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087阅读
  • 2回复

[三国演义]晚节不保的于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假正经也

UID: 1801544

精华: 136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7610
金币
88227
道行
18910
原创
538
奖券
560
斑龄
0
道券
29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2605(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最后登录: 2023-06-17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1
— 本帖被 wowoni 执行取消锁定操作(2022-08-05) —
        说起三国时期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将",其中有一个人是不能不提的,那就是"五子"中排名第三的于禁.他可以说是曹氏集团中一个最复杂的人物,其人生经历可谓犹如过山车一般,大起大落,前后判若两人,在三国里也算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角色.他的成名与败名,都在其个人的一念之间。而要全面地了解于禁这人,就不得不从头开始说起.


        于禁,字文则.与曹氏集团中的张辽,徐晃,张郃等归降过来的名将不同,于将军称得上是曹操老班子里的人马,在三国中里历史人物的出场顺序中也算是比较早的一批了.第10回,曹操在青州大破黄巾军,招安到降兵三十余万,男女百万余口.操择精锐者,号为"青州兵",其余归农.朝廷加曹操为镇东将军.实力大增的曹操来到兖州,招贤纳士.一大批的文武人才纷纷投奔到其麾下.荀彧,荀攸,郭嘉,程昱,刘晔,满宠等高级文官都是在这个时候来到曹操的门下.于禁也在此时前来从军.作为当时应招而来为数不多的一员武将,书中对其个人才能作了一个相当简单却十分肯定的评价"操见其人弓马娴熟,武艺出众,命为点军司马".比于禁早来,被曹操昵称为"此吾之子房也!"的荀彧,也不过是个行军司马,其侄荀攸是行军教授,郭嘉则还没有具体职务.而于文则一来就给了个足与荀彧并列的职位,可见其个人能力颇为不俗.随后不久,于禁就开始显露出风采来了.


       第11回,曹操与吕布鏖战于濮阳.操首战告负,回寨与诸将商议.于禁曰:"某今日上山观望,濮阳之西,吕布有一寨,约无多军.今夜彼将谓我军败走,必不准备,可引兵击之;若得寨,布军必惧:此为上策."操从其言,带曹洪,李典,毛玠,吕虔,于禁,典韦六将,选马步二万,连夜从小路进发.至西寨,四面突入.寨兵不能抵挡,四散奔走,被曹操夺了寨.吕布在谋士陈宫的提醒下,先派部将高顺,魏续,侯成来守西寨;后亲率大军赶来救援.曹操不敌,险些被困.幸得典韦救护,方得安然脱身,引军回寨.曹军的西寨之争最后是得而复失.


        曹操的这次失利,实事求是的说,与于禁无关.如果没有陈宫这个智士在一旁辅佐吕布,于禁的计策是完全能获得成功的,曹军是稳操胜券,事实上也的确成功了.只是由于对手的实力要比曹军更为强大,才使得于文则为曹孟德进献的这条良计先胜后败.个人认为如果要追究责任的话,咎不在于禁.西寨之战,虽然曹军是打败了,但可以看出,至少在这时,于禁的才干已在诸将之上了.此后,于将军跟随在曹操的鞍前马号,为其效力.并在第14回,曹阿瞒把汉献帝迎至许都后,与徐晃,乐进等一起被封为校尉,正式的成为国家公务员,吃上了皇粮.而不久之后,一场因曹操的婚外情而引发的战争,让于禁的个人威望达到了顶峰.


        第16回,曹操率军征讨占据宛城的小军阀张绣.在谋士贾诩的劝说下,小张选择了不战而降,向曹孟德举起了白旗.兵不血刃的曹大丞相趾高气扬地进入宛城,余军分屯城外,寨栅联络十余里.一住数日,绣每日设宴请操.俗语有:"温饱思淫欲."贪色的曹操看见张绣的婶母邹氏长得十分美丽,令侄子曹安民领五十甲士取来作乐.恐外人议论,乃移于城外安歇.此事被张绣闻之,大为愤怒.夜袭操军大营,欲灭了老曹,出了这口恶气.曹孟德在猛将典韦的舍命保护和长子曹昂的易马以奉的情况下,方才侥幸逃脱了性命.路逢诸将,收集残兵.而曹昂和典韦俱被绣军所害.时夏侯惇所领青州之兵,乘势下乡,劫掠民家.平虏校尉于禁,即将本部军于路剿杀,安抚乡民.青州兵走回,迎操泣拜于地,言于禁造反,赶杀青州军马.操大惊.须臾,夏侯惇,许褚,李典,乐进都到.操言于禁造反,可整兵迎之.却说于禁见操等俱到,乃引军射住阵脚,凿堑安营.或告之曰:"青州军言将军造反,今丞相已到,何不分辩,乃先立寨耶?"于禁曰:"今贼追兵在后,不时即至;若不先准备,何以拒敌?分辩事小,退敌大事."安营方毕,张绣军两路杀至.于禁身先出寨迎敌.绣急退兵.左右诸将,见于禁向前,各引兵击之,绣军大败,追杀百余里.绣势穷力孤,引败兵投刘表去了.曹操收军点将,于禁入见,备言青州之兵,肆行劫掠,大失民望,某故杀之.操曰:"不告我,先下寨,何也?"禁以前言对.操曰:"将军在匆忙之中,能整兵坚垒,任谤任劳,使反败为胜,虽古之名将,何以加兹!"乃赐以金器一副,封益寿亭侯;责夏侯惇治兵不严之过.次日下令班师.


        淯水败师,是曹操一生中最羞于启齿的一件事.可以说,比赤壁遇周郎,渭河逢马儿这些败绩更让他感到难堪.宛城之败,完全是曹大丞相因管不住自己脐下三寸之地,咎由自取的结果.小小的宛城,既成了一块让曹阿瞒颜面尽失的伤心之地,又是他一生中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难怪日后小矮子张松在曹大丞相面前大模大样地重算往日这笔旧账时,竟惹得曹某人火冒三丈,差点砍了张矮个的脑袋!这个旧疮疤揭开来实在是太疼了.不过尽管宛城之役是曹公一生中最不愿人谈及的忌讳之一,但毫无疑问,它却是于禁个人军旅生涯中最为灿烂的一天.蜀将姜维在蜀军的左寨被魏军攻破,深夜里自己的中军大寨又遭到不明人数的魏军猛攻的情况下,临危不惧,沉着冷静,指挥部下以不变应万变,迫使得胜的魏军最终无功而返,连老对手魏将邓艾也不由得为此发出赞叹曰:"真将才也!"(第113回).而于禁在淯水河的表现,比姜维更有过之而无不及!


        首先,姜维在祁山是蜀军的总司令,魏将邓艾只是利用从地道偷袭的战术,拿下了蜀军的一个营寨,但对蜀军整体的战斗力,尤其是对于蜀军的指挥中枢尚未形成伤筋动骨的损害.所以,姜维只要大胆地采取坚壁固守的策略,就可轻易打破魏军虚张声势,企图乘乱而取之的战略目的.与之相比,于禁在淯水河边的处境则要危险得多.曹军的总司令部早被敌人攻破,各支部队相互之间已完全失去了统一的指挥和调度.相邻的友军不是在溃逃,就是正在溃逃的路上.曹操的整个大军已是乱成一锅粥了,张绣又带兵从后面一路狂追.形势对曹军是极其不利.而于禁的部队也夹杂在其中.正在这个节骨眼上,又发生了长官夏侯惇的部下乘乱在民间为非作歹的情况.按通常情况下,夏侯惇的军衔和职务都比于禁要高得多,作为下级是没有权利干涉上级的家务事.何况又发生在全军大溃退的时刻,于校尉就是放任不管,也不会有人来追究他的责任.但于文则不仅管定了,还越俎代庖严肃地处理了本不该他处理的乱兵.在这一点上比姜维强多了.在全军败亡的形势下,于禁还念念不忘要剿灭作恶的友军乱兵,保护和安抚当地老百姓,以获得民心。这在曹氏诸将中极其罕见。单就他这份在政治上独到的见识,已完全可称为良将了!


        其次,在祁山的姜维虽说面临了局部区域作战失利,整体又遭到魏军大举进攻的威胁,但他还是有优势的.因为自己的中军营寨还没有丢失,右军的营寨也牢牢地掌控在蜀军手里,蜀军可以依托现有的坚固的防御工事,按部就班地各司其职地来击退魏军一次又一次的轮番进攻,重新把战役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于禁则不同了,一方面要处理那些趁火打劫的友邻部队,一方面又要在一无所有的基础上,重新安营扎寨,以抵御随后追击而来的敌军.他不像姜维那样,可以呆在坚如磐石的军营中给部队下命令:"如有妄动者斩!便有敌兵到营边,休要问他,只管以弓箭射之!"(第113回)在淯水河边,于文则一切都必须以最快速度进行,才能保证自己所带领的部队能尽快的转危为安.在剿杀了作乱的青州兵后,于禁不是忙着赶去向领导汇报,分辩,而是命令部下火速行动,安营扎寨.并要求士兵们在敌方到来之前,迅速凿开一条能围绕军营保护营寨安全的壕沟.就在工程兵紧张操作的时候,他还安排了弓箭手在四周进行防护.亏得于文则事先的功课做好,做足.刚安好了营寨,张绣的追兵就赶到了.由于在于禁周密正确的部署下,曹军已完成了对己方所有的保护措施,故凭借偷袭暂时得利而战斗力远在曹军之下的张军,在于将军的反击下遭到失败也毫不奇怪.淯水河之战,于禁的军事才干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表现.他在意外情况发生后,在军事上采取的应对策略是有条不紊,安排工作是井井有条,行动上是稳中求速,守中带攻,从中可以看出于文则随机应变的能力很强,也很有军事天赋.


        最后,和姜维一样,于禁在败中打赢了战争.但显然,老于比姜伯约更胜一筹.姜大将军虽然获胜,但他却是依靠躲在龟壳里的战术取得了胜利.对敌方造成的损失颇为有限.而于文则要比姜维胜得威武,赢得光彩.在己方的防御措施完成后,于禁没有选择消极防守,而是身先士卒,主动出击,向对方开战.在他一马当先的英勇行动的感召下,惊慌未定的曹军将领们终于清醒过来了,带着自己的部队,跟在于将军的屁股后面朝敌人猛扑了过去.形势立刻被扭转了过来,猎手与猎物换了个.张绣反过来成了失败的一方,不得不落荒而逃,以保全性命.曹军在宛城能转败为胜,于禁是立了大功的.所以一向提倡俭朴的曹操竟会用豪华珍贵的金器来奖赏他,并赏赐以厚爵.对于得来的这些物质和精神上的荣誉,于文则是当之无愧.更让人啧啧称道的是,于将军在淯水河之战中表现出来的那种先处理集体问题,后分辩个人问题的公而忘私的革命态度.个中原因正如他自己所解释的,敌人就在屁股后面,还来得及容许我离开部队,赶到上级领导面前去为自己惩治乱军一事进行辩解吗?等打退了敌军再说.于文则不是不明白不去分辩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曹大丞相已经对他表示了怀疑,并命令所有还在自己掌握中的军队准备向于禁开战.可以说此时于禁是腹背受敌,情况已到了千钧一发的时候,处理稍有不慎,就会给他带来灭顶之灾.但于禁坚信事实胜于雄辩这一真理.他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挽救部队,并向曹操证明自己的忠诚.事实证明,于将军在当时的处理方法是绝对正确的.多疑的曹阿瞒也终于在事实面前放下了对他的所有猜疑,改为敬佩和嘉奖."在匆忙之中,能整兵坚垒,任谤任劳,使反败为胜"就是于禁在宛城之战中最突出的优点.于将军可以称得上是淯水河战役中曹军众将里表现得最为优秀的一个,曹操语其:"虽古之名将,何以加兹!",不为过也.


         此后,于禁又参加了曹操亲自指挥的许多重大战役,如第30回,曹操夜袭乌巢,身边只带领了四员将军前去.其中之一就是于禁,他与徐晃负责此次行动的后卫.另二人是张辽,许褚,担任前锋.曹操自将中军;第31回,仓亭之战,于禁也是十面埋伏部队中的一个;第40回,于禁与李典为第四队,跟随曹操南征刘表;第45回,曹操在赤壁中了周瑜的反间计,错杀了蔡瑁,张允二个水军统领.于禁与毛玠被曹大丞相任命接替做了水军统领.赤壁之战,水军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曹操在众多将领中选择了他和毛玠.信任和器重是其中最重要的基础;第58回,曹操西征马超,于禁亦随行.宛城之役后,于文则虽然在曹操的众多将领中,没有像张辽那样再迸发出光芒四射的异彩出来,但可以看出其在曹军中的地位非同寻常,是一个重要的骨干力量.虽说他是马超的手下败将,但直到襄樊之战前,于禁的表现总的说来还是优大于劣.不过在此期间,他干了一件饱为后世诟病的事情.第41回,曹操进入荆州后,令刘琮为青州刺史,便教起程.琮闻命大惊,辞曰:"琮不愿为官,愿守父母乡土."操曰:"青州近帝都,教你随朝为官,免在荆襄被人图害."琮再三推辞,曹操不准.琮只得与母蔡夫人同赴青州.只有故将王威相随,其余官员俱送至江口而回.操唤于禁嘱咐曰:"你可引轻骑追刘琮母子杀之,以绝后患."于禁得令,领众赶上,大喝曰:"我奉丞相令,教来杀汝母子!可早纳下首级!"蔡夫人抱刘琮而大哭.于禁喝令军士下手.刘琮部将王威忿怒不已,拔刀而上与曹兵奋力相斗,竟被众军所杀.军士杀死刘琮及蔡夫人.于禁回报曹操,操重赏于禁.于将军此举不说是助纣为虐吧,起码也是在阿谀奉承上级领导.不过曹操把这项重要的任务只交给于文则一个人去办,连最亲信的曹氏宗亲将领也没派一个跟在于将军的身边,可见曹孟德对于禁的信任.


        历经数十年的风风雨雨,于禁终于来到了其人生路上最重要的转折口.第73回,关羽破了襄阳,兵围樊城.守将曹仁派使者向曹操紧急求援.在曹操的亲自点将下,于禁被任命为曹军救援樊城部队的主将,率领七军前去解围.曹操更是加于禁为征南将军,加庞德为征西都先锋.而于将军的人生之路则将从此得到彻底的改写!临出发前,领军将校董横,董超引各头目参拜于禁.董衡曰:"今将军提七枝重兵,去解樊城之厄,期在必胜.乃用庞德为先锋,岂不误事?"禁惊问其故.衡曰:"庞德原系马超手下副将,不得已而降魏;今其故主在蜀,职居'五虎上将';其亲兄庞柔亦在西川为官;今使他为先锋,是泼油救火也.将军何不启知魏王,别换一人去?"禁闻此语,遂连夜入府启知曹操.最后在庞德把脑袋都撞出血的情形下,曹操终于相信了庞令明,没有撤换他.军至樊城前线,庞德单挑关公,二人大展雄威,各不相让.连斗了百余合,不分胜负,各自鸣金收兵.禁曰:"闻将军战关公,百合之上,未得便宜,何不且退军避之?"德奋然曰:"魏王命将军为大将,何太弱也?吾来日与关某共决一死,誓不退避!"禁不敢阻而回.次日,庞德又与关羽大斗,箭中关公左臂.关平马到,救父回营.庞德欲追赶,于禁见其射中关公,恐他成了大功,灭己威风,故鸣金收兵.德问其故.禁曰:"魏王有戒:关公智勇双全.他虽中箭,只恐有诈,故鸣金收军."德曰:"若不收军,吾已斩了此人也."禁曰:"紧行无好步,当缓图之."庞德不知于禁之意,只懊悔不已.庞德接连搦战十余日,无人出迎,乃与于禁商议曰:"眼见关公箭疮举发,不能动止;不若乘此机会,统七军一拥杀入寨中,可救樊城之围."于禁恐庞德成功,只把魏王戒旨相推,不肯动兵.庞德累欲动兵,于禁只不允;乃疑七军转过山口,离樊城北十里,依山下寨.禁自领兵截断大路,令庞德屯兵于谷后,使德不能进兵成功.关公知于禁移军,登上高阜处察看情况.听向导言于禁屯军之地名曰:"罾口川",大喜曰:"于禁必为我擒矣.'鱼'入'罾口',岂能久乎?"下令趁秋雨连绵,襄江之水泛涨.堰住各处水口,待水发时,乘高就船放水.以淹樊城及罾口川之兵.关羽是三国里家喻户晓的名将,能文能武,位居蜀汉国"五虎上将"之首,看他使出的这招水攻之计,确实名不虚传.不过此计虽妙,但于禁还是有翻盘的机会.督将成何来见于禁曰:"大军屯于川口,地势甚低.虽有土山,离营稍近,即今秋雨连绵,军士艰辛.近有人报说荆州兵移于高阜处,又于汉水口预备战筏.倘江水泛涨,我军危矣.宜早为计."于禁叱曰:"匹夫惑吾军心耶!再有多言者斩之!"成何羞惭而退.当夜,荆州兵决开大堤,四面八方,大水骤至.七军乱窜,随波逐流者,不计其数.比及天明,关公及众将皆摇旗鼓噪,乘大船而来.于禁见四下无路,料不能逃,口称愿降.庞德死战,力尽被俘.于禁所领七军,皆死于水中.余者皆降.庞,于二将被押到关公面前,禁拜伏于地,乞哀请命.关公曰:"汝怎敢抗吾?"禁曰:"上命差遣,身不由己,望君侯怜悯,誓以死报."公绰髯笑曰:"吾杀汝,犹杀狗彘耳,空污刀斧!"令人缚送荆州大牢内监候,"待吾回,别作区处."庞德宁死不降,被关公喝令斩之.曹操闻知后,因叹谓诸将曰:"于禁从孤三十年,何期临危反不如庞德也!"


         于禁此人,可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也就是有人说的"半截英雄".看他在三国里的表现,还真是这么回事,前后反差极大,令人大跌眼镜.襄樊之役,于禁从前留给读者良好的光辉形象是荡然无存.从战役一开始到结束,他的表现给世人的感觉就是一个小人,心胸狭窄,嫉贤妒能.胆小如鼠,贪生怕死,软骨头一个!既缺乏冲锋陷阵的本领,又没有审时度势的能力.唯一的本事就是压制别人,不让勇将庞德立功.与过去那个精通兵法,英勇过人,大公无私,受人爱戴的于文则是叛若两人.实在是叫人看不懂也.个人认为,造成于禁前后如此迥异变化的原因,可能还是其个人功利心理在作怪.一个人,如果把自己的功名利禄看得过重的话,就容易患得患失,斤斤计较.人一旦得了这个毛病,无论他的才华再出色,都不会有大出息的,于禁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根源就在此处.可能官做得越大,就越看重自己的名利.襄樊之战中,于禁之所以屡次阻止先锋庞德杀敌立功,"嫉妒“说明了一切。自己没本事打败强大的对手,但又不允许部下的锋芒超过他,典型的武大郎开店---一律比自己矮。有这样的指挥官指挥部队,不败才真叫见鬼了!男儿膝下有黄金,于禁的双腿一软,给自己换来了一个苟且偷生的机会,但却把自己永远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何况,他的结局也并不那么完美。第79回,曹操死后,长子曹丕嗣位。谥父曰武王,葬于邺郡高陵。令在第75回里被东吴偷袭荆州后送还过来的于禁董治陵事。禁奉命到彼,只见陵屋中白粉壁上,图画关云长水淹七军擒获于禁之事。画云长俨然上坐,庞德愤怒不屈,于禁拜伏于地,哀求乞命之状。原来曹丕以于禁兵败被擒,不能死节,既降敌而复归,心鄙其为人,故先令人图画陵屋粉壁,故意使之往见以愧之。当下于禁见此画像,又羞又惭,气愤成病,不久而死。三国时期曹氏集团里的一代名将,就以这样不光彩的方式结束了其一生。至于于禁是真的羞愧而死,还是明白了小曹的用意,自行了断其生命。这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非常有意思的是,在曹操的五子良将中,竟然有四个是降将,于禁就是其中之一。但与张辽,徐晃,张郃这三个从敌方阵营中投降过来的名将不同,于禁是主动向敌人投降过去的唯一一个曹操执政期间的大将。三国里不乏降将,降而复叛,几经反复的也大有人在。如著名的”三姓家奴“吕布。唯独于禁只投降了一次,却使他跌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也让其从此彻底背上了千古骂名,永世不得翻身。于禁可以说是三国里一个特殊的现象,特殊的人物。其特殊性在于,他既是良将,也是庸将;当过好人,也做过坏人;英雄是他,狗熊也是他。前勇敢后胆怯,先光明磊落后自私阴暗,一个终其一生充满了矛盾的历史人物。对于历史人物的评判,有一个词叫作”盖棺定论“。而于禁此人,如果没有那后半部历史的意外出现,一定是非常的精彩!而”晚节不保“则是他个人一生中最大的败笔!




本文版权由武当休闲山庄与原作者共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 此帖被假正经也在2022-08-05 21:15重新编辑 ]
1条评分金币+16
citichmcyu 金币 +16 优秀文章 2016-02-14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离线学会弯腰

UID: 1852723

发帖
4287
金币
911
道行
2000
原创
0
奖券
70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694(小时)
注册时间: 2013-11-22
最后登录: 2024-11-02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6-01-01
陈寿对于禁的评价“最号毅重,然弗克其终”很贴切地反映了于禁的一生。杀刘琮时奴才样,几个回合败于马超的狼狈样,都挺让人瞧不上眼的
2条评分金币+9
假正经也 金币 +3 - 2018-05-21
citichmcyu 金币 +6 鼓励讨论 2016-02-14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离线假正经也

UID: 1801544

精华: 136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7610
金币
88227
道行
18910
原创
538
奖券
560
斑龄
0
道券
29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2605(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最后登录: 2023-06-17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6-01-01
回 学会弯腰 的帖子
学会弯腰:陈寿对于禁的评价“最号毅重,然弗克其终”很贴切地反映了于禁的一生。杀刘琮时奴才样,几个回合败于马超的狼狈样,都挺让人瞧不上眼的 (2016-01-01 08:50) 

陈寿说的极是也!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