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谷粉丝 |
2025-05-05 15:53 |
潮汐树形成原理 基本概念 潮汐树是发育在潮滩(潮间带上露出的沙泥滩)上的一道道潮沟,是一种典型的沉积地貌。从天空俯瞰,一条条潮沟犹如生长在海滩上的参天大树,其主干朝向大海一侧,树脂状的分杈朝向陆地,形态好似大树,故被称为“潮汐树”。 形成所需条件 物质条件 潮间带上露出的沙泥滩(潮滩)质地松软,泥沙含量较高,易于侵蚀,这是产生潮沟景观的前提。相反,在岩石海岸以及由于人类填海造地、围垦滩涂,导致潮间带基本消失的海岸地带,则很难发育形成潮沟景观。例如浙江沿海相对少见潮汐树,因为近海养殖比较多,存在一定的人类干预,而且含泥量比较少,影响了潮汐树的形成。 动力条件 每天两次有规律的潮涨潮落是潮汐树形成的动力条件。涨潮时,潮水需要逆推河水,向上爬升,流速较慢,主要以淤积为主;落潮时,潮水回落海面且落差大,流速快,以冲蚀为主,此时潮水在潮滩上冲刷形成了冲沟。 潮滩形态条件 淤泥质海岸的潮滩面积越宽广,坡度越平缓,潮沟体系的级数越多(即从小到大的分叉次数),规模越大,潮汐森林的景观也越壮美。 生物条件 主要是盐地碱蓬等耐盐植物,它们能够生活在潮间带。耐盐植物可以减慢海水的流速,使海水涌入潮汐水道中,加快潮汐水道中水的流速,导致潮水冲蚀作用增强;同时其根系固定了河岸的泥沙,使潮沟两岸不易被侵蚀,加固了潮沟两岸,使得潮沟水道系统更加稳定。 形成过程 日复一日,落潮潮水不断加深沟槽,且同时伴随溯源侵蚀,汇流面积不断增加。在侧蚀和溯源侵蚀共同作用下,潮沟的主干和树枝状分汊逐渐壮大形成潮汐树。最后,随着潮滩淤积,潮沟逐渐被稳固陆地包围吞噬,直至淤浅、萎缩,进入消亡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