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2阅读
  • 2回复

[养生保健]年过65岁要少喝茶水?医生坦言:不想住进病房,这6种茶不要多喝 [9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52206
金币
341796
道行
20030
原创
759
奖券
224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8004(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8-2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3小时前
先说结论:65岁以上的人,喝错茶,不是伤身,是在给慢病递刀子。尤其是这6种茶,喝多了,比熬夜还伤人。别被“天然”“养生”的标签骗了,真要进医院,不是因为茶不天然,是因为你没看说明书就猛灌。


很多人把茶当神仙水,饭后一杯,睡前一泡,朋友圈转发个十几次的“茶养百病”图文就信了。可惜身体不讲情面,喝错茶,血压飙了,胃气闹腾,甚至肾功能都可能默默受罪,最后落个“病从口入”。
你以为是喝茶在养生,其实是茶在看你笑话。
65岁以后,身体就像用了几十年的老设备,看着还能用,其实敏感得不行。代谢变慢、肠胃变娇气、心脑血管也开始“叛逆”。这个时候还按年轻人的节奏灌茶,基本等于把自己送上了“亚健康高速路”,有些人甚至直接开进了ICU。


老年人最需要的不是“茶道”,而是“识茶”。有些茶,年轻人喝了提神醒脑,老年人喝了却是诱发心律失常的隐形炸弹。别再迷信“喝茶通百病”了,茶不是万能的,它只是饮品,不是仙丹。
浓茶,排第一。65岁以上的人还喝浓茶,不是养生,是养病。茶叶中含有咖啡因和茶碱,浓度一高,刺激性也上来,胃酸分泌加倍,胃黏膜受损,反而容易引发胃炎和胃溃疡。更别说心率飙升、夜间失眠,都是它的“锅”。
凉茶,别碰。尤其是广东那种“十几味草药煮一锅”的传统凉茶,年轻人都不敢连喝几天,老年人喝多了就等着脾胃失调。


凉茶大多性寒,65岁以上的人阳气本来就弱,喝多了只会让肠胃更虚,容易腹胀腹泻,免疫力也跟着掉线。
花草茶,别迷信。什么玫瑰花、金银花、百合花……听着文艺,喝着危险。老年人对花粉类植物过敏风险大,甚至可能引起皮肤瘙痒、呼吸道反应。而且很多花草茶没经过严格检测,重金属残留、农药问题,也是一个坑。
减肥茶,直接拉黑。市面上一些所谓的“清肠茶”“排毒茶”,不少含有番泻叶等刺激性泻药,长期喝,会造成电解质紊乱,还可能形成依赖性,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影响正常排便功能。65岁以上的人本来就容易便秘,靠这种“猛药”解决就是饮鸩止渴。


发酵过度的黑茶,小心陷阱。老年人肠胃功能下降,黑茶发酵重,含有大量微生物,如果储存不当,容易滋生黄曲霉毒素等有害物质。尤其是那些“藏了十年”的陈年老茶,喝起来有腥味的,别犹豫,直接倒掉。
自制药茶,风险最大。很多人喜欢自己抓几味中药泡茶,什么枸杞配黄芪,菊花配决明子,听上去很养生,但问题在于:你知道药性吗?了解禁忌搭配吗?药茶喝错了,不但影响药效,还可能引发肝肾损伤。
茶本无罪,错在滥用。真正适合65岁以上人的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安全、温和、清淡越好。比如淡绿茶、熟普洱、焙火乌龙,这些都属于低刺激性饮品,但也不能一喝到底。


关键在于茶量、茶温、茶时都要讲究。泡一壶茶,别超过6克茶叶,水温控制在80℃左右,喝茶时间最好避开饭前饭后半小时,避免影响营养吸收。
很多人忽略了一个细节:喝茶量=喝水量。一天喝太多茶水,等于放弃了正常饮水。水代谢失衡,血液浓度高,反而增加心脑血管负担。尤其是高血压、高血脂患者,盲目用茶代水,就是在“慢性脱水”。
茶叶的“功效”从来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建立在适量、体质、饮用方式上的。65岁以后体质多偏寒,肠胃多虚弱,喝茶的“度”是第一原则。泡太浓,喝太快,喝太多,都是自找麻烦。


还有个被忽视的雷区:空腹喝茶。空腹状态下茶多酚吸收快,刺激性强,容易引起胃部不适、心悸、头晕等症状。尤其是喝绿茶这类刺激性强的茶,空腹喝,堪比“自我放毒”。
再来说个“喝茶养肾”的迷思。很多人以为黑茶、熟普洱能养肾排毒,其实全是误解。茶叶中根本没有所谓“直接养肾”的成分,反而是利尿成分强,喝多了增加肾脏负担。长期当水喝,肾功能反而可能受损。
还有“晚上喝茶助眠”的说法,完全是反科学的。就算是低咖啡因茶类,也可能影响褪黑激素分泌,65岁以上的人本来就容易睡眠浅,一杯茶下去,翻来覆去睡不着,结果白天困、晚上又睡不着,形成恶性循环。


不喝茶也不是答案,关键是喝对、喝少、喝明白。很多人年纪大了,反而更容易被“养生焦虑”绑架,看到什么“茶可降三高”“茶能抗癌”就信。结果喝进了医院,才知道,茶不是万能钥匙,是一把双刃剑。
65岁以后,身体的承受力和年轻时候不是一个量级,别拿20岁的嗓门喝茶,结果喝出70岁的病。饮食结构调整、生活节奏放缓、规律作息才是老年人真正该关注的健康密码。
喝茶可以是一种生活方式,但不能当作健康“外挂”。真正靠谱的养生,是科学饮食+适度运动+精神调节,而不是靠一杯茶救命。


别再跟风喝茶了,别再迷信朋友圈“喝茶治百病”了。喝茶这件事,越是年纪大,越要谨慎。会喝茶,是智慧;乱喝茶,是代价。
你可以慢慢品茶,但身体等不起你慢慢试错。别等到身体出事,才想起那杯“健康茶”,才是摧毁你健康的第一步。
肠胃功能差的老人,建议减少生冷茶类;心脑血管问题突出的,可以选择低咖啡因的熟茶;睡眠问题严重的,晚上就别碰任何茶叶制品。每一类体质,都有“对口”的饮食方式,茶不例外。


喝茶,最好别当成仪式,而是当成选择题。看清自己的体质,掌握茶的“性格”,选对适合自己的,才不会被健康反噬。
如果你身边也有爱喝茶但不讲究的65+亲友,别光劝,多告诉他们“为什么”,别让“养生”变成“伤生”。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我有我可以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52206
金币
341796
道行
20030
原创
759
奖券
224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8004(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8-26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13小时前
老年人饮茶需科学,合理选择保障健康
茶叶富含茶多酚等有益成分,长期适量饮用对老年人健康有诸多益处,如抗氧化、维护心血管健康、调节情绪、促进消化等。但年过65岁的老年人,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在饮茶时确实需要有所注意,并非要少喝茶水,而是要选对茶、喝对茶。

老年人应谨慎饮用的茶类
浓茶:浓茶中咖啡因含量高,会收缩血管,导致心跳加快,可能引发高血压等问题。医生建议每天咖啡因摄入量别超过200mg(约3杯淡茶)。同时,浓茶中的鞣酸含量也较高,会抑制铁吸收,影响胃蛋白酶活性,导致食物停留时间延长,轻则消化不良,重则便秘。
隔夜茶:隔夜茶里的蛋白质会滋生大肠杆菌等细菌,如同“细菌汤”,饮用后可能导致肠胃不适,如闹肚子等。茶要现泡现喝,凉透的茶别超过4小时。

空腹茶:空腹喝茶会稀释胃液,刺激胃黏膜,可能引发胃溃疡等胃部疾病。建议喝茶前先吃些食物,如一片面包或一碗粥,给胃一个“缓冲垫”。
寒性茶:对于体质偏寒的老年人,如菊花茶等寒性茶不宜多喝,尤其在冬天,可能导致手脚冰凉、四肢无力、关节僵硬等症状。
药性过强的养生茶:一些含有多种草本药材的药性茶,如过量饮用含有人参、甘草等成分的茶,可能搅乱心血管系统的正常节奏,引发胃部不适、恶心、反胃等问题6。老年人借助茶疗调养身体时,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盲目滥饮。
过烫的茶:滚烫的茶水会损伤食道黏膜,长期饮用可能增加食道癌的风险。老年人食道黏膜更为脆弱,饮茶温度以温热为宜。

适合老年人的饮茶建议
选择淡茶:淡茶中的茶多酚能帮助清除血管垃圾,且对身体刺激较小。推荐白茶(发酵程度低,保留更多抗氧化物质)、淡绿茶(如龙井、碧螺春泡1分钟即出汤)、熟普洱(经过渥堆发酵,对肠胃更友好)。
饮用养生茶:可根据自身情况和季节选择合适的养生茶。如三高人群可选择普洱+苦荞;失眠人群可尝试酸枣仁10g+茯苓5g的安神茶;春困时喝薄荷3g+柠檬片1片的茶提神醒脑,夏燥时喝菊花5朵+陈皮1片的茶清热去火,冬寒时喝生姜3片+红枣2颗的茶驱寒暖胃。此外,还有枸杞茶(益气补肾、提高免疫力)、桂圆红枣茶(补血益气、健脾胃)、西洋参茶(补气宁神、增强抵抗力,适用于免疫力低下的老人)、红茶(可降低骨折风险)、玫瑰花茶和茉莉茶(抗焦虑、抑郁、缓解疲劳、调节睡眠)等。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服药人群喝茶与吃药需隔2小时,避免茶叶中的鞣酸与药物结合影响药效。老年人应确保饮食多样化,合理搭配营养素,饮茶不能替代其他饮食的营养供给

65岁以上人群适宜饮用的茶类应根据个人的体质和健康状况进行选择,以下是一些推荐的茶类及其益处:

1. 绿茶
特点:绿茶含有丰富的茶多酚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具有抗氧化作用,有助于延缓衰老,还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对于容易疲劳或需要保护心脑血管的人群,绿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注意事项:绿茶性寒,脾胃虚寒者应少喝。

2. 红茶
特点:红茶经过发酵后性质温和,适合肠胃功能较弱的人群饮用。红茶中的咖啡碱含量较低,对刺激性较小,同时还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寒冷季节饮用红茶有助于暖胃。
注意事项:红茶咖啡因含量较高,喝多了容易使血压上升、心跳加快,这对本身血压偏高的中老年人不是好消息。

3. 普洱茶
特点:普洱茶分为生普和熟普。熟普性温,比较适合年长者饮用,不仅帮助消食解腻,还对肠道菌群的调节有益。普洱茶还具有降脂的功效,老年人经常饮用还可能会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注意事项:普洱茶经过长时间发酵,茶性偏燥。虽说口感醇厚,但对于胃肠功能本就开始走下坡路的老年人而言,它的刺激性不容小觑。喝了普洱茶后,肠胃负担加重,反酸、消化不良、胃痛等问题找上门的几率大幅提高3。

4. 花草茶
特点:花草茶种类繁多,如菊花茶、玫瑰花茶、陈皮茶等,功效各异。菊花茶有助于清肝明目,适合经常使用电子产品或眼睛干涩的人群;玫瑰花茶可调节情绪并促进血液循环;陈皮茶则适合消化功能较弱的人。
注意事项:花茶中含有天然植物雌激素,对年轻女性而言,适量摄入可能有一定保健功效。但对于年过50岁,尤其是步入更年期的女性来说,花茶未必是养生佳品。花茶中的植物雌激素可能干扰体内激素平衡,影响骨骼健康,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

5. 苦丁茶
特点:苦丁茶有良好的去火气助睡眠功效,可以用来治疗由于神经衰弱导致的失眠。
注意事项:无特别提及。

6. 红枣茶
特点:长期喝红枣茶有延年益寿的功效。
注意事项:无特别提及。

7. 枸杞红枣桂圆茶
特点:这类补益茶以平补为主,适合65岁以上气血阴阳通常属于衰弱阶段的老人,有助于补益和调理身体。
注意事项:无特别提及。

8. 西洋参麦冬陈皮茶
特点:这类调理茶以养生、保健为主,适合老年人饮用。
注意事项:无特别提及。
推荐
茶类    特点    注意事项    来源
绿茶    抗氧化,延缓衰老,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性寒,脾胃虚寒者应少喝

    茶水摄入过多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多种不良影响,以下是具体的危害:

1. 偏头痛
过量饮茶可能诱发偏头痛,尤其是对偏头痛患者而言,更需谨慎。茶叶中含有咖啡因和茶碱,这些物质具有提神醒脑的作用。然而,过量摄入咖啡因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进而使颅内压增高,诱发偏头痛。此外,咖啡因还能使血管收缩,对部分人群而言,可能引起脑血管痉挛,从而引起头痛、头晕、脑胀等症状。同样,茶叶中的茶碱对部分人群敏感,过量摄入可能引发脑血管痉挛,出现头痛、头晕等症状。

2. 神经系统刺激
长时间饮用浓茶会引起大脑中枢神经兴奋,影响睡眠品质。茶叶中的咖啡因和茶碱具有兴奋作用,过量饮茶可能引起心悸、失眠等症状。对于心脏功能不佳的人群,过量饮茶可能加重病情。

3. 胃肠道不适
茶叶中的茶多酚、茶碱等物质具有刺激性,过量饮茶可能刺激胃肠道,引起胃痛、胃酸过多、消化不良等症状。此外,茶叶中的鞣酸对胃肠道也有一定的刺激性,大量喝茶会加重胃肠道反应,可能会出现腹痛、腹泻、腹胀等情况。

4. 缺钙
茶叶中含有草酸,过量饮茶可能引发体内草酸过多,与钙离子结合形成草酸钙,影响钙的吸收。长期过量饮茶可能引起缺钙,进而引发骨质疏松、骨折等疾病。

5. 心率增快和血压升高
茶叶中的咖啡因可以兴奋心血管系统的神经,导致心率增快。如果患者本身有心脏的不适,可能会加重病情,导致心脏病发作。此外,过量饮茶还可能导致血管收缩,引起血压升高
红茶    性质温和,增强免疫力,暖胃    咖啡因含量较高,血压偏高者慎用    
普洱茶    消食解腻,调节肠道菌群,降脂    茶性偏燥,肠胃负担重    
花草茶    清肝明目,调节情绪,促进消化    植物雌激素可能影响激素平衡    

苦丁茶    去火气,助睡眠    无特别提及    
红枣茶    延年益寿    无特别提及    
枸杞红枣桂圆茶    补益和调理    无特别提及    
西洋参麦冬陈皮茶    养生保健    无特别提及    
饮茶建议
适量饮用:不论选择哪种茶,应避免过浓。浓茶中的咖啡因含量过高,可能引起心悸、失眠等症状。适量为每日2-3杯,每杯茶叶用量控制在克左右。

6. 茶醉
过量饮茶可能引发茶醉,表现为心慌、头晕、乏力、恶心等症状。茶醉严重时,可能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危及生命。

7. 牙齿变色
茶水中含有一定的色素,如果长期大量喝茶,可能会导致色素残留在牙齿上,如果不及时刷牙,就容易导致牙齿变色。

8. 水中毒
一次性喝茶水过多可能导致水中毒,表现为血液中的钠离子浓度降低,引起细胞水肿。可能导致头痛、恶心、疲劳和昏迷等严重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9. 电解质紊乱
大量饮水会导致体内钠、钾等电解质平衡失调,引发电解质紊乱。电解质紊乱可能引起肌肉抽搐、呼吸困难、昏迷等症状。

10. 肾功能损害
对于肾功能不好的病人,过量喝茶可能会增加肾脏的负担。茶叶中含有咖啡碱,咖啡碱在体内蓄积以后,也会增加肾脏的负担,从而导致病人出现肾功能减退情况。

11. 泌尿系统结石
长时间喝浓茶可能导致泌尿系统的结石发病概率提高。浓茶之中含有较多的草酸,大量长期摄入以后会增加体内的草酸含量,过多的草酸从尿液中排出,增加尿液中的草酸浓度。草酸与钙质结合后容易形成草酸钙结石,也是泌尿系统结石中最常见的一种结石。

如何避免茶水摄入过多的危害
为了尽量避免茶叶喝多了可能带来的坏处,以下是一些建议:

适量饮茶:按照个人体质和健康状况,适量饮用茶水。一般建议每天饮茶量不超过3杯。
选择合适的时间:避免在晚上饮茶,以免影响睡眠。
留意茶叶优劣:选择优质的茶叶,避免饮用过期、变质的茶叶。

保持良好的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增加户外活动: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增强身体素质。
通过适量饮茶、选择合适的茶类、注意饮茶时间和均衡饮食,我们可以降低茶叶喝多了可能带来的坏处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80475
金币
371862
道行
2004
原创
2418
奖券
2935
斑龄
37
道券
1068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0457(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8-26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11小时前
老年人喝茶需谨慎:6种茶喝多了比熬夜还伤人

很多人把茶当神仙水,饭后一杯,睡前一泡,朋友圈转发个十几次的“茶养百病”图文就信了。可惜身体不讲情面,喝错茶,血压飙了,胃气闹腾,甚至肾功能都可能默默受罪,最后落个“病从口入”。

65岁以后,身体就像用了几十年的老设备,看着还能用,其实敏感得不行。 代谢变慢、肠胃变娇气、心脑血管也开始“叛逆”。这个时候还按年轻人的节奏灌茶,基本等于把自己送上了“亚健康高速路”,有些人甚至直接开进了ICU。

老年人最需要的不是“茶道”,而是“识茶”。有些茶,年轻人喝了提神醒脑,老年人喝了却是诱发心律失常的隐形炸弹。别再迷信“喝茶通百病”了,茶不是万能的,它只是饮品,不是仙丹。

6种老年人不宜多喝的茶

1. 浓茶
   - 65岁以上的人还喝浓茶,不是养生,是养病。茶叶中含有咖啡因和茶碱,浓度一高,刺激性也上来,胃酸分泌加倍,胃黏膜受损,反而容易引发胃炎和胃溃疡。更别说心率飙升、夜间失眠,都是它的“锅”。

2. 凉茶
   - 尤其是广东那种“十几味草药煮一锅”的传统凉茶,年轻人都不敢连喝几天,老年人喝多了就等着脾胃失调。凉茶大多性寒,65岁以上的人阳气本来就弱,喝多了只会让肠胃更虚,容易腹胀腹泻,免疫力也跟着掉线。

3. 花草茶
   - 什么玫瑰花、金银花、百合花……听着文艺,喝着危险。老年人对花粉类植物过敏风险大,甚至可能引起皮肤瘙痒、呼吸道反应。而且很多花草茶没经过严格检测,重金属残留、农药问题,也是一个坑。

4. 减肥茶
   - 市面上一些所谓的“清肠茶”“排毒茶”,不少含有番泻叶等刺激性泻药,长期喝,会造成电解质紊乱,还可能形成依赖性,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影响正常排便功能。65岁以上的人本来就容易便秘,靠这种“猛药”解决就是饮鸩止渴。

5. 发酵过度的黑茶
   - 老年人肠胃功能下降,黑茶发酵重,含有大量微生物,如果储存不当,容易滋生黄曲霉毒素等有害物质。尤其是那些“藏了十年”的陈年老茶,喝起来有腥味的,别犹豫,直接倒掉。

6. 自制药茶
   - 很多人喜欢自己抓几味中药泡茶,什么枸杞配黄芪,菊花配决明子,听上去很养生,但问题在于:你知道药性吗?了解禁忌搭配吗?药茶喝错了,不但影响药效,还可能引发肝肾损伤。

如何科学喝茶

茶本无罪,错在滥用。 真正适合65岁以上人的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安全、温和、清淡越好。比如淡绿茶、熟普洱、焙火乌龙,这些都属于低刺激性饮品,但也不能一喝到底。

- 控制茶量:泡一壶茶,别超过6克茶叶。
- 控制水温:水温控制在80℃左右。
- 控制时间:喝茶时间最好避开饭前饭后半小时,避免影响营养吸收。
- 避免空腹喝茶:空腹状态下茶多酚吸收快,刺激性强,容易引起胃部不适、心悸、头晕等症状。
- 避免晚上喝茶:即使是低咖啡因茶类,也可能影响褪黑激素分泌。

结论

不喝茶也不是答案,关键是喝对、喝少、喝明白。很多人年纪大了,反而更容易被“养生焦虑”绑架,看到什么“茶可降三高”“茶能抗癌”就信。结果喝进了医院,才知道,茶不是万能钥匙,是一把双刃剑。

65岁以后,身体的承受力和年轻时候不是一个量级,别拿20岁的嗓门喝茶,结果喝出70岁的病。饮食结构调整、生活节奏放缓、规律作息才是老年人真正该关注的健康密码。

喝茶可以是一种生活方式,但不能当作健康“外挂”。真正靠谱的养生,是科学饮食+适度运动+精神调节,而不是靠一杯茶救命。

别再跟风喝茶了,别再迷信朋友圈“喝茶治百病”了。喝茶这件事,越是年纪大,越要谨慎。会喝茶,是智慧;乱喝茶,是代价。

如果你身边也有爱喝茶但不讲究的65+亲友,别光劝,多告诉他们“为什么”,别让“养生”变成“伤生”。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