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1569053
-
- 注册时间2012-06-21
- 最后登录2025-01-21
- 在线时间10753小时
-
- 发帖114178
- 搜Ta的帖子
- 精华2
- 金币37659
- 道行18937
- 原创750
- 奖券354
- 斑龄0
- 道券27
- 获奖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UID: 1569053
- 发帖
- 114178
- 金币
- 37659
- 道行
- 18937
- 原创
- 750
- 奖券
- 354
- 斑龄
- 0
- 道券
- 27
- 获奖
- 0
- 座驾
-
- 设备
-
- 摄影级
-
在线时间: 10753(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1-21
|
—
本帖被 527801728 执行加亮操作(2022-05-19)
—
“四季看花花不老,一江春月是昆明。”01昆明,最憋屈的省会提起云南,有人会先想到 大理 ;有人会先想到 泸沽湖 ;有人会先想到 香格里拉 ;却少有人会提及云南的省会, 昆明 。一直以来,说起云南之光,昆明这个省会早就被各个强劲的美景地抢了风头。但在一部分人心里,或者是走遍了云南的人来说,一定也会为了昆明心动。为什么喜欢昆明?有个回答是这样的:“喜欢蓝天白云,喜欢四季不败的鲜花,喜欢菌子,喜欢温泉,喜欢海鸥,喜欢阳光下的一切。”南濒滇池,三面环山,年平均气温15℃,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地处南方,却少有阴雨天,常年保持晴朗。美丽的自然风光、灿烂的历史古迹、绚丽的民族风情,促使昆明跻身为全国十大旅游热点城市,首批进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 ,多次打败三亚、厦门等地,拿下“全国十大宜居城市” 榜首 。如果把云南各个市区比作一个大班级,昆明一定是班里那个长得不算最漂亮,但是永远穿的得体漂亮,说话做事都文文静静的姑娘。02昆明,四季看花花不老昆明还有个好听的名字, 春城 。而这个“春城”的美誉不是因为春城四季如春,而恰是因为在春城的每个季节里,都能发现“四季”的影子。一场春雨,敲开了沉睡的花苞。一夜之间,昆明就坠入了芬芳的花坛中,尽是浪漫。而最为著名的昆明春色,要属把路两边长得密密麻麻的 蓝花楹 了。要知道,蓝花楹已经在昆明生活了快40年,早已成为春季昆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到四月,再缤纷的昆明,也会被成片的紫色盖住风头。整个城市,都被裹进一张紫色的大网中。此时的昆明,是每年限定的蓝花楹味。教场中路、红锦路、北京路、滇池路、南屏街道、盘龙江......诺大的树冠,漫天的蓝色,温柔、浪漫,在此刻,浸透了每一个身在昆明的人的心窝。微风吹过,一场浪漫的紫色花雨如约而至,昆明的“雨”还真就这么特别。当然,春天作为花的主场,哪能少 得了云大的 海棠花 呢。这个时候的校园花香和书香交融在一起,更有味道。另一边,西华园 的海棠也开得正闹。“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霏霏月转廊”在苏轼的笔下,从来不吝惜对海棠花的溢美之词。什么算是夏的信号呢?去 郊野公园 看看吧。说不上惊艳的 绣球花 ,在这里开得简直太“放肆”了。没有茉莉花的芳香四溢,没有牡丹的华丽高贵,也没有兰花的清幽雅致,每朵花的花瓣不过四片,但“聚似满天星”,一朵朵饱满丰厚的绣球花是文艺的代表。此时,夏,来了。去大渔公园看看吧。明朗的 向日葵 一株株昂首挺胸,高高的杆仁顶着的圆圆的葵花,冲着太阳微微点头。一片黄澄澄,金灿灿,花盘上,唱的蜂,舞的蝶。千姿百态,妩媚动人。此时,夏,正盛。如果说,春夏有花,不是什么稀奇事,但是到秋冬时节才是昆明最丰富的季节。比那抹黄色更亮眼的,是大观楼芳香浓郁的 菊花 ,看似淡泊,又写满了繁华。是圆通山动物园随处可见的 冬樱 ,一抹粉红悄悄为昆明的冬日挂上了些许靓丽色彩。是黑龙潭孤芳自赏的 梅花 。每当冬天,万物枯竭,梅花依然独自傲然开放。到了春天,万物复苏,梅花却无声离去,会不会就是它打开了春天的大门。在别地被寒冷抹去的缤纷颜色,昆明依然绚丽多彩,永远明媚。难 怪那句话是这么说的:这世上,哪有姑娘能拒绝得了,永远温柔、浪漫、懂情调的昆明呢?03昆明,水是生命的延续在昆明,花与水是相互成就的昆明的灵气还在于大大小小的湖畔。其中, 「滇池」 是一定要来转转的。尤其是在冬季,不少海鸥也前来“游玩”。来到滇池的 「海埂大坝」 时, 眼睛为之一亮!不是因为别的, 就是因为这里的红嘴鸥太多了。有的在湖面上下起伏,随波逐流;有的在空中左右盘旋、展翅飞舞。你大可以和它们尽情互动,它们一点也不怕人,尤其当你手中有它们喜爱的食物时,这些个精灵没有丝毫的胆怯,争先恐后的围绕在你的身边翩翩起舞。和大家一起共享这个舒适的昆明。顺便,再来相邻的「大观公园」逛一逛吧。这可是昆明的招牌公园,不仅可以赏滇池的落日,而且根据季节还有不同的花可赏,郁金香、荷花、菊花...一波接着一波。大观楼的两幅长联,是一代人的回忆,当然,最喜人的还是海鸥呀,买来专门的饲料投喂,分外有趣。不管你喜不喜欢自然景观都会对「海洪湿地」一见钟情。在“昆明蓝”的映衬下,一排排水杉倒影映在水面上,说仙境,也不过如此吧。乘一叶小舟穿梭在整齐排列的杉林间,阳光从树叶的间隙中倾泻下来,湖面上被船只、船桨、落叶划过,只留下一片涟漪。不管是春夏的翠绿,还是秋冬的绯红,幽静又壮烈,永远是这里的基调。「翠湖」被昆明人誉为“城中美玉”是昆明市区最漂亮的公园之一。其实,这里曾是滇池中的一个湖湾,后因水位下降成为一汪清湖。从东南门进入公园,在东池塘旁边可以近距离观赏夏荷。唐堤两边的池塘里长满了睡莲,漂浮在湖面上,一副岁月静好的模样。往金鱼岛的路上开始热闹起来,大爷大妈三五成群在亭子里弹奏高歌,认识的不认识的都围成一个圈载歌载舞,这时公园更多了一份 人文气息 。04昆明,百变模样昆明,总是多变的。它总有你意想不到的一面。喜欢昆明的红土地。东川方圆近百里的区域,是云南最集中、最典型、最具特色的红土地。在蓝天白云衬托之下,「东川红土地」 的极具层次的彩色线条,总让人觉得美得太不真实。登高驻足,极目远眺,山峦起伏,五彩斑斓,你说它像是一幅画吧,它浓浓的生活气息好像差了点“高雅”的味道,但要说艺术氛围,这里堪称天花板。这时候才明白,什么叫艺术来源于生活。喜欢昆明的石林。你甚至可以说 「石林」 就是 “喀斯特地质地貌博物馆” 。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喀斯特形态都集中在这里,构成了一幅喀斯特地质地貌全景图。石林里共有5大区,如果要把石林都走遍的话要2、3天时间。大石林的石头壮美雄伟凛冽,而小石林的石头又是秀丽之景。喜欢昆明的溶洞。“地上看石林,地下游九乡。”在石林的盛名之下,九乡低调了许多。但见识过「九乡」的鬼斧神工后,无人不为这地球的华丽篇章惊叹。九乡的地底是个充满神秘的世界。奇形怪状的怪石、 深邃黑暗的峡谷、轰鸣直落的瀑布,神秘莫测又美轮美奂,宛如仙境一般。喜欢昆明的古镇。省博斜对面的「官渡古镇」,依附着宝象河,在不到1.5平方公里的面积内有唐、宋、元、明、清时期的五山、六寺、七阁、八庙等多处景观。这里俨然成了市民休闲放松的场所,每天都有很多人来这里唱歌、下棋、打牌,更多的人,还是没什么其他事,只是闲坐观赏。闹中取静,坐享平淡生活。或游荡在秀美的山水间,或穿梭于古城清幽的小巷里,又或仅仅是呆坐着感受这里弥漫着的云南古老神秘的气息......但不管哪一种,都让人很是喜欢。05昆明,慢到骨子里的生活工作再忙,生活琐碎再繁乱,昆明人也会抽出一些时间, 好好生活。春天,得空就要去赏花。不用刻意寻找, 但一定要记录下来。年轻人穿上花裙子去拍照,老年人在电话这头,发给异地的孩子,“看,又是一年春天了。”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去斗南花市买一束花吧。作为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鲜切花交易市场,这里囊括了各种品种的鲜花,不用花多少钱,就能淘到喜欢的花。于繁忙中寻找一方绿意,于繁杂中寻找一份静谧,有时候一点小情趣,也会让浮躁的心情变得安宁。追求浪漫的,在周末约上朋友,或是带上恋人,坐一坐昆明最大的摩天轮。年轻时的回忆,一下涌上心头,在上升到最高点时,整个春城闯进视线。偶尔也要来昆明老街逛逛。在老街的建筑群中,最古老的有近900年历史了,记载着这个城市发展与变革。看似在其中格格不入的咖啡店里面“躲”了各个年龄层的人,我想,这无疑不是亲近一个城市人文内涵最好的方式。慢生活的另一体现,就是精神生活也不能落下。去镶嵌在老街的老楼里的东方书店看看,这里每天都会有人静静地看书,悬挂的黑白照片、搭配陈设的老物件一下把时间往回推了几十年。傍晚的翠湖南路,特别受昆明人的偏爱。阳光一点也不热烈,但足够温暖,每个人都悠哉游哉的踏着缓慢的步调,这才是生活的频率。如果不想去一个脱离城市的地方,来昆明最好不过了,因为这个城市的各个角落都足够安逸。06昆明,爱吃又会吃也许因为云南太美了,总让人忽略 了这里的美食,昆明也是。早就听过一个玩笑话昆明人为了吃,是拼了命的,传说每个昆明人都有一个吃蘑菇中毒的朋友,这种说法可能略有夸张,但以此证明,昆明人爱吃,会吃,还真不是说说而已。这里的主食是米,但他们却喜欢把米做成不一样的形态。比如,“饵块”或“饵丝”。在昆明,随便拉住一位本地的居民,问他云南人早上一般吃什么,十有八九你会反复听到一个答案:饵块、饵丝。再比如,云南著名的米线。相比过桥米线,昆明人更爱小锅米线。单锅现煮,明火卷着锅气,让这碗看起来简单,吃起来特别醇厚的米线,变得特别不一般。除此之外,软烂的铜瓢牛肉、爆浆的石屏豆腐、还有汽锅鸡、炸洋芋、舂鸡脚、泡鲁达...不同文化的熏陶下,诞生出万变的食物风格。来到昆明,到了饭点,就留意着街边的小馆,哪里人多,就去哪里准没错。别在乎菜单多不多样, 也 别执念装修风格,不吃环境,只吃味道。昆明,美得比较清淡,只有留心的人才能发现这里处处是景。昆明人,汲取着彩云之南的灵气,脸上却写满闲适与淳朴。陌上花开,携一抹余香。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你,在下一次的云南之旅之时,会为昆明而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