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889阅读
  • 2回复

[西游记]孙悟空大闹天宫背后 [8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天人地

UID: 1627269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292507
金币
32113
道行
39038
原创
108
奖券
30
斑龄
0
道券
3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3650(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9-03
最后登录: 2025-01-18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3-07-12
— 本帖被 zhdf 执行加亮操作(2023-11-13) —
《西游记》是一部大家爱读的书,而孙悟空的形象深入人心。要研究《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性格形象,实际上涉及到这样两个问题:一个是关于孙悟空性格形象的生活基础;一个是关于孙悟空性格形象的精神内涵。两部分内容互有相关,却不尽相同。前者着重于孙悟空性格形象的由来,也就是这部神话性的小说是根据什么现实背景创造出了孙悟空这样一个人物。


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孙悟空初生
《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所附版画
明刊本
我们通常见到的原型批评往往追溯到印度史诗中的啥奴曼或唐代传奇中的无支祈,这在说明孙悟空形象的缘起上,固然也不失为一种可供参考的研究,却并非决定性的。决定性的是孙悟空的艺术形象在现实生活中是如何形成的,也就是怎样来确认孙悟空形象在现实生活中的原型。下面就打算首先谈谈这个问题。
从菩提祖师谈起
探讨孙悟空性格形象的生活依据和现实基础,不妨先来看看小说中孙悟空是如何获得他的生活经验的。而这又得从他的师父菩提祖师谈起。孙悟空原是花果山中一块仙石变化而成的,他最初在花果山称王的时候,还是浑浑噩噩,天真未凿的,直到他在西牛贺洲拜师学道之后,才变得灵巧善变,成为我们心目中所熟悉的那个孙悟空。这个拜师学道的情节因此在孙悟空性格形象的形成过程中就显得十分重要。
孙悟空初到师父门下时,对于他自己和周围的世界所知甚少,所以当师父问他姓什么时,他回答说:“我无性,人若骂我,我也不恼;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陪个礼儿就罢了。一生无性。”倒也天真得有些可爱。而他的师父却老练成熟,说起话来拐弯抹角,于是两人就有以下这样一段关于学道的对话:
祖师道:“‘道’字门中有三百六十傍门,傍门皆有正果。不知你学那一门哩?”悟空道:“凭尊师意思。弟子倾心听从。”祖师道:“我教你个‘术’字门中之道,如何?”悟空道:“术门之道怎么说?”祖师道:“术字门中,乃是些请仙扶鸾,问卜揲蓍,能知趋吉避凶之理。”悟空道:“似这般可得长生么?”祖师遭:“不能!不能!”悟空道:“不学!不学!”
祖师又道:“教你‘流’字门中之道,如何?”悟空又问:“流字门中,是甚义理?”祖师道:“流字门中,乃是儒家、释家、道家、阴阳家、墨家、医家,或看经,或念佛,并朝真降圣之类。”悟空道:“似这般可得长生么?”祖师道:“若要长生,也似‘壁里安柱’。”悟空道:“师父,我是个老实人,不晓得打市语。怎么谓之‘壁里安柱’?”祖师道:“人家盖房,欲图坚固,将墙壁之间,立一顶柱,有日大厦将颓,他必朽矣。”悟空道:“据此说,也不长久。不学!不学!”
上面这段对话中的“打市语”正透露出菩提祖师身上的江湖习气。孙悟空的师父号称菩提祖师,取的是佛家的名字,可是又被人称作神仙,因此从打坐参禅到阴阳五行,似乎都在教习之列。但具体说来则无非就是三教九流,五花八门,采石炼丹、占卜算卦和预知吉凶的大杂烩,不过是些市井江湖上谋生的手段而已。


第二回“悟彻菩提真妙理”,孙悟空拜师
《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所附版画
明刊本
孙悟空的师父不仅会打市语,而且十分熟悉市井江湖上的世态人情。这里又有这样一段情节:孙悟空学得变化之术后,当众卖弄,一日惊动了师父,竟将地逐出门去。师父这样训斥孙悟空说:
“悟空,过来,我问你弄甚么精神,变甚么松树?这个工夫,可好在人前卖弄?假如你见别人有,必要求他。别人见你有,必然求你。你若畏祸,却要传他;若不传他,必然加害:你之性命又不可保。”
这些话听起来既无神仙家气味,也少佛家的色彩,说的正是市井江湖上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江湖上防身的手段。而这也就是他师父对他的最后忠告了。这修行学道之所,因此实际上就正是闯荡江湖的预科班。这只要再看看门徒们来这里究竟是为了什么,就更可以明白了。
小说中写到师父打算传授孙悟空“筋斗云”时说:“这朵云,捻着诀,念动真言,攒紧了拳,将身一抖,跳将起来,一筋斗就有十万八千里路哩!”于是“大众听说,一个个嘻嘻笑道:‘悟空造化!若会这个法儿,与人家当铺兵,送文书,递报单,不管那里都寻了饭吃!’”可见他们的修行学道,不过是想学点本事,将来好在衙门里谋个差事,在江湖上混碗饭吃。
《水浒传》中的戴宗在落草之前,曾为押牢节级,人称“神行太保”,也往往正是做着“送文书,递报单”一类的差事,他“赍书飞报紧急军情事”,“一日能行八百里”,岂不又正如这里学会了“筋斗云”便可与人家当铺兵吗?所以,孙悟空在涉世之前,便是在这样一个充满江湖气息的地方,从一个“打市语”的师父这里学得了他的本事,也获得了他最初的生活经验。而这就是孙悟空性格形象的一个起点。
天上人间
孙悟空既是从师于一位市井江湖上的师父,后来又何以会大闹天宫呢?
这所谓天上宫阙,还原到人间社会,也就是王公大臣们所在的京都,这乃是不言而喻的:那么,孙悟空的大闹天宫究竟是建立在怎样的生活基础之上的呢?这里首先需要弄清楚他是怎样闹的,是为什么闹的,我们还不妨把它与明清小说中所见到的大闹京都的一些故事对照起来看一看,或许更能够有助于得出问题的答案。

在《西游记》的前七回中,孙悟空两次造反,都是因为官小,先是被封了个“弼马温”,是个“未入流”的小宫,于是心中不满,便打回了花果山。后来封他个“齐天大圣”的称号,他也就“遂心满意,喜地欢天,在于天宫快乐,无挂无碍”。“闲时节会友游宫,交朋结义。见三清,称个‘老’字;逢四帝,道个‘陛下’。与那九曜星、五方将、二十八宿、四大天王、十二元辰、五方五老、普天星相、河汉群神,俱只以弟兄相待,彼此称呼,今日东游,明日西荡,云来云去,行踪不定”。好不快活。
不料王母娘娘设蟠桃盛会不曾请了他去,才明白这“齐天大圣”的名号其实也并没有被人放在眼里。这于是就有了大闹天宫的一场戏。他先是骗了老实巴交的赤脚大仙,并装作他的模样,往瑶池赴宴。接下来是用瞌睡虫弄倒了宫殿中的仙官道人,偷吃了筵席上盼仙酒和百味珍馐。大醉而归的路上,又误入兜率宫,趁着太上老君讲道的空子,偷吃了他的金丹。等到酒醒之后,才想到闯下了大祸,于是使了个隐身法,落荒而逃。



第五回“乱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宫诸神捉怪”
水岛尔保布绘图《绘本西游记》
1950年
因此,奉命捉拿孙悟空的九曜星,就这样宣布他大闹天宫的罪状:
“你这不知死话的弼马温,你犯了十恶之罪,先偷桃,后偷酒,搅乱了蟠桃大会,又窃了老君仙丹,又将御酒偷来此处享乐,你罪上加罪,岂不知之。”
有趣的是这里的几条罪状都离不开一个“偷”字。
孙悟空的造反固然都是凭藉了他超凡的武功,可是却并没有杀进天官,真正搅乱了天宫的不是他的武力,而是他神偷的伎俩和灵巧善变的手段。由此也不难见出,所谓大闹天宫,无非就是这样大闹一场罢了,既没有丝毫动摇天宫的统治,也没有任何政治目的,或什么安排与计划,一路上只是走到哪就偷到哪,而孙悟空偷吃了老君金丹酒醒之后,甚至还吓了自己一大跳,这哪里像是要取代玉皇大帝的样子呢?
就是在他做了齐天大圣以后,孙悟空也还是没有任何目的地闲逛,不知做些什么才好。以致终于不过是做了个看桃园的人,却也自得其乐。只是如果有谁小看了他,或轻视了他,那就忍不住要显显手段,大闹一场,如此而已。
这样一个大闹天宫的情节究竟说明了什幺问题呢?我们又不妨先来看看另外两篇小说。一篇是《喻世明言》中的《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另一篇是《七侠五义》中白玉堂闹东京的故事情节。前一篇小说,宋代罗烨的《醉翁谈录》已有著录,题作“赵正激恼京师”。元代也有《好儿赵正》的话本。
那么这个“激恼京师”的“好儿赵正”是个什么样人物呢?他原是一个市井神偷,曾经从师于宋四公,学了些偷盗行骗的功夫,他有手段,善变化,出没无常。青天白日下偷走了茶坊的金丝罐,黑天半夜里躲得过别人的暗算。有时候扮作女人,竞也惟妙惟肖。
就是这样一个人物,来到东京汴梁城,半夜里打个地洞,偷走了吴越王钱俶士库中的三万贯钱和一条暗花盘龙羊脂白玉带。东京府滕大尹得知此事,当即下令缉查,所谓“帝辇之下有这般贼人”,而赵正此后却当面戏弄了他,剪去了他佩戴的金鱼带挞尾。又伙同宋四公等人,制造骗局,致使负责缉查盗案的官员冤死于狱中,扰得东京府一时间沸沸扬扬,不得太平。


“宋四公大闹禁魂张”
冯梦龙编《古今小说》所附版画
日本内阁文库藏明刊本
至于《七侠五义》中的白玉堂闹东京,说的是陷空岛上的五位结拜兄弟,自称五鼠,其中锦毛鼠白玉堂最为出色。只因为南侠展昭在皇帝面前表演武艺,得到皇帝的赏识,被赐予“御猫”的称号,白玉堂不服,于是就闹到了东京。先是寄柬留刀,同南侠比武,进而又进了皇帝内苑,杀死太监总管,然后留诗题句,又盗取了黄金,闹得宫廷内外一片混乱和恐慌。从这两个故事中不难看出与孙悟空大闹天宫的相似之处。
首先,他们大闹京都也并没有什么政治上的目的和结果。赵正的激恼京师无非是到京城去施展本事,扰乱官府,赢得了一个好儿赵正的名头。小说中写到赵正连连得手之后,竟还自己投了一份状子给官府:
那状子上只写一只《西江月》曲儿,道是:“是术归于大海,闲汉总入京都。三都捉事马司徒,衫褙难为作主。盗了亲王玉带,剪除大尹金鱼。要知闲汉姓名无?小月傍边疋土。”
所谓“闲汉总入京都”,岂不正是因为闯荡京都好出名吗?白玉堂初到开封府时也正怀着同样的动机:
我既到了东京,何不到皇宫内走走,倘有机缘,略略施展施展。一来使当今知道我白玉堂;二来也显显我们陷空岛的人物;三来我做的事圣上知道,必交开封府。既交开封府,再没有不叫南侠出头的。那时我再设个计策,将他诓入陷空岛,奚落他一场:是猫儿捕了耗子,还是耗子咬了猫?纵然罪犯天条,斧钺加身,也不枉我白玉堂虚生一世。那怕从此倾生,也可以名传天下。
白玉堂为了“名传天下”,“那怕从此倾生”。而孙悟空的大闹天官,最后被压在五行山下,险些倾生,也同样是闹出了个响当当的名声,使得天官诸神到以后的各路妖魔都不能不怕他几分。总之,在闹京都这样的行动中,博取个好汉的名头乃是第一要紧的。而既是好汉,也就不能被人看不起。《宋四公大闹禁魂张》中,官府出榜缉拿赵正、宋四公等人,由于失主禁魂张的吝啬,只悬赏宋四公五百钱。赵正觉得要价太低,竟愤愤不平,这才决定大闹一场。小说中这样写道:
那时府前看榜的人山人海,宋四公也看了榜,去寻赵正来商议。赵正道:“可奈王遵、马翰,日前无怨,定要加添赏钱,缉获我们;又可奈张员外悭吝,别的都出一千贯,偏你只出五百贯,把我们看得恁贱!我们如何去蒿恼他一番,才出得气。”
而《西游记》写到孙悟空从天官打回花果山时:
一群猴都来叩头,迎接进洞天深处,请猴王高登宝位,一壁厢办酒接风。都道:“恭喜大王,上界去十数年,想必得意荣归也?”……“请问大王,官居何职?”猴王摇手道:“不好说!不好说!活活的羞杀人!那玉帝不会用人,他见老孙这般模样,封我做个甚么‘弼马温’,原来是与他养马,未入流品之类,我初到任时不知,只在御马监中顽耍。及今日问我同寮,始知是这等卑贱。老孙心中大恼,推倒席面,不受官衔,因此走下来了。”
这样一些心理活动为我们解释大闹天官的根本动机提供了现实依据。
其次,赵正的大闹开封府,主要是凭藉着骗与偷的手段;白玉堂闹东京,则主要是靠了他的功夫和武力。前者是市井神偷,后者则更多一些江湖好汉的习气。而这二者便都集中在孙悟空一人身上,这在《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就已经是如此了。在大闹天宫这场戏中,功夫和武力是他的后盾,而大显身手的是神偷的伎俩和灵巧变化的手段。这些手段和方式上的特点显然也就可以从市井神偷、江胡好汉大闹京都的行为中得到说明。


“宋四公大闹禁魂张”
冯梦龙编《古今小说》所附版画
日本内阁文库藏明刊本
其三,孙悟空大闹天宫,是单枪匹马的单干户,而仅仅将这一点理解成为神话的夸张,是不够的。赵正和白玉堂都并非神话人物,却也是凭藉着一两个人的力量大闹京都的。这就是一个切实的印证。过去有人曾把它与农民起义相提并论,混为一谈,岂不是未免相去太远了吗?
通过上面这些比较,可见孙悟空的大闹天官,从手段、方式到目的和结果,都与赵正激恼京师及白玉堂闹东京十分近似。这就说明这样一个大闹天宫的形象原是以市民心目中的英雄好汉为生活依据的。将孙悟空还原到民间传奇中来,便是与市井神偷和江湖好汉有着更多的相似之处。

为了从具体的细节上确认这一点,我们不妨再将孙悟空的形象同《二刻拍案惊奇》里《神偷寄兴一枝梅》中的神偷懒龙的形象做一具体的比较。孙悟空本是想象中的人物,懒龙则出现在写实的小说中,二者之间并不相干。而在这种情形下,孙悟空与懒龙在形象细节上的大量相似之处便具有更为普遍的意义和更为充分的说服力,因为它揭示出小说的共同的生活基础。
《西游记》中描写孙悟空,尽管有着一身武艺,却并非身高马大,膀阔腰圆,而是干瘪瘦小,一副瘦猴的模样。所以,西行途中妖怪首次与他交手,都不曾把他放在眼里,小说写黄风怪出来应战:
(他)厉声高叫道:“那个是孙行者?”这行者脚躧着虎怪的皮囊,手执着如意的铁棒,答道:“你孙外公在此,送出我师父来。”那怪仔细观看,见行者身躯鄙猥,面容羸瘦,不满四尺。笑道:“可怜!可怜!我只道是怎么样扳翻不倒的好汉,原来是这般一个骷髅的病鬼。”
小说第三十一回写到孙悟空见到黄袍怪抢来的公主,说要拿住黄袍怪,替她另觅佳偶,那公主也表示不信,说:
“和尚啊,你莫要寻死。昨日你两个师弟,那样好汉,也不曾打得过我黄袍郎。你这般一个筋多骨少的瘦鬼,一似个螃蟹模样,骨头都长在外面,有甚本事,你敢说拿妖魔之话?”行者笑道:“你原来没眼色,认不得人。俗语云:‘尿泡虽大无斤两,秤砣虽小压千斤。’他们相貌,空大无用:走路抗风,穿衣费布,种火心空,顶门腰软,吃食无功。咱老孙小自小,筋节。”
而《神偷寄兴一枝梅》中所写的神偷懒龙在这一点上正与他相似。小说中说他“身材小巧,胆气壮猛,心机灵变,度量慨慷”。“柔若无骨,轻若御风”。又说他“玳瑁梁间,鸳鸯楼下,绣屏之内,画阁之中,缩做刺猬一团,没一处不是他睡场”。而孙悟空不是也曾经变成二寸长的小人睡在树上吗?


“神偷寄兴一枝梅”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所附版画
明崇祯五年尚友堂刊本
《神偷寄兴一枝梅》中又记了懒龙的两位同行,一位是芦茄茄,“骨瘦如青芦枝,探丸白于最胜”。一位是刺毛鹰,“见人辄隐伏,形如虿范,能宿梁壁上”,可见这身材瘦小灵巧又正是他们的长处,懒龙和孙悟空因此都可以几天不吃不睡,懒龙“夜间可以连宵不睡,日间可以连睡几日,不茶不饭,象陈抟一般。有时放量一吃,酒数斗,饭数升,不够一饱;有时不吃起来,但动几日不饿”。小说又写到懒龙变化不测的手段:“随机应变,看景生情。撮口则为鸡犬狸鼠之声,拍手则作箫鼓弦索之弄。饮啄有方,律吕相应。无弗酷肖,可使乱真。”又说他“鞋底中用稻草灰作衬,走步绝无声响。与人相扑,掉臂往来,倏忽如风”。
读过《西游记》的读者,都不难发现这些描写基本上适用于孙悟空的形象。孙悟空曾经使用过隐身术,后来更多的变成苍蝇、蛾子,往来倏忽,难以觉察,也是极尽敏捷变化之妙。而追本寻源,岂不正与懒龙同类?孙悟空的七十二般变化,尽管加进了神化的色彩,实际上却也多是从市井神偷一类的以假乱真的手段演化而成的。
这类描写在“三言”“二拍”中屡见不鲜,比如在《宋四公大闹禁魂张》中,赵正就曾化装成卖唱的女子,甚至骗过了他的师父宋四公。而神偷懒龙也曾在南京街上扮过卖卦的盲人,后来又扮作张指挥,骗走了他的红嘴绿鹦哥。小说中是这样描写的:
懒龙走在指挥书房屋脊上,挖开椽子,溜将下来。只见衣架上有一件沉香潞绸披风,几上有一顶华阳巾,壁上挂一盏小行灯,上写着“苏州卫堂”四字。懒龙心思有计,登时把衣巾来穿戴了,袖中拿出火种,吹起烛煤,点了行灯,提在手里,装着老张指挥,声音步履,仪容气度,无一不像。走到中堂壁门边,把门騞然开了。远远放下行灯,踱出廊檐下来。此时月色朦胧,天光昏惨,两个军人大盹小盹,方在困倦之际。懒龙轻轻剔他一下道:“天色渐明,不必守了,出去罢。”一头说,一头伸手去提了鹦哥锁镫,望中门里面摇摆了进去。
懒龙与张指挥仅一面之交,竟装扮得如此惟妙惟肖,已近似于孙悟空的变化不测和以假乱真了。孙悟空变作金池长老,赶赴黑风怪的“佛衣会”,也是凭着记忆装扮的。所谓“老孙还记得他的模样,等我就变做那和尚,往他洞里走走。好大圣,念动咒语,迎着风一变,果然就象那老和尚一般”。
这里惟一的不同,就是孙悟空会念咒语,多了一些神异成分,然而变化的技巧却也并不因此就十全十美了。例如孙悟空能够变作金角大仙和银角大仙的母亲,固然已是技高一筹,可是也并非没有破绽,至少他的猴尾巴就没能瞒过猪八戒的眼睛,而他笑的时候,也往往不免要现出本来的嘴脸。可见,尽管孙悟空是一个神化过的人物,可是他化装变化的手段实与懒龙属于同一路数而并没有脱离开这个生活中的原型。
当然,灵巧变化主要还是为着偷盗与行骗的方便,懒龙因此主要是以神偷的手段而闻名的,而在这一点上,孙悟空也正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西游记》第五十一回,写到孙悟空和哪吒太子等一同对付独角兕大王,无奈魔王有一圈子,只往上一抛,便能将人连同兵器一同收进去。
行者道:“魔王好治,只是圈子难降。”火德与水伯道:“若还取胜,除非得了他那宝贝,然后可擒。”行者道:“他那宝贝如何可得?只除是偷去来。”邓、张二公笑道:“若要行偷礼,除大圣再无能者。想当年大闹天宫时,偷御酒,偷蟠桃,偷龙肝、凤髓及老君之丹,那是何等手段!今日正该拿此处用也。”
孙悟空当年大闹天宫时,即是以善偷出名的。此后,经火焰山,骗去芭蕉扇;到五庄观,偷吃人参果;遇金角大仙和银角大仙,又连偷带骗,弄走了他的五件宝贝。《西游记》第二十四回写孙悟空在五庄观偷打人参果,不曾想那果子掉下树来,便寂然不见了。他于是念动咒语,唤出了花园土地神,训斥他说:

1条评分金币+15
zhdf 金币 +15 辛苦了,感谢您无私奉献的精神! 2023-07-13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天人地
在线hanxiao129

UID: 612181


发帖
10086
金币
548
道行
1896
原创
2
奖券
1061
斑龄
0
道券
37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418(小时)
注册时间: 2009-01-14
最后登录: 2025-01-18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3-07-13
西游记本身成熟很晚,和别的书演绎是一样的
1条评分金币+2
zhdf 金币 +2 - 2023-07-31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离线coolchick

UID: 860975


发帖
11416
金币
9
道行
1348
原创
1
奖券
0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5128(小时)
注册时间: 2010-05-11
最后登录: 2025-01-11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23-07-25
这个放到今天也就农民工讨薪案例而已吧
1条评分金币+2
zhdf 金币 +2 - 2023-07-31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