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ybzxw |
2024-07-12 17:59 |
我国人口死亡高峰的预测是由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张震与老龄研究院教授李强基于数理人口分析得出的结论。他们在《人口研究》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指出,由于上世纪60年代的婴儿潮以及生活医疗条件的改善,我国老年人口基数巨大,这些因素将推动我国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人口死亡高峰期。
两位教授认为,人口死亡高峰的形成受三个核心因素驱动:历史上人口出生数量的波动、人口存活率的提升以及死亡率的下降。自1962年开始,我国人口经历了长达十年的高增长期,至1975年,出生人口已超过3亿。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人口的存活率大大提高,而死亡率则显著下降,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已超过78岁。
人口死亡高峰的出现是社会人口老龄化的一个表现,也是一个正常现象。但两位教授强调,中国死亡高峰的来临速度之快、规模之大,对社会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他们呼吁开发新的方法和模型,以满足对人口死亡高峰深入研究的需求。
从2022年开始,我国人口进入了负增长阶段,当年减少85万人,死亡率为7.37‰。2023年情况更为严峻,人口减少208万,死亡率为7.87‰。这些数据证实了人口死亡高峰的趋势。
两位教授预计,人口死亡高峰将在2061年达到峰值,约为1900万,95%的预测区间为1557万至2242万,之后将逐渐下降。他们建议提前布局,采取积极应对策略,如加快安宁疗护体系建设,提升老年人临终生命质量,确保他们能在舒适与尊严中度过生命最后阶段。此外,尊重逝者意愿,提升殡葬服务,避免出现“死不起”“天价墓穴”等社会问题。
这一预测和呼吁引起了广泛关注,因为人口死亡高峰将对社会经济、医疗保障、殡葬服务等领域带来深远影响。应对这一挑战,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以及全社会的深入研究和积极准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