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李建成,大家都知道,他是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的长子,曾经被视为皇位继承的最大竞争者。然而,在历史的关键时刻,李建成在“玄武门之变”中遭到其弟李世民的背叛,被亲手杀害。而令人惋惜的是,李建成的六个儿子,除了长子李承宗在幼年时就夭折之外,其他五个儿子无一幸免,全部死于李世民的铁血手段。可以说,李世民对于李建成的家族采取了彻底的“斩草除根”,毫不留情。然而,李建成的女儿们,因为并不威胁李世民的皇位,竟得以逃脱这一场屠杀,活了下来。其中,李建成的次女李婉顺,最终嫁得如意郎君,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算是一个“幸运的幸存者”。今天,我们就来讲述李婉顺这位女性既幸运又悲情的一生。

李婉顺,是李建成的第二女,命运的起点本应注定她会过上安稳无忧的公主生活,并且有可能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可惜,命运对她并不温柔。在她年仅五岁时,父亲李建成在“玄武门之变”中惨遭李世民的毒手,不仅她的父亲李建成死于非命,她的所有兄弟也都命丧李世民之手。李婉顺与她的姐妹们,不仅失去了亲人,还被迫从贵族家族沦为庶民。史书中几乎没有记载她们的事迹,直到李建成的妻子郑观音的墓志铭及李婉顺夫妻的墓志铭被发掘出来,才让我们对李婉顺的一生有了些许了解。

根据郑观音墓志铭的记载,李建成家族的妻子们在李世民掌权后被软禁,并被迫迁往别馆生活,李世民虽未加重罚,但也没有给予过多的庇护。对于李婉顺而言,虽然父亲和兄弟们的死让她失去了身份的光环,然而李世民并未对她做出过于苛刻的对待。她和她的姐妹们,享受着相对体面的生活。李婉顺长大之后,美丽的容颜和与生俱来的温婉气质使得她与众不同。17岁时,李世民赐她“闻喜县主”封号,并为她选定了一个丈夫——通事舍人刘应道。

刘应道出身于广平刘氏,虽不算出类拔萃的名门望族,但他的家族背景也颇具声望。刘应道的祖先是汉景帝的第七子赵王刘彭祖,父亲曾担任过吏部侍郎,兄长更是曾任宰相,家族在当时可谓是显赫一时。即便李婉顺身为李建成的女儿,李世民依旧不忽视她的婚姻,挑选了与她门当户对的刘应道为丈夫。刘应道不仅出身高贵,且本人亦是英俊潇洒,才情出众。精通书法、绘画、围棋、音乐等多项技艺,且知识渊博,家里藏书更是高达六千多卷。在当时人眼中,刘应道堪称理想中的“如意郎君”。

从刘应道为李婉顺所撰写的墓志铭中,我们得知了他们婚后的甜蜜生活。刘应道深情地称赞李婉顺不仅美丽动人,且才智过人,善于管理家庭事务。尽管李婉顺鲜少出门,刘府的内外事务却井井有条,家中的仆人即使未曾亲见她,亦知她的威仪。李婉顺从小博学多才,对历史人物与大事件如数家珍,甚至精通医学和经学,刘应道也常为妻子的博学所叹服。两人常常同心协力,互相砥砺,度过了相对宁静的岁月。

然而,刘应道虽出身显赫,仕途却一直坎坷。由于家中原因,他曾两度被罢官,长达十年之久不得再出仕。李婉顺对此毫无怨言,反而与丈夫闭门读书,过着清静无忧的日子。刘应道在回忆这段婚姻时,深情款款地写下了“死生契阔,庶期偕老”的话语,表达出他对李婉顺的深情厚爱,直至此生。

但人生如梦,李婉顺的幸福生活并未持续太久。公元661年,李婉顺突患重病,虽经长时间调养,依然未能恢复健康,最终因病去世,年仅40岁。她与刘应道的婚姻,持续了23年。李婉顺去世后,刘应道深感痛失爱妻,悲痛欲绝。他不仅亲自撰写了妻子的墓志铭,还将她生前所居之室保留作为纪念,而他自己则在旁边建了一个小斋,独自一人生活。在接下来的近20年里,刘应道未曾再娶,也没有任何侍妾和丫鬟,所有的精力都投向了对亡妻的悼念。对于他而言,夫妻之间的情感远非儿女情长,而是用一生来践行的誓言。

李婉顺的一生,既不幸又幸运。她5岁时便失去了父亲和兄弟,原本辉煌的未来彻底改变。然而,她又是幸运的,李世民虽然亲手杀死了她的父亲和兄弟,却并未对她心生杀意。李世民不仅没有苛待她,还为她选择了一个合适的丈夫,给她的后半生带来了幸福与安宁。那么,为什么李世民不对李建成的女儿下手,反而宽容待之呢?

可以说,李世民之所以杀光李建成的儿子,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政权构成了威胁。正如汉初功臣所做的那样,李世民需要确保自己的统治稳固,不能留下任何可能威胁到他政权的后患。而李婉顺作为女性,没有任何皇位继承权,也没有号召力,因此并未对李世民构成威胁。她的父亲和兄弟死于李世民的权力斗争,而她自己则在丈夫的呵护下,度过了一生。李婉顺的命运,恰如一枚落入江湖的棋子,既因血缘带来不幸,又因命运的宽容使她得以获得短暂的安宁。

可以说,李婉顺的一生既充满悲剧,也充满了温情。她的父亲和兄弟在权力斗争中丧命,而她自己在风雨中找到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庇护之地。而这个庇护,恰恰来自一个并未对她心怀敌意的统治者——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