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露《不老情歌·试音典范》
一张把“怀旧”做成声学标尺的 2CD——它先让你想起旧爱,再让你想起旧器材。
1. 声音定位:人声“贴脸”却不抢镜
丽声唱片惯用的 Telefunken ELAM 251+Neve 1073 组合,把孙露的中频推到离耳膜 30 cm 的位置;低频在 80 Hz 做了宽 Q 值衰减,避免耳机“嗡”头,却给落地箱留一条蓬松的尾巴。听《用心良苦》前奏,鼓刷像有人用羽毛扫你的耳廓;人声一进来,口型大小刚好“一张明信片”。
2. 编曲:极简到只剩“骨架+丝绸”
• 钢琴、尼龙弦吉他、Brush Drums 三件标配,再加一把大提琴铺底。
• 所有乐器都避开 2-4 kHz,把最鲜亮的频段留给唇齿音,方便发烧友测试系统解析力。
• 《一生爱你千百回》副歌大提琴突然降到 low C,像给心脏做一次低频 CT。
3. 选曲:90 年代 KTV 的“体检套餐”
CD1 主打苦情,CD2 主打洒脱;15+15 首金曲覆盖男声原调、女声翻调,等于自带 A/B 对比。把《囚鸟》和《挪威的森林》连播,能瞬间测出系统中频厚度够不够“肉”。
4. 动态与格式
WAV 分轨,峰值 -0.3 dBFS,RMS -14 dBFS,典型的“响而不爆”。最考验器材的是《再回首》尾奏:镲片残响从 -30 dBFS 衰减到本底噪声需整整 6 秒,解析力差的 DAC 会提前“掐掉”空气。
5. “试音”之外的彩蛋
• 《突然的自我》第 2:27 处可以听到孙露换气的轻笑——制作团队保留了“人味”。
• CD2《分手》在右声道埋了一个手机震动声(-45 dBFS),被发烧圈戏称为“隐形测试信号”,能分辨系统底噪控制。
一句话总结
它不是音乐史上的里程碑,却是音响店里的“公共标尺”:
如果你的系统能把这张碟播得既丝滑又有骨感,那它大概率也能把任何口水歌唱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