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炖泥鳅相关介绍
营养价值
泥鳅是一种具有很高营养价值的食物,其蛋白质、糖类、矿物质、维生素均比一般鱼虾高,脂肪成分较低,胆固醇更少,并含有不饱和脂肪,具有滋阴祛湿、补血等功效。泥鳅煮食能滋阴止渴、清热祛湿,且属于高铁食物,食用后可促进补血。此外,泥鳅还能保肝降酶,含有促进黄疸消退和转氨酶降低的物质,对急性肝炎发作时的黄疸和降低转氨酶有益。
食材准备
泥鳅的挑选
尽量挑选鲜活、大小均匀且表皮无损伤的泥鳅。可以观察泥鳅的活跃度,越活泼的泥鳅越新鲜;个头较大的泥鳅,肉质会更饱满,营养价值相对也更高。
常见搭配食材
豆腐:以老豆腐为例,优质的老豆腐颜色应呈乳白色或微微发黄,用手触摸时,表面有弹性且轻微颤动的豆腐,品质比较好。将其切成麻将大小的方块用于清炖。
黄瓜:可准备半根黄瓜,切成条用于烹饪。
其他:生姜、蒜瓣、红杭椒、青椒、花椒、枸杞、香菜、盐、料酒、生抽、醋、蚝油、胡椒粉、鸡精、辣椒酱、豆瓣酱、红汤火锅料、青花椒、冰糖、老抽、味极鲜酱油、麻辣香汁、白酒等调味料也可按需准备。
清洗处理
去除泥腥味和脏东西:将活泥鳅放入盆中,撒上一把盐,静置20分钟,泥鳅在盐的刺激下会拼命扭动身体,体内的脏东西会慢慢被吐出来。20分钟后,用手轻轻搓洗泥鳅,把表面的黏液彻底洗净。也可以将泥鳅用清水养几天,每天换水,以去除泥腥味,捞出沥水。还可以在清洗时加入一些白醋,其酸性能够进一步去除泥鳅的腥味。若觉得处理麻烦,可直接在市场让摊主帮忙处理。
焯水:锅中加入半锅清水烧开,倒入泥鳅,立马盖上锅盖大约5秒钟,就把泥鳅倒入沥箕,用清水洗净备用。
烹饪方法
泥鳅炖豆腐
准备食材:泥鳅250g、嫩豆腐400g、植物油一汤匙、香菜少许、盐3g、辣椒酱一大勺、葱末少许、蒜末少许。
前期处理:豆腐切块,葱蒜切末;买回的泥鳅先养2天吐泥,洗净备用。
烹饪步骤:炒锅放适量的油,微热时放入葱末、蒜末,炒出香味后加入一勺辣椒酱,翻炒均匀;锅里加清水,大火烧开;把洗好的泥鳅快速倒进锅里,立马盖上锅盖;放泥鳅后稍顿一会,开盖放入豆腐;炖30分钟至汤汁减少,加盐调味,撒上香菜,即可盛出。
泥鳅黄瓜汤
准备食材:泥鳅750g、黄瓜半根、生姜5片、蒜瓣5个、红杭椒1个、青椒1个、花椒20粒、生抽适量、料酒适量、醋适量、蚝油适量、胡椒粉适量、鸡精适量、枸杞数颗、盐适量。
前期处理:将泥鳅按上述方法处理好;黄瓜切成条备用。
烹饪步骤:处理好的泥鳅装入砂锅中,放生姜片、花椒粒,倒入八分满的清水,大火烧开;撇去浮沫,加入盐、料酒、生抽、醋、蚝油、小米椒、蒜末,转小火炖30分钟;加入黄瓜条、青椒,继续炖5分钟,加入枸杞、鸡精煮2分钟,加入白胡椒粉即可食用。
腊肉炖泥鳅
做法一
准备食材:泥鳅适量、腊肉适量、小米辣适量、香菜适量、豆瓣酱适量、红汤火锅料适量、青花椒适量、冰糖、老抽、味极鲜酱油、料酒、盐、鸡精适量。
前期处理:泥鳅洗干净沥干水分;倒入锅里,盖上盖,大火烫掉粘液后,倒入盆里一条条洗干净去除内脏;腊肉切片灼水后备用。
烹饪步骤:锅里少许油爆香大蒜生姜,倒入腊肉片翻炒片刻,再倒入泥鳅翻炒;锅里倒入水煮开,放冰糖、老抽、味极鲜酱油、料酒、盐、豆瓣酱、红汤火锅料、小米辣、香菜;煮二十分钟即可。
做法二
准备食材:泥鳅适量、腊肉适量、小米辣适量、香菜适量、豆瓣酱少许、红汤火锅适量、青花椒适量、麻辣香汁适量、鸡精适量、生抽适量、老抽适量、盐适量、白酒适量。
前期处理:泥鳅冲洗干净,锅烧热快速倒入泥鳅,盖锅盖,几分钟后泥鳅晕倒,把泥鳅粘液洗干净,把内脏处理掉;腊肉洗干净切片,灼水2分钟捞出备用。
烹饪步骤:锅里少许油下大蒜子、生姜爆香,倒入腊肉翻炒几下,倒入泥鳅;锅里倒水烧开,放麻辣香汁、鸡精、生抽、老抽、白酒、红汤火锅底料、青花椒粒、豆瓣酱、小米辣、香菜;煮二十分钟倒入火锅里面即可
清炖泥鳅的食用禁忌
清炖泥鳅虽营养丰富,但食用时也存在一些禁忌,需要从人群、食用方式、食物搭配等多个方面加以注意:
特定人群的食用禁忌
过敏体质者
泥鳅含有异种蛋白,对于过敏体质者而言,食用后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如皮肤瘙痒、红肿、呼吸困难等症状。既往对鱼类、海鲜过敏的人群,更应避免食用泥鳅。
湿热体质或上火人群
泥鳅性温且具有补益作用,湿热内盛(如口苦、舌苔黄腻、痤疮)或阴虚火旺(如手足心热、盗汗)的人群,食用后可能加重体内湿热或虚火,导致症状反复。
皮肤病患者
中医认为,湿疹、荨麻疹、疮疡等皮肤问题多与风热湿热相关。泥鳅作为发物,可能刺激皮肤代谢,诱发瘙痒、红肿,或导致原有皮损扩散。
消化功能弱者
泥鳅蛋白质含量高,脾胃虚弱、慢性腹泻或处于术后恢复期的人群,消化能力较差,食用后容易出现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此类人群建议选择易消化的清淡食物。
特殊人群
孕妇:泥鳅虽营养丰富,但体质偏热的孕妇过量食用可能引发胎动不安,建议在医生指导下食用。
儿童:幼儿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全,过量食用可能引起积食或过敏,建议少量尝试并观察反应。
痛风或高尿酸血症患者
泥鳅嘌呤含量较高,食用后可能导致体内尿酸水平升高,诱发关节疼痛,尤其是痛风发作期的患者,更要慎食,以免加重病情。
食用方式的禁忌
避免过量食用
尽管泥鳅肉质鲜美,但食用时应注意适量。过量食用会使蛋白质等摄入过量,加重胃肠道负担,机体来不及消化,进而刺激胃肠道黏膜,引发腹胀、腹痛、恶心等胃肠道不适症状。
避免不当的食用方式
泥鳅属于水产品,可能附着较多细菌、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因此,在烹饪清炖泥鳅前,需用清水将其清洗干净,并彻底煮熟后再食用,不要为了追求口感而食用未完全熟的泥鳅,否则可能会诱发胃肠炎、寄生虫病等。此外,虽然是清炖,但也应尽量避免油炸、烧烤等食用方式,这些方式会使机体摄入过多油脂,不利于身体健康。
食物搭配的禁忌
泥鳅不宜与茼蒿一起食用,两者搭配会降低营养价值,甚至影响日常消化吸收,对健康不利
干煸泥鳅介绍
菜系归属
干煸泥鳅属于四川菜系,具有四川菜麻辣的特色风味,其口味麻辣干香、回味无穷。
所需材料
常见食材准备
主料:泥鳅是主要食材。泥鳅在中国南方各地均有分布,北方虽不常见但也有分布,被称为“水中之参”,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辅料:常见的辅料有大蒜、姜、黄瓜、洋葱、葱、干辣椒、花椒、麻椒等。
调料:料酒、味精、酱油、醋、食盐、鸡精、白糖、生抽、蚝油等。
做法步骤
做法一
处理泥鳅:活泥鳅用淡盐水泡一小时,让其吐出脏物,洗净待用。姜切成丝,蒜切成末,辣椒切段。
煎制泥鳅:把泥鳅倒入锅中煎,开盖后一边下油煎成有点焦香味,铲起备用。
炒制佐料:另起锅,热锅下油,依次下姜丝、蒜沫、辣椒加少许盐煸出香味。
煸炒泥鳅:将煎好的泥鳅入锅和佐料一起,加两勺料酒、一勺老抽、适量盐进行煸炒。
调味出锅:最后加一小把熟芝麻翻炒均匀即可。
做法二
处理泥鳅:新鲜泥鳅因有粘液难处理,可先套上塑料袋或盖子,撒盐在盆中。剪掉头部,从尾部到头部将腹部中间剪开,洗净内脏。
干煸泥鳅:平底锅入油,倒入清洗好的泥鳅,小火慢煸,待泥鳅水分煸干,身体变金黄,达到适合的硬度捞出。
炒制调料:炒锅烧热入油,关小火,放花椒、麻椒炒出香味,加入切好的葱姜蒜、干辣椒炒香,再加生抽、白糖提鲜。
翻炒调味:加入煸好的泥鳅反复翻炒均匀,加盐和鸡精,出锅摆盘。
做法三
腌制泥鳅(可选):将处理好的泥鳅用玉米淀粉抓匀,腌制片刻,使其更嫩滑。
干煸泥鳅:锅烧热后用生姜抹锅,加入少许油,将泥鳅小火干煸10分钟左右,至表面微黄、干爽。
炒香调料:锅内加少许油,小火将葱段、姜丝、蒜头、干辣椒、花椒粒煸香。
烹饪泥鳅:将干煸好的泥鳅倒入锅中,加入生抽、老抽、蚝油、少许盐、糖调味,快速翻炒均匀,可加入青红辣椒或蒜苗增加口感和色彩。
出锅装盘:翻炒2分钟后,撒入熟白芝麻,出锅装盘。
营养价值
泥鳅含多种营养成分,蛋白质、糖类、矿物质(钙、磷、铁)、维生素(VB、VA、VC)均比一般鱼虾高,脂肪成分较低,胆固醇更少,并含有艹碳戊烯酸的不饱和脂肪酸,有利于人体抵抗血管衰老。泥鳅性味甘平,入脾、肝、肾三经,具有补中益气、强精补血功效,是治疗急慢性肝炎、四肢乏力、阳痿、痔疮等症的辅助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