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953340
-
- 注册时间2010-10-06
- 最后登录2024-11-23
- 在线时间74292小时
-
- 发帖116536
- 搜Ta的帖子
- 精华1
- 金币6418
- 道行5233
- 原创76
- 奖券1733
- 斑龄0
- 道券172
- 获奖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UID: 953340
- 发帖
- 116536
- 金币
- 6418
- 道行
- 5233
- 原创
- 76
- 奖券
- 1733
- 斑龄
- 0
- 道券
- 172
- 获奖
- 0
- 座驾
-
- 设备
-
- 摄影级
-
在线时间: 74292(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0-06
最后登录: 2024-11-23
|
—
本帖被 wuzhensong10 执行加亮操作(2020-01-28)
—
▲ 1月24日,正在武汉蔡甸区建造的武汉“小汤山”模式医院现场,数百台机械同时开挖。图/武汉广播电视台 -风物君语-大江大河大武汉 加油!一场疫情,让武汉又一次成为中国的焦点。她在历史上很重要,在今天,更重要,病了的武汉,更需要全国前所未有的关注与支持。 ▲武汉之夜。 武汉,是中国中部地区“绕不开”的一座城,她承接着楚文化兴盛的基础;是三国时兵家必争之地;是唐宋时的军事商贸重镇;更是自明代起繁荣了六个多世纪的水陆码头;也是民国时期仅次于“大上海”的“大武汉”……最近十年,悄然崛起的武汉,则已是中国中部地区的中心。作为中国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她有一千多万人口,也是一座“人才之城”。 ▲ “百湖之城”武汉。制图/Paprika 虽然她病了,虽然繁华的楚河汉街暂时空空荡荡,但“哪怕城市被封闭,这里也不是一座孤岛”,作为中国交通“焦点”的武汉,她水陆空一体的交通路网如今更是显得十分重要,全国人民的帮助与关怀,都将因之联结。 ▲ 封城24小时后的武汉, 武汉,中国交通的“焦点” 为什么说武汉是中国交通的“焦点”?一张中国地图,可以直观让我们看到:她所在的湖北省,正地处中国自然、经济、交通格局的中枢位置。 ▲ 湖北省地处中枢位置,而武汉则是“九省通衢”的交通枢纽。制图/Paprika湖北省,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间的衔接之地。秦岭以南,洞庭湖以北,大别山脉以西,四川盆地以东的位置,让湖北省本身就是一个沟通了东西南北的“大通道”。 ▲ 长江、汉江两江交汇,让武汉市分为武昌、汉阳、汉口。 滚滚长江水在突破三峡地区后趋于和缓,长江航道逐渐开阔,一路畅通直达东海,这个转折点,正是在湖北宜昌。接下来,长江犹如一条大动脉,穿过了武汉的主城区,并与发源于陕西的长江最长支流汉江,在汉口龙王庙附近两江交汇,分隔开武汉三镇(武昌、汉阳、汉口)。从高空俯瞰,这两条江恰如一个沟通起江汉平原地域水域,乃至整个中国中部地区的“方向盘”。 ▲ 长江、汉江两江交汇,泾渭分明。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毛主席一首沉郁热切的《菩萨蛮·黄鹤楼》,写出了相遇在武汉的一横一纵中国交通大脉络。横跨的,是6000多千米的长江“蟠龙”,以武汉为起点,从长江水道行进,可向北溯汉水而至豫陕,可经洞庭湖南达湘桂,可西上巴蜀,东下吴越,乃至通向世界与广袤海洋。 ▲京广铁路及高铁线路图,京广铁路的终点站是广州站,高铁线路的终点站是广州南站。 制图/Paprika 纵贯的,是正线全长2284千米,几乎跨越中国中部的京广铁路,这条铁路从华北平原一路向南,直至珠三角北缘的交汇处,而其前身——最初修筑于清末的京汉铁路(不同时期又称卢汉铁路、平汉铁路)和粤汉铁路,正是以武汉为交点,分别从汉口站和武昌站这两个终点站,隔江相望。直到1957年,公路、铁路两用的武汉长江大桥一桥飞架南北,两段铁路合并为京广铁路,这一横一纵的中国交通大脉络,在此处相连,也奠定了武汉在水路运输要害之外作为铁路运输枢纽的地位。 ▲列车经过武汉长江大桥。 这就是武汉,她联通起整个中国的中部,乃至京津冀、川渝经济带、珠三角、长三角,中国经济最发达、最有活力的这四个区域,也正以武汉为几何中心交汇。从这里到达中国的每一个大的行政区划或地缘、文化区域,都最多只有两个省的距离,而她也是内陆人通往海洋的一座桥梁。因而,武汉有了“九省通衢”的称号。 ▲ 武汉,泛中部地区的中央枢纽。 制图/monk 《中国国家地理》执行总编单之蔷说,武汉是一座他眼里的海洋城市,因为长江到了武汉,就不只是内陆的一条大河,而是内陆向海洋的延伸,从武汉港直达上海的万吨航轮证明了这一点。武汉港,以内陆港口的身份与广州港、天津港、上海港并驾齐驱为中国四大外贸港,足见其枢纽的作用。 ▲武汉港,这里的对外贸易额曾经在长达40多年内位列全国第二,仅次于上海。然而,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大武汉”也是如此。 武汉是怎样一步步成为“交通中心”的? 今日的交通“焦点”大武汉,经历了沧海桑田般的剧变。当以今荆州地区为中心的荆楚文化开始散发光芒时,武汉地区仍沉睡在一片沼泽之下。这片覆盖了今洞庭、江汉平原等广大区域的沼泽,鼎盛时面积约有6.6万平方公里,被当时的人们称作云梦泽。 ▲ 江汉平原(汉江潜江段)。 云梦泽并非一成不变,随着时间的流变,它日益式微。汹涌澎湃的长江自唐古拉山呼啸而下,一路高歌猛进,跨越青、藏、滇、川,流经地势相对平缓的湖北一带。奔腾千里的长江,携带了海量泥沙,在平缓的云梦泽淤积沉淀,在时光的加持下,千里泽国逐渐幻化为良田。 ▲ 湖北省江汉运河与长湖,运河、长湖、公路立交在此形成宏伟的立体化交通格局。秦汉时期,云梦泽周边开始出现了村镇聚落,沙羡、华容等县级行政区也建置起来。之后的云梦泽,不断被切割淤填成平陆,到唐宋时,司马相如口中的“九百里云梦泽”,已经消失不见,只余些零星小湖,成为云梦泽存在过的明证。今日湖北被称作“千湖之省”,武汉被称作“百湖之城”,我们仍可从中窥视昔日方圆九百里大泽的风貌。
▲ 东湖景区风光。东湖面积33平方千米,为杭州西湖的5倍。 自云梦泽一带沼泽变为陆地之后,武昌作为荆州东侧的屏障,军事防御功能初露端倪。据唐代《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孙权始驻夏口故城,城西临大江,江南角因矶为楼,名黄鹤楼。今日的武汉市地标黄鹤楼,最初正是三国时期夏口城一角的军事哨所。 ▲ 雪夜中的黄鹤楼,谁能想到曾经是一处军事要地呢? 武昌的军事战略优势,远不止于此。宋朝时,武昌受辖于鄂州(治所为今武昌,并非指今鄂州市),汉阳、汉口皆隶属于汉阳军。公元1133年,50万金兵大举侵宋,襄阳、郢州、汉阳等六郡沦陷失守。一年后,岳飞主动请战,进兵襄阳,以图收复中原。相较于襄阳,鄂州相对远离中原战火,又不似荆州距离过远。出于这一考虑,岳飞将鄂州选为岳家军的大本营,以鄂州为起点四次北伐金军。 ▲ 武昌区鄂军都督府。 在岳飞驻防的八年,今武昌所在的鄂州逐渐成为驻军及物流集散之地,马场也都设立在此处,湖北省的经济政治中心开始由荆州向武昌东移。元世祖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武昌成为湖广行省的省治,这是武汉地区第一次以一级行政单位治所的身份出现在世人面前。 ▲ 远望武昌江滩。因为驻军、治所的缘故,此时的武昌、汉阳名声在外,而武汉三镇之一的汉口,底蕴和名声上还是略显薄弱。直到明成化年间,汉水改道从龟山以北汇入长江,到嘉靖年间在汉水新河道北岸(凹岸)形成新兴的汉口镇,凭借水陆交通枢纽的便利,开始一骑绝尘,沟通长江沿线商业贩运中转,成为“楚中第一繁华处”。 ▲ 汉口江滩,六百多年来,汉口一直是武汉经济的焦点。 至此,武汉地区三镇凭借地理区位优势,凸显了经济、政治、军事中心三大功能,一块完整的大武汉拼图,已经初现端倪。 身经百战“大武汉”,铁甲在人心让武汉地区各自独立的三镇变成“大武汉”的,还是清末民初以来,古今中西未有之大变局。 ▲20世纪30年代日本绘制出版的武汉三镇鸟瞰图。 清咸丰八年(1858年),《天津条约》签订,汉口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3年后正式开埠,江海直航,武汉地区迅速城市化。而武汉地区另一重镇汉阳的崛起与繁荣,乃至后来声名大显的“汉阳造”,也与当时洋务运动息息相关。洋务运动催生的京汉铁路(不同时期又称卢汉铁路、平汉铁路)的修建,则进一步加快了武汉地区走向现代化的步伐。 ▲汉口,码头工人正将茶叶搬运上岸。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分汉水以北地置夏口厅,治所即今汉口,合称“三镇”,1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军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一枪,敢打敢拼的武汉人,推翻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帝制。 ▲ 辛亥革命博物馆红楼。 近代,汉口码头名噪一时,“贸易年额一亿三千万两,夙超天津,近凌广东”,对外贸易仅次于上海。作为中华民国临时首都,汉口的重要性尤为凸显。民国时期,英国杂志曾经将汉口称为“中国的曼彻斯特”,美国杂志亦将汉口称为“中国芝加哥”。 ▲ “中国芝加哥”汉口的夜景。 1927年,武昌、汉口、汉阳三镇合一,定名“武汉”,大武汉的名头从此越叫越响。在中国,习惯性冠之以“大”的城市,除了上海,只有武汉。抗战中,长江战场上更是尽显武汉人的精神,“保卫大武汉”的口号叫响全国,中国人以大小战斗数百次、伤亡超40万的代价,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企图,将战争推向战略相持阶段。《保卫大武汉》这首歌,也在大江南北广为传唱: “武汉是全国抗战的中心 ,武汉是今日最大的都会我们要坚决地保卫着她,像西班牙人民保卫马德里!” ▲ 武汉长江过江隧道,是穿越长江的主要路径之一。 这样的战歌,在未来的岁月中,屡屡响起。总是在汛期显露出暴戾面孔的长江与汉江,让每每直面洪灾的武汉人,也被磨砺出一股蛮劲儿来。1998年特大洪水抗洪抢险的总动员就是在武汉发出,国家领导人的一句“武汉历来是中原的重镇”,一直回荡到了今日。虽然在改革开放后,武汉曾陷入了一段时期的没落,但最近十年,在中部崛起与长江经济带的战略之下,武汉这座江湖之城已悄然崛起。
▲从左至右: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杨泗港长江大桥、二七长江大桥、晴川大桥 。她既纵贯江湖一省,又以水陆空一体的方式联结世界。作为桥梁“设计之都”,她拥有数十座沟通江湖的桥梁;作为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她的人才储备如同武汉大学一般珞樱缤纷。她也有相当完整的产业体系、并撑起了中国光通信领域最强的科研基地——光谷……武汉,从来都是一座码头城市,昔日,她控荆楚咽喉,为九省通衢;今天,她与熙熙攘攘的1100多万新老武汉人一起面向未来。 ▲ 鸟瞰武汉高新科技聚集地——光谷。 而韧性强,不服输的武汉人,从来都是这座中原重镇的主角。他们 “不服周”(不服气,不甘心)筚路蓝缕而问鼎中原;在三国烽火连天之间战斗不休;与岳元帅一同精忠报国;也敢于开天下之先,将千年帝制推翻……武汉人火气大,但健朗率真;武汉人嗓门大,但也讲道理。他们秉持开放豪爽的码头文化,也有着方方笔下《万箭穿心》里 “他们男将不行,拉倒。这世道光我们女将也撑得起来”的从容独立。 ▲ 货轮通过武汉长江大桥。 ▲ 与大江共生的武汉人,总是心怀江湖豪情。 “千秋缈矣,百战归来”,我始终相信,对于武汉人,没有过不去的坎,只有过不尽的江河湖海,浩荡征途。祝愿武汉人民,会在不远的一天,重新坐上长江渡轮、穿越万里长江隧道、听一听江汉关的钟声,在那汉口老城区的地道早餐铺子里,“过早”! ▲ 只要能“过早”,就回到了武汉人的正常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