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7801728 |
2025-09-06 10:05 |
林黛玉、薛宝钗、贾宝玉,在人神鬼三界,都有前身。 林黛玉,原著明写了,是一名仙界女子! 黛玉的前身绛珠仙,到底是佛门中的女尼,还是道教的女仙呢?
 其实大观园里有高人,福祸自招: 邢岫烟一眼看出,林黛玉和妙玉,都很难逃脱遭泥陷的下场! 西方灵河:凶险之地 绛珠仙是佛家还是道家女仙? 因为她生在西方灵河岸边,所以网友都以为她是佛家女尼。 但事实远非如此简单。 “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 林黛玉的前身,很有意思,她的生长地,在西方灵河岸上。 西方灵河在哪? 熟悉《西游记》原著的,都知道如来佛祖的道场,是西牛贺洲的灵山。 也就是西方灵山。
 那么,既然西游中有西方灵山,有没有西方灵河呢? 当然有! 《西游记》第九十八回中写到,唐僧一行遇到了一座道教宫观。 从此观的后门出去,就可望见灵山灵鹫峰的霞光瑞霭。 到达灵山,就算修成正果,得证佛法大道了。 但是,这座道观却十分有意思。 从它的后门,可以看见灵山胜景,但却只能看到,无法到达。 因为玉真观的后门就是一条宽阔大河,名叫“凌云渡”。 这凌云渡,就是灵山脚下的西方灵河啊! 绛珠草的生长灵河岸边,那是什么地方? 不是别处,就是这座宫观啊! 怪异的玉真观 “师父,此乃是灵山脚下玉真观金顶大仙,他来接我们哩。” 看到了吗,此处宫观,就叫玉真观。 观里的道长,叫金顶大仙! 绛珠仙子的本来出处,就在这座玉真观!
 但是这座玉真观,看似仙气充沛,但却相当怪异。 大仙道:“圣僧,你与大圣、天蓬、卷帘四位,已此到于福地,望见灵山,我回去也。” 看到了吗?玉真观的后门,就是佛国福地,能望见灵山。 但玉真观本身,却是一座道教宫观啊。 那么绛珠草到底是女尼,还是道门女仙呢? 哈哈,这得看她生长的地方,是在玉真观前院,还是后门? 【西方灵河岸上】 绛珠草长在灵河岸上,也就是凌云渡岸上,紧挨着灵河。 因此绛珠草应该是长在后山,所以她应该是佛门女尼! 距离灵山一步之遥。 但这一步,却犹如天堑鸿沟,难以跨越。
 绛珠草为啥渡不过凌云渡呢,网友知道吗? 玄妙绛珠仙 这凌云渡,有多凶险?你看西游中是怎样描写的? “不上五六里,见了一道活水,滚浪飞流,约有八九里宽阔,四无人迹。” “此水这般宽阔,这般汹涌,又不见舟楫,如何可渡?” 仔细对比凌云渡的描写,和红楼梦里的一处地方,是不是高度相像? “忽大河阻路,黑水徜徉,又无桥梁可通……深有万丈,遥亘千里,中无舟楫可通,只有一个木筏……但遇有缘者渡之。” 没错,就是贾宝玉在警幻仙姑带领下,来到的凶险迷津河!
 迷津河,就是凌云渡。都是异常凶险之地。 只是有一点不同,西游记中的凌云渡,宽只有八九里宽,而红楼中的迷津河,却是遥亘千里,无边无沿。 为什么红楼中的迷津河这么宽? 九九归一,佛法才能证得圆满。 唐僧等取经四人,到凌云渡,已经遭了80难,走了八九之数,再有一劫,就可满九九八十一难。 而红楼中,无论是宝玉,还是黛玉,距离功德圆满,还有千里之遥! 这就是为啥绛珠草长在灵河岸上,却不能受灵河水滋养,快要干枯而死的原因。 绛珠草的凌云渡,为啥如此难过? 唐三藏师徒四人,有接引佛祖驾着无底船,来渡四人到达灵山。 而绛珠草就在玉真观,却等不来接引佛祖? 你看唐三藏上了接引佛祖的无底船后,发生了什么? “那佛祖轻轻用力撑开,只见上溜头泱下一个死尸。长老见了大惊,行者笑道:‘师父莫怕。那个原来是你……那撑船的打着号子,也说:‘那是你!可贺,可贺!’’” 上了无底船,肉身就死了,凡俗全抛弃,才能渡过凌云渡,到达灵山真境界!
 所以无底船这艘船,渡的就是六根清净之人。 “我这船:‘六尘不染能归一,万劫安然自在行。’” 而绛珠草呢,她不能做到六尘不染,也不舍得物质之胎。 相反,她非常执着于仙草之胎啊。 “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便得久延日月……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台木质,得换人形……” 为啥绛珠草就在灵河岸上,不能吸收灵河的滋养,必须要甘露灌溉,又要雨露滋养呢? 因为甘露、雨露,都是天界之水,所谓无根水。
 绛珠草的心思,就是要到天上当女仙啊! 她是哪个仙府的女仙呢? 看玉真观的道长金顶大仙,西游记是怎么描写他的神姿的: “身披锦衣,宝阁常赴宴;手摇玉麈,丹台紫府每挥尘。” 金顶大仙,穿锦衣,拿玉麈,都是贵族的装扮。 瑶池和紫府,也都是天庭仙府。 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金顶大仙的样貌,你能想到吗?竟是一个道童的模样。 那是童颜啊! 金顶大仙,就是一个集美貌、金玉、锦衣于一身的富贵仙啊。 金顶大仙踏足的地方,是紫府。 什么是紫府?就是仙人居住的地方! 葛洪《抱朴子·祛惑》中写到:“及至天上,先过紫府,金床玉几,晃晃昱昱,真贵处也。” 紫府,就是距离天界,一步之遥的地方,是仙人所居之处。 如果慧根开悟,就会一脚踏进天界。
 然而此一步之遥,远隔千里! 这就是黛玉的前身,绛珠草的仙缘: 她身在佛国福地,但内心却还是像金顶大仙一样,爱惜颜值,喜欢金玉,出入紫府和瑶池贵地。 非常别扭,显得不伦不类。 黛玉的化身妙玉,虽是女尼,但却带发修行。 邢岫烟评价她:“这可是俗语说的‘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成个什么道理。” 福祸自招,绛珠仙,资质很高,却不能抛却凡俗、肉身,最终结局,非常惨。 “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妙玉的判词,就是黛玉的谶言:无论黛玉还是妙玉,最终都很难守住贞操名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