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4阅读
  • 1回复

[猎奇]郑和下西洋带回2只“麒麟”,朱棣稀罕不已,如今画像公开太荒唐[9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3908
金币
4918
道行
19523
原创
29359
奖券
18038
斑龄
200
道券
10556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3521(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9-21
— 本帖被 wowoni 执行加亮操作(2025-09-14) —

在中国古代文学巨匠韩愈的传世著作中,麒麟被描绘为诗篇歌咏、春秋记载的神奇生物,更被百家典籍传颂,成为妇孺皆知的祥瑞之兽。在悠久的中华文明中,麒麟与龙、凤、龟、貔貅并称为五大祥瑞神兽,在人们心中象征着吉祥与福泽。正因如此,古时常用麒麟子来赞誉那些品德高尚、才华横溢的杰出人才。

然而,麒麟真的只是神话传说中的虚构形象吗?历史记载给出了出人意料的答案。在明朝永乐年间,著名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中,不仅带回了诸多异域珍宝,更令人惊奇的是,他还带回了被当时人称为麒麟的两只神奇生物。明成祖朱棣对此极为重视,特意命宫廷画师为这两只麒麟绘制了栩栩如生的画像。但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现代人看到这些所谓的麒麟画像时,往往会忍俊不禁。这其中的缘由,还要从郑和的传奇人生说起。

郑和原本姓马,名和,出生于云南昆阳一个显赫的元朝贵族家庭。若非11岁时遭遇蓝玉军队的掳掠,被阉割后送入南京皇宫,他本可以过着普通人的生活。然而命运弄人,14岁时他被分配到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府中。凭借过人的才智和机敏,郑和很快获得朱棣的赏识,并得以继续学习深造,逐渐成长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才。在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役中,郑和立下汗马功劳,因此获赐郑姓,从此开启了辉煌的人生篇章。

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绝非简单的远洋航行,而是肩负着重要的政治使命。他所率领的庞大船队所到之处,无不令当地国家震撼于明朝永乐盛世的强盛国力。通过郑和高超的外交手腕,明朝实现了万国来朝的盛况,开创了明朝最辉煌的外交局面。每次返航,郑和都会带回各国进献的珍奇异宝,其中就包括那两只被当作麒麟的神奇生物。

由于古代缺乏影像记录技术,关于麒麟的形象描述众说纷纭。《尔雅·释兽》记载麒麟麋身,牛尾,一角;宋代《中兴瑞应图》则描述其羊头、狼蹄、圆顶,身有五彩。这些模糊的描述给了人们极大的想象空间。因此当郑和在海外见到被称为基林的奇特动物时,立即联想到传说中的麒麟。他将这两只基林带回国内,朱棣以最高规格的礼仪亲自迎接,并命画师绘制画像。然而数百年后人们才发现,这些所谓的麒麟其实是长颈鹿。

明代马欢在《瀛涯胜览》中对麒麟的描述已经非常接近长颈鹿的特征:前二足高九尺余,后两足约高六尺,头抬颈长一丈六尺。这种因信息差造成的误解,恰恰被朱棣巧妙利用。作为通过政变上位的皇帝,朱棣急需祥瑞来证明自己统治的合法性。这两只麒麟的出现,正好成为天命所归的有力证明。在当时封闭的信息环境下,人们自然而然地接受了长颈鹿就是麒麟的说法。

如今随着科技发展和信息流通,许多古代谜团都得到了合理解释。但这段有趣的历史插曲告诉我们,古人对祥瑞的向往常常被统治者巧妙利用,成为巩固统治的工具。而郑和带回的麒麟,则成为了中外文化交流史上一个耐人寻味的美丽误会。

1条评分金币+12
wowoni 金币 +12 - 09-14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87649
金币
426105
道行
2004
原创
2428
奖券
3015
斑龄
38
道券
110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1955(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9-22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9-14
麒麟:从神话到现实的美丽误会

在中国古代文学巨匠韩愈的传世著作中,麒麟被描绘为诗篇歌咏、春秋记载的神奇生物,更被百家典籍传颂,成为妇孺皆知的祥瑞之兽。在悠久的中华文明中,麒麟与龙、凤、龟、貔貅并称为五大祥瑞神兽,在人们心中象征着吉祥与福泽。正因如此,古时常用麒麟子来赞誉那些品德高尚、才华横溢的杰出人才。

然而,麒麟真的只是神话传说中的虚构形象吗?历史记载给出了出人意料的答案。在明朝永乐年间,著名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中,不仅带回了诸多异域珍宝,更令人惊奇的是,他还带回了被当时人称为麒麟的两只神奇生物。明成祖朱棣对此极为重视,特意命宫廷画师为这两只麒麟绘制了栩栩如生的画像。但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现代人看到这些所谓的麒麟画像时,往往会忍俊不禁。这其中的缘由,还要从郑和的传奇人生说起。

郑和的传奇人生

郑和原本姓马,名和,出生于云南昆阳一个显赫的元朝贵族家庭。若非11岁时遭遇蓝玉军队的掳掠,被阉割后送入南京皇宫,他本可以过着普通人的生活。然而命运弄人,14岁时他被分配到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府中。凭借过人的才智和机敏,郑和很快获得朱棣的赏识,并得以继续学习深造,逐渐成长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才。在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役中,郑和立下汗马功劳,因此获赐郑姓,从此开启了辉煌的人生篇章。

郑和七下西洋的政治使命

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绝非简单的远洋航行,而是肩负着重要的政治使命。他所率领的庞大船队所到之处,无不令当地国家震撼于明朝永乐盛世的强盛国力。通过郑和高超的外交手腕,明朝实现了万国来朝的盛况,开创了明朝最辉煌的外交局面。每次返航,郑和都会带回各国进献的珍奇异宝,其中就包括那两只被当作麒麟的神奇生物。

麒麟形象的历史误解

由于古代缺乏影像记录技术,关于麒麟的形象描述众说纷纭。《尔雅·释兽》记载麒麟麋身,牛尾,一角;宋代《中兴瑞应图》则描述其羊头、狼蹄、圆顶,身有五彩。这些模糊的描述给了人们极大的想象空间。因此当郑和在海外见到被称为基林的奇特动物时,立即联想到传说中的麒麟。他将这两只基林带回国内,朱棣以最高规格的礼仪亲自迎接,并命画师绘制画像。然而数百年后人们才发现,这些所谓的麒麟其实是长颈鹿。

明代马欢在《瀛涯胜览》中对麒麟的描述已经非常接近长颈鹿的特征:前二足高九尺余,后两足约高六尺,头抬颈长一丈六尺。这种因信息差造成的误解,恰恰被朱棣巧妙利用。作为通过政变上位的皇帝,朱棣急需祥瑞来证明自己统治的合法性。这两只麒麟的出现,正好成为天命所归的有力证明。在当时封闭的信息环境下,人们自然而然地接受了长颈鹿就是麒麟的说法。

结语

如今随着科技发展和信息流通,许多古代谜团都得到了合理解释。但这段有趣的历史插曲告诉我们,古人对祥瑞的向往常常被统治者巧妙利用,成为巩固统治的工具。而郑和带回的麒麟,则成为了中外文化交流史上一个耐人寻味的美丽误会。
1条评分金币+6
wowoni 金币 +6 - 09-14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