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林黛玉的财产问题,历来分成两派。
一方说林黛玉是寄人篱下一无所有的孤女。证明就是黛玉在第四十五回亲口说自己不像宝钗,有房有地有买卖,自己是一无所有,原是无依无靠投奔来的。
貌似有理。
另一派说林家四世列侯,一代钦点巡盐御史,属于既富且贵之家,怎么可能一无所有,况贾敏嫁妆丰厚,林如海极爱女儿黛玉,怎么可能不为她的将来终身做打算?而且林如海也不是突然去世的,他有充足的时间为女儿尽可能的打理好身后的一切。
符合人情事理。
小说里多处暗写,证明林黛玉绝不是一无所有的孤女,而是一个家私丰厚的真正的千金小姐。
这是贾府成例,或者说是国公府一贯作风。除此,相比别的小姐,黛玉还有另一份收入。《红楼梦》第二十六回,怡红院的小丫鬟佳蕙跑腿去潇湘馆给林黛玉送茶叶,恰巧碰上了老太太派人给林姑娘送钱来,黛玉正给她屋里的丫头婆子分呢。佳蕙有造化碰上了,黛玉随手抓了两把赏这个平时捞不着什么好差使的小丫头。
老太太为什么要给林黛玉送钱?除了林黛玉,她还有没有给宝玉或其它孙女送钱?
贾府里所有的主子凡事都有定例,包括吃穿用度、零花钱,以探春为例,除了家族正常供给,她自已想买点工艺品或是字画古董,是需要攒钱的,比如第二十八回她说这几个月自己又攒了几吊钱,让宝玉到街市上帮她淘弄这些东西。
林黛玉显然从来不考虑这等小事,老太太每月单另给她送钱,大概率是林黛玉以及屋里的下人们的使费,都是贾母负责的。更进一步讲,林如海提前布局,早已将林家财产转移至荣国府作为女儿黛玉今后的嫁妆,这部分财产是由贾母负责的。
林如海在夫人贾敏去世后,他明确表示了自己己过半百,无续娶之意,没有儿子的林家意味着到林如海,这就算是绝户了。这在古人,尤其是钟鸣鼎食的贵族之家,是今天的人们想像不到的悲剧,尽管林如海自感生子无望,但林家有旁支远族,他完全可以过继一个儿子继承香火,这种做法是很正常的。但林如海没有这么做,唯一的解释是,他要趁自己还硬朗时,为唯一的女儿多做打算,尽可能多的将林家财产变作黛玉的嫁妆。林如海转移财产的举动至少有两次。
第一次:送女入都
贾敏早逝,贾母考虑外孙女无人依傍教育,派男女船只来接黛玉入都,但林如海又做出一个举动,就是委派女儿的老师贾雨村护送黛玉,做为回报,林家出钱并调动关系帮忙贾雨村官复原职,在贾雨村身上,林家的花费是以千两为计算单位的,难道贾雨村在林家做一年家庭教师,就值得林家如此付出吗?
当然不会,贾雨村有两大要务:
一是护送林黛玉安全入都;
二是周全好林黛玉随身携带的财富。
黛玉为什么只随身带了年幼的雪雁和自己的奶妈王嬷嬷?一为低调,不惹人注意;二是对内里知晓的人越少越好,还要绝对忠诚;三是有贾雨村,还有贾府人等,林家没有必要去那么多人。
在读者看来,贾雨村真是好好利用了林家和贾家,其实细分析,林如海用人才最精准,和女儿的安全和将来相比,给贾雨村付出的不过是林家轻松就可以做到的,这个考量才是真正深谋远虑。
第二次:林如海的临终安排
林如海病重,急召女儿回家,一为临终最后和女儿生活一段时日,二为尽最大能力为女儿转移财产。
既然林如海对自己的香火彻底绝了念头,他唯一的牵挂和筹谋只为一个人,就是女儿黛玉,古往今来,做父母的概莫如是。就在黛玉离开姑苏的这几年里,谁能保证林如海不在逐步处理林家的家产,慢慢向荣国府转移呢?万一他突然倒下,林家的不动产黛玉是肯定继承不了的,只会由林家旁支接收。
贾琏护送黛玉回南,处理完林如海的后事,这里曹雪芹写了三句话:
一是诸事停妥,这个妥当,至少是站在林黛玉立场上说的;
二是黛玉带回荣国府很多书,古人的书和今天的书概念完全不一样,书对于古人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林黛玉妥妥当当、大大方方的带进贾府,证明林家的人无人阻拦;
三是这里又一次出现了贾雨村的身影。贾雨村彼时是金陵地界的一方行政大员,有贾雨村保驾,就算贾琏处置林家的府邸土地,林家的族人也绝不敢放一个屁。
林黛玉绝对是家私丰厚之人,只不过,财产由贾府代管而己。贾母每月给一些零花钱给外孙女,不为别的,不过是让外孙女手头宽裕,黛玉动不动拿几百线赏赐下人,实属九牛一毛,不足为道了。
林黛玉进贾府,带来了大笔的财富,最后贾府依然陷入了经济危机,证明贾府早就将黛玉的财产挪用了,挪用就挪用,如果早早的完成了宝黛亲事,黛玉也不必日日忧心,天天垂泪了。贪了林家的财,还惦记着“金玉良缘”,欺负一个孤女,荣国府的这一手实在上不得台面,尽显丑陋伎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