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大模型的崛起与挑战
2025年9月5日,Anthropic官方发布公告《更新对不支持地区的销售限制》,宣布立即停止向多数股权由中国资本持有的公司或其子公司提供Claude服务。这一决定不仅波及了部分新加坡、香港等地的中资子公司,也给中国的大模型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国产替代的机遇
面对这份禁令,不少大模型厂商都嗅到了巨大的国产替代机会。阿里云在近日的云栖大会上,一口气推出了7个大模型,尤其是新版旗舰模型Qwen3-Max能力继续提升。其技术专家更是深刻阐述了他们对AI编程的战略判断:代码因其“可验证”的特性,被视为能够率先实现通用人工智能(AGI)的领域。阿里的终极目标并非仅做“代码助手”,而是要打造能像人类工程师一样自主完成复杂任务的“自主编程智能体”(Agent)。
“六小龙”的商业化契机
本就在大厂夹缝中求生存的“六小龙”们,也迎来了难得的商业化契机。Kimi作为其中的典型代表,在禁令发布当天就发布了更新提升了性能,并随后宣布高速版API限时半价。根据全球知名AI编程平台Roo Code的最新评分,Kimi K2不仅是目前排名最高的开源模型,也是排名前十中速度最快、价格最便宜的模型。
竞争对手的迅速跟进
商汤、京东云等竞争对手同样虎视眈眈,都在短期内迅速跟进推出了开发者迁移计划。智谱AI更是先在第一时间推出一键搬家服务,随后在9月22日推出专为高频重度开发者打造的GLM Coding Max版本,并开启了“拼好模”促销活动。
互联网巨头的态度暧昧
相比起AI新锐企业们,传统的互联网巨头们态度相对暧昧。对于是否有计划宣传Qwen替换Claude,有阿里云员工曾对观察者网透露:“国内用Claude的量不大,目前没有这个计划。”除了觉得蛋糕太小外,大厂们低调处理的另一个可能性则是海外布局时普遍使用了Claude技术。
技术断供的风险
字节跳动的AI代码编辑器Trae、阿里巴巴的Qcoder和腾讯的CodeBuddy均在海外推广时将使用Claude作为自身的卖点,或面临Claude技术断供的风险。本次Anthropic声明中尽管明确针对中国和中国资本占股51%以上的实体进行封禁,但是对于如何认定51%的中资身份,目前并没有统一的共识。
月之暗面的“绝地反击”
就在今年年初,月之暗面还一度陷入其被DeepSeek夺走光环的“至暗时刻”。但是半年多之后再看,面对DeepSeek、互联网大厂们和小龙们的高强度竞争,Kimi还是在大幅缩减投放的情况下守住了用户规模。这离不开其在今年7月甩出的“王炸”——Kimi K2,以及这背后一次深刻的路径变革。
K2模型的技术优势
K2是一款总参数1万亿、拥有384个专家的MoE模型。作为全球首个达到1T参数量的开源模型,其设计精妙,大大降低了部署门槛。K2主打代码和通用智能体能力,完全开源且兼容OpenAI、Anthropic API格式,在发布时就已明确对标Claude。跑分方面,K2模型达到了开源模型的SOTA成绩并做到了和顶尖闭源模型不相上下的水平。
商业化路径的转变
推出K2并毅然选择开源,标志着月之暗面公司战略的根本性转变。在去年11月,月之暗面创始人杨植麟曾经解释过为什么Kimi选择大手笔投放。随着今年1月底DeepSeek的横空出世,整个市场格局被迅速打乱。Kimi果断转变打法押宝开源,走起了建设生态的道路。
巨头与独角兽的“代码豪赌”
当然,瞄准Coding这一战略高地的并非只有月之暗面。事实上,这已成为国内头部大模型厂商的“兵家必争之地”。以智谱为例,其最新推出的“GLM Coding Plan”,志在构建一个极致开放、兼容的编码生态。
总之,Anthropic封杀中国的禁令不仅给了国产大模型企业搭台展示的机会,也让不少境内的开发者、海外的中资企业甚至海外开发者重新审视自己的技术路线。这场国产替代的竞速赛已经打响,未来谁能在这一领域脱颖而出,值得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