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化集团雄安总部:以“金芦苇”意象重塑未来办公生态
中国中化集团新总部落户雄安新区核心区,不仅是一座企业总部的落成,更是一场关于“自然、科技与人文共生”的空间实验。由B+H建筑事务所操刀的室内设计,以“金芦苇”为灵感,将雄安的生态基因与企业“科学至上”的价值观深度融合,打造出一座既扎根地域文脉、又面向未来的建筑地标。
---
一、设计哲学:从“金芦苇”到“未来催化剂”
1. 意象提取:自然文脉的当代转译
设计团队以雄安新区标志性的“金芦苇”为原型,通过簇拥向上的建筑形态,隐喻企业“自根基向上生长”的活力。芦苇的柔韧与适应性,呼应了雄安“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城市定位,而金属质感的表达则赋予其现代科技感。
- 借景白洋淀:建筑通过大面积玻璃幕墙与景观开口,将白洋淀的水色引入室内,形成“框景”效果,模糊室内外边界;
- 材料语言:航空膜、低碳建材等创新材料的使用,既体现中化在材料科技领域的实力,也呼应了雄安“智慧城市”的定位。
2. 概念贯穿:“科学至上”的空间叙事
设计以“美好未来的催化剂”为核心概念,将自然、科技与企业精神编织成三条主线,分别对应服务、办公与管理区域:
- 自然线(服务区):以水波、花瓣等生态元素为主,营造舒缓的公共空间;
- 科技线(办公区):通过模块化设计、智能照明系统等,体现效率与创新;
- 精神线(管理区):以花蕊、天光等象征性元素,传递企业战略视野与文化内核。
---
二、空间创新:从大堂到顶层的“生态剧场”
1. 大堂:花瓣绽放的首印空间
- 形态模拟:舒展的立面线条如花瓣层层展开,前台造型取自白洋淀的轻舟,将传统记忆融入现代语境;
- 光影游戏:顶部天窗引入自然光,与地面蓝色渐变铺装形成动态光影,暗喻企业从“扎根”到“绽放”的发展路径。
2. 办公区:模块化与生态的平衡
- 日照优化:根据北方气候特点,将最佳自然光留给开放办公区,独立办公则占据东北角景观位,实现“人、光、景”的和谐;
- 灵活工位:装配式建材与可变家具系统,支持快速重组,呼应绿色节能理念;
- 航空膜应用:在隔断、天花等处使用自主研发的航空膜,既提升空间通透感,又展示中化材料科技实力。
3. 多功能厅:水波与运动的复合场域
- 天花集成:以水波荡漾为灵感的天花造型,集成了照明、通风与声学功能,通过可调节面板实现“会议-运动”模式快速切换;
- 动线效率:裙楼餐饮、医疗等配套通过连廊与主塔无缝衔接,形成5分钟生活圈,减少员工通勤时间。
4. 高管层与顶层:战略视野的象征空间
- 360度观景台:位于塔楼高处的露台,可俯瞰雄安全景,象征企业“立足雄安、辐射全球”的战略定位;
- 花蕊中庭:顶层以有机形态的花蕊造型收束,旋转楼梯与天光形成“光影对话”,打造兼具仪式感与社交功能的“室内公园”;
- 核心筒创新:传统交通核被赋予社交属性,设置咖啡吧、共享工作站,成为员工非正式交流的枢纽。
---
三、细节叙事:科技感与人文性的微雕
1. 导向系统:蓝色渐变的隐秘引导
地面铺装与灯光设计中,企业标志性的蓝色从入口向内部渐次延伸,形成无形的动线指引,同时通过墙面灯具的暖光平衡科技冷感,营造温馨氛围。
2. 化学元素地铺:行业基因的视觉转译
在公共区域,以中化核心业务(如农业、化工)相关的化学元素符号为图案,通过金属镶嵌工艺嵌入地面,既传递企业专业属性,又成为空间的文化标识。
3. 灯光剧场:共享中庭的情绪营造
挑高中庭采用分层照明设计:
- 基础层:嵌入式LED提供均匀照度;
- 氛围层:吊灯与壁灯组合,形成重点光斑;
- 互动层:智能感应灯带随人流移动变化色彩,打造“会呼吸”的公共空间。
---
四、雄安语境下的企业总部革新
中化集团雄安总部的设计,超越了传统企业总部的功能框架,成为雄安“创新与生态协同发展”理念的微观实践:
- 城市层面:作为雄安首批总部项目之一,其绿色技术(如太阳能集成、雨水回收)与智慧管理系统,为新区建设提供可复制的范式;
- 行业层面:通过空间创新展现中化从“化工巨头”向“科技驱动的综合服务商”的转型;
- 社会层面:以“工作-生活-生态”融合的设计,回应后疫情时代对健康办公的需求,吸引全球人才集聚。
---
结语:一座总部的“未来宣言”
中国中化集团雄安总部,以“金芦苇”为笔,在雄安这片试验田上书写了一部关于“自然共生、科技赋能、人文关怀”的空间诗篇。它不仅是企业形象的载体,更是一座城市的“生态客厅”——在这里,每一处细节都在诉说:未来的办公空间,可以既高效又温暖,既扎根地域又面向全球。
图片来源:B+H建筑事务所(效果图展示大堂、多功能厅、顶层中庭等核心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