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世界糖尿病日。糖尿病以前被称为“富贵病”,直到现在很多人都谈“糖尿病”色变,糖尿病是一复合病因的综合病症,糖尿病的病因一直是世界糖尿病研究的重要课题。以前,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都是老年人,而现在大多在35岁至60岁之间的中年人甚至青年人中,可能自己的同事、朋友中就有得糖尿病的。我们平常说的糖尿病其实包括以下四种情况。
一型糖尿病,也叫胰岛素依赖型,青少年或儿童期发病型糖尿病。它的特点是缺乏胰岛素分泌能力,需要每天注射胰岛素。一型糖尿病的症状包括多尿、口渴、经常感到饿、体重减轻、视力减退和疲乏,这些症状可突然出现。我们现在还不清楚一型糖尿病的病因,也很难预防它的发生。
二型糖尿病,也称为非胰岛素依赖或成人发病型糖尿病。是由于人体无法有效利用胰岛素造成。糖尿病患者中有90%的属于二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体重超重和缺乏身体活动所致。症状可能与一型糖尿病相似,但往往症状不明显。所以,经常会在发病多年之后才诊断出来,这时候已经出现并发症。这类糖尿病绝大多数发生在成人,但现在也在儿童中发现。
还有一种糖尿病叫做妊娠期糖尿病,症状和二型糖尿病差不多,通常都是通过产前筛查诊断出来的。
中间型糖尿病: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受损(IGT)以及糖尿病被视为同一疾病过程的不同发展阶段,在较早阶段施以治疗可防止病程向后期发展,可以通过膳食、身体锻炼和生活方式管理。并不是所有糖耐量受损的病人都会出现空腹血糖受损,因此它被视为单独一类。此外,两种情况带来的后果也略有不同。空腹血糖受损(IFG)是空腹血液(或者血浆)葡萄糖浓度高于正常的一种情况,但低于糖尿病诊断临界值。糖耐量受损(IGT)属于口服75克葡萄糖后的2小时血液(或者血浆)葡萄糖浓度高于正常的一种情况,但低于糖尿病诊断临界值。病人通常没有症状,由于应病人要求作出检测或者由于病人被列入高危之列而获得诊断。
高血糖在短期内可引起易渴、多尿、易饿及体重减轻方面的症状。但在较长时间内,可引起眼睛(导致失明)、肾脏(导致肾衰竭)及神经(导致阳痿和足部疾患/可能出现截肢)损伤。此外,还会增加心脏疾病、中风及腿部血流不畅的风险。心血管病造成的死亡占糖尿病患者死亡数的50-80%。
调查研究发现,得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包括:
(1)糖尿病家族史。家里祖父母、父母辈里有得糖尿病的。
(2)肥胖。体重超重、肥胖增加得2 型糖尿病的危险。
(3)身体活动不足。身体活动不足增加糖尿病发病的危险,活动少的人与经常活动的人相比, 2型糖尿病的危险差2-6倍。
(4)年龄越大越容易得2型糖尿病。
(5)生命早期的营养状况。妊娠期糖尿病或IGT 可引起胎儿发育异常(巨大儿),其后代的糖尿病发病率明显升高。
(6)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会增加得2型糖尿病的危险。
因此,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关键还是要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做起。管住嘴、迈开腿,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