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598阅读
  • 0回复

[数码讨论]文化数字化任重而道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6152
金币
1984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7
奖券
17275
斑龄
190
道券
10126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0018(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4-11-22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2-05-27
— 本帖被 兵马大元帅 执行锁定操作(2024-05-26) —
 1995年,美国学者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曾预测:“数字时代已势不可挡,无法逆转。人类无法阻止数字时代的前进,就像无法对抗大自然的力量。数字化的未来将超越人们最大胆的预测,数字化生存是人类要面临的最重要现实。”时至今日,数字化时代已然降临,它正撬动着诸多行业乃至整个社会变革的渐次展开。文化数字化自然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既是按计划、高质量完成2035年远景目标“建成文化强国”的必然战略选择,也是基于近年来文化数字化建设快速、活跃、全面、强势发展现状而做出的必要现实规划,可谓一份关乎国家文化数字化全局的战略部署。

  溯其发端,我国的文化数字化建设由来已久。《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文化数字化建设工程”,包含从文化资源数字化到文化生产数字化再到文化传播数字化,换言之要实行全面数字化。这意味着从地方实践到中央决策,由总体规划到逐层落地,我国文化数字化建设工程稳步前行。

  此后近十年里,我国文化数字化建设卓有成效。如文化资源数字化方面,中央财政分三次拨付资金支持中国唱片总公司对老唱片进行数字化修复,对20世纪20年代到90年代的约13万面唱片金属模板、4.5万盘磁带母版的录音及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文化生产数字化方面,国家于2014年支持数据库建设、2015年建设行业级平台、支持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项目301个。文化传播数字化方面,2012年,中央财政支持北京歌华开展“电视图书馆”试验,至2017年试验成果已推广9个省市,覆盖高清互动电视用户近5000万户。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面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次年,科技部会同中宣部等发布《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明确贯彻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强顶层设计,加快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

  多年悉心灌注,终将水到渠成。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着重强调未来须加快数字化发展,“建立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跨境传输和安全保护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推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扩大基础公共信息数据有序开放,建设国家数据统一共享开放平台。”在文化领域明确提出“两个数字化”: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和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这无疑标志着文化数字化已确立为国家战略。

  究其内容,我国的文化数字化战略整体推进,成绩固然可喜,但重任仍迫在眉睫。比如怎样更好地通过文化数字化建设提升维护国家文化安全能力?如何通过加强国家重大文化设施和文化项目建设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在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引领下,如何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意见》中都给出了分清阶段、全面覆盖、彼此关联的部署。

  以阶段性来说,《意见》立足前后相续、步步为营。其指出,到“十四五”时期末,要着力实现基本建成文化数字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基本贯通各类文化机构的数据中心、基本完成文化产业数字化布局、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提上新台阶和形成文化服务供给体系等五项近期目标;放眼2035年,则要实现建成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文化数字化生产力快速发展、中华文化全景呈现、中华文明数字化成果全民共享和中华文化数字化优秀创新成果享誉海内外等中长期任务。

  就整体性而言,《意见》强调综合施策,全程发力。其涵盖了中华文化数据库、国家文化专网、文化数据服务平台、数字化转型升级、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水平、文化产业数字化布局、文化数字化治理体系等领域,意在供给侧发力,激活各类文化资源且贯通各部门各行业,贯穿文化建设的全过程。

  从关联性上看,《意见》注重内外打通,彼此赋能。世界文明因互鉴而多姿多彩,文化数据因关联而增值赋能。以往文化建设所面临的一个问题,即各部门诸单位都藏“金砖”,却不能聚成“金山”,缺乏有机深度的关联融合。2021年,文旅部发布实施的《“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文化赋能”。可见,文化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间的跨界融合将更趋全面、广阔而深入,科技将助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全方位激发,文化与其他行业的融合将从内容、载体、形式等方面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理念等方面的融合拓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认为的,“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延伸了文化产业链,又集聚了大量创新人才,是朝阳产业,大有前途。”具体到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就应兼顾供给侧与需求侧,打通资源端、生产端、消费端和云端,从而构建起一套由国家主导的文化大数据体系,新被旧所融,旧因新而活,实现彼此所蕴含价值的极大化、“再发现”乃至聚合效应。

  观其影响,我国的文化数字化战略意义深远。有学者认为,当前的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犹如一场宣传文化全战线“大会战”,此喻可谓甚贴切。中华民族拥有着五千多载的文化资源,唯有通过持续推进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才能守护住数据安全“闸门”,从而保存完整的文化基因数据,保障国家文化数据安全;该战略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有效路径,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从而更好地揭示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同时,这也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坚实的战略支撑,为创新推进国际传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提供文化与科技动力。如上,正是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目标的题中应有之义。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