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3阅读
  • 3回复

[娱乐八卦]深埋地下的9层金字塔,却只敢发掘2层!青藏高原九层妖墓的真相[62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70148
金币
291846
道行
2004
原创
2405
奖券
2855
斑龄
36
道券
103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8616(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7-20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0:10
— 本帖被 huozm32831 执行加亮操作(2025-07-18) —




在青海藏地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说千年前这里曾被魔族统治,妖魔时常祸害百姓,藏族英雄格萨尔王与群妖展开了殊死搏斗。
不知厮杀了多少个日夜,可妖魔军团源源不断的死而复生。
最终格萨尔王施法将群妖引入热水天坑,构建了九层妖塔层层封印,才把万千妖魔困于其中。

这九层妖塔就成了魔王的陵墓。千百年来,妖塔一直阴气不散,凡是试图挖开陵墓的人,都会有噩运降临。
你敢相信吗?这样一座传说中九层妖墓是真实存在于青海省海西州都兰县热水乡境内的。
上个世纪末,官方发现它后,刚刚组织发掘了2层就停工了。这座妖墓里,究竟藏着什么秘密呢?今天我们来聊聊这背后的故事。

妖塔初开
上个世纪20年代民国时期,中国内忧外患,社会动荡不安。大军阀孙殿英以军事演习为名,秘密挖掘了清东陵慈禧墓和乾隆墓,盗窃了大批金银财宝。
消息传出后,举国哗然,很多民众团体要求严惩孙殿英,然而事情最后却不了了之,无人问责。
这让更多人动起了模仿孙殿英的歪心思,盘踞西北的军阀马步芳就是其中之一。

30年代末,马步芳的军营里来了一位会寻龙点穴、阴阳堪舆的高人,他对马步芳说青海都兰某地有座大墓,墓中珍宝无数,把它们挖出来够兄弟们吃上几辈子了。
马步芳一听,高兴坏了,终于也轮到他发财了,而且西北这地界「天高皇帝远」,谁能管到他这儿来呢?
说干就干,马步芳带着一队人马,跟着所谓的高人,来到了墓穴所在地。只见墓葬坐落在两山之间,面朝热水河,依山傍水,一看就是上好的风水宝地。

可他们刚要开挖,附近的藏民们便围了上来,说这是封印着魔灵的九层妖塔,绝对动不得。
鬼迷了心窍的马步芳哪里听得进去藏民们的劝诫,强硬地赶走了他们,随后,一声令下让士兵们带着各种工具,三下五除二便破开了墓穴的封土堆。
被驱赶的藏民们并没有走远,而是在墓穴不远处扎了营,每天都对着九层妖塔不停地磕长头。
而马步芳一行人也很快发现,这墓穴好像真的是一层层的塔状结构的,难道说真有什么九层妖塔不成?

但不顾上害怕,士兵们已经被墓穴第一层里的大量珍贵金器惊呆了。传说,他们一直往外搬了三天三夜,才把第一层的宝贝清理出了七七八八。
可就在他们接着挖第二层时,突然空中乌云密布,电闪雷鸣,暴雨倾盆而下。
不远处的藏民们长头磕得更卖力了,边磕头,口中边振振有词的祈祷,希望格萨尔王的在天之灵能保佑魔灵的封印不会被破除。

就在这时,领头盗墓的士兵踉踉跄跄,像丢了魂似的跑过来向马步芳报告说,「第二层…第二层挖出的东西实在是太可怕了…」
马步芳过去查看,只见满地全是数不清的动物尸骨,密密麻麻,层层叠叠,看得人头皮发麻。此时一旁的高人也是脸色铁青。
马步芳犹豫着,不知道该如何是好。突然,几个士兵像得了失心疯一样,拿着武器开始互殴。

混乱的场面像病毒一样迅速蔓延,马步芳都看呆了,还是那位高人赶紧拉着他说,让兄弟们撤啊。就这样,马步芳仓皇地逃出了热水乡。
几天后,暴雨停歇,山谷这才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马步芳盗掘九层妖塔的故事虽然没有正式记载,但却在当地民间口口相传了近百年。

还有一个传闻是,整个西藏、青海地区的地形就是一幅魔女图。上个世纪90年代,西藏文物管理委员会在罗布林卡整理文物时,发现了两张唐卡。
这两张唐卡大小一致,内容相同,画面长152.5厘米,宽72厘米,画的都是一个仰卧的罗刹魔女,魔女身上遍布着高山、河流及建筑。
专家将这两张唐卡命名为《魔女仰卧图唐卡》,又称《西藏镇魔图唐卡》。

关于魔女身躯代表藏地地形的传说,可以远溯到公元7世纪文成公主进藏的时代。
史料记载,文成公主嫁入藏地时,依据中原的《八十种五行算观察法》来推演,发现藏地地形犹如一个仰卧的魔女,需要调理其风水,才能使藏地长治久安。
于是在魔女心脏处的布达拉红山上修建了宫殿,以镇其心肺。又在肩、足以及关节处,修建了镇魔十二寺,以定其肢体,这12座寺庙被认为是制服女魔的十二不移之钉。
而九层妖塔就位于魔女的肚脐之上,不过官方考古队真正发现这座陵墓是在1982年了。

妖塔真容
1982年5月,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许新国带着一队研究人员,长途跋涉来到了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热水乡。
原本他们此行的目的是考察当地的岩画,结果因为携带的干粮吃尽了,只能借宿在藏族牧民家中。
从牧民口中,研究人员得知,在察汗乌苏河两岸有许多古墓葬,其中最宏伟的一座有「九层妖塔」之称。
这让研究人员感到既好奇又兴奋,第二天,他们便在当地牧民的带领下,来到了所谓的「九层妖塔」的所在地。

妖塔位于察汗乌苏河北岸,坐落在血渭山脚下两山之间的山口处,海拔约3400米,梯形结构的大墓与后方山体形成了一幅大鹏展翅的意象画,大墓就像雄鹰挺起的胸膛,气势雄伟。
背靠群山、面观河水,坐落在一个不完全对称的U型围合式空间中,这是一个典型的风水宝地。
而在热水乡察汗乌苏河两岸还分布着大大小小200多座古墓,其中规模最大的无疑是这座藏民口中的「九层妖塔」,它如今在考古界的学名是「热水一号大墓」。

墓葬封土平面和立面均为梯形,其北部与自然山岩相连,南部凸出山外,南宽北窄。
封土堆分为两层,上面一层部分被盗墓者破坏,部分被考古人员清除,如今只剩一个小尖角了。
原本的上层封土堆南北长58米、南宽65米、北宽55米、高12米。
下层封土南宽160米、北面最窄处60米,高23米,上下两层封土的总高达到了35米,整体看起来像是一个「金」字,所以热水一号大墓也被称为「青海金字塔」。

许新国一行人发现热水墓群后,1982年8月至1985年11月,青海省文物考古队对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根据许新国撰写的考古资料,上层封土由黄土、沙土、砾石、巨石块等堆积而成,从上而下每隔1米左右,便有一层排列整齐横穿冢丘的柏木,共有七层之多,层与层之间由夯土填充。
是的,大家没有听错,是7层,而不是民间传说的9层。其实不管是7还是9,都是一个至阳的数字,9为老阳,7为少阳,天上有北斗七星,人有七窍,琴有七弦,所以7和9在墓葬所属年代,可能是有特殊意义的。

从上层封土顶部向下4.5米深处,有一座长方形动物殉葬坑,长5.8,宽4.8,深2.25米,四周用石块围砌qì,里面埋葬有牛、羊、狗、鹿、马等70余具动物遗骸。
上层封土11.5米深处是一层「十字形」的墓室,由东室、西室、中室、南室,以及位于北面的墓道组成。
整个墓室上覆盖有巨形柏木,共61根,已被火烧为炭,疑似是当年马步芳等盗墓团伙所为。

中室位于墓室正中,四壁用整齐的长方木叠砌而成,也有明显的火烧痕迹,其东、西、南面各有一长方形墓室,都是以石块垒砌的,中间夹有柏木条,各室之间以回廊相接通。
考古人员在东室内发现了大量牛、羊、马骨和木制食具,西室有一些残木件和大量小麦粒,南室里也是木残件。
而位于中央的中室里,发现了少量金银器,以及大量丝织物的残片。考古人员推测大部分金银器已被盗墓分子偷走。

不过好在出土的丝织品中,有一件长30厘米、宽4.1厘米的红地波斯文字锦,上面绣有两行文字。
经语言学家鉴定,这些文字属于波斯萨珊王朝时期,该王朝始自公元224年,亡于651年,文字的意思是「伟大的,光荣的,王中之王」,可见墓葬主人的身份必定无比尊贵。
通过对丝织品残片的碳14测定,考古人员将热水一号大墓的年代锁定在了公元710年左右。可波斯萨珊王朝的东西为什么会出现在中国青海地区呢?这个问题我们先按下不表,稍后解密。

在上层封土11.5米处的这层墓室中,考古人员并没有发现人骨和棺椁,猜测上层封土中的应该只是陪葬墓,真正的主墓在下层封土中,或者其下面的地下。
但考古工作只进行到清理完上层封土就戛然而止了,这中间的原因主要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针对热水一号大墓的考古工作属于抢救性发掘,即发现墓穴被盗后,被动地对遗址进行清理和保护。

而由于技术的局限性,贸然挖开下层封土可能会对墓穴造成不可逆的破坏,现有技术也无法保证能够完好无损地保存出土的文物。
一些文物见光、与空气接触后,会迅速氧化褪色,甚至分解,这对文物来说是致命的打击。另一种说法跟当地藏民的不安情绪有关。
由于当地藏民始终相信大墓就是九层妖塔,所以考古工作进行时,总有藏民前来阻挠,期间还传出了很多诡异的小道传说。

比如有藏民说,考古人员在发掘陪葬墓时,听到了奇怪的声响,刚出土的丝绸遗物明明还是完好的,转眼间就化成了灰烬,甚至凭空消失了,所以官方才说,出土的丝织品都是残片。
当然了,这些小道消息,大家也就听听就好。
除此之外,在大墓南面的平地上,考古专家们还发现了五条东西向横列的殉葬沟,沟中有完整的殉葬马87匹。
殉葬沟的东西两侧还有27个圆形殉葬坑,坑中有殉葬的牛头、牛蹄、狗、以及砸碎的镀金银器残片。

1996年,热水古墓群被列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热水一号大墓的规模之大,其封土堆的面积与相近时期的吐蕃王松赞干布陵的封土面积近似,但封土堆的高度却是松赞干布陵封土堆高度的2倍还多。
专家估计,修建热水一号大墓至少需要1万人连续工作至少一年。

吐蕃王朝(公元633年~ 842年)是古代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的政权,也是西藏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史料记载的政权,松赞干布被认为是其实际立国者。
有学者认为,热水一号大墓的封土堆的外形以及陪葬墓室的布局模拟了曼陀罗坛场结构,属于吐蕃苯教文化。
墓前的五条祭祀沟体现的正是「苯神血祭」仪轨。

后来藏民之所以称之为妖塔,是因为苯教丧葬仪式在藏传佛教盛行的历史长河中逐渐被淡化遗忘,在抑苯扬佛的潮流之下,热水大墓成了藏民们口中的异教邪道之墓。
那么热水一号大墓的墓主人究竟是谁呢?会是吐蕃的另一位王吗?
这座墓虽然没有出土可以辨别墓主人身份的器物,但距离它数百米处的另一座墓葬---2018血渭一号墓,为考古专家们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线索。
而说来让人唏嘘,2018血渭一号墓的发掘也是源于一起盗墓案。

3.15谜案
2016年11月的一天夜里,一辆微型货车从青海省都兰县城出发,载着5名男子朝热水乡驶去。车上5人都是青海本地人,他们既是朋友,也是合伙人。
这次,他们是冲着「热水一号大墓」东侧的羊圈墓去的。
热水一号大墓里珍宝无数的传闻早已在都兰县传开,可自从被列入96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后,官方就在那里设下了重重安防,不好下手,不过周围的小墓挖一挖说不定也是能有收获的。

5人盗墓团伙的领头人名叫夏吾多太,时年六十出头,平时就爱钻研一些风水堪舆的知识,一心想找座大墓试试身手。
开干之前,他们还破坏了官方安装的地波探测设施,这是专门用来防盗墓贼的,只要盗墓贼一动土,设备就会马上报警。
后来东窗事发后,这伙人还被判另外赔付40.64万元的设备修复费。除了高科技手段,墓地上还安排有专门的看墓人24小时看护。夏吾多太一行人花了1000元,买通了一位高姓看墓人。

那晚,他们先是从盗洞里,发现了类似布料的东西,用手一搓,「布料」成了粉末。当盗洞达到9米多深时,他们从土里取出了一个金属碗,5人喜出望外。
之后,他们又发现了一些金片和一个铜质油灯状的东西。由于第一次作案太过紧张,没挖一会儿,5人就觉得疲惫不堪,决定先就此打,封好洞口,乘车返回了都兰县。
令人惋惜的是,5人毫无文物保护的知识,铜油灯很快就出现风化、破碎,而他们也不在乎,直接扔进垃圾箱烧掉了。

然后开始寻找买家,交易金属碗和金片,最终金属碗卖了20万元,金片卖了2万元,众人分了钱,一度销声匿迹。
很快时间来到了2017年10月中旬,都兰县一个叫张德的人,不知从哪儿听说了夏吾多太此前盗墓的事。
他找到夏吾多太,希望对方能带着自己干票大的。休息了一年的夏吾多太此时早已心痒难耐,于是爽快地同意了了。

二人又找来上次参与盗墓的两名同乡,张德还通过朋友拉来了河南巩义的一位高手韩万里入伙。
这个韩万里曾经跟考古队学过钻探技术,算是半个专业人士。韩万里加入的同时还带来了两名「经验」丰富的河南老乡。
眼看盗墓队伍逐渐壮大,资金来源成了个问题,路费花销、购买设备,都是要花钱的。

于是一伙人决定再找一个「投资人」。不久后,山东聊城人孙兴林成了他们的幕后金主。
一帮人对接之后,夏吾多太和张德向孙兴林申请了第一笔1万元的资金,说这笔钱是用来打点看墓人高某的,孙兴林爽快地拿了钱。
但实际夏吾多太只给了高某3000元现金,外加一根羊腿和一条云烟,剩下的钱,他和张德私分了。

然而这次虽然队伍比第一次还要强大,可一行人连挖了4天却一无所获,夏吾多太和张德开始抱怨韩万里带来的人不够专业,想让他们退出。
韩万里临走前,身份证还被夏吾多太拍了照,夏吾多太警告他们,敢走漏风声,谁都不会好过。
随后,投资人孙兴林建议再找一批更专业的高手来。38岁的河南省林县人孙堆生,带着6个同伙加入了盗墓小队,此时队伍已经壮大至十几人了。

而就在孙兴林找到孙堆生的两个月前,他刚在河南参与过一次盗墓行动,还差点因为墓中的瘴气,丢了性命。
2017年11月,重组后的盗墓小队再次来到了热水乡,他们换了个地方开挖,这次2个晚上就挖出了646件宝贝,其中有大量金银饰品。
后经鉴定,这646件文物中,一级文物16件,二级文物77件,三级文物132件,一般文物421件。

公平起见,众人决定将这批文物打包出售后,再分钱,但鸡贼的夏吾多太还是从646件文物中顺走了32件,藏匿于家中。
紧接着,一行人开始在地下文物市场上积极寻找买家,可就是这一销赃的过程引起了警方的注意。
说来也让人哭笑不得,这帮人居然把文物的打包价报到了1.8亿,市场上根本无人回应,反而是长期潜伏在地下文物市场的警方嗅出了异样,青海公安立刻开始跟进调查。

2018年3月15日,当得知夏吾多太等人直接降价一个亿,将以8000万元的价格出售这批文物时,警方决定收网。
3月17日中午,夏吾多太等多人被抓获,当场查获出土文物614件。随后,警方又在河南、山西等地抓获7人,追缴了剩余涉案文物32件。
后来经过警方数月的努力,该案15名嫌疑人全部到案,文物没有流失,证据链全部闭合, 15名被告获6年至14年不等有期徒刑。

而自2018年起,考古专家们也迅速对夏吾多太团伙盗掘的大墓展开了抢救性发掘。
这座大墓位于热水一号大墓东侧,两座墓之间的直线距离仅为400米,因为墓葬在热水乡的血渭草场之上,而考古学的定名又通常以最小地名作为遗址名。
所以专家们将其命名为了「2018血渭一号墓」。

2018血渭一号墓
经过了3年的发掘,2018血渭一号墓的全貌呈现在了考古专家面前,它是目前为止热水墓群乃至青藏高原上发掘出的布局最完整、结构最清晰的高等级陵园之一,还入选了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虽然2018血渭一号墓不如热水一号大墓宏大,但也是一座规模相当大的墓穴。
它位于山前二级台地上,背山面河,地势北高南低,坐西朝东平面呈方形,由地上陵园和地下墓室组成。

地上陵园部分又由茔墙、回廊、和祭祀建筑组成,其上是覆斗形封土堆。
茔墙其实就是一个大型的方框子,框住了墓葬的范围。2018血渭一号墓的茔墙东西长33米,南北宽31米,下面由石头砌筑,上面由土坯砌筑。
茔墙的东北角有F1、F2两座祭祀建筑, F1东西长10.9米,南北宽9.84米,F2边长约5.6米。

考古专家在F1内发现了祭祀用的羊肩胛骨遗存,旁边还有插入地面的方形木柱,这与《旧唐书·吐蕃传》中的一段记载:「赞普死,于墓上起大室,立土堆,插杂木为祠祭之所」相吻合,这似乎已暗示了墓葬的朝代。
地下部分由墓道、墓圹和墓室组成。墓室是五神殿的结构,中间是一个主墓室,南北两侧各有两个侧室。
每个墓室的顶部都平铺了棚木,主室呈东西长方形,东西长6.8米,南北宽4.25米,四壁是由石块砌成的。

主墓室的东面是一条十分宽敞的墓道,呈台阶状。专家在墓道里还发现了南北长6.6米的殉马坑,里面有六匹四至六岁的殉葬公马。
在墓圹的东南角还有一个长3.5米,宽2.7米的殉牲坑,坑中有三层密密麻麻叠放的动物骨骼,殉葬的动物包括骆驼、牦牛、绵羊、山羊等。
这又与史料记载的「赞普死,以人殉葬,衣服珍玩及尝所乘马弓剑之类,皆悉埋之」相吻合。

考古专家还在主墓室中发现了罕见的斗拱结构,这是古代宫殿建筑的一种装饰,也是榫卯结构的精妙体现。
主墓室中的所有斗拱都刷了红漆,过去,考古专家们曾在唐代墓葬中发现过斗拱的壁画,但实物还是第一次出现。
血渭一号墓墓室的墙壁上原本也是有壁画的,但因为盗墓分子留下的盗洞导致墓葬进水,所以壁画大部分都脱落了,只留下少许涂层残留。

主墓室底部设有东西朝向的红砂岩棺床,棺床之上放置有棺椁。棺椁上涂有彩绘,还有贴金。棺木的尺寸是3米乘1.9米,专家猜测这应该是一座夫妻合葬墓。
之所以说猜测是因为起初考古专家并没有在棺中发现人类遗骨,事实上整个棺椁已经被盗墓分子破坏七零八落了,棺材板散落一地。
不过,幸好专家后来在墓门口清理出了被踢到那里的一男一女两具人类骨骸,这也验证了之前的猜测。

经人骨专家鉴定,男性的身高大约在1米66左右,女性的身高在1米58左右。男性的年龄是50~60岁之间,女性在40岁左右。他们二人的骨骼都有明显的骑马民族的特征。
从小长期骑马的人股骨颈部跟马背和马肚子摩擦,会出现一定程度的骨骼变异,这种变异也被称为「骑马人小平面」。
另外,专家在棺床周边发现了很多琉璃珠,有蓝色的、黑色的、白色的,有些珠子还用线串着,专家推测棺椁原本应该有一个珠帘帷幕,日久经年,线断了,珠子散落四处。

把整个棺椁取下之后,专家又发现棺椁下方,红砂岩棺床之上还平铺了一层黑白石片。
有当地的藏族文化学者认为,这些黑白石片代表着牛羊,而对于古代游牧民族而言,牛羊就等同于财富。
主墓室南北两侧的四个侧室,同样遭到了盗墓分子的严重破坏。

事实上,2018血渭一号墓共发现了34个盗洞,也就是说早在夏吾多太团伙之前,这里已经遭遇过多次盗掘了。
南2侧室是四个侧室中被破坏最严重的,里面的东西几乎都被搬空了,所以它的性质无法被判别。
南1侧室里发现有石磨盘、漆器、陶器,陶器中还盛有炭化的谷物颗粒,还发现有木案板,其上有羊骨,专家推测南1室应该为墓穴的庖厨场所,体现了游牧民族的「烧饭祭习俗」。

北面的北1侧室也几乎被盗掘一空,仅仅发掘出一个铜灯。北2侧室则发现了一个木床,以及大量的丝织品和皮革,推测这里是放置服饰的场所。
虽然遭遇了严重的盗掘,但2018血渭一号墓还是出土了1000余件珍贵文物,包括金银器、铜器、铁器、漆木器、皮革、玉石器、玻璃器及纺织品等等,不少文物的工艺与装饰图案都带有浓郁的西域风格。
其中金器的数量是最多的,登记在册的有720件,比较著名的包括镶嵌有绿松石的金象、镶嵌绿松石的双狮日月金牌、镂空方形大角鹿金牌,用来喝青稞酒或者奶茶的鋬指金杯。
还有三根大金链子,每根87厘米长,用金丝编成,两端用绿松石镶嵌的卡扣卡起来,应该是一种装饰物。

主墓室中还清理出了大量的铠甲片,有铜制的、铁制的、还有漆铠甲。有些漆铠甲的边上还包着金,考古专家们称其为「黄金甲」。
主墓室中发现的墓主人遗骸身上就穿着两层铠甲,一层铜铠甲和一层铁铠甲,可见墓主人一定是一位能征善战的枭雄人物。
据史料记载,吐蕃铠甲最有名的是锁子甲,它可以让穿甲之人全副武装,打仗时只有一双眼睛裸露在外,防御能力极强。
但主墓室里出土的铠甲片是否是锁子甲,还需要等待 考古专家们对铠甲的进一步复原才能知道。

通过对树木年轮的断代,结合对出土文物工艺的分析,专家判定2018血渭一号墓所属的时代是公元744年左右,前后误差±35年。
这对应着中原文化的唐玄宗天宝年间,那时统治西域的是吐蕃王朝,掌权者是第36任赞普赤德祖赞。
而热水一号大墓的年代(约公元710年)比2018血渭一号墓早了大约30年,正好是一代人的时间,也就是说热水一号大墓的墓主可能是2018血渭一号墓墓主的父辈。

但吐蕃王朝第29代至第40代赞普都葬在位于西藏山南地区琼结县境内的藏王墓,2018血渭一号墓里埋的究竟是谁呢?主墓室棺板下方发现的一枚印章揭晓了谜底。
当考古队队长韩建华得知墓中发现了印章时,激动得双手发抖,因为印章通常是确定墓主人身份最直接的证据。
这是一枚鼻形钮印章,印面方形,边长1.8厘米,上面刻有一头骆驼和一些藏文,这是典型的吐蕃风格的印章,符合墓葬的时代。但由于腐蚀严重,印章上的字完全看不清。

专家们先是把印章送去做了探伤,也就是用X射线尝试辨别印章上的刻字,但结果很不理想。
后来考古队得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有一台自主研发的450千伏的工业CT设备,便联系了他们,对印章做了一次工业CT,这次清晰地呈现出了印章上的刻字。
那是一串古藏文,意思是「外甥阿柴王之印」。「阿柴」是吐蕃人对吐谷浑的称呼,也就是说,这其实是一枚吐谷浑王印。

而「外甥」二字恰恰体现的是吐蕃与吐谷浑两国历来「甥舅之国」的关系。
所谓甥舅之国,指的是两国结亲后,一方国主为另一国国主的外甥。敦煌藏经洞里曾出土过一本《阿柴纪年》残卷,目前被学界普遍当作7世纪末8世纪初吐谷浑大事纪年。
这本残卷里记载,公元689年,吐蕃一位墀邦公主嫁给了当时的吐谷浑王。

后来墀邦公主的哥哥在吐蕃成了新一任赞普,而她的儿子莫贺吐浑可汗则成了吐谷浑王,吐浑其实就是吐谷浑的简称。如此一来吐蕃王就成了吐谷浑王的舅舅。
莫贺吐浑可汗是敦煌文献上唯一记载的吐谷浑可汗,其生卒年份和具体在位时期不详。
但如果以墀邦公主出嫁后的第二年公元690年作为莫贺吐浑可汗的出生年份,到血渭一号墓修建时间公元744年,莫贺吐浑可汗刚好54岁。

这与考古专家推定的血渭一号墓主人的年龄相符,所以目前专家普遍认为血渭一号墓应该就是莫贺吐浑可汗与其妻子的合葬墓。
吐谷浑在历史上是一个存在感并不高的政权,而这枚印「阿柴王之印」背后其实隐藏的是一个消失古国的神秘历史。

消失的古国
根据《晋书》,吐谷浑起源于辽东鲜卑慕容氏。公元3世纪,到慕容涉归这一辈,势力已经很大了。
慕容涉归的庶长子名吐谷浑,所谓庶长子其实就是小妾生的长子。而慕容涉归的次子慕容廆则是嫡出。
依照立嫡不立长的原则,慕容廆成了慕容涉归的继承人,但同时慕容涉归也没有亏待自己的长子,他临终前分给了吐谷浑1700户牧民,让他管理。

一年春天,牲畜发情,吐谷浑、慕容廆两家的马匹撕咬了起来。
慕容廆怒斥了吐谷浑,吐谷浑也很生气,表示手下的人我可以约束,可牲口之间的争斗那是他们的天性,我哪里管得了。
于是一怒之下,吐谷浑就带着自己手下的1700户牧民离开了辽东,一路西迁,先是落脚阴山,在那一带游牧了20余年,之后到达甘肃临夏。

而慕容廆则一直留在了辽东,分别创立了前燕、后燕等国,兴盛一时。
但后来渐渐式微,最终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一心想要光复大燕的慕容复就是金庸虚构出的慕容廆的后人。
不断西迁的吐谷浑的子孙也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吐谷浑去世12年后,为了纪念他,他的孙子叶延决定用爷爷的名字作为王族姓氏,并立国号为「吐谷浑」。
吐谷浑最后的定居地在青海都兰县附近,这正是2018血渭一号墓所在地。

公元6世纪以前,整个青藏高原分布着很多小国家和部族,但后来吐蕃逐渐壮大,并开始武力兼并其邻近的部落。
公元634年,松赞干布派使者访问唐朝,这是吐蕃第一次与唐朝发生正式接触。
听闻突厥和吐谷浑都迎娶了唐朝公主,松赞干布也提出要迎娶一位唐朝公主为妻,但遭到了唐朝拒绝。

随后,松赞干布迁怒于吐谷浑,借口是吐谷浑从中作梗,公元638年,吐蕃联合象雄大举讨伐吐谷浑,吐谷浑首领(慕容诺曷钵)率部族投靠唐朝。
公元655年,吐蕃再次对吐谷浑出兵,期间吐谷浑曾向唐朝求援,但唐高宗一心东征百济和高句丽,无暇顾及吐谷浑。
最终,公元663年,吐谷浑被吐蕃所灭,至此,自晋永嘉年间(公元313年)建国的吐谷浑宣告灭亡,历时350年。

从后来的历史走向来看,吐谷浑的灭亡对唐朝来说是巨大的决策失误。
吐谷浑原本是大唐和吐蕃之间很好的缓冲地,但随着吐谷浑灭亡,唐朝自安西至河西至四川,整个西北、半个西南地区完全和吐蕃接壤。
随着后来安史之乱的发生,吐蕃趁机攻取凉州,百万西北领土瞬间沦为飞地。当然,这都是题外话了,关于安史之乱的详细内容,可以回看之前的视频。

不过在灭掉吐谷浑之后,吐蕃在原有的吐谷浑国土内,另立了一个王,相当于傀儡王,将吐谷浑的领土地名改称为阿柴(ཨ་ཞ་),也叫阿秦(ཨ་ཅི་)。也是自那时起,吐蕃和吐谷浑开启了甥舅国的姻亲关系。
这个傀儡吐谷浑国直到吐蕃政权崩溃以后才瓦解,如果按这个时间点来计算的话,吐谷浑国的持续时间有550年。
在史料记载中,吐谷浑这个游牧民族最大的历史功绩要数青海丝绸之路的开拓了。

丝绸之路大家都不陌生,陆上丝绸之路起始于洛阳,经甘肃、新疆,延伸到中亚、西亚,并最终连接地中海各国,而青海丝绸之路是平行于河西走廊丝绸之路的古代通往西域的丝绸南路。
根据文献记载,吐谷浑统治时期,青海丝绸之路日趋繁盛,甚至一度取代了河西走廊成为主干道。
但一直以来,与青海丝绸之路有关的考古发现并不多, 热水一号大墓和2018血渭一号墓的发掘,填补了这块空白。

还记得前面我们埋下的一个伏笔,说为什么波斯萨珊王朝的东西会出现在热水一号大墓中吗?这应该是青海丝绸之路活跃性最好的证据了。
热水古墓群中,出土的大量来自唐朝、中亚和西亚的丝织品、金银器,以及各类宝石珠饰,首次揭示了青海丝绸之路曾经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最后我们再回到公元663年吐谷浑被灭国的那场大战上,8万战士死在了敌军的刀剑之下,尸横遍野,凄惨无比。

也许这才是九层妖塔传说真正的起源,所谓塔内的妖魔不过是吐蕃人对吐谷浑无数亡灵和滔天怨气的臆想罢了。
时至今日,九层妖塔墓主人的真正身份仍未揭开,他会是莫贺吐浑可汗的父亲吗?墓内又葬着怎样颠覆认知的文物呢?
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随着考古技术的进步,它的神秘面纱终将被揭开。
点击此处观看完整视频


1条评分金币+36
huozm32831 金币 +36 - 前天 20:37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smen
京师四门提督神爷

UID: 309051

精华: 39
级别: 天外仙宗

发帖
390437
金币
6725
道行
12730
原创
919
奖券
1425
斑龄
0
道券
1189
获奖
0
座驾
C200L
设备
 摄影级
高级认证
在线时间: 27490(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0-27
最后登录: 2025-07-20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前天 14:24
别被垃圾小说给骗了
1条评分金币+4
huozm32831 金币 +4 - 前天 20:37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5805
金币
278272
道行
20030
原创
756
奖券
18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6993(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7-20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前天 13:36
青藏高原“九层妖塔”的真实面貌与考古现状
“九层妖塔”的原型为青海都兰县热水乡的血渭一号大墓,是唐代吐谷浑王室墓葬,因独特的九层结构和地方传说被赋予神秘色彩。该墓坐北朝南,高33米,东西长55米,南北宽37米,形似“金字塔”,又被称为“东方金字塔”。其建造融合汉藏风格,以柏木与石块交替堆叠,每层间隔约1米,共用数百上千根柏木(最粗60厘米,需生长200年),推测需上万工人耗时一年建成。

一、二层发掘成果与历史价值
出土文物类型

动物遗骸:700余具马、牛、羊骸骨,含87匹完整马骨及五条葬马沟,反映吐谷浑游牧文化特征。
珍贵遗物:古藏文/蒙古文木片、彩绘木片、丝绸(部分带异域风格)、金饰、粮食等,其中丝绸保存完好,图案清晰,为研究丝绸之路提供重要实证。
历史意义
墓葬见证了吐谷浑王国(存续三世纪)与唐朝及西域的文化交流,其“黄肠题凑”式结构(柏木夹石)是汉藏建筑融合的罕见案例。

发掘终止的核心原因与争议
1. 文物保护技术限制(主要原因)
1996年考古时,限于技术条件,部分彩绘木片出土后因氧化褪色,丝绸等有机质文物难以长期保存。为避免更大损失,考古队决定暂停发掘,转为外围保护。

2. 民间传说与盗墓影响
当地称其为“有妖怪的高楼”,传言墓中存在诡异事件,但均无考古实证。
盗墓者已对一、二层造成破坏,抢救性发掘后需优先防护剩余层级。
3. 考古理念转变
现代 考古更注重“保护性发掘”,而非盲目开挖。血渭一号大墓的未发掘部分可能保存更完整的王室遗物,待技术成熟后再进行研究。

未解之谜与文化影响
墓主人身份:尽管推测为吐谷浑王室,但具体身份(如哪代王)仍未确认。
《鬼吹灯》的艺术演绎:小说中“九层妖楼”的火瓢虫、机关等元素系虚构,但墓葬的宏伟结构和神秘氛围为创作提供了灵感。
目前,血渭一号大墓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深层结构与更多秘密仍待未来考古技术的突破。
1条评分金币+6
huozm32831 金币 +6 - 前天 20:37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70148
金币
291846
道行
2004
原创
2405
奖券
2855
斑龄
36
道券
103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8616(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7-20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前天 10:18
青海“九层妖塔”背后的真实故事与考古发现

引言

在青海藏地,流传着一个关于格萨尔王与妖魔搏斗,最终将群妖封印在九层妖塔的传说。而这座传说中的妖塔,竟真实存在于青海省海西州都兰县热水乡境内。上个世纪末,官方发现这座墓葬后,仅发掘了两层就停工了。这座妖墓里,究竟藏着什么秘密?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背后的故事。

一、妖塔初开:马步芳的盗墓企图

- 背景:上世纪30年代末,马步芳听信高人指点,企图挖掘青海都兰的某座大墓以获取珍宝。
- 遭遇:当地藏民劝阻称这是封印魔灵的九层妖塔,但马步芳不顾劝阻,强行开挖。
- 发现:墓葬确实呈现塔状结构,第一层出土了大量珍贵金器。但在挖掘第二层时,遭遇暴雨和诡异现象,士兵出现异常行为,马步芳最终仓皇逃离。

二、妖塔真容:考古队的科学探索

- 发现过程:1982年,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考察当地岩画时,从牧民口中得知“九层妖塔”的存在,随后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 墓葬结构:热水一号大墓(即“九层妖塔”)实际上由上下两层封土组成,整体呈梯形结构,高达35米,形似“金”字,也被称为“青海金字塔”。
- 考古发现:上层封土中发现动物殉葬坑、十字形墓室等结构,出土了丝织品、金银器等文物。其中,一件红地波斯文字锦揭示了墓葬年代与波斯萨珊王朝的联系。
- 未解之谜:考古工作仅进行了上层封土的清理就戛然而止,原因包括技术局限性和当地藏民的不安情绪。

三、3.15谜案:盗墓团伙的覆灭

- 盗墓事件:2016年至2018年间,以夏吾多太为首的盗墓团伙多次企图挖掘热水一号大墓及其周边的墓葬。
- 团伙组成:该团伙成员包括风水堪舆爱好者、看墓人、专业盗墓者等,甚至不惜花费重金请来有考古钻探经验的高手。
- 盗墓过程:团伙成员多次挖掘,终于在一次行动中挖出了646件珍贵文物,包括金银饰品等。
- 法律制裁:销赃过程中引起警方注意,最终团伙成员被一网打尽,文物得以追回。

四、热水一号大墓的秘密与意义

- 墓主人身份:虽然热水一号大墓未出土可以直接辨别墓主人身份的器物,但根据墓葬规模、陪葬品等线索,专家推测墓主人可能是吐蕃时期的一位重要人物。
- 文化价值:热水一号大墓不仅揭示了吐蕃时期的丧葬习俗和苯教文化,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结构和经济水平。其出土的丝织品、金银器等文物,为研究古代丝绸之路提供了宝贵资料。
- 历史启示:热水一号大墓的发现和研究,不仅丰富了我们对古代藏族文化的认识,还提醒我们要加强文物保护意识,防止类似盗墓事件的再次发生。

结语

青海“九层妖塔”背后的故事,既充满了神秘的传说色彩,又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通过考古队的科学探索和盗墓团伙的覆灭案例,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考古发现,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这片土地上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
1条评分金币+6
huozm32831 金币 +6 - 前天 20:37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