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6阅读
  • 2回复

[智能应用]AI“搅动”影视圈:专业边界被打破,不止降本增效而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64214
金币
457763
道行
20030
原创
766
奖券
341
斑龄
0
道券
3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9880(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11-18
— 本帖被 兵马大元帅 执行加亮操作(2025-11-16) —
导演陈友学是一名标准的传统影视创作者,从2015年开始他写过很多故事,但并不是每一个都能拍得出来,很多想法天马行空,真正想要"落地"却囿于各种现实原因。AI的出现让事情发生了一些改变。在接触AI技术三个月后,陈友学把一个沉重的全球性议题,变成了充满想象力的故事《烟花底下有我家》并获得爱奇艺AI短片创作大赛一等奖。

这只是AI重塑影视行业的一个缩影,从好莱坞到横店,AI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搅动整个影视圈,打破专业边界,重塑创作规则。
AI时代重新定义创作的门槛
2025年AI技术在视频领域的应用愈发广泛,与此同时,一场关于创作权限的革命正在悄然发生。曾经影视行业天然的技术门槛与复杂性使得"创作"是不少人遥不可及的梦想,但是在AI时代,专业背景不再是创作的门槛。
在爱奇艺AI短片创作大赛中获得二等奖的文野是一个和影视甚至视频完全不相关的人。作为独立设计师,一直以来他都和平面设计打交道。直到 GPT3.5出现后,文野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AI的发展,他尝试将自己之前的一次写作练习变为短片,在创作过程中,从剧本、配角、视觉到编剧,AI都是他的核心伙伴,《一棵"树"的幻想》就这样诞生了。
除了专业技术门槛的降低,AI的介入也带来了极致的"降本增效",让"高成本"不再是限制创意落地的理由。
今年9月,OpenAI正式确认参与制作首部AI动画长片《Critterz》,OpenAI不仅提供全套AI工具支持,还计划用3000万美元预算、9个月时间完成制作。虽然听起来是绝对的大制作,但相较而言同样规格的好莱坞传统动画长片,通常需要花费1亿美元、3年时间。AI从头到尾参与"创意构思-镜头预演-角色表演-后期制作-多语言适配"带来的效率提升几乎呈现"碾压级"。这股效率革命的风暴同样席卷至国内影视工业的腹地,据了解,国内有公司已经实现全流程AI参与短剧创作。
从好莱坞到内娱,在狂飙中寻找平衡
从好莱坞到内地影视行业,AI带来影响并不止于表面的"降本增效"而已,它带来创作方式的变化也在影响整个行业的"运作模式"。
以往专业影视团队组成复杂规模庞大,任何一个项目都因为高成本而具有一定风险性,但如今,在AI的介入下一种"精英小团队"创作模式正在成为趋势,这极大地提升了好故事被看见、被投资的机会。
技术的狂飙突进也伴随着争议。
近日,英国一家人工智能(AI)制作公司Particle6旗下的一名AI演员蒂莉·诺尔伍德(Tilly Norwood)高调"出道",该消息引发行业震动,美国演员工会发表声明表示强烈反对,指出此举将危及演艺人员生计。同时,业内人士指出,生成诺尔伍德的公司可能盗用了成百甚至可能上千名专业演员的表演和演出素材,引发进一步担忧。
这已不是好莱坞演艺界第一次因AI技术感到忧虑,关于创作主体性、版权归属和行业就业冲击的讨论便从未停止。在2023年,美国演员工会与编剧工会曾发起长达数月的罢工,AI替代人类创作者的风险正是核心争议点。
AI正在重新定义影视创作的边界,但它的本质始终是工具,而非取代人。无论是平台还是创作者,唯有主动拥抱变化、坚守人文价值,才能在技术狂飙中找到平衡。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我有我可以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64214
金币
457763
道行
20030
原创
766
奖券
341
斑龄
0
道券
3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9880(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11-18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11-15
AI对影视行业的重塑已超越单纯的“降本增效”,正在从创作逻辑、行业生态到艺术表达等维度进行深度重构,核心变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层面:

一、创作门槛瓦解:专业壁垒失效
非专业创作者的崛起
独立设计师文野凭借AI工具完成短片《一棵树的幻想》,获爱奇艺AI短片大赛二等奖,全程无影视专业背景支撑12。类似案例中,创作者仅需输入文字设定,AI即可生成影视级分镜、角色服装细节(如刺绣密度、裙摆垂坠感)318,传统服化道定制流程被彻底颠覆。

创意落地成本归零
OpenAI以3000万美元、9个月制作动画长片《Critterz》,而同等规格传统制作需1亿美元与3年12。国内可梦AI团队10人15天完成爆款短剧《奶团太后宫心计》,成本仅为传统剧1/43。

二、生产模式重构:精英小团队替代工业化流水线
全流程AI参与成为常态
从剧本生成(如制片人白一骢同时启用4个AI模型协作编剧)17,到后期特效整合(如博纳影业将AI融入电影全流程)418,传统多工种协作模式被压缩。

数据反哺创作决策
可梦AI通过实时分析观众留存率、画像(如60岁以上用户占比70%)、热点情节(如“读心术”桥段),动态优化后续内容3,实现创作与市场的直接对话。

三、艺术表达革新:AI成为创意伙伴
叙事逻辑的技术突破
火山引擎Seedream 4.0模型可依据角色与分镜描述,批量生成连环画式分镜,解决长片角色形象一致性难题4518。釜山电影节入围短片《权利童话》以苹果腐坏过程串联古今时空,展现AI独特的镜头语言设计能力518。

情感表达的深度探索
个体创作者晓薇通过AI短片《小怪物》中的固定镜头模拟延时摄影,传递失落与怀念情绪,证明非科班人员可借助技术实现细腻表达5。

四、行业生态震荡:新冲突与新机遇并存
伦理与版权挑战
英国AI演员蒂莉·诺尔伍德“出道”引发美国演员工会强烈抗议,揭露AI演员涉嫌盗用上千名真人演员表演素材的版权争议12。

人才结构重塑
传统“电影百工”可能被1-3人工作室替代,但需兼具影视审美与AI技术操控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如AI训练师、创意师)1921。业内共识是:“凡能被AI替代的,都不是未来需要的艺术家”19。

五、本质回归:工具之上的文化坚守
尽管AI将制作周期压缩80%、成本降低40%以上614,但《传说》中“AI年轻成龙”的口碑争议(豆瓣4.3分)证明技术无法弥补内容缺陷6。正如釜山电影节峰会所强调:技术拓宽边界,但作品高度仍取决于对人性的洞察与文化的坚守518。

这场变革的核心逻辑,是AI将影视行业从“资源密集型”转向“创意密集型”。当技术抹平专业鸿沟,创意的稀缺性成为新护城河——这或许才是搅动影视圈的终极命题。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203709
金币
548865
道行
2004
原创
2435
奖券
3180
斑龄
40
道券
1167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5060(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11-19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11-15
AI重塑影视行业:从降本增效到创作边界的全面革新

一、AI打破创作门槛:人人皆可成为"导演"

AI技术的飞速发展正从根本上改变影视创作的准入机制,将曾经高不可攀的专业壁垒逐渐瓦解。

1. 非专业人士的创作崛起
   - 文野的例子极具代表性。作为一名独立平面设计师,他凭借GPT3.5等AI工具,将写作练习转化为短片《一棵"树"的幻想》,并斩获爱奇艺AI短片创作大赛二等奖。这表明,AI已成为跨领域创作者的"全能伙伴",从剧本构思、角色设计到视觉呈现全程赋能。
   - 快手"快影"等工具接入DeepSeek大模型后,推出"文案成片""小说漫""AI故事短片"等功能,实现"输入文案即生成视频"。例如,用户只需输入一段文字,AI即可匹配画面、生成配音、添加特效,一分钟内完成短视频创作,真正实现"零门槛"([4])。

2. 创作工具的民主化
   - 纳米AI的"一句话成片"功能通过11步全自动流程,从意图分析、信息采集到视频输出全程无需人工干预,普通用户输入一句话即可生成完整视频([7])。这种工具的普及让创作不再依赖专业设备和技能,推动"全民创作"时代的到来。

二、AI驱动的降本增效:影视工业的效率革命

AI在影视制作中的应用,正以"碾压级"的优势重塑成本结构和生产周期。

1. 成本的显著降低
   - OpenAI参与制作的动画长片《Critterz》预算仅3000万美元,远低于传统好莱坞动画长片的1亿美元;制作周期9个月,仅为传统流程的三分之一([3])。这得益于AI在创意构思、镜头预演、角色表演等全流程的深度参与。
   - 国内案例显示,AI可将影视制作成本降低至传统方法的四分之一,制作时间缩短约60%。例如,《山海奇镜之劈波斩浪》通过可灵AI将投入产出比提升10倍,短视频素材制作成本降低60%-70%([2])。

2. 效率的指数级提升
   - 在《只此青绿》制作中,原本需7人7天完成的视效工作量,被压缩至1人半天完成。AI还独立完成830余个镜头质检和635组成片生成,极大解放了创作者精力([5])。
   - 可灵AI 2.5 Turbo版本视频生成能力逼近影视级标准,导演王子川通过AI快速完成短片《雏菊》的高速剪辑和特效镜头,传统需数周的工作量被缩短至几天([1][6])。

三、创作模式变革:精英小团队与人机协同

AI不仅改变技术层面,更深刻重构了影视行业的生产逻辑和组织模式。

1. 小团队创作成为趋势
   - 传统影视项目依赖庞大的专业团队和高额预算,风险较高。而AI时代,"精英小团队"模式兴起。导演陈友学仅凭个人创意与AI工具协作,便完成全球性议题短片《烟花底下有我家》,印证了小团队在AI辅助下的巨大潜力。
   - 王子川导演《雏菊》时,仅以精简团队配置(导演+AIGC创作者+剪辑师)完成科幻故事创作,通过重复蒙太奇和高速剪辑等技术实现复杂叙事([1])。这种轻量化模式降低了好故事落地的门槛。

2. 人机协同的新创作范式
   - AI在影视制作中扮演辅助角色,而非替代者。导演李少红指出:"AI帮助创作者打开想象的可能性,在虚拟环境建构和动物表现上有独特优势。"但她也强调,人形机器人等复杂角色的生成仍需人工与AI协同优化([6])。
   - "行业+AI"而非"Ai+行业"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AIGC应用师郭致聪认为,应让技术服务于行业需求。例如,在《猎罪图鉴2》中,人类画师与AI达芬奇的"巅峰对决",探讨的是技术与人类情感创造力的互补关系([1])。

四、争议与挑战:技术狂飙中的平衡之道

尽管AI带来诸多利好,但其引发的伦理与行业冲击不容忽视。

1. 版权与就业争议
   - 英国Particle6公司推出的AI演员蒂莉·诺尔伍德引发美国演员工会强烈反对,担忧其危及演员生计,并质疑素材可能盗用专业演员表演数据(本文内容)。这与2023年好莱坞编剧和演员罢工的核心争议一致——AI替代人类创作者的风险。
   - 版权归属问题凸显:当AI生成内容涉及多源数据训练时,其知识产权界定变得复杂。例如,《三星堆:未来启示录》几乎全部内容由AI生成,人工仅负责分镜和剪辑,此时创作主体权属如何划分仍存争议([9])。

2. 艺术性与人文价值的坚守
   - 业内专家指出,AI擅长生成"不出错的平庸",却难以触及艺术核心的创新与灵性。中国传媒大学吕欣教授提到,24小时AI超创大赛金奖作品出自工科生之手,其成功源于"兴趣驱动"而非纯技术依赖([5])。
   - 贾樟柯等导演强调,无论技术如何演进,影视艺术内核始终是对人性的探寻和精神彼岸的探索。快手马宏彬也表示:"精品创作回归以人为本,让技术丰富文化表达。"这提醒行业需在技术狂飙中坚守人文价值([2])。

五、未来展望:人机共创的新纪元

AI正推动影视行业进入一个效率更高、创意更自由、边界更广阔的新时代。

1. 技术持续迭代带来的可能性
   - 可灵AI等大模型在语义理解、生成质感和速度上的提升将持续优化创作体验。温维斯指出,未来需重点突破语义理解、生成质感和速度三大瓶颈([1])。随着大模型技术迭代,《Critterz》的成功或将推动更多院线级AI电影问世。

2. 全球化与本土化的融合
   - 快手《新世界加载中》在全球获得近2亿播放量,证明中国技术结合全球化审美可打造国际影响力作品([2])。未来,AI将促进不同文化间的创作交流,催生更多跨文化精品内容。

3. 观众体验的革新
   - AI不仅赋能创作端,在消费端也带来互动升级。爱奇艺"AI追剧搭子"通过大模型实现角色个性化对话;优酷虚拟角色陪 聊等功能提升观剧趣味性([9])。未来甚至可能出现根据观众实时反馈调整剧情走向的互动电影。

结语

AI对影视行业的重塑是一场深刻的变革,它既打破了传统创作门槛,实现了降本增效和模式创新,也带来了版权、就业等现实挑战。正如导演李少红所言:"如何处理与AI的关系、让AI为我们所用,是下一代电影人需要面对的问题。"在技术狂飙的时代,唯有主动拥抱变化,在工具理性与人文关怀之间找到平衡,才能真正释放AI的潜力,开启影视创作的新篇章。从陈友学的《烟花底下有我家》到OpenAI的《Critterz》,我们正见证一个前所未有的创作时代——一个人机协同、想象力无界的新纪元正在奔涌而来。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