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9阅读
  • 2回复

[智能应用]人形机器人,进化“赛道”向何方? [2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50749
金币
326939
道行
20030
原创
758
奖券
224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7779(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8-17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0:23
— 本帖被 兵马大元帅 执行加亮操作(2025-08-16) —

8月15日,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正式开赛!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280支参赛队伍,将在三天里围绕竞技赛、表演赛、场景赛、外围赛共26个赛项展开487场比拼。比赛日第一天都有哪些看点?机器人选手表现如何?这样一次赛事对于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又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跟普通人比起来,机器人跟人到底谁更快?
总台央视记者 徐卓阳: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1500米的冠军拿到6分34秒40的成绩,而人类选手1500米的世界纪录保持者是1998年摩洛哥的奎罗伊,他创下的纪录是3分26秒,这个纪录已经快30年没有人破了。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举办之后,这个纪录会被打破吗?是会被人打破还是会被机器人打破?现在一切都成了未知数。所以我觉得今天这块金牌首先给所有人打开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想象空间。
其实我们谈论任何体育比赛的时候,都不能只看金牌。场上除了冠军之外,很多机器人从身高到身形、姿态,都是清一色活生生的“赛博博尔特”。包括有一个机器人的一只胳膊意外撞掉了,还是坚持完赛,让我们见识到机器人也有独臂刀的风采。所以我觉得这场1500米的比赛特别好,一上来就点了题——智竞向未来。一方面是机器人人工智能的高水平竞技,另一方面也是对人类奥林匹克精神的划时代的致敬。
非运动项目为什么要列入到运动会的比赛当中?
总台央视记者 徐卓阳:工业、酒店、医药、生产等各种场景,在我们人类看来可能是生产生活,但对于这个阶段的机器人而言,它就是运动,而且是精细的运动。因为这是首届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所以我们不能给它设限,一方面把这些东西纳进来,让我们看到机器人有多大的提升空间,另外一方面也是对机器人的检验。之前有人会说,这一行太热,会不会有泡沫,现在公开透明的比较,就可以把可能的泡沫撇去。


宇树科技的王兴兴表示,行业是需要标杆的。一方面参赛队伍、参赛单位有了标杆之后,可以你追我赶,形成良性竞争;另外一方面中国在办赛方面也是在给世界打样,也是在树标杆,因为要有内容的论证,要有规则的设定,我们同时也是在给世界提供未来比赛的一个具体的基础设施。人工智能是一个新兴的赛道,跟着走和领着走,这大不相同。
“科技+运动”是不是北京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北京印象?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智能制造与装备产业处副处长 梁洪郡:从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到人形机器人运动会这种综合竞技的运动,它可以让机器人硅基的智能尽快融入到人类的文明当中,实现两个文明的连接。其次它也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现在可能机器人运动会交流的还是制造者和编程人员之间的交流,大家的话题可能是代码是怎么编的。以后的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可能是机器人之间的交流,它们可能会问你今天用的是几号润滑油,你的螺丝是用的几号。最后还是进步和技术提升的很好平台。通过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会为未来的机器人提供更多的黑科技。
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将如何影响产业?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智能制造与装备产业处副处长 梁洪郡: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最重要的是树立一些标杆,引领科技的方向,让我们可以沿着这个方向去提升技术。
其次,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的平台也是检验成果和创新成就的很好平台。在赛场上大家一起跑一跑,比拼一下,就知道我们创新的方向、技术突破的方向是不是正确,有没有成果。
最后,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拓展场景的机会。在工业、酒店、药房等等场景训练完了之后,人形机器人能够尽快进入这些场景,去实现实际的应用。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77988
金币
351982
道行
2004
原创
2413
奖券
2855
斑龄
36
道券
1038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9994(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8-17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昨天 19:37
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科技与运动的碰撞

2025年8月15日,全球首届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在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正式开赛。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280支参赛队伍将在三天内围绕竞技赛、表演赛、场景赛、外围赛共26个赛项展开487场比拼。这一赛事不仅展示了人形机器人在智能决策、运动协作等领域的最新突破,也为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比赛日第一天的看点

1. 1500米赛跑:
- 成绩对比: 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1500米的冠军成绩为6分34秒40,而人类选手1500米的世界纪录保持者是1998年摩洛哥的奎罗伊,他创下的纪录是3分26秒。这一对比显示了当前人形机器人在速度上的差距,但也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 比赛亮点: 除了冠军之外,许多机器人在比赛中表现出色,有的甚至在意外损坏的情况下坚持完赛,展现了“赛博博尔特”的风采。

2. 场景赛:
- 医药场景拆药分装赛项: 江淮中心灵巧先锋队的人形机器人采用全自主操作方式完成药片拆装。
- 酒店场景清洁服务赛项: 旺达未来战士队的人形机器人实现了9种垃圾清理和开关门精准操作。

3. 表演赛:
- 群体舞蹈赛: 北京舞蹈学院与湖北光谷联合代表队的9台人形机器人与1名舞蹈演员共同表演兵马俑主题的国风舞蹈,获得冠军。
- 武术赛: PNDbotics队的人形机器人以刚柔并济的太极、舞棍等武术动作征服全场,斩获金牌。

机器人与人类的速度对比

总台央视记者徐卓阳指出,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1500米的冠军成绩为6分34秒40,而人类选手1500米的世界纪录保持者是1998年摩洛哥的奎罗伊,他创下的纪录是3分26秒。这一对比显示了当前人形机器人在速度上的差距,但也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徐卓阳认为,这场1500米的比赛特别好,一上来就点了题——智竞向未来。一方面是机器人人工智能的高水平竞技,另一方面也是对人类奥林匹克精神的划时代的致敬。

非运动项目列入比赛的意义

总台央视记者徐卓阳解释说,工业、酒店、医药、生产等各种场景,在我们人类看来可能是生产生活,但对于这个阶段的机器人而言,它就是运动,而且是精细的运动。因为这是首届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所以我们不能给它设限,一方面把这些东西纳进来,让我们看到机器人有多大的提升空间,另外一方面也是对机器人的检验。之前有人会说,这一行太热,会不会有泡沫,现在公开透明的比较,就可以把可能的泡沫撇去。

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的影响

1. 树立标杆:
-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智能制造与装备产业处副处长梁洪郡: 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最重要的是树立一些标杆,引领科技的方向,让我们可以沿着这个方向去提升技术。

2. 检验成果:
- 梁洪郡: 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的平台也是检验成果和创新成就的很好平台。在赛场上大家一起跑一跑,比拼一下,就知道我们创新的方向、技术突破的方向是不是正确,有没有成果。

3. 拓展应用场景:
- 梁洪郡: 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拓展场景的机会。在工业、酒店、药房等等场景训练完了之后,人形机器人能够尽快进入这些场景,去实现实际的应用。

结语

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不仅是一场科技与运动的盛宴,更是对未来科技发展的一次重要展示。通过这一赛事,我们可以看到人形机器人在各个领域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人形机器人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创新。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50749
金币
326939
道行
20030
原创
758
奖券
224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7779(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8-17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10:24
人形机器人进化赛道:技术突破、应用拓展与产业加速
技术驱动: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应用
具身智能与人形机器人的深度融合:具身智能强调智能系统与身体的交互,人形机器人作为其典型应用,正通过AI大模型突破传统编程限制。2022年AI大模型问世后,机器人可通过大规模数据采集和神经网络训练掌握隐性知识,实现泛化迁移能力,例如特斯拉Optimus能在工厂自主完成搬运、抓取等复杂任务24。
核心技术架构升级:人形机器人由“大脑”(决策系统)、“小脑”(运动控制)和“本体”(硬件结构)构成。以接水动作为例,“大脑”需拆解任务、规划路径,“小脑”则精准控制肢体动作,如绕开障碍物或调整握杯力度。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慧思开物”平台已实现通用具身智能,推动机器人从单一任务执行向复杂环境自主决策演进4。
运动能力跨越式提升:从1973年日本WABOT-1每步需45秒,到2025年春晚宇树机器人扭秧歌、转手绢,运动控制技术显著突破。乐聚“夸父”机器人已进入车厂实训,搬运效率达熟练工人的70%,可处理不同尺寸、重量的箱子及零配件分拣24。
应用场景:从竞技展示到产业落地
竞技赛事推动技术验证:2025年北京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首次实现“人机共跑”,20支队伍完成21.0975公里赛程,检验了机器人的续航与环境适应能力;同年8月的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设竞技、表演、场景等26个项目,为未来标准化比赛奠定基础14。
工业与服务业率先渗透:制造业中,特斯拉计划2025年量产Optimus,2027年达50万台;优必选、乐聚机器人已进入车厂承担搬运、分拣等重复性工作。消费端,宇树人形机器人销往100多个国家,核心用户为高校和AI公司,用于二次开发;四足机器狗则面向C端消费者

商业化进程加速:2024年为原型机发布元年,2025年有望成为量产元年,2026年或迎来商业化爆发。中国企业表现突出,FigureAI计划4年量产10万台,1X Technologies目标2028年达数百万台;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比63%,身体环节集成企业占比45%4。
产业生态:政策、资本与全球竞争
政策与资本双重加持:中国将具身智能纳入未来产业,北京、上海等10余个地方政府设立产业基金;全球超50%的人形机器人公司位于中国,摩根士丹利报告显示中国产业链份额达63%24。
企业竞速量产与成本控制:特斯拉Optimus成本目标降至2-3万美元,FigureAI、1X Technologies等企业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单价。行业竞争聚焦技术研发、场景拓展与成本优化,具备全产业链整合能力的企业更易占据先机34。
全球技术迭代与协作:从日本ASIMO到波士顿动力Atlas,再到中国“Adam”机器人打太极,技术迭代从未停止。2025年中关村论坛年会上,近百台机器人参与迎宾、主持等场景,显示行业从单点突破向生态协同发展24。
未来趋势:量产爆发与社会融合
量产元年开启增长曲线:2025年多家企业启动量产计划,特斯拉、FigureAI等目标未来3-5年实现数十万至数百万台产能,推动行业从“概念”向“商品”跨越

人机协作成主流方向:机器人将承担高危、重复劳动,如工厂搬运、仓储分拣,同时向家庭服务、医疗康复等领域渗透。例如,1X Technologies的NEO机器人计划进入家庭护理场景,缓解劳动力短缺问题34。
标准与伦理挑战待解:随着机器人普及,需建立安全标准、数据隐私保护及伦理规范。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等赛事的规则设定,正为行业提供技术验证与标准化参考1。
人形机器人的进化赛道已明确:以AI大模型为“脑”,以具身智能为“魂”,以量产能力为“基”,从技术突破、场景落地到产业协同,正加速从科幻走向现实。中国凭借产业链优势与政策支持,有望在这一万亿级赛道中占据引领地位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