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1801544
-
- 注册时间2013-05-07
- 最后登录2023-06-17
- 在线时间12605小时
-
- 发帖107610
- 搜Ta的帖子
- 精华136
- 金币88228
- 道行18910
- 原创538
- 奖券560
- 斑龄0
- 道券291
- 获奖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UID: 1801544
- 发帖
- 107610
- 金币
- 88228
- 道行
- 18910
- 原创
- 538
- 奖券
- 560
- 斑龄
- 0
- 道券
- 291
- 获奖
- 0
- 座驾
-
- 设备
-
- 摄影级
-
在线时间: 12605(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最后登录: 2023-06-17
|
—
本帖被 xian209 执行加亮操作(2023-02-01)
—
“嘿啦啦啦啦,嘿啦啦啦。天空出彩霞呀,地上开红花……”
这首无疑是暴露年龄的电影插曲,出自长影1960年上映的《铁道卫士》,展现了建国初这一激情燃烧的岁月。与这部反特题材影片不同,上海出品的故事片《纺花曲》(1952)、《劳动花开》(1953)和《三年》(1954),则从各自角度聚焦了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上海工厂。
那时,百废待兴的上海,第一要务是恢复经济和人民正常生活,但面临外内两方面困难。外有台湾 国民党轰炸和经济封锁。在今天泰康路徐家汇路口的绿化带,有“二·六轰炸遇难同胞纪念碑”———1950年2月6日,国民党空军20多架飞机分批空袭杨树浦发电厂、沪南及闸北水电公司等,投下84枚炸弹。严重破坏电力设施,造成1400多人伤亡和2500多间房被毁;城市部分地区断电断水,许多工厂停产。
内部则是“四月危机”。因轰炸的破坏,“加上在工作中抽紧银根,物价下跌,税收偏重,以及私营工商业固有弱点的暴露,当年春、夏之交,上海发生了新的经济困难,特别是四月份,出现市场萧条,很多工厂倒闭,商店停业,失业工人增多,人心浮动。”(《上海人民政府志》)
影片《纺花曲》和《劳动花开》的背景,正是上海人民开展反封锁反轰炸斗争,巩固新生政权的阶段。前者说的是私营宝通纱厂,后者为国营上海市公交公司;叙述他们医治战争创伤、恢复生产,打击敌特破坏,稳定社会秩序的故事。
《纺花曲》主角是工会主席王宽。“二·六轰炸”后,千人大厂上海宝通纱厂濒临停产。无意生产的厂主孟兆南,大量抽逃资金,拖欠工人工资,厂工会与之展开斗争。王宽带领工人克服特务焚烧原料棉花等困难,启发受蒙蔽工人。最后,揪出潜伏特务,改造了资方。在上级工会帮助下,实现了代纺,恢复了生产,解决职工的生活。那鸣响的上班汽笛,宛如奏起动人的纺花曲。
不同于纱厂故事,《劳动花开》取材真人真事。据《上海公用事业志》:“由于汽油来源被封锁,公交服务供应遇到困难。为维持公共交通,公交(筹)使用木炭车。同时还试验白煤炉,在总工程师张德庆带领下,于1950年10月取得成功。经改进,把白煤炉放到拖斗车上,以减轻客车重量。先后共改装160辆公共汽车,逐批加入线路行驶。”
文中所说的“公交(筹)”即市公共交通公司筹备委员会简称,上海解放后被市军管会接管。此外提及的总工张德庆,还兼市公交公司机务处长,后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提出以无烟白煤代替汽油并主持研发,设计制造了“公交5式”煤气发生炉,以煤气代汽油的白煤车投入运营,使上海公交得以车轮滚滚。为城市交通做出重要贡献的张德庆,被评为上海公交公司特等功臣和市特等劳动模范,获市政府奖励人民币1000万元(旧币)。
银幕上的上海街头,奔驰着“长尾巴”公交车。“尾巴”是辆两轮拖车,载着生产煤气、提供动力的木炭燃气炉或白煤炉。源于生活的《劳动花开》又不同生活,展现了技术革新中,党的领导、帮助作用和集体的力量。
在生活里,明明是张工提议研发白煤车,而在影片中变成被动接受课题,并对研究和使用顾虑重重。明明是他一心扑在研发上,白天顾不上吃饭并经常通宵;妻子劝他年过半百,这样下去难以支持,他说:“现在为人民服务是半生夙愿,我要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而影片里是且遇阻就想放弃,还要妻子鼓励……
《纺花曲》和《劳动花开》这两部影片,均出自公私合营长江昆仑联合电影制片厂。其前身是创办于1946年的昆仑影业公司,出过《一江春水向东流》《乌鸦与麻雀》等颇有影响的影片。1951年与长江电影制片厂合并,成立“长昆厂”。1952年,又并入国营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
刚从旧社会脱胎而来的影片主创人员,要求进步,满腔热情歌颂新社会新生活,精心刻画过去不占银幕重要一席的工人形象。《纺花曲》和《劳动花开》演员阵容强大,有不少具有全国票房流量的大牌演员。中叔皇挑大梁演主角,分演《纺花曲》厂工会主席和《劳动花开》公司军代表。配角上官云珠表演出色,在《纺花曲》演一时蒙蔽后幡然醒悟的挡车工蔡阿珠,与特务搏斗奋不顾身而早产。
《劳动花开》饰张工的著名演员蓝马,从拍革命戏做革命人到要求参军加入革命队伍。父亲与上影导演葛鑫伯伯是20军战友,随父亲多次去他漕溪北路的家。上海解放后,20军文工团演《白毛女》轰动申城,蓝马看后深受感动,找到军文工团副团长、曾在中国旅行剧团等一起演戏的葛鑫;见老朋友在革命大熔炉锻炼成长,遂要求参军。放弃昆仑公司每月人民币100多万元(旧币)月薪,进入20军文工团拿每月7000多元(旧币)津贴。此外,影片作曲也是大腕,以《蔷薇处处开》《玫瑰玫瑰我爱你》和《夜上海》等歌曲闻名遐迩的陈歌辛担当《纺花曲》作曲。
新中国成立后,工人阶级的地位天地翻覆,成国家领导阶级。当家做主的工人成为中国电影的新主角,一展不同以往的银幕形象。电影表现对象的变化造成价值观和审美情趣的变化,这也与电影观众的变化有关。旧中国电影票价较高,如国泰、大光明等高档影院最高票价要4块银圆,工农和普通市民鲜有观影机会。
《三年》的故事,反映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拍片的上海电影制片厂,本身也是社会主义改造的产物;上海电影业国有化走在了全国前面。1949年6月,解放不久的上海,中央电影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等机构被市军管会接管,11月16日在梵皇渡路(今万航渡路)618号成立上海电影制片厂。两年后,以长江昆仑联合电影制片厂为基础,联合文华、国泰和大同等私营影业公司,组成国营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到1953年,上海电影制片厂与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合并,厂名为“上海电影制片厂”。
说起来,《三年》的男女主角大家十分熟悉。张瑞芳扮党支部书记、厂工会主席赵秀妹,项演资本家罗西城。两人的对手戏早在两年前《南征北战》中上演,一个是英姿飒爽的村长兼游击队长,一个是刚愎自用的国军张军长。此次对垒的舞台,不在硝烟弥漫的山东战场,而是上海的大明纱厂;时间也不是短短数月,而是横跨了三年。
斗争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1950年。罗西城抽逃资金,离沪去经营香港厂,并在港收原棉扩大生产。而对解放后的上海纱厂采取停工和扣发工资,以图关厂。全厂一千多工人生活困难,发电机重要机件被坏分子偷走。赵秀妹在纺织工会副主席陈英帮助下,向资方代理人吴厂长提出开工和发放工资;成立吴厂长在内的生产委员会共同应对,争取到代纺使工厂开工。为提高生产力以完成任务,赵秀妹支持改装细纱车,产量创造了历史。
第二阶段是1951年。罗西城败走香港回沪后伪装积极,暗地勾结一帮不法资本家进行非法活动。串通花纱布公司蜕化分子,把3万担美国烂棉花换掉政府代纺棉花。赵秀妹深入调查,争取落后,揭露罗西城不法行为并进行坚决斗争,罗西城不得不坦白低头。大明厂成立劳资协商会议,团结监督资方,生产开始一个新局面。
《三年》的背景为“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五反”(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前者对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后者对象为私营工商业者。上海分别自1951年12月与1952年3月起,先后开展“三反”和“五反”。“五反”中的惊天大案为汉口路上大康药房,资本家王康年被判死刑,其向志愿军售伪劣药品、盗窃诈骗国家财产26.1万多元。
“三反”清除了腐败分子,抵制了资产阶级侵蚀革命队伍,教育了广大干部,挽救了犯错误的人。“五反”打击了资产阶级“五毒”,初步确立了工人阶级在私营企业中的监督地位。“三反”“五反”为有计划地进行大规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从1950起,“经过三年的努力,上海胜利完成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1952年与1949年相比,全市工业总产值增长94.2%,平均每年递增24.8%;郊区农业总产值增长51.1%;地方年财政收入增至2.55亿元。”(《上海人民政府志》)纵观建国初期的工业题材电影,内容多为生产劳动与斗争的交相辉映。《纺花曲》是生产与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的敌对势力斗争,《劳动花开》为生产与人民内部进步与落后思想的斗争并交织改造知识分子,而《三年》是生产与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由此展开剧情,塑造工人朝气蓬勃的新形象,展现欣欣向荣的上海工厂企业,讴歌蒸蒸日上的新社会。
【建国初期工业电影】★《纺花曲》:长江昆仑联合电影制片厂摄制,1952年上映。编剧:沈浮。导演:沈浮。摄影:胡振华。主演:中叔皇(饰王宽)、奇梦石(饰孟兆南)、吴茵(饰阿毛娘)、高正(饰孟文宋)、上官云珠(饰蔡阿珠)。
1950年,上海私营宝通纱厂在“二·六”轰炸后,面对经济封锁,厂主孟兆南抽逃资金,拖欠工资,工厂几乎停产。特务对孟家父子散布谣言,煽动破坏,还烧掉生产原料并胁迫工人破坏机器。在上级工会帮助下,厂工会主席王宽带全厂工人捕获特务,提高了工人觉悟,改造了资方,恢复了生产。
★《劳动花开》:长江昆仑联合电影制片厂摄制,1953年上映。编剧:柯蓝。导演:陈鲤庭。摄影:胡振华。主演:中叔皇(饰赵代表)、张翼(饰刘建云)、魏鹤龄(饰王支书)、蓝马(饰张工程师)、上官云珠(饰张妻)。
解放初,上海市公共交通公司大量汽车因缺汽油面临停驶。公司党组织号召大家研发代替燃料,要求张工程师设计白煤车。不过白煤车试车失败,领导、同事、工人及妻子都伸出热情的手。张工试验终获成功,使公司运营降低了成本,扭亏为盈。
★《三年》:上海电影片厂摄制,1954年上映。编剧:葛琴。导演:赵明。摄影:冯四知。主演:张瑞芳(饰赵秀妹)、项(饰罗西城)、舒适(饰吴一范)、凌之浩(饰许工程师)、茂路(饰徐根宝)。
1950年,上海私营大明纱厂资方、经理罗西城暗里抽逃资金,离沪去港。厂党支部书记、工会主席赵秀妹成立生产委员会,申请获批的第一批1000担原棉代纺让厂复活。赵秀妹支持工人陈才明,在许工程师帮助下,改装20台破旧洋线车为细纱车,令产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一年后,罗西城返沪,暗中勾结等不法资本家进行非法活动,但被赵秀妹等人发现真相。
作者 袁念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