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0阅读
  • 2回复

[数码讨论]小米之家重返巴黎,国产手机要靠AI攻下西欧高端市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203709
金币
548865
道行
2004
原创
2435
奖券
3180
斑龄
40
道券
1167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5060(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11-19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9:48

小米之家,重新回到了巴黎。

2025 年 11 月 15 日,小米法国副国家经理田逸飞在微博「产品逸飞」中,宣布「小米之家法国巴黎首店今日正式试营业」。对小米来说,这不仅是小米「重返巴黎」的象征,同时也是小米海外品牌宣传与销售渠道的重要里程碑。

可能有人觉得好奇——小米之前在法国香街已经有一家门店了。对此,田逸飞表示「之前是客户开的店,由于疫情暂时退出了。」换句话说,这次的小米之家将是小米自己的「直营店」。

图片来源:产品逸飞

在雷科技看来,这家「直营门店」的出现,也意味着小米在欧洲,尤其是西欧高端市场角色的改变。根据小雷在 MWC、IFA 期间在欧洲的观察,过去小米在欧洲的角色更多是「高性价比中国品牌」:配置高、价格相对低(仅与三星 S 系列相比,与 A 系列的价格优势并不大),适合对价格敏感、愿意尝试新品牌的用户。

这套打法在中低端市场非常有效,但很难扛起高端形象——欧洲向来不是那种「谁价格低谁就赢」的市场。这里的高端手机市场长期被苹果和三星牢牢占据,本地运营商和线下渠道盘根错节,消费者对小米这样的「后来者」既好奇又谨慎。

而此次重回巴黎,开直营门店,对小米来说可能只有一个任务——在高端市场留下属于自己的「存在感」。

小米的「法国故事」

2018 年,小米进入法国市场,带来了经典产品组合:超高端、负责建立品牌形象的旗舰手机 MIX 2S、走量的入门手机红米 Note 5、以及滑板车与生态链周边。

很显然,对于一个陌生的市场,「红米」(后改名为 POCO)才是当时小米在法国的销售主力,这其实也是当时小米在全球范围的主流打法。对于初进法国的小米来说,这样的产品布局能快速吸引对大厂定价不满的用户,也能在较短时间内建立声量。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这些优势主要集中在中端市场,无法改变西欧消费者对品牌的整体认知。

图片来源:雷科技

在西欧,小米的「光环」远不如在印度或东南亚那样强势。西欧消费者的购买习惯很稳定,他们高度依赖运营商、连锁卖场和品牌本身的历史积累,而小米当时并没有办法在核心渠道获得深层次的展示机会——缺乏直营店、缺乏高端产品、缺乏本地化叙事。

换句话说,小米在法国并不存在「技术短板」,也不缺「产品亮点」,真正缺乏的,是让用户了解「小米故事」的机会——在国内市场,小米有有雷军的年度演讲;但欧洲市场,小米只有运营商门店和数码卖场。

这也导致在过去几年里,小米在欧洲市场的节奏一直带着一种「过境气息」:线上卖得不错,线下曝光不够;产品有竞争力,但无法触及消费者,更不用说影响消费观了。

图片来源:产品逸飞

而这次直营店的出现,让小米在法国第一次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品牌价值也意味着小米在欧洲市场正式进入「第二阶段」:从「性价比品牌」向「科技品牌」切换。

西欧高端市场,小米势在必得?

如果说 2018 年的小米还只是「试探性进入法国市场」,那 2025 年的小米显然具备了真正参与西欧高端竞争的底气。

过去几年,小米在国内高端市场的成绩已经证明,它不仅能做高端,而且能把高端做稳定。从小米和徕卡深度合作的影像系统到澎湃 OS、再到材料、工艺进步和整机体验的不断拔高,小米在旗舰产品上的综合能力早已不弱于任何国际一线品牌。

对欧洲消费者而言,小米过去欠缺的不是「硬实力」,而是「被看到的机会」。小米已经到了必须往高端走,也能够往高端走的阶段。而直营店,恰恰就是小米「上行」的最好机会。

在法国,小米第一次拿到了向用户展示完整高端体验的窗口。不同于过去数码卖场、运营商门店里的小米展台,直营店的出现,让小米拥有了直接向消费者展示其影像、性能、生态联动能力的机会。

图片来源:产品逸飞

与此同时,小米的高端化基础设施也已经成型。过去几年,小米通过在西班牙、意大利等市场的持续投入,逐步完善了售后网络、品牌传播体系和运营商合作,这为其在法国这样更成熟的高端市场布局提供了经验。相比 2018 年的小米,如今的小米显然已经具备了更成熟的全球打法。

不可否认的是,欧洲市场有其独特性,无法直接照搬小米在东南亚、东欧南欧的路线。但这并不意味着西欧高端手机市场就是铁板一块:在影像、系统、续航、快充、智能生态完整度这些具体层面,小米已经证明自己具备「可持续的产品力」,只差将这些能力传达给对小米不甚了解、不愿了解的欧洲消费者。

现在,小米的舞台已经重新搭建,就差时间为我们带来答案了。

AI时代,国产手机出海的绝佳时机?

而从中国手机产业的发展来看,小米重新回到巴黎开店,其实也搭上了「时代」的便车。不同于过去纯粹的「采购」,如今中国手机品牌与上游供应链的关系,已经走向「共研共创」:与联发科合作定制的芯片、与三星深度定制的影像传感器,针对手机快充算法而深度定制的电池,这些都是中国手机品牌与产业链合作的优秀案例。

这种深度合作让中国品牌在影像、续航、AI 实时推理、端侧大模型等层面拥有更高的调优权限,也为国产手机在欧洲市场建立了自己的技术护城河。除此之外,在 AI 时代,苹果与三星的传统优势正在弱化,用户更愿意用产品的实际体验衡量品牌价值,而不是「翻旧帐」谈品牌历史。

图片来源:小米

这一消费习惯的转变,让欧洲手机市场的竞争环境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开放,也让小米的「后来者劣势」不再那么明显。对小米来说,这意味着进入欧洲高端市场不再需要「从零积累十年品牌形象」。AI 影像的可靠性、跨设备智能的便利性、系统响应的轻快感,这些都能让用户在短时间内直接感受到小米手机的独特价值。

换句话说,小米回到巴黎的意义,不只是「重建线下渠道」,更是在行业规则改变的节点,站到了「规则制定者」的位置。

可以肯定的是,在全球经济放缓、关税阴晴不定的大背景下,各地智能手机的市场竞争必然会更加激烈。对小米而言,「重返巴黎」只是其进入欧洲高端手机市场的开始,接下来,小米还需要将稳定的产品节奏和成熟的服务体系带到欧洲市场。但幸运的是,继华为、荣耀后,小米也迈出了勇闯欧洲高端市场的第一步。

这也不禁让人好奇,下一个「小米」又会是谁呢?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64214
金币
457763
道行
20030
原创
766
奖券
341
斑龄
0
道券
3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9880(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11-18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昨天 21:17
小米重返巴黎开设直营店,并借助AI技术冲击西欧高端市场,是国产手机全球化战略的关键一步,其背景、策略与挑战可归纳如下:

一、重返巴黎的战略意义
品牌形象升级
此次巴黎首店为小米直营门店(非此前第三方授权店),标志着小米对欧洲市场的直接投入137。直营店能完整传递品牌价值,通过产品陈列、技术演示和本地化服务,重塑西欧消费者对小米"性价比标签"的认知,推动从"中端品牌"向"科技品牌"转型1321。

高端化布局的必经之路
欧洲高端手机市场长期被苹果、三星垄断,消费者依赖运营商渠道和品牌历史积淀13。小米通过直营店突破渠道限制,直接展示高端产品(如徕卡联名影像、澎湃OS生态),弥补此前"线上热销但线下曝光不足"的短板323。

二、AI技术的角色与挑战
AI作为差异化竞争核心

技术储备:小米HyperAI、荣耀YOYO智能体等端侧大模型已支持实时翻译、影像增强、跨设备协同等功能,在硬件性能趋同的背景下形成新卖点121525。
用户教育:直营店提供AI功能场景化体验(如AI摄影对比、语音助手响应),解决消费者对"AI噱头"的疑虑316。
AI落地的现实瓶颈

需求错位:欧洲用户对AI功能接受度偏低,部分用户认为"AI等同于强化版美颜工具",且本地隐私法规严格限制数据收集513。
生态劣势:苹果、三星通过系统级整合(如Apple Intelligence)建立生态壁垒,国产手机需证明AI能无缝融入欧洲用户的日常场景1316。
三、国产手机的破局关键
高端产品力是基础
小米15系列、华为折叠屏等机型已在硬件(影像、材质、工艺)层面比肩国际旗舰812。AI需与硬件协同创新,例如OPPO的"AI离焦护眼"技术通过算法优化屏幕体验16。

本地化叙事能力
欧洲市场重视技术叙事与品牌精神。小米需借鉴国内"雷军年度演讲"模式,通过直营店传递技术理念,并联合本地企业(如法国FNAC渠道商)深化合作37。

生态与服务的长期投入
小米在西班牙、意大利已布局售后网络,法国直营店是其"高端服务标准化"的试验场3。同时,AI手机需构建欧洲本地化服务(如符合GDPR的语音助手、区域定制功能)20。

结论:AI是矛,但需多维度发力
国产手机能否攻占西欧高端市场,不取决于单一技术突破,而在于产品高端化+渠道直营化+AI场景化的组合策略。小米重返巴黎是国产手机全球化进阶的缩影,但需直面消费者认知转换、本地合规等深层挑战。若成功,将推动国产手机从"技术追随者"向"标准制定者"跃迁。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203709
金币
548865
道行
2004
原创
2435
奖券
3180
斑龄
40
道券
1167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5060(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11-19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09:49
小米重返巴黎:一场关于品牌升级、科技叙事与全球格局重塑的战略远征

2025年11月15日,小米之家在巴黎香榭丽舍大街正式试营业。这不是一次简单的门店重启,而是一场深思熟虑的品牌宣言——它标志着小米从“性价比出海”走向“高端全球化”的关键转折点。田逸飞一句“这是小米自己的直营店”,看似平淡,实则暗藏玄机:这不仅是渠道形态的更迭,更是小米对欧洲市场主导权的一次重新夺回。

---

一、从“借船出海”到“自主航行”:小米的欧洲战略进化史

回顾小米进入法国市场的历程,可清晰划分为两个阶段:

- 第一阶段(2018–2024):轻资产模式下的试探性布局
  
  小米初入法国时,采取的是典型的“中国品牌出海模板”:依托运营商合作、电商平台分销、第三方零售点陈列,主打Redmi系列和POCO产品线。这种模式成本低、见效快,在南欧、东欧市场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西欧核心国家如法国、德国,其局限性也暴露无遗:
  
  - 品牌形象受制于渠道定位(常被归类为“廉价替代品”)
  - 缺乏统一的品牌叙事与用户体验
  - 高端产品难以获得展示空间与消费者信任

  正如雷科技所观察,“线上卖得好,线下没存在感”成为小米在西欧的真实写照。

- 第二阶段(2025年起):以直营店为支点,构建完整品牌生态

  巴黎小米之家的开业,意味着小米开始构建属于自己的“品牌主场”。这里不再只是卖手机的地方,而是集产品体验、技术展示、用户互动、售后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品牌空间。它的意义在于:

  > 掌握话语权:让小米自己来讲“小米的故事”。

  在苹果旗舰店通过灯光设计、材质触感、员工培训传递品牌哲学的同时,小米也在学习如何用同样的语言对话全球消费者。直营体系的背后,是品牌自信、供应链能力、本地化运营实力的全面体现。

---

二、为何是巴黎?为何是现在?

选择巴黎作为西欧高端战略的突破口,并非偶然。

1. 地理象征意义:重返“世界橱窗”

巴黎不仅是法国首都,更是欧洲时尚、艺术与消费文化的中心。香榭丽舍大街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大道”,是国际品牌争相入驻的“黄金地标”。在此开设直营店,本身就具有强烈的符号意义:

- 向外界宣告:“我们回来了,而且是以主人身份。”
- 向合作伙伴释放信号:“小米正在深耕西欧高端市场。”
- 向竞争对手表明:“我不再只是价格挑战者,而是价值创造者。”

2. 市场时机成熟:高端认知已在国内打下基础

过去五年,小米在中国市场完成了艰难但关键的“品牌上行”:

- 小米13/14系列凭借徕卡影像系统赢得专业认可
- 澎湃OS发布,实现软硬协同的技术闭环
- Ultra机型定价突破6999元,成功打入传统旗舰阵营
- 用户调研显示,小米品牌净推荐值(NPS)在4000元以上价位段显著提升

这些成果为海外高端化提供了坚实背书。正如华为曾以P系列叩开欧洲之门,小米也正试图以相同的路径,在AI时代复制甚至超越这一进程。

3. 消费心理变迁:AI驱动下的“去品牌霸权化”

当前智能手机行业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变局:性能趋同、创新乏力、用户换机动能下降。然而,AI的到来正在打破旧秩序。

- 苹果仍坚持封闭生态,在端侧AI推进缓慢;
- 三星虽强于硬件整合,但在跨设备智能联动方面反应迟滞;
- 而中国厂商早已在AI拍照、语音助手、大模型压缩、实时翻译等场景中实现领先。

在这种背景下,消费者的决策逻辑正在发生变化:

> 他们不再只看“你是谁”,而更关心“你能做什么”。

这对小米而言,是一个绝佳的历史窗口期——一个原本需要十年建立的品牌信任,如今可能通过一款真正“懂你”的AI手机,在几周内完成转化。

---

三、直营店的本质:不只是卖货,更是“品牌剧场”的搭建

小米之家巴黎店的意义,绝不能仅用“销售渠道”来理解。它本质上是一座沉浸式品牌剧场,承担着多重功能:

| 功能维度 | 具体内涵 |
|--------|---------|
| 体验重构 | 提供全品类生态链产品联动演示(手机+汽车+家居+穿戴),展现“人车家全生态”战略落地 |
| 技术可视化 | 设置影像实验室、AI交互区、材料工艺墙,将抽象技术转化为可感知的体验 |
| 文化共鸣 | 融入法语服务、本地设计师联名、社区活动策划,打造“属于巴黎的小米”形象 |
| 数据收集 | 获取第一手用户行为数据,反哺产品研发与营销策略优化 |
| 口碑引爆点 | 成为KOL打卡地、媒体评测起点、社交平台传播原点 |

举例来说,当一位巴黎用户走进小米之家,他不仅能看到最新小米15 Pro拍摄的埃菲尔铁塔夜景样张,还能现场体验AI修图一键去噪、自动调色;当他佩戴小米Buds 5 Pro时,耳机可实时翻译法语导购的讲解;当他靠近小米SU7展区,手机自动弹出车辆信息并支持预约试驾——这种无缝连接的智能体验,才是小米真正的竞争力所在。

---

四、挑战犹存:高端之路并非坦途

尽管形势利好,但小米要真正在西欧站稳脚跟,仍面临三大深层挑战:

1. 品牌惯性认知难以短期内扭转

“便宜好用”是双刃剑。许多欧洲消费者仍将小米与Redmi划等号,即便Ultra机型配置拉满,仍会被质疑“是否值这个价”。改变这种刻板印象,需长期一致的品牌输出与高频率高质量曝光。

2. 本地化深度不足,故事讲不透

相比苹果讲述“创造力解放”,三星强调“无缝生活”,小米目前的品牌叙事仍偏技术参数导向。如何用情感化、文化化的方式讲述“为什么选择小米”,尤其是在强调人文精神的法国社会,是一道难题。

建议方向:
- 推出“Made for Europe”系列产品(如适配多语言AI、本地隐私合规强化)
- 联合法国艺术家、建筑师开展跨界项目
- 投资本地内容创作团队,制作高质量品牌短片

3. 服务体系能否匹配高端期待

高端用户的容忍度更低。一旦出现售后响应慢、维修周期长、客服语言不通等问题,品牌形象将迅速受损。小米需确保:

- 法国境内设立区域备件中心
- 支持上门取送修服务
- 客服团队具备多语种能力(法语、英语、阿拉伯语等)

唯有如此,才能让用户感受到“尊贵感”。

---

五、更大的图景:国产手机集体出海的新纪元

小米重返巴黎,不应被视为孤立事件,而应放在整个中国科技产业全球化的宏大叙事中审视。

近年来,华为、荣耀、OPPO、vivo、传音等品牌纷纷加大欧洲投入。它们共同的特点是:

- 不再满足于“卖产品”,而是追求“建品牌”
- 从“供应链输出”转向“技术标准参与”
- 从“跟随者”尝试成为“定义者”

尤其在AI与IoT融合的时代,中国企业在以下领域已具备全球引领潜力:

- 端侧大模型部署能力(如小米澎湃OS内置AI引擎)
- 跨设备协同架构(HyperOS设备互联延迟低于50ms)
- 快充与电池管理技术(27分钟充满5000mAh)
- 计算摄影算法优化(夜景、人像、长焦多场景领先)

这些不再是“追赶”,而是“并跑”乃至“领跑”。而巴黎这家小店,正是向世界宣告:“我们不只是制造者,我们也是创新规则的参与者。”

---

结语:下一个“小米”会是谁?

小米重返巴黎,像极了当年索尼在纽约第五大道开店、三星在伦敦摄政街设旗舰店的历史时刻——那都是民族企业走向世界级品牌的标志性一步。

未来几年,我们或将见证更多中国品牌登陆欧洲核心城市:

- 荣耀或选址阿姆斯特丹,开启“脱离华为后的独立叙事”
- OPPO可能进驻米兰,以设计美学打动意大利消费者
- 甚至蔚来、小鹏也会以“智能终端+出行生态”形态跨界入场

而这一切的起点,或许就藏在2025年11月15日这一天,巴黎香街那扇缓缓打开的小米之家大门之后。

> 这不是一次回归,而是一次升维;
>  
> 不是为了占领一条街,而是为了定义一个时代。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