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ybzxw |
2025-02-12 10:38 |
文字相比 影像纪录的历史保留了更多细节 也填补了文字不可及的那些部分 因此国内爱好者与学术机构对于影像的研究与收藏,一直颇为重视。这里让我们分享一些中国国家博物馆 的影像收藏。 看看晚清民国的一些历史细节 和你想象的一样不一样 ▼
某次“花选”中选出的才、艺、色三科“博士”留影纪念照 ◎晚清 娼妓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在清末民初特殊的经济文化背景下出现了恶性繁衍发展的局面。一些所谓“文人才子”“花丛雅士”还在青楼女子中进行“开花榜”、选“花魁”等捧名妓的活动。这是当时某次“花选”中选出的才、艺、色三科“博士”留影纪念照。
清末检查洋钱的情形 ◎晚清 清代称外国流入的银铸币为洋钱,也称番钱、番饼。外国银币流入中国,始于明朝万历年间,当时西方人用银币来换购中国的丝、茶和其他土产。在清代流入中国的外国银币中,西班牙本洋和墨西哥鹰洋 以数量大、流通广而著名,并一度成为中国市场上重要的流通货币。 洋钱流入中国后,因其按枚计值,便于应用,民间使用日益广泛。甚至有先将银两兑换洋钱,再将洋钱兑换制钱使用的情况。洋钱的流入,对中国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
收集古玩的商贩 ◎晚清 随着清代古董生意的兴盛,收集古玩的古董商们活跃于京城的大街小巷。
清朝被吊打的犯人 ◎晚清 清朝建立后沿袭明制 ,以笞、杖、徒、流、死五刑为法定刑罚。其中,笞刑是隋唐以后的封建刑罚体系中最轻的一种,它是用竹板或荆条抽打犯人,主要目的在于羞辱罪犯。吊打实质上也应该是笞刑 之一种。这是一张被吊打的犯人的图片,从围观群众的表情来看,犯人是罪有应得。
清代科举考试中的“会试”考场:北京考棚,即北京贡院 ◎晚清 会试是清王朝举行的全国性考试,由皇帝钦定主考官。参加会试的人员仅限于举人,会试取中者为贡士。贡士再经审查合格,即可参加皇帝主持的“殿试”,争取进入仕途中地位优越的进士科,以便实现“学而优则仕 ”的梦想。
四川万县的三个西方传教士 ◎晚清 照片上的西方传教士为了便于在中国百姓中传播西方宗教,不仅身着中式服装、手执中国传统折扇和芭蕉扇 ,连头发也剃成了大清的发式,从头到脚完全中国化了。
手持洋伞的清末女性 ◎晚清 晚清,在西方文化的渗透影响下,眼镜、怀表、洋伞和手提包等西洋装饰品很受时髦女性的欢迎。清末女服虽仍以中式为主,但款式上已发生了明显变化。如照片中女子所穿旗袍已由宽大改为小腰身,外加短小的绣花坎肩,手中还持有带西式花边的洋伞,亭亭玉立。这种装扮大约流行于辛亥革命前夕。
清末照相馆“泰昌真容馆”所拍摄的家庭合照 ◎晚清 当时的一些官僚贵族家庭都以举家到照相馆合影为一种时尚。
清代私塾下课时,学生们向老师行礼 ◎晚清 私塾也称为“蒙学”,完全是民间教育,在清代曾有过多种办学形式,但都以进入官学(即县、州、府学及至国子监 )为培养学生的最高目标。私塾教师都是平民身份,大多以教书为业。
东三省邮区运送重大邮件的邮差 ◎晚清 1878年大清海关在营口设书信馆,1897年开办了东北三省惟一的邮局——牛庄邮局,经营东三省的邮务;1899年扩充至奉天府、锦州、辽阳 三地,并将牛庄邮局改为邮务总局。1911年,牛庄邮务总局改称牛庄邮政局。民国时期先后设立的南满邮区、奉天邮区以替代原牛庄邮政局。
旗装新婚夫妇 ◎晚清 清代的满族婚俗重家风门第,却并不注重彩礼,同时禁止早婚、指腹为婚和童婚现象。清末时满汉婚俗趋向融合,婚嫁礼俗 大多满汉合璧。此照为新婚夫妇的合影。从照片中新郎礼服上的“补子”纹样和新娘的镂花金冠、绣花吉服,可知其达官贵人的身份。
游街示众 ◎民国 这是民国时期游街示众的两名犯人,他们胸前挂着招牌,低头掩面,羞愧难当。
新民储蓄银行营业部客户接待处内景 ◎晚清
怀抱宠物的满族贵妇 ◎晚清 满族贵族妇女衣食无忧,一般家务及日常生活有仆役打理,无需考虑生计。但大多数上层妇女生活范围狭窄,交际应酬或吃斋念佛是其主要生活内容。照片中贵妇身着晚清时代旗装,怀抱着日常陪伴玩弄的哈叭狗。
民国时代的家庭合影 ◎民国 由于社会和经济因素的制约以及家庭观念的变化,民国以后城市中家族式大家庭逐渐减少,3至6人的小家庭日益成为趋势。家庭规模的缩小,也使同居的亲属关系趋于简单化。
民国初年的结婚礼服 ◎民国 新娘头戴凤冠,身着大红绣裙,脚穿配套红绣鞋 ;新郎身穿双喜字长袍、肩背十字红绸花,这是当时典型的汉族婚礼礼服。
民国时代的西式婚礼留影 ◎民国 新娘身着白纱礼服长裙,头戴花冠,披白色头纱,新郎为西式黑色礼服,白衬衣、领带(一般应手持礼帽)。
一排正在等人邀舞的舞女 ◎民国 民国年间随着西方交际舞在一些大城市的流行,城市女性中出现了一些专供交际舞伴舞的舞女,她们以此为职业谋生,社会地位低下。照片上是一排正在等人邀舞的舞女。
“女子西洋画学校”的两名毕业生合影 ◎民国 在民国时期的女子教育中出现了一批新式的女子艺术专科学校,主要集中于大城市。图为“女子西洋画学校”的两名毕业生合影。
西餐宴会上的中国夫妇 ◎民国 从片中人物的服饰,可知此照大约摄于20世纪40年代左右。随着西方婚姻观念、家庭形态的影响在沿海城市及知识阶层中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社交范围进一步扩大,一部分人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开始西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