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谷粉丝 |
2025-02-19 08:59 |
中风想必中老年人应该都不陌生,它还有一个名字:脑卒中! 脑卒中在临床上又分为两个种类,第一为脑梗、第二为脑溢血! 脑梗,用最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脑血管有毛病了! 在正常情况下,向着大脑供血的主动脉有四根,分别是两条颈动脉和椎动脉。 当脑动脉血管越来越狭窄、堵塞面积超过70%以上时,就会导致某一处脑组织软化、坏死,进而诱发脑梗疾病,临床也将其称为缺血性脑卒中! 虽说近些年三高疾病、心脑血管病都呈现出了逐渐年轻化的趋势。 但就临床掌握的资料来看,脑梗主要还是以中老年人患病最为多见,特别是超过5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三高病史,患病率会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增长,需要提高警惕! 如果不想让脑梗在未来找上自己,早晚做好两多三少很有必要: 1、两多 多运动 可能大家对运动的目的,都停留在了减肥这方面,错误地认为只要自己体重正常,就不需要进行锻炼。 事实上,锻炼的确是减肥的渠道,但同时科学运动对身体也有其他益处,比如促进机体新陈代谢、提高血液循环、降低血压、避免脂类物质堆积等。 肥胖也是心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所以积极控制体重,也是不能缺少的。 多喝水 喝水的目的不单单是为了缓解口渴,更是为了提高身体代谢速度,科学建议中老年人应在晨起后饮用一杯温开水。 经过一夜的水分消耗与代谢后,人体已经处于了极度缺水的状态,血液黏稠度较高,且晨起正是血压高峰期。 此时喝一杯温开水,既能够唤醒你的肠胃,还能起到稀释血液、促进血液循环的效果。 2、三少 少重口 这里的重口味食物,指的不单单是辛辣刺激性,同时还包括了高糖、高盐、高油腻类型的食物,这些食物都是促发三高疾病的凶手之一。 对中老年人而言,清淡饮食就是健康的重点,在平时应尽量选择新鲜果蔬、粗细搭配粮食、含蛋白质的食物,并尽量保持食物原滋原味,减少调味品添加,对于过于油腻的肥肉、蛋糕甜点、过咸的食物则需避免。 少吸烟、酗酒 其实这里不应说“少”,而是要尽量戒掉。 吸烟和饮酒都是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二者皆可刺激血压升高,并对血管内壁造成损伤,越是长期接触,后期患心血管基础病的几率也就会越大。 年过半百后,应尽量远离这些不良习惯。 少生气 很多脑梗、心梗患者都是在某一次情绪剧烈波动后突然病发的,这是因为人在情绪剧烈波动时,会对大脑皮层产生刺激,并致使体内分泌出更多的肾上腺素、儿茶酚胺,促使血压迅速升高、心跳紊乱。 对于有基础病的患者而言,这无疑是加重了病情发展,甚至会让不稳定斑块随着血压升高脱落,并在血管内形成血栓!
到2030年中国将有2200万心肌梗死的患者,而中国人心血管病死亡率增加的原因,77%是由于胆固醇升高导致的。 在大量的临床研究当中发现,“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非常重要的危险因素。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及心脏中心主任霍勇教授表示,由“坏胆固醇”组成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除了会造成血管经狭窄、影响脏器供血之外,它还不稳定,容易破裂或脱落,会在短时间之内迅速堵塞血管,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或脑卒中,危及生命。 不同人群对应“坏胆固醇”的控制目标值是不一样的,高血压人群、糖尿病人群,冠心病和心梗、脑梗患者的目标值应当更低。也就是说危险因素高的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得要更低,可以说在一定范围内胆固醇越低越好。从理论上讲,“坏胆固醇”每降一个1毫摩尔,中风复发率降低五分之一。 要保证安全,最重要的“三条线”要牢记! “三条线” 之一 对于正常人来讲,为了预防中风的发生至少要把“坏胆固醇”降到2.6毫摩尔/升。 “三条线” 之二 如果您有动脉粥样硬化,“坏胆固醇”至少要控制到2.1毫摩尔/升以下。 “三条线” 之三 如果您已经发生过心梗、脑梗的话,“坏胆固醇”要控制到1.8毫摩尔/升以下。 将“坏胆固醇”水平控制在理想目标值之内,就要加强体检,知晓自己的“坏胆固醇”水平,以便评估患病风险。缺血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及其他高危人群,应每3~6个月测量1次血脂。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后女性,应每年进行血脂检测。20岁以上成年人,至少每5年测量1次血脂。 控制胆固醇水平,管住“吃”远远不够 为了降胆固醇不少人长年累月坚持清淡饮食、甚至是全素食,然而这样的做法并不能完全控制住胆固醇水平。约70%“坏胆固醇”是人体自身合成的,而且这种合成是不断进行的。对于绝大多数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来说,“坏胆固醇”偏高是内源性合成酶升高所致,靠减少胆固醇摄入无济于事,必须使用他汀类药物才能降低超标的“坏胆固醇”。一旦停药,内源性合成酶继续升高,“坏胆固醇”继续在体内过量合成,病人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会再次升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