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56阅读
  • 0回复

[美食文化]南北人民吵架时间:这些食物在你老家叫什么?[43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沙漠之虎

UID: 953340

精华: 1
级别: 化外仙道
 

发帖
116541
金币
6443
道行
5233
原创
76
奖券
1733
斑龄
0
道券
172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74313(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0-06
最后登录: 2024-11-24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2-01-12
— 本帖被 chn001 执行加亮操作(2022-01-24) —
01

啥是青菜?
提问:当你说"来盘青菜"的时候,你的朋友端上来哪个,会让你觉得"实在是太离谱了"?
铁板豆芽
青椒炒土豆
上汤西蓝花
五花肉炖豆角
冬瓜鱼丸汤
豌豆炒虾仁
洋葱炒鸡蛋

我随机挑选了一位华东区的幸运同事,对方面有难色迟疑了半天说:"......每一个都让我觉得匪夷所思。"
确实匪夷所思,但对不起,对于我们东北人来说,所有的蔬菜都可以是 青菜 ,甚至 不需要 是绿色的。
这是青菜

这是青菜

这也是青菜

这,还是青菜。

别怕,我是说冬瓜。
所以千万不要跟东北人说:"来盘青菜吧",因为这句话相当于打开了一个蔬菜盲盒,你根本预判不了我们会端上来什么。
极端情况下,连西红柿都是青菜。

广州的研究员认为,青菜主要指所有的「叶子菜」,比如 菜心、芥蓝、生菜、菠菜......
武汉研究员补充说:"没错,但像红菜苔这种,虽然有叶子但主要食用部分并非叶子的蔬菜,不算青菜。"

我:"那香菜或者茼蒿呢?"
广州:算
武汉:不算

看,这不就吵起来了吗?
到了上海,「 青菜 」这个词突然就变得很具体:

我看你们包邮区的人还是太严谨了。
当初去广州玩,我切身体验过那句「广东人的青菜有一百种」,真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比起北方菜的豪迈粗犷,粤菜对于「味」的精雕细琢让人心旷神怡。
但。
论「青菜」的种类,我相信,广东人一定打不过我们东北人。毕竟,在东北连土豆都算青菜。
在上海餐厅点青菜,一点悬念都没有,南方朋友们,欢迎来东北,亲自体验一下什么叫刺激,什么叫惊喜。

02
什么是鸡蛋糕?
这也是一个让老板破防的问题,用互联网黑话来说,这叫"击穿用户心智"。
在我问什么是青菜时,闻佳老师还能旁征博引,轻松说出不同地区对青菜的不同认知,但当我问什么是鸡蛋糕时,她非常笃定的看着我:"鸡蛋糕么我当然知道了,这个没什么误解吧?"
“你确定吗?鸡蛋糕是什么样的?”
“就那种,方形的,切卖的,软软的,像蛋糕一样......呃......”


桃子三思之后回答说:"我觉得日料或者韩料店里的玉子烧可能也......"

而我和内蒙古研究员微微一笑:"打住吧,东北的鸡蛋糕是蒸蛋。"
输入关键词一搜,官方认证的第一个鸡蛋糕就是蒸蛋/炖蛋/蛋羹/茶碗蒸/水蒸蛋。

已知:在东北和内蒙古部分地区,鸡蛋糕=蒸蛋,那么报上坐标,在你的老家,这道家常小菜到底叫什么?
鸡蛋料理确实是个认知重灾区。前一段时间我才知道, 原来煎蛋和荷包蛋还有区别......
知乎上有个在上海的山东人说「就算我被钉在棺材里 我也要用腐朽的声音喊出 荷包蛋就是煮的!」
那......
03
谁是地瓜?
有一年我在武汉出差时,有朋友曾问过我:"天好热, 你想吃地瓜吗? 我去买。"
我当时的表情

盛夏的武汉,体感温度超过四十度,在我的认知里,地瓜是一种用来在冰天雪地里暖手的一次性环保工具 (不热了就吃掉) ,大夏天吃地瓜想都不敢想。
我怀疑对方热傻了,但对方的眼神很真诚,而且很清醒。
我在心里劝自己,东北人冬天喜欢吃冷饮,也许武汉人酷暑天吃红薯也是一种以毒攻毒。
以薯去暑。
出于礼貌,我点了点头。
忘了说,当时我们就在菜市场。于是我眼看着她的手越过了我视线盯着的红薯,拎起了一个我以为是芋头或者萝卜的植物。
在我的注视下,买了一个我前所未见的东西。
看着那个青菜 (活学活用) ,我只想问:大哥你谁?
武汉朋友说那就是地瓜,我说你胡扯,这叫什么地瓜,我给你百度一下啥叫地瓜
结果


我在鸡蛋糕环节是怎么赢的,我在地瓜环节就是怎么输的。
老哥你谁啊!!!!
我们东北根本没见过这个东西啊!!!
谁允许你叫地瓜的!!哪个部门批准的!!把你们领导叫来!!
武汉朋友微微一笑,拎回家削皮递给我直接啃,我:

其实东北的蔬菜种类确实比较少,很多华东华南等地的常见菜,我小时候是真的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
但不管怎么样,在我心里,真正的地瓜只有一个:

只要你也认同这个才是地瓜,那我们就是异父异母的亲姐妹。
一直到现在,我也不敢说我能分得清凉薯、豆薯、木薯、红薯、番薯、白薯、地瓜甚至山药。
尤其是在我大学的时候,还有一位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同学,在热情问我要不要吃地瓜之后,掏出了一个地梨/马蹄/荸荠......

幸好,我有一个很简单称呼能解决这个问题:


闽南语区的朋友一定能懂这个双关
04
谁是麻油?
我本来以为这是个不需要争论的问题,直到我去陕西的朋友家里做客,在吃饺子的时候随口问有没有麻油,结果她给我的蘸碟里加了一勺花椒油。
她说:“麻油,指能让人觉得很麻的油。”
那照这么说猪油不应该叫快乐油吗?
不理解。

所以麻油鸡是用什么做的?
淘宝说亚麻籽油竟然也可以叫麻油,这是我最不能忍的。如果我在网上买(芝)麻油但是却收到了麻椒油,我可以反省自己,但如果我买(芝)麻油却收到了亚麻籽油,我反手就会打开反诈骗App。
等等,那我应该还是赚了的。
赔本的是买亚麻籽油却收到了芝麻油的……?

现磨香油,菜市场的烟火气。
总之,麻油到底是什么,对我来说是个未解之谜。
从那以后,每次我在餐厅提到麻油时,都会谨慎问一句:是芝麻油吗?
大部分情况下都会收获一个关爱傻子的表情。
哼,你们是没遭遇过麻椒味儿饺子的毒手。
05
烧麦该是肉馅,素馅还是碳水馅?
来到上海之前,我吃到的烧麦是这样的:

到了上海之后,我吃到的烧麦是这样的:

第一次在上海点烧麦的时候,我还在想:上海就是上海!大都市就是不一样!精致!烧麦都是按个卖的!还分大小!物美价廉!
我记得很清楚,我当时是在南昌路的丰裕生煎,我点了8个烧麦,翘脚等着干饭。
阿姨问我要不要打包,要不要饮料,我都说不要。
笑话,区区八个烧麦还用打包?
上菜之后我就懂了。

一个拳头这么大,全是糯米,一笼少说够我吃三天。
我迅速拍照给我的上海朋友:“你们上海的烧麦竟然是米馅的!”
我的上海朋友也惊呆了:“你们东北的烧麦不是米馅的???”
岂止不是米,甚至几乎不是同一个东西。
上海的烧麦里主要是猪油跟剁碎的香菇干,糯米在这段三角关系里左右逢源。家里有矿又不怕胆固醇的聪明人还会加咸蛋黄,起了沙的蛋黄掰开一看还是完整的一颗,像小太阳或者救命金丹一样圆润而明媚。

而北方的烧麦源自内蒙,呼市烧麦在北方是有响当当的招牌的。羊,是内蒙古的绵羊。皮,是小麦粉擀出的透明皮。配料简单粗暴,看上去跟大草原上的狂风一样潦草,吃起来像蒙古人的舞蹈一样曼妙。

如果你以为烧麦仅仅有南北之分,那就错了。

粤式的干蒸烧麦姑且不提,光是那位大夏天请我以薯攻暑的武汉朋友就有话要说。
我吃过一次她们湖北的 重油烧梅(没打错字) ,差点没一口把我送走。

辣就一个字,我只说一次。
黑胡椒+猪油+大肉块,这颗重口味炸弹就像上海烧卖和呼市烧麦的私生子,结合了两家之长,融入到一个面皮里,迎面把毫无准备的南北人民击倒KO。

我一度以为包邮区的烧麦都是上海那样,但考古发现杭州还有笋尖鲜肉烧麦,扬州有素的翡翠烧麦,具体的估计闪电比较懂,因为这些知识是我从她的这篇文章中发现的 : 全国烧卖点评大会:还有多少惊喜是我不知道的?附网购清单。
旧闻新看,天冷了买点呼市烧麦贴膘不亏。

06
谁是干豆腐?
“干豆腐是什么?”来自福建的朋友说:“没有听过这个说法,是在说豆腐干吧?”
在东北,干豆腐是青菜们的好朋友。
网上有句话叫“给我们东北人一碗豆瓣酱,我们能吃完整个绿化带。”
这句话太夸张了,没有干豆腐肯定不行。
它长这个样子:

通常的吃法是用开水汆烫之后切丝拌凉菜,或者直接拿来卷生蔬菜然后蘸酱,再不然像图中这样拿来炒青椒也是极好的。
看到图片之后,我们的上海同事立刻说:“啊这,这不是千张吗???”
浙江同事看了看:“这是百叶吧?”

我:“在我的老家专指牛百叶诶……!”

在你那里,谁是干豆腐、谁是豆腐干、谁是百叶、谁是千张?
07
以下文案请自动脑补《舌尖上的中国》背景音乐
其实,这些不仅仅是南北人民的差异,也包含着几代人当中时间与空间的流动。
语言和食物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变迁,碰撞,交流,诞生出各种各样的美食与烹饪方式。
在广袤无边的土地上,很多菜品食材都有不同,花开几朵,各表几枝。
上海朋友觉得咸菜雪菜酸菜的原材料都是雪里红,山东朋友觉得咸菜是所有腌制蔬菜,东北朋友觉得酸菜专指腌过的白菜。

第一次吃老坛酸菜牛肉面的时候,我反复看了那碗面的生产日期,确定不是过期食品之后,才明白这是南方与东北的区别。

潮州酸菜
不仅仅是蔬菜和菜品,水果也是一样。
福建室友斩钉截铁认为姑娘就是姑娘,指未出阁的女子;在爱旅游的海南同学说:“姑娘就是酸浆”;在XX福打过工的群友说那种小果子在超市叫“哥伦比亚龙珠果”,有时候也会叫灯笼果或者金灯果,贵得吓人。。

而在我家,这东西叫做
菇茑(niǎo)、
谷鸟er~
而且有两个品种,一种是黄色的,给朋友吃;一种是红色的,给仇人吃。


红色的谁吃谁知道
文明的浪漫与农业的发展,在人类的好奇心和物流的发展中交汇。不知不觉,越来越多南北美食能够朝发夕至,坐在家中就能呼之即来,躺在床上就能神游四海。
慢慢的,我们惊喜发现,原来故乡的食材在异乡另有他法,原来远方的做法跟自己的老家异曲同工。远隔千里之遥的人们,用锅铲和碗筷演奏着和而不同的味觉交响,共同为自然的美食献上赞歌。
“原来在你家这东西叫这个呀!”
“原来你们也吃这也呀!”
“原来你们用这个做这个!”
……
如此种种,交织成了我们的文化,我们的家乡。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如果有一天,你在东北的外卖软件看到"鸡蛋炒柿子",别害怕,那只是番茄炒蛋。

1条评分金币+13
chn001 金币 +13 鼓励一下 2022-01-24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