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地 |
2025-01-05 10:05 |
一个美国人收购中国文物,仅用5年时间成就了一座博物馆 这个故事的主角是一位名叫劳伦斯·希克曼(Laurence Sickman)的美国汉学家和艺术史研究者。他在1930年至1935年间,通过哈佛教授兼纳尔逊艺术博物馆理事兰登·华尔纳(Langdon Warner)的授权,在中国收购了大量的艺术品。这些艺术品大多来自当时战乱时期的民间,许多珍贵文物因为社会动荡而被低价出售或变卖。 收购过程与背景 劳伦斯从十几岁起就对中国和日本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哈佛大学学习期间掌握了流利的中文,这为他后来的访华活动奠定了基础。在1930年至1935年的五年间,他利用战乱时期中国艺术品价格低廉的机会,大量收购了包括陶瓷、青铜器、玉器、墓葬明器、建筑构件等在内的各类文物。例如,他以1000大洋的价格购买了北京明代智化寺的木构藻井,以500银元购得了北宋画家许道宁的《秋江渔艇图》卷。 文物的来源与现状 这些文物的原持有者往往因为生活困苦或急需资金而被迫出售珍贵的艺术品。例如,北京明代智化寺的僧人在寺庙破败、生活艰难的情况下,将木构藻井当作棺木出售;而北京市长周大文则因赌债难还,不得不低价出售《秋江渔艇图》卷。 博物馆的建立与影响 通过这些收购活动,劳伦斯在短短五年内为纳尔逊艺术博物馆积累了大量的中国艺术品,使其成为美国乃至全球重要的中国艺术收藏机构之一。然而,这些文物的流失也引发了广泛的争议。一些人认为,劳伦斯的行为是在利用战乱时期中国的困境,低价收购珍贵文物,属于一种文化掠夺;而另一些人则认为,他通过这些努力,拯救了许多可能在战乱中被毁坏或遗失的艺术品,为后世保留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结论 劳伦斯·希克曼的故事反映了20世纪早期中国艺术品在全球艺术市场上的命运,以及战乱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影响。尽管他的行为在当时可能被视为一种文化抢救,但随着国际文物保护法律的完善,类似的收购行为在今天已经受到严格的限制和规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