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1801544
-
- 注册时间2013-05-07
- 最后登录2023-06-17
- 在线时间12605小时
-
- 发帖107610
- 搜Ta的帖子
- 精华136
- 金币88230
- 道行18910
- 原创538
- 奖券560
- 斑龄0
- 道券291
- 获奖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UID: 1801544
- 发帖
- 107610
- 金币
- 88230
- 道行
- 18910
- 原创
- 538
- 奖券
- 560
- 斑龄
- 0
- 道券
- 291
- 获奖
- 0
- 座驾
-
- 设备
-
- 摄影级
-
在线时间: 12605(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最后登录: 2023-06-17
|
“我喜欢王燊超”“我喜欢李圣龙”,6月22日是中国儿童慈善活动日,也是上 港主场对阵北京人和的日子。赛前的荣誉时刻迎来两位特殊的崇明小球迷,已经高三毕业的王佳良腼腆含蓄,即将就读四年级的蒋胤哲活泼可爱,在现场近两万名球迷的注视和欢呼声中,大声喊出了自己偶像的名字。 说是偶像,其实更像是亲人,他们分别是两位上港球员的结对资助对象。在两位小球迷的现场激励下,王燊超两次助攻,李圣龙替补贡献漂亮进球,帮助球队以3比0大胜北京人和。平时特别喜欢踢球的蒋胤哲说,自己梦想着能够成为足球运动员,“将来长大了,我们也要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第一次见到王燊超 为了贯彻上港集团足球俱乐部提出的“无足球,不公益”理念,从去年开始,上港球员就与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开展了手拉手结对助学活动。球员王燊超第一个行动,资助对象是当时还在读高二的王佳良。 在王燊超的帮助下,王佳良今年完成了高中学业,理想是进入大学攻读电子计算机专业。王佳良说,虽然高三的学业非常忙碌,自己身体状况也不是很好,但课外有了时间,还是会去踢几脚,“足球可以培养我们的团队协作精神,也可以磨炼克服困难的意志。” 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因为大部分时间住校,学业也比较繁重,家人并未将王燊超资助的事情告诉王佳良。对于提供资助的对象,王佳良也是不久之前才刚刚知道。赛前,上港球员抵达八万人体育场的时候,王佳良第一次见到王燊超,在记者的帮助下有了合影。 早些年在市区工作的缘故,王佳良的父亲倒是一个十足的球迷。“我都是通过慈善基金会领取资助,一开始问了慈善基金会,他们不说,我们也不知道资助人是谁。”有一次,在表格上签字的时候,他意外看到了王燊超3个字,“不会是上港队的王燊超吧?”猜想得到确认之后,这位淳朴的崇明汉子更加关心上港队的一举一动,球队的比赛一场不落,“上港的比赛好看,有激情,很像过去的老上海队。俱乐部的很多新闻我都看了,那么多的公益活动,很让人感动。” 王佳良的父亲介绍,自己的眼睛和腿部都不是很好,从市区一家公司回到崇明之后,工作零零散散,收入没办法保证,“孩子的外婆在福州,身体不好,也需要我爱人去照顾。去年,王佳良大腿骨膜有些问题,在新华医院做了手术,自费部分就要近5万元。王燊超的资助对我们帮助很大,孩子至少不用为生活费担忧。现在,儿子就要读大学了,希望他好好学习,将来找一个好工作,像王燊超一样,回馈社会、帮助他人。” “我进了100多个球” 继王燊超之后,蔡慧康、吕文君也伸出了援助之手,与崇明当地的孩子结对助学。在这个正能量氛围的感染下,今年3月份,上港球迷用“星”呵护梦想的活动现场,包括球员李圣龙和11家上港球迷会一起,结对资助了12名崇明当地的孩子,并在崇明的土地上植下希望的树苗。六一儿童节期间,上港11家球迷会带领这些孩子一起去到上海中心118层观光厅,从城市制高点俯视着这片动人的土地。 这一次的荣誉时刻,与李圣龙结对的蒋胤哲由奶奶带着。在孩子身着34号上港球衣进入球场的时候,一旁等候的奶奶眼含泪花。她用浓重的崇明口音告诉记者,蒋胤哲命苦,刚出生就在医院里观察了两天,“他妈妈身体也不好,查出了疾病,爸爸一个人忙忙碌碌。所以,蒋胤哲平时都是我来带,很感激上港球员的资助。” 即将就读小学四年级的蒋胤哲正处于天真无邪的年纪,年初与李圣龙见了一面之后,他一直盼望着能够再见面。赛前见到李圣龙的时候,他快跑两步,送上了一个大大的熊抱。能进球、会唱歌、颜值高,李圣龙人气旺、球迷多,但如果挑选一个最铁杆的球迷,年纪小小的蒋胤哲恐怕要排第一。谈起李圣龙的一切,蒋胤哲都是信手拈来,“他唱歌很好听啊,大概写了八九首吧。” “我最喜欢李圣龙,我长大了也要当前锋!”站在八万人体育场的内场,之前还有些顽皮的蒋胤哲很镇定,小小的梦想脱口而出,现场立刻爆发出最热烈的欢呼声。蒋胤哲说,学校里每天都有体育课,最喜欢足球,他忽闪着大眼睛、歪头沉思了一会儿说,“我也是踢前锋的,我大概进了100多个吧。”“你进得多还是李圣龙进得多?”面对记者问题,蒋胤哲毫不犹豫,“那肯定是李圣龙进得多。但我长大了也要像李圣龙一样,也要去踢比赛,也要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作者 劳动报记者 王卫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