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蜇是动物,具体来说,它属于水生无脊椎动物中的刺胞动物门、钵水母纲、根口水母科、海蜇属的生物4。 海蜇又叫做水母、白皮子,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南沿海,以浙江和福建沿海产量最多。
海蜇的基本特征
形态结构:海蜇的身体构造相对简单,分为伞部和口腕两个部分。伞部呈半球形,直径一般为30-60厘米,最大可达1米。口腕也被称为海蜇头,上面有刺丝囊,可以分泌毒液,在接触小动物时会麻痹对方,并将其吸入吞食。
生活习性:海蜇通常单体营漂浮或游泳生活,极少数种类是群体生活。它们喜欢生活在近岸水域,尤其是河口附近,分布区水深一般为5厘米至20厘米,有时可达40米。海蜇适应的水温范围较广,可以在15-32℃的环境中生存,最适宜的水温为20-24℃。
捕食方式:作为刺胞动物,海蜇是肉食性的,主要以浮游生物、小型甲壳类、多毛类甚至小鱼为食。它们通过口腕上的刺丝囊分泌毒液来捕捉猎物。
海蜇的分类地位
海蜇属于刺胞动物门下的钵水母纲,根口水母科,海蜇属。刺胞动物门包括了如水母、珊瑚虫、海葵等生物,这些生物共同的特点是具有刺细胞,用于捕食和防御。
海蜇的生活史
海蜇的生活史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个阶段。成体海蜇产生精子和卵子,受精后形成浮浪幼虫,浮浪幼虫随后固着在水草、岩石或其他物体上发育成水螅型体。水螅型体可以通过出芽生殖形成群体,最终通过横裂生殖产生出有性世代的碟状幼体,这些碟状幼体成长为新的成体海蜇。
海蜇不仅是一种动物,而且在其所属的生物分类中占据着特定的位置,具有独特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海蜇的生活环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解析:
1. 地理分布
海蜇主要分布在我国沿海近岸浅海海域,包括黄海、东海和南海等区域。例如,沙海蜇广泛分布于我国沿岸水域,而黄斑海蜇则常见于广东、广西、福建、浙江等海域。
2. 水深与底质
海蜇通常生活在近岸浅海中,其栖息的水深范围较广,但多集中在表层至几十米深的水域。它们对底质的要求不高,可以在泥沙、岩石等多种类型的海底环境中生存。
3. 温度与盐度
海蜇属于暖水性生物,偏好温暖的海水环境。它们适应的水温范围较广,但在夏季繁殖期时,北部湾海域等热带和亚热带区域的海蜇数量会显著增加4。此外,海蜇对盐度也有一定的适应能力,能够在不同盐度的海水中存活。
4. 季节性变化
海蜇的活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每年8月至9月,黄海地区会出现大量的成年海蜇,并逐渐向南漂浮2。而在北海市沿海,海蜇致伤事件多发于每年4月至11月,这与海蜇的活跃周期密切相关。
5. 生态习性
海蜇是浮游生物,随水流漂动,没有自主游泳的能力。它们通过伞状体的收缩来调节上下移动,以捕食小型浮游动物和其他微生物。海蜇的刺细胞含有毒素,用于防御和捕食,对人体也有潜在的危害。
6. 生长与繁殖
海蜇的生命周期包括有性和无性两个阶段。受精卵发育成水母幼体(水蜇子),这些幼体可以无性繁殖,通过足囊繁殖的方式形成新的个体2。这种繁殖方式使得海蜇种群能够在适宜环境下迅速增长。
海蜇的生活环境涵盖了从地理分布到生态习性的多个维度,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海蜇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海蜇的捕捞季节因地理位置和具体年份而异,但通常集中在夏季和初秋。在中国沿海地区,每年7、8月最热的时候,是捞海蜇的最佳时机。例如,在山东省管辖海域,2021年的海蜇正式开捕时间是在7月20日中午12点。
而在2023年,根据《农业农村部关于2023年伏季休渔期间专项捕捞许可和捕捞辅助船配套服务安排的通告》及省农业农村厅确定的时间,营口市的海蜇专项捕捞时间为7月27日至8月11日;沙海蛰捕捞时间为8月1日至8月15日。
对于2024年的海蜇捕捞时间,依据《农业农村部关于2024年伏季休渔期间专项捕捞许可和捕捞辅助船配套服务安排的通告》(农业农村部通告[2024]1号),海蜇与沙海蜇的专项捕捞期均为10天。
综合考虑资源调查以及潮汐、天气条件等情况,建议海蜇的专项捕捞作业时间从7月25日8时开始至8月3日8时结束;沙海蜇则为8月15日12时至8月25日12时。
在南方如广西防城港,捕捞海蜇的最佳季节则是在每年的1月下旬开始至4月。这表明不同地区的海蜇生长环境和气候条件差异导致了捕捞季节的不同。
此外,渔民们会利用这段时间进行高强度的捕捞活动,因为海蜇属于一年生生物,整个捕捞季大约持续两个月左右。在这期间,渔民可能会一天出海两到三次以确保能够尽可能多地收获海蜇。
随着捕捞技术的进步和对海洋资源管理的加强,特定区域内的海蜇产量也有所波动,有时甚至会出现大丰收的情况。比如在山东无棣县渤海湾,2023年的海蜇捕捞量就非常可观,每艘渔船的日产量可以达到3000公斤到6000公斤之间
海蜇的营养价值
海蜇营养极为丰富,是一种重要的营养食品,其营养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营养成分
蛋白质:每百克海蜇含蛋白质12.3克,蛋白质是人体细胞和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身体的生长、修复和维护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碳水化合物:每百克海蜇含碳水化合物4克,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维持身体各项活动的正常运转。
矿物质:
钙:每百克海蜇含钙182毫克,钙是维持骨骼和牙齿健康的关键元素,同时对神经传导、肌肉收缩等生理过程也起着重要作用。
碘:每百克海蜇含碘132微克,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对于维持甲状腺正常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海蜇还含有磷、铁等矿物质成分,有助于维持身体的酸碱平衡和正常生理功能。
维生素: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B族(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等,这些维生素在人体的新陈代谢、抗氧化、视力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特殊成分:
类似于乙酰胆碱的物质: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对心血管健康有益。
甘露多糖胶质: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功效。
胶原蛋白:适量食用有助于增加皮肤弹性,促进皮肤细胞代谢,修复损伤细胞,起到美容养颜的作用
营养价值总结
补充营养:海蜇中含有蛋白质、糖类、维生素、矿物质等多种营养物质,适量食用可以使身体相对稳定的摄入营养物质,对人体保持健康、增强体质起到积极的作用。
美容养颜:海蜇中的胶原蛋白和维生素,有助于增加皮肤弹性,促进皮肤细胞代谢,减少黑色素沉积,改善皮肤粗糙暗沉的情况,尤其适合皮肤粗糙者食用。
调节血压:海蜇含有的类似于乙酰胆碱的物质,能扩张血管,从而降低血压。
预防心血管疾病:所含的甘露多糖胶质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功效。
治疗甲状腺肿大:海蛰的含碘量十分高,能防止和治疗甲状腺肿大。
清理肠胃:海蜇有吸附毒素,滑肠清肠的作用,常吃可以清理肠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