出,如2022年创办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2023年职业俱乐部U系列联赛回归,2024年推出高校足球运动专业和三大球运动会,2025年更多激励政策在酝酿和推动中。从2005年龄段球员开始,中国青少年足球曙光初现,2005年龄段组成的国青队在U20亚洲杯小组赛表现出色,2008年龄段的国少队对阵最后的冠亚军也仅一球落败。但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如赛事多且混乱,不同体系赛事间易生冲突,赛事质量未能实质性提升;俱乐部压缩开支影响职业青训,主客场赛制未真正实施,梯队保障难度大;快速发展的社会青训机构未得到全面支持;校园足球发展不均衡,各地区对基层足球重视程度不一。
中国青训深度梳理和深化改革的建议
赛事体系方面
赛事是青少年足球的驱动器,当前中国青少年足球赛事存在赛事多且混乱、质量不高的问题。建议建立全面统一、协调发展、质量较高的中国青少年足球赛事体系,且该体系要保持至少10年稳定,期间以优化为主。将全运会、学青会和三大球赛事合并为体育总局赛事,取消全运会和学青会自身的足球项目,统一由三大球运动会提供项目支持,分别对应全运会足球金牌和学青会足球金牌。统筹考虑青少年球员发展和其他赛事情况,三大球运动会设置U18组和U16组,前者由省市自治区组队参赛,对应4块全运会金牌,后者由地市组队参赛,对应4块学青会金牌。
青训机构方面
全面加强各级优秀青训机构建设,在资金方面给予支持,在理念方面求同存异,以此提升青训质量。
国际合作与交流方面
制定系统的规划,加强优秀校园足球队伍、优秀社会青训机构队伍、职业俱乐部梯队和青少年国字号球队的国际合作及交流,进一步提升青少年球员的水平1。
总之,中国足球需要从整体层面进行总结和梳理,对青少年足球尤其是青训体系进行深度梳理和深化改革,如此才可以真正实现中国足球的复苏和振兴,避免未来再出现因青训乏力导致的失败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