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ybzxw |
2025-09-19 09:15 |
© 为至工作室
© 章鱼见筑 山水文化属性 在巴山深处的镇巴县,原来名为“定远”,后来改名“镇巴”,有镇守巴山的寓意。起先,是由湖北过三峡经重庆到达,后来,多从西安越秦岭南下巴山到达,都绕不过的翻山越岭。高速自西乡开始就沿“泾阳河”一路扎进大山深处,两边山势起伏错落,宛若水墨山水画卷。
▲项目鸟瞰© 章鱼见筑
▲项目鸟瞰© 章鱼见筑 位列中国山水画十大名作之列的《明皇幸蜀图》,据传由李昭道(唐)所作,现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这幅画作描绘了皇帝因安史之乱逃亡蜀地避难的历史事件。画面以山水为主,人物为辅,山水的比重在构图上明显增强,改变了以往山水画中人物占主导地位的构图方式,对于后世山水画成为独立门类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画面全用青绿,浓郁艳丽的青绿色达到了绚丽典雅的效果,塑造了“青绿山水” 的经典山水画范式。
▲《明皇幸蜀图》© 网络 为什么想到这幅画?应该是秦岭和巴山的这种穿越感。在唐代,只有皇帝才有长途旅行(或者避难)的各种体验。而当下,不禁感慨,跨越千里的旅行成为普通人的日常。画中的皇帝是为了避难,狼狈地向巴蜀逃离。置身现代社会的我们,却是抛掉生活的压力,向大自然的主动奔赴。“逃离”的情景截然不同,但确也有相似的山水穿越体验。
▲林中的泳池咖啡© 章鱼见筑
▲泳池鸟瞰© 章鱼见筑 进入镇巴县城,沿河生长的县城密度相当高,沿路上山,周围的大山向我们压过来,是“高远”的视觉感受。继而,回头弯密集的一段山路,远山近景相互错动,产生“深远”的意境,最终到达项目地,一组“平远”的山水画面进入视野。一个具备中国山水画审美的项目选址,逐渐清晰起来。 ▲总体鸟瞰© 为至工作室
▲总体鸟瞰© 章鱼见筑 应对山地机理 项目选址在南向的一大片山坡地上,越往南越陡峭,视线越开阔,往北则逐渐平缓,有一组老宅院,现在已经荒废,老乡在屋内堆了一些农具,做仓库用。整个地区的山地有些喀斯特地貌,有地下暗河和溶洞,虽然位于降水量充裕的陕南山区地带,但却存在缺水的问题。当然,这些溶洞地貌对建筑选址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套房入口院落© 章鱼见筑
▲林中的套房院落© 章鱼见筑 北面相对平缓的山坡地,结合老宅院的机理布置了五组院落度假屋。向南,在一大片树林中,点缀三组独立的单层度假产品。再向南,是一处制高点,这里视线纵深很好,可以俯瞰南面的用地,适合布置公共活动,最终落位了泳池和咖啡厅。继续向南,有大片相对平整的场地,在其紧邻的北侧安排了多功能厅,希望室外和室内的空间互补,创造更多运营的可能性。再往南,向东有几个小地块,可以布置客房,标准间和单人间落位于此。继续南下,外部道路在这里有个坡度很大的发卡弯,在这样的“猛回头”之后,视线急速提升,可以看到对面壮丽的山景。这是由县城上山进入项目地后,第一个也是最开阔的一个观景点,它也就成为后续设计中的接待区和本项目最集中的观景台。
▲体块推敲© 为至工作室
▲庭院套房入口灰空间© 章鱼见筑 在五十余亩的山坡用地上,仅布置了五千多平米的建筑体量。依据山势的走向,地形的机理,建筑点缀其中,希望表达中国山水画般的水墨画境。 ▲概念拼贴© 为至工作室
▲建筑点缀其中© 章鱼见筑 建筑性格特征 我们提到中国山水画的意境,是山水为主,人物建筑为辅,画面或“大山堂堂”,或“边角一景”,亦或有大片的留白。那么,当建筑落地,应该以什么样的性格展现于群山之中?
▲建筑展现于群山之中© 章鱼见筑 从老房子到新院落 山路的尽头,项目的最深处有一组老宅院,是村民的旧屋。在充分保留场地乔木的基础上,旧屋也被部分保留下来。并且,这一横一竖的组合方式也成为客房院落设计的出发点。我们以老宅的组合方式为原型,做了适当的升级,局部提升层数,组合成具备独立庭院的院落客房。独立的院子内布局了三套大小不同的客房,同时还提供了餐厅、活动室和室外的露台与泡池,构成了本项目核心的度假单元。
▲保留老宅院© 为至工作室
▲独立庭院的院落客房© 章鱼见筑 山林间的泡池客房 这一处用地上的乔木特别高大,树干笔直,直冲云霄。用地的东西向进深不大,南北向较长,因此,布置单层的客房南北向拉长,主要面向东西。尽可能保留乔木的情况下,单层的客房掩映在林中,具有林中小屋的体验感。每两间套房并置,面向东面有宽大的院落,户户不同,露天的泡池提升了森林度假感。
▲泡汤客房© 隐居乡里
▲泳池咖啡连接道© 章鱼见筑
▲晨雾下的泳池© 章鱼见筑 咖啡屋顶上的泳池 泳池的选址在用地的负荷中心,同时也是个制高点,向南可以俯瞰项目全局,远山近景尽收眼底。为了提升泳池的景观属性,利用地形的高点,将泳池靠向更高的标高,下方架空的部分放置一个咖啡厅,这样,靠着咖啡厅的托举,泳池拥有了更完美的视线,同时,泳池活动也有了咖啡水吧的服务支撑,功能也更加完备。
▲俯瞰景观的泳池© 章鱼见筑 面向大草坡的会客厅 除了民宿的基本功能需求外,本项目还有和特殊的职能——城市客厅。对于整个项目来说,它是承载大型活动的场所,也是本项目的“会客厅”。它可以承载政府招商活动、企业产品发布、创业公司路演、文化旅游推介等方面的综合功能,同时也是民宿客人进行团队活动场所。结合室外的广场,能够辐射整个活动草坪,是室内会议和室外活动的多目的空间。
▲晨雾里的会议中心© 章鱼见筑
▲会议中心正面入口© 章鱼见筑 70米长的山水画卷 项目入口的回头弯,是整个园区的接待服务中心。集接待、餐饮、咖啡、茶室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是项目人流量最大的区域。为了能够让更多的客人体验到这里的绝佳景观,我们把建筑尽量拉长,就像长长的抽屉柜,部分抽屉被抽走了一样,在观景面增加的同时,建筑形成了很多的空腔。它既是山间微风的主要通道,也构成了大大小小的室外平台。使用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使用场景下,反复体会眼前的山水画卷。餐厅外的室外用餐平台;接待厅外的咖啡休息平台;茶室外的室外活动平台;包厢外的户外活动平台;包厢外的休息洽谈平台等,这些灰空间的容量已经接近室内空间的总和。人流涌动间,满足功能服务需求的同时,与自然完美地融合。
▲接待区室外空间© 章鱼见筑
▲接待区入口© 章鱼见筑
▲餐厅室外用餐区©章鱼见筑 从度假底层逻辑看设计 DOSE,是多巴胺、催产素、血清素、内啡肽四种给人带来愉悦的物质的缩写。多巴胺让人追求快乐,催产素让人分享快乐,血清素让人保持快乐,内啡肽让人享受快乐。大脑里的血清素是让人情绪稳定地保持在一个基线水平,它帮人回复情绪。提高血清素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是接触大自然,享受阳光。人类从基因角度看,需要定期回归自然,恢复自己的血清素水平。
▲通往客房区的小路© 章鱼见筑
▲客房空间© 隐居乡里 确认了度假的底层逻辑,也清楚了人们来到乡村的目标,是更好地与自然接触,建筑只是空间的载体,满足基本的需求,以最原始的材料满足安全性和舒适性即可。这也就解释了木材、石头、泥土等自然的质感特别得到度假人群认可的原因。那些金属、玻璃、过度加工的材料都是人工化的产品,会破坏这种回归自然的体验。建筑整体性格也倾向于后退,避免破坏了自然的意境。
▲接待中心鸟瞰夜景© 隐居乡里
▲70米长的接待服务中心© 隐居乡里
▲客房组团鸟瞰© 隐居乡里 回到中国山水画,早期的画作都是以人物为主,后来有了“树下人像”的概念,形成类似“竹林七贤”这样的画面,最终人物和建筑弱化,山水独立成为画面的主体,单独成为一种范式。就像中国山水画的演进一样,建筑,越是脱离城市越是需要设计上的克制,仅作为山水的点缀足已。在大好的自然山水中,建筑不求刻意的表达,而是提供与自然互动的场景,成为回归自然的载体罢了。 项目图纸
▲总平面图© 为至工作室
▲A-1-1平面图© 为至工作室
▲A-1-2平面图© 为至工作室
▲A-3-1平面图© 为至工作室
▲B-1平面图© 为至工作室
▲B-7-1平面图© 为至工作室
▲B-7-2平面图© 为至工作室 项目名称:隐居乡里欢喜山森林生活公园项目 项目类型:民宿酒店 设计方:为至工作室 项目设计:2022年8月 完成年份:2025年5月 设计团队:熊伟、张知敏、金艳、石兴源、蔡鹏飞、谷嘉丽、张晓丽、江安懿 项目地址: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曾家山 建筑面积:5500㎡ 摄影版权:章鱼见筑、隐居乡里、为至工作室 合作方:陕西一品雅筑设计工程有限公司、重庆圣东旅居装配式建筑技术有限公司、上海陌上尘文化创意有限公司 品牌运营:隐居乡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