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媒体上时有出现名人猝死的报道,令人惋惜。年轻人发生猝死以恶性心律失常居多。这与年轻人熬夜过劳、饮食不节、剧烈运动等有关。因此,他建议,无论心脏病患者还是健康人群都应定期体检,特别是心脏有器质性病变但症状不明显的中年人,要定期做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
恶性心律失常是心源性猝死主因
心血管疾病患者,例如患有冠心病、扩张性心肌病、心肌炎等的病人都是猝死高危人群。除此之外,恶性心律失常也是导致猝死的重要因素。据介绍,有的恶性心律失常是发生在器质性心脏病的基础上,有的则是独立存在的疾病,需要接受相关治疗才能消除。
容易出现恶性心律失常的有工作过度劳累的白领、彻夜上网玩游戏的青少年等。他说道,生活过度紧张、超长时间工作、经常处在压力下和睡眠不足,是引发心律失常、猝死的主要原因。人的身体都有承受的极限,长期劳累并且缺乏睡眠,会造成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肾上腺素分泌过多,心脏承受压力过大,容易诱发恶性心律失常,导致猝死
此前,南京大学大三男生进行1000米体测时突然倒地抽搐,经抢救无效死亡,引发网友无限唏嘘。而事实上,近年来,全国每年都有大学生体测跑步猝死的事情发生,不断有年轻的生命因跑步而早逝。
其实不少猝死的年轻人的冠状动脉都是正常的,但是在运动时身体不适,可能存在腹泻、感冒、发烧、脱水等情况,导致血液浓缩。在此基础上,剧烈运动会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心肌大面积缺血,引发恶性心律失常,最终导致猝死。对此,建议在剧烈运动前,一定要注意身体状况,不能带病跑步,应量力而行。
猝死急救需把握黄金六分钟
致命性室速或室颤发生后20-30秒内的迅速除颤,几乎所有病人都能得以幸存;而10分钟后的治疗,生存率则直线下降。每延迟一分钟,患者生存机率都会随之降低。然而,绝大多数心脏性猝死都发生在公共场所或家庭,当专业急救人员赶到实施除颤时,通常已错过黄金抢救时间,导致院外心脏性猝死的抢救成功率极低。所幸,目前在浦东机场、部分轨交站点及社区红十字服务站都设有自动体外除颤器等现场急救设施设备。不过,张大东教授也坦言,心肺复苏在心脏骤停五分钟之内通常还是有效的,如果时间长了,心肌及大脑已经缺氧明显了,可能就没效果了。
若患者发生心搏骤停而一时又无电除颤器可供立即除颤,千万不可惊慌失措地等待,而延误了时间,失去抢救时机。可以在急救车和医生未到之前,先开放患者气道,解开衣领头向后倾,再对准患者的前胸偏左部位的心脏部位猛击1到2拳。之后,立即触摸患者的颈动脉,检查是否恢复搏动;若有搏动,证明心跳已恢复。若拳击后患者的心跳还是未能恢复,那就要按照规范的心肺复苏法进行抢救。一般来说,只要心跳恢复,心脏性猝死患者就度过了最危险的一刻。
预防猝死需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其实,猝死的发病征兆并不多,特别是有特异性和有价值的征兆。也正因如此,猝死易出现在年轻人身上。年轻人大多认为自己身体素质好,不太在意健康状况,有点儿难受的感觉通常不会立即就医,认为扛一扛就过去了。可是,一旦出现恶性病因,往往猝不及防。
建议年轻人平时生活要保持规律作息以及充足睡眠,做到戒烟限酒,在膳食方面应以富有营养的清淡饮食为主,做到按时进餐、饮食有节,避免暴饮暴食。同时,年轻人也要避免随性无度的活动,应根据个人喜好坚持适度的有氧运动,每周最好保持四小时的运动时间,有利于保持体重、增强心肺功能、增加心肌供血及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建立。此外,心梗、心衰、心功能不全、有骤停经历的高危人群应加强预防性治疗。对于老年人而言,冬练时若发生心绞痛应立即停止锻炼,不要紧张,可坐下或半卧位休息片刻,如疼痛无缓解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片缓解疼痛。此外,无论心脏病患者还是健康人群都应定期体检,特别是心脏有器质性病变但症状不明显的中年人,要定期做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 此帖被疾风-劲草在2016-01-11 20:51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