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6阅读
  • 1回复

[红楼梦]宝玉挨打暗示贾珠死因,与贾政赵姨娘无关,贾珠是被王夫人蠢死的[6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1540
金币
733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8
奖券
17828
斑龄
197
道券
1055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2359(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7-12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5:46


你知道吗?《红楼梦》这部被无数人奉为经典的小说里,其实藏着一个让人心头一震的谜团——荣国府的嫡长子贾珠,不到二十岁的年纪就突然夭折,他生前的故事没怎么描写,死因更是讳莫如深。在大家都围着宝玉和黛玉的“爱恨情仇”感叹时,贾珠的尸骨早已凉透,却没有谁真正搞明白:他是怎么死的?更要命的是,书里的每个人似乎都知道点什么,你追问一句,却个个三缄其口。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贾珠之死,这桩被略过的“悬案”,背后到底藏了多少宫斗、家斗、权斗,还有女人的“斗”?
有人说,贾珠的死根本就是个意外;也有人咬定他是被人害死的。前者喜提“命不好,天妒英才”,后者则号称“阴谋论天团代表”。你以为这样就简单了?谁知,一向慈爱的王夫人,每到提及贾珠这个名字时,总是一把鼻涕一把泪;而身为父亲的贾政呢,每次都比“包公断案”还要严肃。有意思的是,王夫人在宝玉挨打这一段儿,明知道只要提一嘴“贵妃元春”,就能救儿子一命,她偏偏不说,却搬出了贾珠。你说这是巧合,还是别有深意?再仔细一琢磨,这背后难道真有“家丑不可外扬”的猫腻?贾珠的死,会是家中权力博弈难以回避的牺牲品?别急,水很深,不要轻易下判断。到底谁动的手?谁有动机?是不是传说中的“后妈狠毒”?还是父亲“恨铁不成钢”打死的?又或者,贾家表面风平浪静,实则内里的女人比什么“豪门宫斗剧”都会演?说到这里,大家有没有觉得吊足了胃口?

《红楼梦》里的贾珠,像一道消失的烟花,盛极一时却终究转瞬即逝。他是贾政与王夫人的嫡长子,按理说应该继承荣国府的大旗。可是,连他的死因都成了谜。书里没正面交代,旁人也只是低头扯开话题。有人说他读书太用功,熬坏了身子,最后一命呜呼。这说法挺普遍,但细一想,我国千百年来“寒窗苦读”成材的不差一个贾珠,为何受不了?更多人怀疑他背后有隐情,于是把目光锁在了赵姨娘、王夫人这些大家庭中的“战斗女将”身上。
说到赵姨娘,那可是小说里被骂得最惨的角色。仆人出身,精明无比,做什么都被骂“心眼坏”,好像府里每个倒霉事都跟她逃不开关系。但只要细看逻辑,就会发现贾珠死时,赵姨娘为什么要倒打一耙?害死贾珠,她难道不怕连累自己和家人全军覆没?更妙的是,贾珠的亲儿子贾兰和李纨,并没有表现出对赵姨娘的厌恶——反而关系和平。这让普通人也看得明白,赵姨娘貌似锅背定了,其实她还真插不上这刀。

有老百姓说:“婆媳斗,外人遭殃!”但在贾珠这事上,看似岁月静好,实则每人心里都装了把算盘。表面一团和气,实际暗流涌动,各有打算。
当贾珠离去的消息慢慢在府里弥漫开来,荣国府表面表现出一片静谧——没有人大吵大闹,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动作。大家看着王夫人抹泪,贾政板着脸,像一切都过去了。但真的是过去了吗?其实,这正是大宅门的厉害,一层温吞水下面,是翻滚的暗流。赵姨娘日常表现得“蠢得可爱”,但这时候她比谁都老实,甚至连嘴都不敢多动,生怕自己惹火上身。

可意想不到的声音开始冒头。有府里的小道消息称:“也别光怨王夫人,贾珠要是真的那么懂事听话,这家怎么不想着托他一把?”这话刺耳,但也说出了民间不少人的看法。一些外人一听贾珠死了,还万分好奇:荣国府家大业大,死一个孩子,难道就没人追查真凶?但细看书中的描写,大家仿佛早有准备,连李纨都仿佛认了命,只为贾兰图个读书平安。反方声音更多地把锅甩给了疾病、命运,觉得贾珠的死不过是命该如此,天意难违。你要说再有更大的大风大浪,也难显山露水了。
所有人还没缓过神,一则细思极恐的线索浮出水面。当初贾珠十四岁就进学,天资聪颖,是块读书的好材料。可这样一个自苗条就被宠着、捧着的嫡长子,怎么还会倒在青年时期?这不由让人想起宝玉挨打那一幕——彼时王夫人突然哭着喊贾珠,那不是偶然!细扒时间点,贾珠之死正好卡在宝玉、元春这些“后起之秀”要上位的当口。

王夫人在府里一向稳占C位,说起话来没几个人敢反驳。可是,她对贾兰这个唯一的亲孙子,居然冷遇至极——按理说,长孙才是传承的关键,王夫人连脸色都懒得给。会不会是贾珠的死让她从此对这个“血脉延续”疏离冷淡?抑或,她心底知道,这场家庭悲剧里,自己的“糊涂”也占了大头?回头再看,荣府对“金玉良姻”一案的处理,王夫人照旧优柔寡断,任凭金玉婚事闹得沸沸扬扬,却从没真正为族中长远考虑过。
这一刻,仿佛所有线索都集中到一处——贾珠可能是家族权力纠葛下的“意外”,母爱一旦变成权谋,亲情再深也成不了挡箭牌。果真,观者大梦初醒:死因不是一刀一棍,而是整个荣国府撕扯的结果。

贾珠离世后,荣国府表面上依旧和和美美,大家例行该哭哭、该悼念悼念,生活一如往常。其实,府里的矛盾并没有解决。反而因为这个“缺口”,让整个家族更加四分五裂。王夫人没有因为失去长子而幡然醒悟,反倒把注意力投到贾宝玉和荣府未来的权力争夺上。贾珠留下来的李纨和贾兰母子,仿佛成了旁观者,被边缘化在成百上千的琐事和争斗之外,只能自求多福。
更让人头疼的是,“金玉良姻”这条大线索突然搅动风云。那些原本看似无关的人物——薛家、王家——一个个又开始拉帮结派。王夫人愈发犹豫不决,管住耳朵管不住舆论。府里府外都在议论,荣国府的百年血脉能不能撑到下一代?有的说这叫“家族兴替常有时”,有的感叹“老子英雄儿混蛋”。家族里的分歧不但没有弥合,反而像老树盘根一样越理越乱。每当有人谈起贾珠的死,大家照旧讳莫如深,只管自家门前雪,谁还管邻居瓦上霜?

说来说去,这贾珠的死啊,还真是比清明上坟还要冷清。谁家自个儿嫡长子说没就没了,母亲还能跟没事儿人似的?王夫人倒好,除了抽个空掉几滴眼泪,剩下的全交给命运。你说她无心计,自己蠢到家族利益都不顾?可王夫人做的那些“蠢事”,为的还不是让自家儿女安稳?结果呢,一步错、步步错,贾珠走了,贾兰被边缘,宝玉差点挨打,荣府越过越艰难。
也别光拿赵姨娘当出气筒了,她要真有那个本事,早就上位称王,哪里还能窝在“侧室”里终日琢磨小心思?家族荣耀在她眼里,恐怕还没自家后半辈子吃穿重要。这种“后妈”设定怕是过时了。再说贾政,整天板着脸训子教女,却连家中争斗也不敢管到底。哪个官府不出纰漏?连自个儿孙子贾兰都心知肚明,自己妈混得是糊涂账。
要说王夫人“为母则强”,其实是“为母则懵”,贾珠胆子再大,也没法化解家里的假和睦、真冷漠。本来荣国府可以风风光光传下去,结果好好的大厦,其实都在这些蠢人手里一块块松动了。偏要说命运让贾珠“过劳死”,实在是草率得很。咱也不说王夫人心肠狠,全书最大的败笔,就是把“蠢妈”写得当家,史上罕见。

贾珠这死法,有没有可能其实就是家族制度、女人宫斗和父母无能一起绞杀的结果?你觉不觉得,贾珠死得太“平白无故”其实就是全书最大的讽刺?要不怎么王夫人哭得声嘶力竭、却转头啥都不管?难道中国传统家庭的矛盾,最后都只能让孩子买单?到底是制度害人,还是父母无能,或是家长里短“杀人于无形”?你怎么看,贾珠到底是天妒英才,还是生错了家?说说你心里的“贾珠之死”答案吧!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没脸见人

UID: 40104

发帖
3592
金币
25
道行
1639
原创
0
奖券
101
斑龄
0
道券
27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695(小时)
注册时间: 2006-02-11
最后登录: 2025-07-12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16:37
贾府内部的争斗,堪比皇宫的宫斗啊!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