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谷粉丝 |
2020-11-04 08:04 |
 (左起:贾珍,贾敬,贾赦) 《红楼梦》写了许多谜一样地重要人物,若不细匝,则入坠雾里,根本不明白这样的人物何以如此"存在"。 如入驻大观园栊翠庵、位列"金陵十二钗"之六的妙玉,死后被隆重下葬、同样入列"金陵十二钗"的秦可卿,以及贾府排位极高却没啥作为的贾敬等等。 本文单论这位在贾府中有重要位置的贾敬,他到底是个什么"存在"?何以说他是悲哀的乙卯科进士?
 一、书中三次提及贾敬 贾敬是宁国公贾演的孙子,父亲贾代化是京营节度使、世袭一等神威将军;乃贾府当家人贾母的侄子,贾赦、贾政均系他的堂兄弟。 作为贾府玉字辈的老大,贾敬的地位仅次于贾母,实属一位极有份量的重要人物。但奇怪的是,曹公在书中只三处提及,正面出场也仅写二次,还带有浓烈的讽刺意味。 先说贾敬的三次提及。 首次是在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宁公死后,贾代化袭了官,也养了两个儿子:长名贾敷,至八九岁便死了,只剩了次子贾敬袭了官,如今一味好道,只爱烧丹炼汞,余者一概不在心上。幸而早年留下一子,名唤贾珍,因他父亲一心想做神仙,把官倒让他袭了,他父亲又不肯回原籍来,只在都中城外和道士们胡羼。"
 这段话啥意思?原来贾敬本有一个兄长贾敷,早夭后,他便袭了宁国府的爵位,成了贾府玉字辈的老大。 不过,只因他"好道",向往神仙生活,就什么事也不管,将爵位、管理宁国府的责任统统传给儿子贾珍后,自己到城外逍遥快活做道士去了。 可见,首次亮相的贾敬尽管地位显赫,却给人不怎么样的"差评"感觉。他原本可以光耀门楣,却没有显示出任何作为。说穿了,他就是贾府奇葩的"存在",一个任性悲哀的主。 书中第二次提及贾敬则是第13回,贾敬得知长孙媳秦可卿死后,并没回府安排其后事,"因自为早晚就要飞升,如何肯又回家染了红尘,将前功尽弃呢,因此并不在意,只凭贾珍料理"。 后在提及需写灵幡经榜,才道出贾敬的身份其实不凡:"祖,乙卯科进士贾敬。" 在古代,能通过科举考试高中进士,说明贾敬有真才实学,是极具潜力的栋梁之材。书中也透露,他是贾府玉子辈子孙中唯一靠自身努力考出来的进士。
 可见,贾敬不仅有好的背景,又是响当当的学霸。 不过,让人十分不解的是,他这个让人仰慕的光环人物,却在考中进士后,放弃了到手的功名以及可以世袭的官爵,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与道士胡羼,对家中诸事一概不问,显得"羽化成仙"的样子。 这是什么回事呢?贾敬真的是因他"好道"从而看破红尘追求所谓的隐世生活? 53回第三次提及贾敬时,似乎又不是那么回事。书中说贾府过年时,贾敬则回府参加了祭宗祠仪式: "贾府众人分昭穆排班立定:贾敬主祭,贾赦陪祭,贾珍献爵……。" 既然贾敬专一修道,什么都不闻不问,何以单单在意贾府"主祭"的身份? 看来,贾敬并没有真的看破红尘,他之所以选择道士生活,不过是躲避现实不愿担责罢了。
 (贾敬的儿子贾珍) 二、贾敬的二次出场 这从他不多的两次正面出场,亦可感知。 第11回贾敬首次出场,曹公颇有玄机地详写了他不愿回府过生日的情况。 话说贾敬生日当天,儿子贾珍并没有忘记世家讲究,先是着儿子贾蓉将"上等可吃的东西,稀奇些的果品,装了十六大捧盒"去观里给父亲庆生。 并嘱咐贾蓉,"你留神看太爷喜欢不喜欢,你就行了礼来。你说`我父亲遵太爷的话不敢来,在家里率领合家都朝上行了礼了`。" 可见,贾敬其实是很在意自己父亲这一至高权威的。他尽管在观里修道,什么事都撒手不管,儿子贾珍依然还得规规矩矩地奉行孝道,遵循他的旨意行事。 见父亲不愿回来,贾珍在安排家宴庆贺时,才热闹地找了"一班小戏儿并一档子打十番的"唱戏。
 于是,贾府邢王二夫人、凤姐宝玉、贾琏贾蔷等一干人等也到宁国府凭空为贾敬这个"太爷"贺生。当家人贾母原本也打算来宁国府看看,只因前晚上多吃了个桃子身体欠安,才作罢。 贾蓉给爷爷贾敬贺生回来后,又按照吩咐将那阴文急急的刻印万张散人。王熙凤便说:"大老爷原来是好养静的,已经修炼成了,也算称是神仙了……。" 似乎贾敬真个是到了"羽化成仙"的地步。 贾敬的第二次正面出场,自然便归结到他升天后的葬礼上。于是,书中在63回"寿怡红众芳开夜宴,尤氏独艳理亲丧",特以回目的形式进行了详细着墨。 就在宝玉过生平儿还席的当口,突然传来贾敬太爷升天的噩耗,贾珍贾蓉父子及贾链等人又不在家,恰好又遇上宫里老太妃薨死,贾母、邢王二夫人均需去吊唁。
 (尤氏) 宁国府的当家女眷尤氏无奈之下,只得"独艳理亲丧",显示出不逊于王熙凤的管理才干。 她一面命人先到玄真观,将所有的道士都锁了起来,等大爷来家审问;一面又着太医看视,到底贾敬因何而死…… 由此导出贾敬修道的地方,原来是都中郊外的玄真观。他的猝死其实是急于成仙,吃了秘制的丹砂烧胀而死: "素知贾敬导气之术总属虚诞,更至参星礼斗,守庚中,服灵砂,妄作虚为,过于劳神费力,反因此伤了性命的。 贾敬死后,"肚中坚硬似铁,面皮嘴唇烧得紫绛破裂",可见其惨。 皇上知晓后,特着官员们自行前往祭奠,又下诏,云:"贾敬虽白衣无功于国,念彼祖父之功,追赐为五品之职。" 这实际上对贾敬而言,是莫大的嘲讽,其死后的恩赐,还是蒙祖荫所拜。 更讽刺的是,他唯一的女儿贾惜春就住在荣国府,也没参加他的大丧仪。 书中有意点明:贾惜春自小随贾母在荣国府生活,虽说是宁国府贾珍的胞妹,往来却极少……
 (贾惜春) 三、何以说贾敬是悲哀的乙卯科进士? 可见,贾敬这位重量级人物处处透着反常。 正谓"事出反常必有妖"。不言而喻,曹公意在指出:贾敬其实活得最失败,他作为玉字辈唯一一个靠科举取得功名的贾氏子弟,原本可以撑起"三世而衰"的贾府大厦。 只可惜,他在关键时刻,却抛下家业,考中了进士却不愿为官,也不愿袭爵,只身去观里当道士,整个的撒手不管了。 以致红楼梦曲中有一句"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其实就是暗示贾府的衰亡正是从贾敬这一辈开始的。 可见,贾敬这乙卯科进士,当得何等悲哀! 悲哀之一,在于他本可以发挥自身的才干和能力,建功立业,担起家族的担子,延续拓展祖辈的辉煌!最起码可以教导子女,尽到父亲的责任和使命,不至于让贾府在第四代就"安享尊荣",在不学无术中迅速走下坡路。
 悲哀之二,在于他一门心思只想着"飞升做神仙"。 仅在贾府过年那几天,才从玄真观里回到府上,完成"主祭"的职责之后便净室默处,一概不听不闻。还回应说:"我是清净惯了的,我不愿意往你们那是非场中闹去……。" 悲哀之三,在于他感知到宁荣二府不容乐观的状态后不思进取,缺乏迎难而上的勇气,甘愿抛下不易的功名,抛下不易的家业,苟且偷生地生活。 不再想殚精竭虑地考虑家族的"中兴",不愿过问家中诸事,对子女的教育彻底"放养"……。 由此,原本荒淫无度的儿子贾珍,巴不得父亲撒手不管,自己可在宁国府恣意胡为,把宁国府弄得乌烟瘴气,干出不少荒唐的糗事。 贾敬对女儿惜春也没体现出一丝亲情关爱,既不在意惜春在荣国府生活得怎么样,也不考虑宁国府照不照顾她。惜春受冷落与否,似乎同他这个父亲没有任何联系。
 (贾惜春,刘姥姥) 以致惜春形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后来出家为尼走上长陪青灯古佛的生活。 可见,贾敬站在父亲的角度而言,也是《红楼梦》中最不称职的。 难怪他的葬礼上没有女儿惜春的影子,也就可以理解了。 故曹公对贾敬这位重要人物采取了很奇特的反讽手法,且将他的死状写得极为不堪,意在斥责他空把自己的学识付与空虚道门。 到头来,不仅毁了子女,毁了宁国府,还让贾府迅速没落,自己也未能"独善其身",反而在好道中中毒而去。 综上而言,《红楼梦》中的"主祭"贾敬,真真是一个悲哀的乙卯科进士!他于国无可颂之功,于族无可记之荣,于家无可配之责,于己无可圈之德。 是为叹。
 (贾敬,他的孙子贾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