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4阅读
  • 3回复

[猎奇]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的首要目标,不是太子李建成,更不是李元吉[14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1540
金币
733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8
奖券
17828
斑龄
197
道券
1055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2359(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7-12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5:28


《——【·前言·】——》
说起“玄武门之变”,大家想到的都是李世民杀了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夺取皇位的故事。
这个血腥的政变似乎就是兄弟相残的典型案例,李世民被很多人看作是为了皇位不择手段的冷血王子。
事情真的是这样吗?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当时发生的一切,会发现事情远比表面看起来复杂得多。
李世民真正要控制的人,真正让他夜不能寐的威胁,到底是谁呢?

老爹成了最大的变数
公元626年的大唐皇宫里,李渊这位开国皇帝,本来应该是“稳坐钓鱼台”的存在,却成了儿子们争斗中最不可预测的因素。
他的态度左右摇摆,今天听太子李建成的话,明天又被秦王李世民的功劳打动。
李渊的问题不在于他偏心哪个儿子,而在于他根本搞不清楚状况。

当尹德妃的父亲尹阿鼠派家仆把李世民的重要谋士杜如晦打得鼻青脸肿时,李渊竟然不问青红皂白就把李世民臭骂了一顿。
这件事背后明显有李建成的手笔,他让尹德妃吹枕头风,成功地让父亲对李世民产生了误解。
更让人无语的是杨文干谋反这档子事。
李建成密谋要除掉李世民被发现后,居然把所有责任都推到杨文干身上。

李元吉这个弟弟更狠,直接派人去诱导杨文干真的起兵造反。
当时李渊为了稳住李世民的心,还特意承诺说只要平定了叛乱,就立他为太子。
李世民兴冲冲地去平叛,以为这次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当储君了。
结果等他凯旋归来,李渊不仅毁约了,还把关键证人宇文颖给杀了。

这个宇文颖掌握着李建成密谋的证据,他一死,李建成就彻底洗白了。
这一连串的事件让李世民看清了一个残酷的现实:他的父亲李渊已经完全不可信了。
不管自己立了多少战功,不管证据多么确凿,只要李建成和李元吉在父亲面前哭诉几句,自己就会被打入冷宫。

兄弟俩的最后一搏
李建成和李元吉也知道时间不多了。
李世民的威望越来越高,手下的文臣武将也越来越多,再不动手就来不及了。
李元吉这个时候展现出了他的政治手腕,成功地从李渊那里拿到了调兵权。
这个调兵权可不是小事。
李元吉的计划很简单也很毒辣:以出征的名义把李世民调到前线,然后在路上找机会要了他的命。

到时候只要说是敌军偷袭或者意外事故,谁也查不出什么来。
李建成在这个计划中扮演的是内应的角色。他在宫中继续迷惑李渊,让父亲对这次军事行动深信不疑。
兄弟俩的配合可以说是天衣无缝,如果不是李世民有内线,恐怕真的要中招了。
李世民得到消息后,心里明白这次是真的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以前的那些小打小闹都可以忍,但这次李元吉拿到了实际的军权,而且计划周密,自己如果再不行动,就真的没有机会了。
更关键的是,李渊对这个计划的态度。他不仅同意了李元吉的建议,还表现得很积极。
这说明什么?说明在李渊心中,李世民已经不再是不可替代的儿子了。
父亲的天平已经完全倾向了李建成和李元吉,自己在这个家庭中已经成了外人。

改变命运的决定
公元626年,李世民在自己的府邸里来回踱步,脑子里反复思考着一个问题:到底该怎么办?
杀死李建成和李元吉并不难,以他的势力和手下的能力,要做掉两个人轻而易举。
问题是杀了他们又能怎样?李渊还在那里,只要父亲还活着,还掌握着最高权力,自己做的一切都可能被定性为叛逆。

李世民想得很清楚:这场政变的关键不在于消灭敌人,而在于控制权力的源头。
李渊虽然昏庸,虽然偏心,但他仍然是皇帝,是整个帝国权力的象征。只要控制住了李渊,就等于控制住了整个局面。
这就是为什么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的第一个动作不是去杀李建成,而是直奔李渊所在的地方。
他必须先把父亲控制在手中,让李渊无法对外发号施令,无法调动禁军,无法为李建成和李元吉翻案。

当李世民的人马控制住李渊后,整个政变就成功了一半。
李渊这个时候才发现,自己一直以为最听话的儿子,原来是最有手段的那个。
他被软禁在宫中,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李世民去处理李建成和李元吉。

玄武门外的生死决战
控制住李渊后,李世民才带着人马赶到玄武门。
这个时候李建成和李元吉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他们按照约定来到宫中,准备向父亲汇报出征的准备工作。
李建成和李元吉看到李世民出现在玄武门,立刻意识到情况不对。
他们想要逃跑,但已经来不及了。李世民的人马早就在附近埋伏好了,这两个人就像是自投罗网的猎物。

李建成的死很快,一箭就结束了他的生命。
李元吉稍微挣扎了一下,但面对李世民的精锐部队,他一个人根本没有任何胜算。
两个人的死并不是李世民亲手杀的,而是他手下的将领执行的。
李世民杀死兄弟后,立刻返回宫中向李渊报告。
这个时候李渊才完全明白发生了什么:自己的二儿子不仅杀了大儿子和小儿子,还把自己给控制了。

他想要发怒,想要治罪,但现在的情况是他说了不算,一切都得看李世民的脸色。
李渊被迫接受了这个现实。他册封李世民为太子,并在不久后禅位给他。
整个过程看起来很顺利,但李渊心里明白,从玄武门之变那天开始,他就不再是真正的皇帝了。

《——【·结语·】——》
玄武门之变的真相其实很简单:李世民最大的敌人不是他的兄弟们,而是他那个反复无常的父亲。
李建成和李元吉虽然威胁很大,但他们毕竟只是皇子,没有最终的决定权。李渊才是那个可以一句话决定所有人命运的人。
李世民看透了这一点,所以他的政变策略不是先杀人后夺 权,而是先控制权力中心,再清除障碍。这种做法虽然冷酷,但确实是最有效的。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汪洋小舟

UID: 453896


发帖
8222
金币
1621
道行
1870
原创
0
奖券
19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6039(小时)
注册时间: 2008-06-05
最后登录: 2025-07-12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15:49
听说李世民中毒了还差点死了。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67987
金币
275183
道行
2004
原创
2404
奖券
2775
斑龄
35
道券
100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8220(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7-13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昨天 16:44
  玄武门之变:权力的博弈与李世民的高明策略

  玄武门之变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宫廷政变,发生在公元626年。这场政变不仅改变了唐朝的命运,也塑造了李世民的帝王之路。然而,这场政变的真相远比表面看起来复杂得多。通过深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李世民在权力博弈中的高明策略。

  李渊:最大的变数

  李渊作为开国皇帝,本应是稳坐钓鱼台的存在,但在儿子们的争斗中,他却成了最不可预测的因素。他的态度左右摇摆,今天听太子李建成的话,明天又被秦王李世民的功劳打动。这种摇摆不定的态度,使得李世民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处境。

  李渊的问题不在于他偏心哪个儿子,而在于他根本搞不清楚状况。当尹德妃的父亲尹阿鼠派家仆把李世民的重要谋士杜如晦打得鼻青脸肿时,李渊竟然不问青红皂白就把李世民臭骂了一顿。这件事背后明显有李建成的手笔,他让尹德妃吹枕头风,成功地让父亲对李世民产生了误解。

  更让人无语的是杨文干谋反这档子事。李建成密谋要除掉李世民被发现后,居然把所有责任都推到杨文干身上。李元吉这个弟弟更狠,直接派人去诱导杨文干真的起兵造反。当时李渊为了稳住李世民的心,还特意承诺说只要平定了叛乱,就立他为太子。李世民兴冲冲地去平叛,以为这次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当储君了。结果等他凯旋归来,李渊不仅毁约了,还把关键证人宇文颖给杀了。

  这个宇文颖掌握着李建成密谋的证据,他一死,李建成就彻底洗白了。这一连串的事件让李世民看清了一个残酷的现实:他的父亲李渊已经完全不可信了。

  兄弟俩的最后一搏

  李建成和李元吉也知道时间不多了。李世民的威望越来越高,手下的文臣武将也越来越多,再不动手就来不及了。李元吉这个时候展现出了他的政治手腕,成功地从李渊那里拿到了调兵权。这个调兵权可不是小事。李元吉的计划很简单也很毒辣:以出征的名义把李世民调到前线,然后在路上找机会要了他的命。

  到时候只要说是敌军偷袭或者意外事故,谁也查不出什么来。李建成在这个计划中扮演的是内应的角色。他在宫中继续迷惑李渊,让父亲对这次军事行动深信不疑。兄弟俩的配合可以说是天衣无缝,如果不是李世民有内线,恐怕真的要中招了。

  改变命运的决定

  公元626年,李世民在自己的府邸里来回踱步,脑子里反复思考着一个问题:到底该怎么办?杀死李建成和李元吉并不难,以他的势力和手下的能力,要做掉两个人轻而易举。问题是杀了他们又能怎样?李渊还在那里,只要父亲还活着,还掌握着最高权力,自己做的一切都可能被定性为叛逆。

  李世民想得很清楚:这场政变的关键不在于消灭敌人,而在于控制权力的源头。李渊虽然昏庸,虽然偏心,但他仍然是皇帝,是整个帝国权力的象征。只要控制住了李渊,就等于控制住了整个局面。这就是为什么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的第一个动作不是去杀李建成,而是直奔李渊所在的地方。

  玄武门外的生死决战

  控制住李渊后,李世民才带着人马赶到玄武门。这个时候李建成和李元吉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他们按照约定来到宫中,准备向父亲汇报出征的准备工作。李建成和李元吉看到李世民出现在玄武门,立刻意识到情况不对。他们想要逃跑,但已经来不及了。李世民的人马早就在附近埋伏好了,这两个人就像是自投罗网的猎物。

  李建成的死很快,一箭就结束了他的生命。李元吉稍微挣扎了一下,但面对李世民的精锐部队,他一个人根本没有任何胜算。两个人的死并不是李世民亲手杀的,而是他手下的将领执行的。李世民杀死兄弟后,立刻返回宫中向李渊报告。这个时候李渊才完全明白发生了什么:自己的二儿子不仅杀了大儿子和小儿子,还把自己给控制了。

  他想要发怒,想要治罪,但现在的情况是他说了不算,一切都得看李世民的脸色。李渊被迫接受了这个现实。他册封李世民为太子,并在不久后禅位给他。整个过程看起来很顺利,但李渊心里明白,从玄武门之变那天开始,他就不再是真正的皇帝了。

  结语

  玄武门之变的真相其实很简单:李世民最大的敌人不是他的兄弟们,而是他那个反复无常的父亲。李建成和李元吉虽然威胁很大,但他们毕竟只是皇子,没有最终的决定权。李渊才是那个可以一句话决定所有人命运的人。李世民看透了这一点,所以他的政变策略不是先杀人后夺 权,而是先控制权力中心,再清除障碍。这种做法虽然冷酷,但确实是最有效的。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4367
金币
265038
道行
20030
原创
756
奖券
18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6796(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7-12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昨天 19:12
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的首要目标
关于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首要目标,根据多个历史资料和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李世民的主要目标并非太子李建成,也不是齐王李元吉,而是他的父亲——唐高祖李渊。

李渊的重要性
李渊作为唐高祖,是李唐王朝的第一号话语权拥有者,他可以决定任何一个人的命运,控制住了李渊,李唐的江山就唾手可得。李世民之所以选择李渊作为首要目标,是因为李渊的地位和权力,能够直接影响到整个局势的发展。

李世民的战略布局
李世民早在玄武门之变前两年就开始暗中布局,将常何调进京城担任玄武门值守,同时赐予重金,让他暗中收买李渊的侍卫。玄武门之变的前一天,李世民利用钦天监报告的“太白见秦分”天象,成功转移了李渊的注意力,声称太子李建成与后妃有染,使得李渊召见李建成,为第二天的行动创造了机会。

行动过程
在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的主要行动集中在临湖殿,也就是李渊当时居住的地方。尽管常何控制了玄武门,确保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无法得到外部支援,但李世民的重点始终是李渊。最终,尉迟恭成功控制了李渊,使得李世民得以顺利实现其目标。

结论
综上所述,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首要目标确实是他的父亲李渊,而非太子李建成或齐王李元吉。这一战略决策显示了李世民的深谋远虑和政治智慧,也为他最终登上皇位铺平了道路。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