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2阅读
  • 1回复

[健康饮食]小暑将至,叮嘱家人:3不吃,3不做,3不睡,应季而养,安康入伏[12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1540
金币
733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8
奖券
17828
斑龄
197
道券
1055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2359(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7-12
— 本帖被 妞妞乐乐 执行加亮操作(2025-07-10) —

蝉鸣初沸,荷风送香,二十四节气的韵律在天地间流转。当北斗星斗柄指向午位,小暑节气如约而至。这个始于《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温风至,蟋蟀居壁,鹰始鸷"的时节,不仅带来渐盛的暑气,更承载着中国人顺应天时的生存智慧。在这个阳气旺盛却湿邪暗伏的关键节点,唯有以"3不吃,3不做,3不睡"的古训为舟,方能在盛夏的长河中平稳前行。

3不吃
1. 生寒之物需慎食。小暑时节,水生蔬菜正值旺季,茭白、水芹等鲜嫩可口,却暗藏隐患。这些生长于湿地的食材易附着寄生虫与细菌,若未经彻底烹煮便生食,无异于"引虫入腹"。正如《饮膳正要》所言:"夏月食生冷,令人泄泻。"此时不妨将莲藕切丁与糯米同蒸,或用茭白炒肉丝,既能保留食材的清香,又能规避健康风险。

2. 冰寒之味要节制。冰镇西瓜、冰淇淋等冷饮虽能带来瞬间的清凉,却会对脾胃造成重创。中医认为,夏季阳气浮于表,脾胃本就虚寒,过度贪凉会导致"寒湿困脾",引发腹痛、腹泻等症。若想解暑,可将绿豆提前浸泡4小时,煮至开花后加入薄荷叶,待凉后饮用,既能清热解暑,又不伤阳气。

3. 腌腊之品宜少食。咸菜、腊肉等腌制食品虽能开胃,却暗藏危机。小暑时节气候湿热,细菌繁殖迅速,腌制食物易滋生霉菌,且高盐含量会加重肾脏负担。若想调味,可尝试用柠檬汁、蒜末、小米辣调制凉拌汁,为菜肴增添酸辣风味,同时避免营养流失。

3不做
1. 莫入草木深处。小暑时节,草木繁茂,蚊蝇毒虫活跃。树丛、草丛中暗藏蜱虫、恙螨等危险生物,一旦叮咬可能引发发热、皮疹等症状。外出时应穿着长袖长裤,随身携带驱蚊液,避免在清晨或雨后进入植被茂密区域。若在户外活动后出现不适,需及时就医。

2. 防晒措施不可少。小暑时节,紫外线强度达到全年峰值。长时间暴晒不仅会晒伤皮肤,还可能诱发中暑。外出时应佩戴宽檐遮阳帽、太阳镜,涂抹SPF30以上的防晒霜,尽量选择透气性好的浅色棉质衣物。正午时分(10:00-16:00)应减少户外活动,避免阳气过耗。

3. 剧烈运动要避免。夏季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剧烈运动易导致汗出过多,损伤阳气。中医提倡"少动多静",可选择清晨或傍晚进行太极拳、八段锦等温和运动,运动后需及时补充水分,避免脱水。若在运动中出现头晕、心悸等症状,应立即停止活动,到阴凉处休息。

3不睡
1. 汗湿衣衫莫入睡。暑热天气里,人体易出汗,若带着汗液入睡,不仅会滋生细菌,还可能导致感冒。睡前应用温水擦拭身体,更换干净衣物,保持皮肤干爽。若夜间出汗较多,可在枕边放置一条干毛巾,随时擦拭。

2. 夜风直吹不可取。小暑夜晚,气温虽有所下降,但夜风寒凉。开窗直吹入睡易使风寒入侵,引发头痛、关节疼痛等症。可将窗户开一条缝隙,让空气自然流通,同时使用透气性好的夏凉被,避免着凉。

3. 贪睡懒觉不可为。
夏季昼长夜短,贪睡懒觉会打乱人体生物钟,导致一整天精神萎靡。中医主张"夜卧早起",建议晚上10点前入睡,早上6点左右起床,午间可小憩30分钟,以保持精力充沛。起床后可饮用一杯温水,促进新陈代谢。

小暑的美,在于它的热烈与从容。清晨,看"竹露滴清响";午后,品"荷风送香气";夜晚,望"萤火照空时"。古人在暑热中寻得的雅趣,至今仍能滋养我们的心灵。不妨在忙碌的生活中,偷得半日闲,煮一壶荷叶茶,读一卷《闲情偶寄》,让时光在茶香墨韵中慢下来。

小暑至,盛夏始。这个节气教会我们的,不仅是如何应对暑热,更是如何在岁月流转中,保持对生活的热爱与敬畏。避开三忌,方能守护脾胃安康;规避三害,才能确保身心无恙;遵循三则,才可获得优质睡眠。愿我们在这个小暑时节,既能拥抱夏日的热烈,又能守住内心的清凉,与家人一起,稳稳度过每一个安康的伏天。
1条评分金币+25
妞妞乐乐 金币 +25 - 07-05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67987
金币
275183
道行
2004
原创
2404
奖券
2775
斑龄
35
道券
100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8210(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7-13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7-03
小暑节气的养生智慧

小暑节气的到来,标志着盛夏的正式开始。在这个炎热的季节里,古人通过长期的生活实践,总结出了一系列养生智慧,以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夏季的气候特点。以下是对“3不吃,3不做,3不睡”的详细解读,希望能为您的夏日生活提供有益的参考。

3不吃

1. 生寒之物需慎食
   - 原因:小暑时节,水生蔬菜如茭白、水芹等虽然鲜嫩可口,但易附着寄生虫和细菌。生食这些食材可能会导致肠胃疾病。
   - 建议:将莲藕切丁与糯米同蒸,或用茭白炒肉丝,既能保留食材的清香,又能规避健康风险。

2. 冰寒之味要节制
   - 原因:冰镇西瓜、冰淇淋等冷饮虽然能带来瞬间的清凉,但过度贪凉会对脾胃造成重创,导致“寒湿困脾”,引发腹痛、腹泻等症。
   - 建议:可将绿豆提前浸泡4小时,煮至开花后加入薄荷叶,待凉后饮用,既能清热解暑,又不伤阳气。

3. 腌腊之品宜少食
   - 原因:咸菜、腊肉等腌制食品虽能开胃,但在湿热的气候中易滋生霉菌,且高盐含量会加重肾脏负担。
   - 建议:可尝试用柠檬汁、蒜末、小米辣调制凉拌汁,为菜肴增添酸辣风味,同时避免营养流失。

3不做

1. 莫入草木深处
   - 原因:小暑时节,草木繁茂,蚊蝇毒虫活跃。树丛、草丛中暗藏蜱虫、恙螨等危险生物,一旦叮咬可能引发发热、皮疹等症状。
   - 建议:外出时应穿着长袖长裤,随身携带驱蚊液,避免在清晨或雨后进入植被茂密区域。若在户外活动后出现不适,需及时就医。

2. 防晒措施不可少
   - 原因:小暑时节,紫外线强度达到全年峰值。长时间暴晒不仅会晒伤皮肤,还可能诱发中暑。
   - 建议:外出时应佩戴宽檐遮阳帽、太阳镜,涂抹SPF30以上的防晒霜,尽量选择透气性好的浅色棉质衣物。正午时分(10:00-16:00)应减少户外活动,避免阳气过耗。

3. 剧烈运动要避免
   - 原因:夏季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剧烈运动易导致汗出过多,损伤阳气。
   - 建议:可选择清晨或傍晚进行太极拳、八段锦等温和运动,运动后需及时补充水分,避免脱水。若在运动中出现头晕、心悸等症状,应立即停止活动,到阴凉处休息。

3不睡

1. 汗湿衣衫莫入睡
   - 原因:暑热天气里,人体易出汗,若带着汗液入睡,不仅会滋生细菌,还可能导致感冒。
   - 建议:睡前应用温水擦拭身体,更换干净衣物,保持皮肤干爽。若夜间出汗较多,可在枕边放置一条干毛巾,随时擦拭。

2. 夜风直吹不可取
   - 原因:小暑夜晚,气温虽有所下降,但夜风寒凉。开窗直吹入睡易使风寒入侵,引发头痛、关节疼痛等症。
   - 建议:可将窗户开一条缝隙,让空气自然流通,同时使用透气性好的夏凉被,避免着凉。

3. 贪睡懒觉不可为
   - 原因:夏季昼长夜短,贪睡懒觉会打乱人体生物钟,导致一整天精神萎靡。
   - 建议:中医主张“夜卧早起”,建议晚上10点前入睡,早上6点左右起床,午间可小憩30分钟,以保持精力充沛。起床后可饮用一杯温水,促进新陈代谢。

结语

小暑的美,在于它的热烈与从容。清晨看“竹露滴清响”,午后品“荷风送香气”,夜晚望“萤火照空时”。古人在暑热中寻得的雅趣,至今仍能滋养我们的心灵。不妨在忙碌的生活中,偷得半日闲,煮一壶荷叶茶,读一卷《闲情偶寄》,让时光在茶香墨韵中慢下来。

小暑至,盛夏始。这个节气教会我们的,不仅是如何应对暑热,更是如何在岁月流转中保持对生活的热爱与敬畏。避开三忌,方能守护脾胃安康;规避三害,才能确保身心无恙;遵循三则,才可获得优质睡眠。愿我们在这个小暑时节,既能拥抱夏日的热烈,又能守住内心的清凉,与家人一起稳稳度过每一个安康的伏天。
1条评分金币+8
妞妞乐乐 金币 +8 - 07-05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