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都正在变得相似、变得一样。我觉得我们可以兴建,但是更重要的是不能失去文化,还要在某种程度上成功地保护文化特有的部分。”
——法国艺术家Julien Malland
(艺名Seth)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004/bbbda6e5eb1545f1b21a2f6d2e3a7df8.gif)
全世界的墙面,都是他的“画布”
1972年,Seth出生于世界文化艺术中心法国巴黎,一直热情于涂鸦艺术的他,20出头便已经成为了街头涂鸦艺术圈内的佼佼者,他的涂鸦以人物为主,简单生动,致力于让涂鸦艺术为大众所接受且喜欢。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004/6ddefbd8c97a4b47a00234f73a21b0f9.jpeg)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004/3163f9588136442cba22e23a0df007df.jpeg)
从2003年开始,他开启了全球的艺术合作之旅,巴西、乌克兰、大溪地、墨西哥、新西兰、澳大利亚、意大利、美国、印度、加拿大、摩洛哥以及中国等等,似乎这个世界上可以绘画的墙面,无一不是他的舞台。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004/c0d4d744d2ae4a52a0577cdfedad29ef.jpeg)
他非常注重将涂鸦作品和世界各地的民俗特色相结合,所以在创作之前,他会去到当地生活一段时间,沉下心来感受当地的风土民情,让自己的作品成为一道具有当地特色的风景,而不是看起来像一个外侵者,格格不入。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004/d2bd444c900e42adb18eb19be89a32e9.jpeg)
也进行因地制宜的创作。越南胡志明市,他笔下的小女孩正睡得香甜而安稳,温暖了无数贫民窟的孩子。为了激发孩子的创造力,Seth也创作一些有悖常规的儿童绘画作品,引导孩子们去探索和创新。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004/bfab77e4c7994831ac4e4b179a4a7e76.jpeg)
“每次创作的时候,我都会选择些当地的色彩和主题,或者与当地色彩、主题有反差的作品中来获得灵感。我希望我的作品可以给每个人带来思考,也很高兴很多人会与我的作品进行互动。”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004/ad37cec8d18c4f8da29b933ae800da52.jpeg)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004/ab16bbf5666343a69ed9cf2e39a80073.jpeg)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004/7e4edec272534bb2a75a5b99df012027.jpeg)
他曾经出版过一本书,名为《Extramuros》,其中记载了跨时三年周游列国的经历,有时在偏远的小乡村,有时在繁华的大都市,总之,他的涂鸦作品遍布全球,画迹像种子一样散播各地。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004/fdba03cb86be4e8e926ccf68758a36f6.jpeg)
童趣可爱的涂鸦,却是“没有脸”的小孩
Seth的涂鸦画中,大多以儿童为主,因为他相信每个人的心中都住着一个孩子,所以他选择用孩子的形象来传递正能量和全球化的形象。鲜明的色彩渲染,让心情也不自觉得跟着愉悦起来,亲切且治愈,易于被居民所接受。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004/1293142f43cb4f9b81482d095ae582ad.jpeg)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004/393e1932043f4afda6ef1e1f29c9a955.jpeg)
乍一看是童趣可爱,但是看多了,你便会发现,涂鸦中的儿童,很难看到他们的脸,或是扭向一边,或是背对着我们,或是干脆被残垣断壁截掉,仿佛看向了另外的世界。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004/d90ac9ed0038447bb53fa8c0db0141bf.jpeg)
他解释道:“笑脸和幸福的样子不是我想要表达的,你之所以看不到脸,因为他们面向着未知。可能是希望也可能是绝望,虽然很矛盾,但他们却知道正在发生的事情……”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004/c367dd3a9e264fc1bdef2ff25ee3144c.jpeg)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004/8c157f9a3efa41e786308ddc8e0c894a.jpeg)
画孩子也是用一种简单和诗意的方式来讲述一些沉重话题的手段。Seth去过一些动荡和贫穷的地区,那里的孩子被痛苦包围,但眼神里却依旧透着希望,希望和失望总是相伴的,如果只表现出开心的一面,那就是欺骗。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004/5d7c4183ecf44c1dafa0b86d1d727542.jpeg)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004/1af351e180a544d1973e3bd5e7d0f87f.png)
Seth去印尼创作的时候,是在一个火山爆发后的避难所里,一群女孩子正在画传统蜡染布,画面很美好,但Seth并没有拍下来,因为他紧接着就在这群女孩的带领下,看到了那个被火山所摧毁的村庄,那是个被一片灰暗和死寂笼罩着的村庄。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004/b41d1633e14f4a33a9f7d1d71309f527.jpeg)
后来,Seth和女孩们还有其他居民进行了一次集体涂鸦创作,在村庄仅剩的几堵墙上留下了充满希望的色彩。对Seth来说,那是生命中最美的合作。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004/f4e87435f60f47b391d420b3ee7a9b7b.jpeg)
几度来到中国,拆迁涂鸦一举成名
有些读者认识Seth,可能是在2014年上海康定路600弄的一片废墟上。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004/d2d46c3f84cc48f89f5c1647e0554d31.jpeg)
那时候的上海,很多老房子都进行了拆迁,石库门文化日渐消逝。令人惋惜,但并不稀奇,稀奇的是,短短时间内,了无生气的拆迁废墟上出现了十几幅色彩鲜明的涂鸦壁画,风光无限旖旎,还成为了知名的婚纱摄影基地。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004/28a264945bec4fea8c85b7b1e6f5c831.jpeg)
扑进树洞的女孩,却被“拆”字包围了,提词“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把老房子抱在怀里的侧卧着的女孩,提词“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004/b6654000c01544849191f6b4c2caae4a.jpeg)
这次的作品充满了童趣,同时也凸显了主题,今天画完,可能明天就要面临着被拆掉的风险,不过这对Seth来说无所谓,涂鸦旨在使人们回忆起在老房子的时光,充满了纪念意义。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004/8b318a3f1f314c0f843c0299f3877e45.jpeg)
填词的是土生土长的上海艺术家施政,他表示:“Seth的风格比较写实,我是在写实的伤口上,撒一点忧伤的盐。”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004/b1f21b7b4968448cbe6dc72ab0385bca.jpeg)
也可能是在更早的2013年,Seth在广州天河区最繁华的商业中心正佳广场的那幅巨型创作上。户外1500平方米的外墙,历时整整一个月,才完成了那幅震撼人心的高空涂鸦作品,日均人流量百万的广场,无数的人都曾在此驻足惊叹。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004/baca4effe70e4b6199da1b8f952f03fd.jpeg)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004/abf56115ed804846b8fe85abd252ffef.jpeg)
更可能是在今年3月份的上海M50艺术展览上。Seth的作品闻名世界,展览无数,今年3月份,距离他第一次来上海正好是20周年整,他应邀在上海文化艺术地标M50开办展览,当古老的艺术园区邂逅风格独特的法国艺术家,火花绚烂。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004/dfeca01bb70a406b827e7a6dd3053695.jpeg)
“街头创作是一种转瞬即逝的艺术,不会永久留存,而我的架上作品就是对我墙画作品的补充。这种方式能够让我进行新的创作实验,墙面作品转瞬即逝的,脆弱的美和诗意将在架上作品的艺术展中得以保留和延续。”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004/c4c1fa2eaae44b78ab2c9db605f7c831.jpeg)
对摩洛哥的向往,源于对撒哈拉沙漠的向往。当我真的来到这个遥远的北非国家,那片被赋予文艺的沙漠却抛在了脑海。我的步伐义无反顾的走进了古城的大街小巷,一心念叨着当地集市的繁华与文化。图为卡萨布兰卡老城区的集市。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004/650a8db2dec2464e8cec6e257b5a4c77.jpeg)
卡萨布兰卡,摩洛哥第一大城市,被誉为“白色城市”,这是一座非常“现代化”的城市,但城中的麦地那古城不像马拉喀什老城的露天集市那样闹腾,也没有那么重的旅游气息,当地集市更多像是一个小商品市场,但又融合着旅游纪念品。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004/7bcd4b63780b4d4db90c68f9a3438afe.jpeg)
卡萨布兰卡是一个沿海城市,与其他非洲城市不一样的是,它有“北非花园”之美誉,阿拉伯风情非常浓郁。这一点风情在集市上随处可见。这些色彩丰富的工艺品,是摩洛哥最特色的文化代表之一。在这个国家,匠人艺术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艺术,他们手上的石头、金银、皮革、织物、陶器等在世界上都非常有名。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004/85598a663a3949f29fd46caaef379281.jpeg)
这些纪念品看起来很粗旷,除了不精细也显得廉价,但结合这个沿海的北非国家的历史文化,你会发现这里的每一件工艺品都一种沙漠的古朴和大海的广阔。为何说是大海的“广阔”,因为它们看起来不完全是阿拉伯风情,更是难以分清它们究竟是来自柏柏尔人、阿拉伯人、犹太人之手,还是继承了罗马人或欧洲人的观念。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004/3fbb4080d5f24e439039b061421986d2.jpeg)
这样的鞋子在摩洛哥各地城市老城区都可以见到,其特点就是色彩丰富,尖鞋头,有的是绣花有的是镶着宝石(不论是廉价还是高贵的,看起来都很美),其材质有皮革和粗布之分。第一眼看到这些鞋子的时候,让我想到了曾在印度买的两双鞋子,我这次还带了一双。在旅拍的过程中,穿这样的鞋子是非常漂亮的,令人一眼就能记住。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004/6cdb973be3ff45f0890486cad3740cff.jpeg)
卡萨布兰卡老城区的集市,无法与马拉喀什的柏柏尔人市场(露天市场)相比,大概是柏柏尔人市场是位于老城区(这是摩洛哥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吧,游客非常多。但卡萨布兰卡的集市更多像是本地人的小商品市场,虽然也有旅游纪念品,但整体看起来并不像是游客观光的地方。它明显缺乏旅游气息,老城与集市的文化也显得“不足”,大概是卡萨布兰卡太“现代化”了。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004/150aced22ac8473aaf89d65641872841.jpeg)
衣服鞋子包包和围巾,以及其他手工艺品。这些五颜六色的穿戴在卡萨布兰卡非常常见,于街头巷尾的许多的当地人身上都可见一二。但由于受大摩洛哥宗教文化的影响,当地女性穿着不仅传统,也很保守。对色彩的选择较为慎重。即便是红的、绿的、蓝的等色彩也不会那么鲜亮,更多以低沉来呈现美丽。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004/0828383d936e462ea07b4a83ca300ec9.jpeg)
摩洛哥的传统服饰。通常像这样的服饰(图中,长长的外袍,以其长袖和兜帽为著称)称作“杰拉巴”。“杰拉巴”最初是一款由摩洛哥男人穿的流行服饰。自20世纪中叶以来,“杰拉巴”也成为女性时尚的一部分,甚至已不仅限于摩洛哥。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004/3dacf50a610645d687d3de755304955d.jpeg)
这种灯在马拉喀什老城非常普遍,但在卡萨布兰卡集市并不那么多。如果里面点着蜡烛,在夜色下看着十分迷人。但每次看到这样的灯具,我就想到了土耳其文化。虽然奥斯曼帝国并没有征服摩洛哥,但脑海里就莫名出现了伊斯坦布尔的风情。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004/f1c7983a96f24bf9a2eaf83c832fffd8.jpeg)
如果选一个便宜,又特色还方便带走的纪念品,冰箱贴无疑是最佳。我每到一个国家,一座城市都会买一个或两个特色冰箱贴。就摩洛哥的冰箱贴,不得不说很有特色,以各种造型来表现阿拉伯的建筑艺术、宗教艺术,给予游客惊艳的感觉。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003/63b03d3dfce44bc29a9a8d544089bed6.jpeg)
摩洛哥旅游,少不了一场火车之旅。从卡萨布兰卡前往马拉喀什,最方便的交通就是坐火车,大概是两小时令四十分钟。卡萨布兰卡的火车站很小,建筑以白色为主,但走进去像是一个小商场。卡萨布兰卡,被誉为“白色之城”,是摩洛哥第一大城市,也是摩洛哥的古城之一。但与即将前往的马拉喀什比起来,这里相当“现代化”。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003/0b53ccf2b38b43c38f12790a45938ffd.jpeg)
火车站出发层在三楼,人和行李都不需要安检。据说每天从卡萨布兰卡前往马拉喀什的游客非常多,但实际上火车站的乘客并不多。当地人所理解的“人多”与我们可能想得并不一样。如果他们来中国旅游,估计会被“人山人海”的气势所震撼。 我的火车是10:35,由于来得太早,显示屏上还没有它的身影。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003/99fca789ea5442cbb218f34ce5de1e12.jpeg)
在即将出发的时候,就要检票进去了,但还不能前往月台,依旧是三层的候车室。建议提前在国内买好车票,某某app上是可以订票的,然后票务信息会发送到邮箱中,通过邮箱打开让工作人员看一下就OK了,不需要单独打印出来。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003/c94170ebaaa840dca16a376cb565a2e4.jpeg)
卡萨布兰卡前往马拉喀什的火车是非常古旧的火车,咣当咣当摇晃的厉害。我不知道摩洛哥整个国家有没有高铁,但卡萨布兰卡作为这个国家的第一大城市,也是最“现代化”的城市,可火车却显得很“怀旧”,估计这个国家目前是没有高铁的了。论世界高铁,不得不给祖国竖一个大拇指!即便是发达的欧洲国家,欧铁也无法与中国高铁相提并论。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003/fef5c74523b14c0ba3d1bff2706ac42d.jpeg)
这辆橘色火车就是前往马拉喀什的火车,终点站是哪里并不清楚,但旅途已经让我充满期待。意外的是,我并没有看到多少亚洲面孔的游客,同胞更是少了。前两年摩洛哥之旅在国内市场特别火的时候,我一直以为这种“火”会持续下去的,尤其是这国庆期待,来摩洛哥旅游的中国游客应该不少的,但结果并不是我认为的那样。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003/cec571463d97424abc1917b80082cb53.jpeg)
这是一等座的车厢,还是比较宽敞的。由于二等座没有座位号,乘客是随意坐的,如果动作慢了就得站着去马拉喀什了。即便找到了座位坐下,可一旦起身去卫生间,等回来的时候估计得站着了。为了避免这种尴尬事情发生,也为了让旅途更舒适一些,我买了有座位号的一等座,价格176块钱,比二等座贵20块钱左右。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003/06f461f41f614682953c7f4228c350d5.jpeg)
窗外是撒哈拉沙漠,准确的说是其边缘。我对摩洛哥最开始的向往就是这片沙漠。上学那会儿,爱极了三毛的书,对她也是十分崇拜。虽然现在很少看她的书,但她仍在我心里有一个位置存在。但不知道为什么,当计划来到摩洛哥的时候,撒哈拉沙漠并不在我的行程之内。或许,我也在等“荷西”来,等着他来陪我一起走进撒哈拉沙漠吧。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003/8b7b802ff12746ab919e9d51f98943a2.jpeg)
2小时令40分钟后,顺利抵达马拉喀什。由于摩洛哥曾是法国的殖民地,且法国占据了很长一段时间,这个国家的官方语言是阿拉伯语,但法语(以及西班牙语)也是主要语言之一。图中标示牌的上方是阿拉伯语,下方是法语,意思是“马拉喀什站”。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003/2d1725e9413841f2adeaa534925fe8db.jpeg)
马拉喀什的火车站同样很小,下了火车站,沿着月台就能出站了。不过今天的天气很棒,但舒适度并没有卡萨布兰卡高,大概这是一座内陆城市的关系吧。卡萨布兰卡属于海滨城市,迈阿密海滨大道非常出名,也很漂亮。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003/7491184a7d7849d392e34d740c3a53d4.jpeg)
进入站内,忍不住一声惊呼,很有欧洲风格的设计感。虽然小,但非常漂亮。据悉马拉喀什的火车站是一座历史非常悠久的古迹,建于1923年,车站大厅可以作为一个小景点来参观一下哦。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003/f2c7bd89da9f44eb81c9098f0739fb07.jpeg)
从车站出来也不需要检票,带着行李就直接离开了。可由于大厅真的很漂亮,忍不住停留两分钟随手拍了两张(等再前往下一个城市的时候,再来这里好好拍一下)。车站大厅的上方挂着一张相片,看不清那是谁,估计是这个国家的国王吧。摩洛哥实行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003/4bc09e57e7aa46f6a6dd5badbea64e73.jpeg)
火车站外观,看起来也很独特,虽然内部具有欧洲风格,但外观的阿拉伯风情还是很浓郁的,设计上也体现了当地建筑特色。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003/d2b3ba1757be4862a7f56a68fa1c2d55.jpeg)
卡萨布兰卡被誉为“白色之城”,那么马拉喀什算得上是橘色?还是砖红色?这座城市的大多数建筑色彩都是看似橘色,又像砖红色,在湛蓝的天空下显得非常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