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553阅读
  • 1回复

[红楼梦]湘云请客,宝钗为什么将场地安排藕香榭?贾母一看就懂了[7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天人地

UID: 1627269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293184
金币
38492
道行
39038
原创
108
奖券
30
斑龄
0
道券
3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3746(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9-03
最后登录: 2025-01-22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1-08-30
— 本帖被 zhdf 执行加亮操作(2021-09-06) —
趣侃红楼128:藕香榭,螃蟹宴执蟹赏桂花,枕霞阁,史太君感怀忆往事


话说史湘云海棠诗夺魁,张罗着要请客,大家也都高兴。不过当晚计议却遇到了难处。史湘云没钱不说,还不知道如何策划。关键时刻还是薛宝钗替她解围,提出由薛家出螃蟹、出酒水替湘云张罗螃蟹宴请客,还定下了菊花诗的诗题。

第二天史湘云就去邀请贾母、王夫人,贾母一听就答应了。这就是大家族的风范。如果是小家庭一定会推辞一下,你是客人怎么还能让你请,而大族人家落落大方,也不以这一餐一饭为重,到了中午,贾母就带着王夫人、凤姐来大观园赴约了。
这里还要注意史湘云请客的时间是中午。古人用饭的时间与现代人不同,并不是早午晚三餐,而是早晚餐两。朱熹曾在《论语集注》中记载“朝曰饔,夕曰飧”。早餐被称为“饔”;晚餐则是“飧”。
据史料记载商朝起,人们以两餐制,第一餐在每天的上午辰时进食,称为“大食”;第二餐则在下午的申时,称为“小食”。
贾母吃饭时间基本是早九晚三,王熙凤更要错后一个小时。有人会问一日两餐中间饿了怎么办?会有加食,一般是明二暗四。清代基本都是这种用餐方式,效仿的汉代。这当然是富贵人家的标准,穷人两餐有的吃就不错了。
史湘云请客在中午,不是餐,而是宴。宴会是饮酒娱乐为主,不是吃饭。这要清楚。

(第三十七回)贾母因问:“哪一处好?”王夫人道:“凭老太太爱在哪一处,就在哪一处。”凤姐道:“藕香榭已经摆下了,那山坡下两颗桂花开的又好,河里的水又碧清,坐在河当中亭子上岂不敞亮,看着水眼也清亮。”贾母听了,说:“这话很是。”说着,就引了众人往藕香榭来。原来这藕香榭盖在池中,四面有窗,左右有曲廊可通,亦是跨水接岸,后面又有曲折竹桥暗接。
这段对话也有意思。贾母问得好,王夫人答得不好,王熙凤回的妙,这就是贾府三代儿媳妇的差别。
贾母问“哪一处好”?是对宴饮场地有要求。酒宴为了开心,场地要好,食蟹赏桂花,必然还要应景色。贾母一问,既表示了追求,也是出了题目,不能够随便。
王夫人答“凭老太太爱在哪一处,就在哪一处。”就很随便不负责任。等于把皮球踢回给贾母,她也没对史湘云请客当回事。如果贾母说潇湘馆好,就在潇湘馆开宴,那之前的安排怎么办?
王夫人是典型的唯领导马首是瞻,懒政不作为。出了事“反正不赖我,你们怎么如此”!
王熙凤答“藕香榭已经安排下了”,既说了地点,让贾母改不得,还说了有水、有桂花,看着水眼睛清亮,不怕贾母不愿意。这才是办事的人,让领导满意,也周全了别人的辛苦安排,还突出自己的好。试问这样王熙凤,谁不喜欢?

贾母听了就说“这话很是”,反过来是不是说王夫人的话“不是”?
不过,贾母问,王夫人答,王熙凤回,这一段实在是必有之事。也不能就说王夫人不对,因为她也退休了不管事,将贾母放在第一位也不错。王熙凤管家,这些事本就是她做,不需要王夫人操心。只是通过三人对话,凸显出各自的性格和能力,王夫人到底差了意思。不提。
于是众人就去了贾惜春的藕香榭。至于刨除地理位置之外,为什么会选择藕香榭,原因有两个,且都是非常重要,需要注意的。
一,藕香榭的“藕”通“莲”“怜”。
之前曾说过,《红楼梦》中与“莲”相关的人都可怜。林黛玉可怜是“芙蓉花签”。秦可卿可怜是小蓉大奶奶。王熙凤可怜是“贾琏”,尤三姐可怜是柳湘莲……同样贾惜春可怜,她住藕香榭……
惜春在原文中笔墨不多,却是个可怜孩子。一出生“母死、父弃、兄不管”,被贾母命王夫人抱养在荣国府。是不是有点眼熟?
史湘云“襁褓之中父母违”,父母双亡,叔叔史鼐继承了保龄侯,却并没有养她,而是被贾母收养在贾府。

湘云定亲后来贾府与袭人说起往事,提起“我们太太”,才让人发现湘云的身世不那么简单,不但有可能庶出,也应该被嫡母厌弃,不得已才由贾母收养。这都与贾惜春的经历差不多。
所以,藕香榭的“藕”代表的可怜也就衬托出史湘云和惜春物伤其类的境地。在家没有父母爱护,被婶娘和姨娘们不待见,做不得主。在贾府想要请客办个诗社还没有钱,只能靠薛家接济……
螃蟹宴选择藕香榭,除了外在因素之外,“可怜”才是关键。否则大观园景色颇多也未必一定要在藕香榭。
二,藕香榭引出枕霞阁。
藕香榭里,薛宝钗早都帮助史湘云安排好了一切。从中也可看出她的细心,尤其点了个茶炉子煮茶,一下子将酒宴的格调给升了上去,真是又雅致又贴心,获得贾母的真心好评。
(第三十八回)贾母道:“我说这个孩子细致,凡事想得妥当。”一面说,一面又看见柱上挂的黑漆嵌蚌的对子,命人念。湘云念道: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写竹桥。
贾母听了,又抬头看匾,因回头向薛姨妈道:“我先小时,家里也有这么一个亭子,叫做什么‘枕霞阁’。我那时也只象他们这么大年纪,同姊妹们天天顽去。那日谁知我失了脚掉下去,几乎没淹死,好容易救了上来,到底被那木钉把头碰破了。如今这鬓角上那指头顶大一块窝儿就是那残破了。众人都怕经了水,又怕冒了风,都说活不得了,谁知竟好了。”
之前不明白何以名叫“藕香榭”的,看过贾宝玉当初试才题对额的对联后,就能明白“藕香榭”的由来。

“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写竹桥”不但画出了藕香榭的风貌,还指出面前的荷塘,正是贾宝玉称之为“蓼汀花溆”,贾元春改名为“花溆”相衔接的荷塘。也是后文林黛玉说不喜欢李商隐只喜欢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的荷塘。
当日李商隐在“洛氏亭”雨夜听雨落枯荷之声,藕香榭便应了当时情景。
这一派萧瑟正是“可怜”之人的伏笔和影射,让人想起就感悲伤,也是藕香榭的深层含义。
这副对联太值得深究,这里倒不必过多赘述了。
贾母看了藕香榭的布置后,突然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想起了她像史湘云这么大的年纪的一段往事。说当年淘气和姐妹们整日玩耍,结果就跌落了家里的枕霞阁,被“木钉”撞破了头,差点没得破伤风死了。好在福大命大终究无事。
贾母这段故事当然不会无的放矢,结合薛家替史湘云请客,很容易体会出贾母维护湘云的言外之意。

首先,史湘云与贾母互为影射。祖孙二人无论是性格还是行事都颇为相似。史湘云的很多话,其实是作者故意让她代贾母发声,也解了很多贾母埋伏的“梗”。比方后文出现的“凫靥裘”。而贾母的话,更可以反衬史湘云。比方金麒麟,以及枕霞阁,都要注意。
其次,史家的枕霞阁史湘云没见过。皆因其在南京的老保龄侯府,是真正的“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史家后来进京,随着贾母父亲史公的故去,远不如当初的尚书令“相府”豪贵。
枕霞阁典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衬托出史家宅院的富贵,枕霞阁上看晚霞,一派辽阔。
最后,落霞是史湘云,孤鹜就是“野鸭子”的薛宝钗,也与后文凫靥裘对照。“凫靥”就是野鸭子头上的毛。
贾母此时提起枕霞阁是亮明出身,暗示史湘云与薛宝钗二者出身差距大。
如今史湘云落魄,一如当初落水差点淹死的自己。薛家此时虽然有钱帮忙,目的也是为了结缘,看中史湘云的身份和门第。
安知史湘云不能像贾母那样因祸得福,最后福寿无双?

贾母是替史湘云撑腰。毕竟史湘云借薛家的花献佛,贾母面子无光。史家人沦落到要依靠薛家,贾母也接受不了。更挑明了薛家的“小九九”。
不过,枕霞阁这个线索很重要,只因“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典,极可能预示后文史湘云丈夫死后,她落魄到流落烟花巷,仍旧是得了薛宝钗的帮助。最后姐妹二人互相扶持,执手到老。第一回甄士隐解读《好了歌》: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甲戌侧批:宝钗、湘云一干人。]
正是与枕霞阁做了一定呼应。不管如何,螃蟹宴这就开始了。那么,螃蟹宴上还会发生什么事?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 此帖被zhdf在2021-08-30 15:11重新编辑 ]
1条评分金币+15
zhdf 金币 +15 辛苦了,感谢您无私奉献的精神! 2021-08-30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天人地
离线jufeng2

UID: 625760

发帖
17564
金币
2588
道行
752
原创
0
奖券
29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35(小时)
注册时间: 2009-02-16
最后登录: 2024-12-17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1-09-05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1条评分金币+2
zhdf 金币 +2 - 2021-09-06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