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已是继高血压、糖尿病之后,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根据《骨质疏松症中国白皮书》报告,50岁以上骨质疏松总患病人群为6944万,约5人中有1例患者,其中男性1534万人。而随着年龄增加,骨质疏松患病率增加,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大大增加。
由于骨质疏松本身的发病特点,有多达50%的骨质疏松患者早期并没有预警症状,因此,不易觉察患病,同时,许多人误以为背痛、驼背是老年人的正常生理现象,而没有把骨质疏松当作是危害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对于骨质疏松,一定要及早预防,及时及早地进行骨密度检测。比如,50岁以上的人群首次发生骨折后,不但要及时进行骨折治疗,同时还要及时进行骨密度的检测,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再次骨折的发生。
绝经期女性更容易缺钙
骨骼是活的组织,在不断地新陈代谢,旧的骨质会被吸收,由新组成的骨质所代替。吸收过多或过快,皮质骨会逐渐变薄,松质骨的骨小梁逐渐消失,孔隙不断变大及增多,骨质疏松症便会出现。骨质疏松表现为两方面,一是骨强度下降,二是骨量的减少,这两者相合导致了骨折风险性增加。
上年纪的人容易骨质疏松,在骨质疏松症患者中,有7成为女性。世界范围内,约有30%年龄超过50岁的女性发生过一次或更多次椎体骨折,骨质疏松正影响着全球2亿女性的生活。
骨质疏松缺乏早期预警
骨质疏松的发生总是“无声无息”。骨质疏松没有早期的预警症状,往往骨折是首发征象,还包括身高逐渐下降、脊柱侧弯、驼背、腰背痛、呼吸功能障碍等。骨质疏松性骨折主要累及脊柱、前臂远端和髋关节。其中,髋关节骨折危害最为严重,约90%的髋关节骨折归咎于骨质疏松。
由于骨质疏松可能会带来行动不便,甚至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因此,对于骨质疏松的早预防和早发现非常关键。想要预防骨质疏松,应从儿童期就开始。首先,需要摄取足够钙质,若是年轻人可做适量的负重运动,老年人除了增加运动量,家居生活也要关注安全,以防摔跤发生骨折。女性在更年期后,经医生同意选择补充雌激素,亦能保持骨密度。 同时建议,骨质疏松的早期诊断需要依靠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及定量CT检查,病程十年以上可以通过X光拍片检查确认,所以,建议老年市民都应该进行一次这些方面的检查。
补钙需要听从医生指导
不少人认为,得了骨质疏松症,补点钙就好了。对此治疗方法要由医生根据不同病人需要而作决定。有些人仅补钙即可,但大多数人,特别是中老年人仅补钙是不够的,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对钙的吸收能力逐渐下降,这时需要加服促进钙吸收的药物,如阿尔法骨化醇。还有些人不但钙吸收能力下降,钙流失的速度还在加快,这时不但要服用钙片和阿尔法骨化醇,还要加服双磷酸盐制剂。因此患者在治疗骨质疏松时应请教医生,绝不要自行服药,且一旦开始抗骨质疏松治疗,就要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理想效果。此外适量的运动及镇痛治疗可以防治骨质疏松症所带来的并发症。
人们对骨质疏松存在不少误区,其中之一就是不少人会轻信广告,选购所谓最佳钙制品。该不该补钙,补什么样的钙,补多少,如何补,必须根据病情确定,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还有人认为,喝骨头汤、吃菠菜豆腐能补钙,但其实,这两种传统的补钙法都欠科学。骨头汤里含钙量并不高,汤里脂肪含量高,脂肪与钙结合成皂化物会妨碍钙的吸收与利用,菠菜则含有较多草酸,容易与钙结合成为不溶性的钙盐,很难被人体吸收利用。
骨质疏松也需适量运动
骨质疏松患者因为担心骨折,不少人都不敢动、不愿动,甚至认为“静养能防骨折”。如果长期卧床和静坐会加速骨质疏松。运动可以防治骨质疏松,促进性激素分泌,促进骨形成。即使卧床不起的病人,也应该经常推到户外见阳光,经常进行肢体被动活动。否则容易发生“废用性骨质疏松”。
对于骨质疏松患者,可根据理疗师的建议设计个人运动方式。如患者正处于疼痛期,应先止痛并向有关医务人员查询,方可作运动。在一般情况下,运动量为每星期三次。主要有益运动方式包括步行、掌上压或墙上压等,这些运动是令骨骼负上重量而设计的,可强化骨骼组织,对患者有很大益处。[ 此帖被疾风-劲草在2016-01-21 09:44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