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7阅读
  • 1回复

[健康饮食]“胆固醇大户”被揪出,不是鸡蛋,不想血脂升高,少吃6种食物[12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3683
金币
545
道行
19523
原创
29339
奖券
17968
斑龄
199
道券
10556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3401(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9-14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6小时前

刘叔今年55岁,最近一段时间老是觉得头昏脑涨的,还经常口干口渴。上网一查说可能是糖尿病的症状,吓得他赶紧去了医院检查。抽血时护士就感觉情况不太对,他的血液黏稠的像酸奶,静置几分钟后还出现了明显分层!
一测发现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都“爆表”了,尤其是甘油三酯水平达到了75.16mmol/L,要知道正常水平是0.55~1.7mmol/L。

当下刘叔就被扣下住院了,他的血脂指标突破“警戒线”,乳糜微粒在血管内堆积随时可能会诱发心梗、脑梗。
而且过高的血脂水平会让血管、肝脏健康都受到很大影响,整个代谢系统都会因此而千疮百孔。经过系统性治疗,刘叔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指标总算是回落了,脱离了危险期。
对于刘叔这种情况,医生也是第一次见,简直是“血脂天花板”。近年来国民血脂超标的问题日益严重,但很多人都是血脂超标而不自知,等到身体出现问题才就医,很可能已经晚了……

一、身体需要胆固醇,过高、过低都不好!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内的数据指出,2018年我国18岁以上人群血脂异常总患病率为35.6%,其中高胆固醇血症的患病率增加最为明显。在发现血脂水平过高后,很多人开始不敢吃海鲜、蛋黄等食物,但其实胆固醇没有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可怕。
胆固醇可参与细胞膜构建、促进胆汁酸、维生素D合成以及调节脂质、钙磷代谢等,同时还是激素合成的主要原料之一。
但当体内胆固醇水平过高时,会让血管狭窄、堵塞,逐渐引起高胆固醇血症,增加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而当体内胆固醇水平过低时,会让细胞膜稳定性下降,血管脆性会因此而增加,容易导致激素失衡、免疫力下降,会增加脑出血以及癌症的发生风险。

我国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成人高脂血症食养指南(2023年版)》内指出,高脂血症人群每日胆固醇摄入应控制在300mg以内;总胆固醇≥5.2mmol/L的人群,要进一步限制在200mg以内。
很多人说,胆固醇水平高的人不能吃蛋黄,这是真的吗?
答案是否定的,对于胆固醇轻微偏高的人来说,日常不用完全避免吃蛋黄。每周摄入3~4个鸡蛋是安全的,可为身体提供优质蛋白、必需营养素。健康人饮食中摄入的胆固醇不会直接导致血清胆固醇上升,对此无需过多担心。
但对于胆固醇代谢异常、严重高胆固醇血症的人来说,是否食用蛋黄则需要遵医嘱。

二、380万人研究:最佳“坏胆固醇”水平出炉!
胆固醇可分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其中高密度的为“好”胆固醇,它在体内可搬运血液内多余的胆固醇,让其经过肝脏分解后排出体外,对心血管健康很有好处;
低密度的则是“坏”胆固醇,它会在血管上沉积形成动脉硬化斑块,一旦斑块脱落、破裂,就会形成血栓阻塞血管,增加冠心病、脑卒中、心梗、脑梗以及猝死等疾病的发生风险。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内指出,我国以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为主的心血管疾病是导致城乡居民死亡的第一诱因。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上升是最主要的致病性因素,这是否说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越低越好呢?
《美国医学会杂志》上一项由我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进行的针对380万国人的研究指出,没有三高、吸烟以及心血管疾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较低人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保持在3.05mmol/L左右最为合适;
有三高、吸烟等危险因素的人群,但未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应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控制在2.75mmol/L左右;已经确诊的人群,则要将指标控制在1.45mmol/L左右。

三、这6种食物,胆固醇含量超高,尽量少吃
胆固醇水平上升与遗传、年龄、饮食以及运动等多方面的因素相关,整体来看导致我国居民胆固醇水平上升的主要原因还是生活方式,其中又以饮食结构改变为主要诱因之一。日常选择食物一定要慎重,这几种尽量少吃。
1、动物脑、内脏
100g动物脑内的胆固醇含量通常会超过2000mg,动物内脏的胆固醇含量也不低,猪肝内的胆固醇含量在1000mg/100g左右,其余的肾脏、肺部等一般在280~360mg/100g左右,也属于高胆固醇食物。

2、油炸食品
食物在油炸过程中会吸附大量的油脂,且高温状态下油脂会发生氧化产生一些有害物质。其中大部分为饱和脂肪、反式脂肪酸,经常食用会导致胆固醇合成增加。
3、部分加工食品
如香肠、火腿、腊肉等加工食品,内里往往有大量的脂肪、盐,其中大部分也是饱和脂肪酸,进入体内会促进胆固醇合成。
4、老火汤
烹饪时间久的老火汤,内里的嘌呤、胆固醇含量会明显上升,且营养价值会大打折扣。建议日常炖汤的时间控制在1~2小时内,不要长时间炖煮。

5、未经过滤的咖啡
未经过滤的咖啡内咖啡醇、卡韦醇含量较高,经常摄入会导致坏胆固醇水平上升,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6、含游离糖的食物
游离糖是指人为添加到食物内的糖分,以及蜂蜜、果汁、糖浆等天然存在的糖。长期大量摄入糖分,会刺激肝脏持续合成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且会抑制身体会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代谢能力,对健康极为不利。

胆固醇对于身体而言是不可或缺的成分,不必视它为“洪水猛兽”,将指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即可。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85738
金币
411363
道行
2004
原创
2428
奖券
2935
斑龄
37
道券
107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1550(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9-14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3小时前
刘叔的案例与血脂管理的重要性

刘叔的经历揭示了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高血脂。他的甘油三酯水平高达75.16 mmol/L,远远超出正常范围(0.55~1.7 mmol/L),这不仅让他面临心梗、脑梗的风险,还对他的血管和肝脏造成了巨大压力。幸运的是,经过系统的治疗,刘叔的血脂指标终于回落,脱离了危险期。然而,这个案例提醒我们,高血脂问题不容忽视,必须采取有效的预防和管理措施。

胆固醇的作用及其平衡

胆固醇在人体内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参与胆汁酸、维生素D的合成,并调节脂质、钙磷代谢等。此外,胆固醇还是激素合成的主要原料之一。然而,当体内胆固醇水平过高时,会导致血管狭窄、堵塞,增加动脉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相反,胆固醇水平过低也会导致细胞膜稳定性下降、血管脆性增加,甚至可能引发激素失衡、免疫力下降等问题。

最佳“坏胆固醇”水平的研究

根据《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的数据,2018年我国18岁以上人群血脂异常总患病率为35.6%,其中高胆固醇血症的患病率增加最为明显。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被认为是“坏”胆固醇,因为它会在血管壁上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指出,不同人群的最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有所不同:
- 低风险人群:无三高、吸烟及心血管疾病史的人群,LDL-C水平保持在3.05 mmol/L左右最为合适。
- 中风险人群:有三高、吸烟等危险因素但未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应将LDL-C水平控制在2.75 mmol/L左右。
- 高风险人群:已经确诊心血管疾病的人群,需将LDL-C水平控制在1.45 mmol/L左右。

高胆固醇食物的警示

为了有效管理血脂水平,日常饮食的选择至关重要。以下几类食物含有较高的胆固醇,应尽量少吃:
1. 动物脑、内脏:如猪脑、猪肝等,胆固醇含量极高。
2. 油炸食品:如炸鸡、薯条等,含有大量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酸。
3. 部分加工食品:如香肠、火腿等,含有大量脂肪和盐。
4. 老火汤:长时间炖煮的汤中含有较高的嘌呤和胆固醇。
5. 未经过滤的咖啡:含有咖啡醇和卡韦醇,会增加坏胆固醇水平。
6. 含游离糖的食物:如甜饮料、糖果等,会刺激肝脏合成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结论

刘叔的案例提醒我们,高血脂问题不容忽视。通过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和必要的医疗干预,我们可以有效地管理和控制血脂水平,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记住,胆固醇并非“洪水猛兽”,关键在于将其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希望每个人都能重视自己的血脂健康,远离心血管疾病。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