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52阅读
  • 1回复

[猎奇]叹为观止:古代外国历史上的海禁政策 [23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天人地

UID: 1627269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281144
金币
54851
道行
36950
原创
106
奖券
39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1937(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9-03
最后登录: 2024-11-24
— 本帖被 xgch 执行加亮操作(2024-04-23) —




曾几何时,海禁政策被认为是中国历史进程的专属。除最为严重的明清两朝外,更早之前的隋朝与元朝同样奉行过类似措施。不仅限制住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还对造船、外贸等领域有过深刻锤击。
然而,海禁政策绝非只属于东亚,在世界其他地都偶有发生。这里就挑出最具代表性的三个案例,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此类管制措施。



来自罗马的债务紧箍咒



斯巴达人占领雅典后 就曾要求限制战船数量
事实上,即便非常依赖航运贸易的地中海水域,一样出现过类似海禁的严厉政策。只不过多为敌国强加,属于胜利者故意削弱失败方的惩罚手段之一。例如公元前404年,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的遭至惨败,不得不向宿敌斯巴达认怂。随后为满足对方要求,不仅拆除了城墙等防御设施,还只被允许保留12艘战舰。公元前201年,类似的命运落到迦太基头上。他们因输掉第二次布匿战争,不得不被罗马解除武装,且只能象征性的保留10艘战舰。

第三次布匿战争前 迦太基海军已遭罗马的政策消灭
不过,上述案例的持续时间并不算长。斯巴达在赢得伯罗奔尼撒战争后,又陷入波斯帝国与其他希腊城邦的联手绞杀。本应低调的雅典重获新生,再度发展为地区内的重要海上力量。罗马则在第二次布匿战争后,出于对迦太基商业复兴的恐惧而主动发起第三次进攻。最后将北非沿岸据为己有,自然不再需要关注对方是否乖乖履约。更为重要的是,雅典与迦太基虽裁撤舰队,却没有被限制住民间贸易,所以很难被归入海禁范畴。

《阿帕米亚条约》将塞琉古帝国限制在托罗斯山脉以南
相比之下,罗马人对东方大国塞琉古的限制,应该更符合狭义海禁概念。公元前188年,由于马格尼西亚战役的惨败,国王安条克三世同意签署《阿帕米亚条约》。根据其规定,这个以叙利亚为核心的希腊化王朝,不得不放小亚细亚半岛的多数领地。双方还以托罗斯山脉为隔绝线,甚至不能越界招募雇佣兵或安置流亡者。此外,具有很强威慑力的战象要全部退役,而海军规模不能超过12艘。另有非常细致且苛刻的人质条款,以及高达15000塔兰特的白银赔款(相当于21世纪初的97500000美元)。

曾与罗马争雄的塞琉古舰队 被限制到只有12艘船
此后,塞琉古依然存在有较长一段时间。但因为被强制套上的海禁政策,再无可能重整旗鼓。首先是每年都要分期支付的巨额赔款,让帝国不得不对包括外贸在内的生产活动课以重税。只能不断降低银币成色,希望靠这种温和通胀来稀释债务,但也使自身的信用体系大打折扣。接着,联通东西方贸易的商团开始调整路线,尽可能避免少从其境内通过。众多敌对势力亦蠢蠢欲动,使用海盗劫掠、减税揽客等方式争夺商业份额。若安条克的统治者想扭转颓势,就必须冒风险增加海军军备,进而引来罗马人的威胁和干涉。

罗马的海禁+债务陷阱 让塞琉古帝国迅速没落
公元前162年,由于安条克五世的朝臣计划悄悄扩军,罗马当局派督察组前往叙利亚各地展开巡回检查。年轻的国王不敢反抗,许多新造好的战舰被凿沉在港湾内,刚完成训练的大象则被直接挑断脚筋。结果,叙利亚地区的商业持续疲软,而包括黎巴嫩、犹太和乞里西亚在内的外省都开始出现分离主义倾向。直至帝国灭亡前夕,各路不满外交软弱的地方派还在相互攻伐。

安条克四世曾将剩下的海军产能转移至波斯湾
当然,塞琉古的统治者们也曾想过补救措施。譬如能力较强的安条克四世,曾有机会征服埃及,用自己扶持的傀儡充当代理人。不料遭罗马人勒令收手,被迫在走出地上画的一个圈后宣布撤军。接着,他有条不紊的将舰队基地搬迁至东部,借机回避罗马人的可怕海禁。奈何基于前面讲到的客观因素,这些分布于波斯湾水域的基地也很难发挥决定性作用。甚至为满足地方利益,更倾向于投靠帕提亚帝国,进一步加速叙利亚当局的彻底垮台。

罗马人的债务紧箍咒 终究将塞琉古帝国锁死



来自开罗的海防拆迁令



西方历史上最严格的海禁 由马穆鲁克埃及推出
罗马施于塞琉古的限制政策毕竟是外来影响,这与东方世界的主动隔绝有很大区别。但到中世纪时期,更为纯粹的海禁政策竟重返叙利亚。只不过这次的顶层设计师非欧洲入侵者,而是来自埃及的马穆鲁克王朝。他们在13世纪异军突起,成为将基督教十字军赶出圣地的中流砥柱,也是抵御蒙古帝国西征的主心骨。故而推出可能是西方历史上最为严格的海禁政策。

马穆鲁克的海禁政策 由创始人拜巴尔斯制定
早在王朝建立之初,大名鼎鼎的拜巴尔斯就做出决断,要以物力手段同步解决十字军和蒙古问题。同时,叙利亚地方派依然选择效忠于前朝阿尤布家族,让刚刚控制开罗和亚历山大港的苏丹下不来台。因此,马穆鲁克时代的海禁具有三重必要性。其一是阻断基督教势力的反攻倒算,其二则要削弱本地派系的经济实力,其三是集中力量防御东部边界。

马穆鲁克的海禁 首要目的是防止十字军反扑
正因如此,来自埃及的奴隶军团每攻克一座城池,都会将之拆除或整体性向内陆搬迁3公里。其中就有较晚陷落的的黎波里,以及由十字军坚守到最后的阿克。原先的巴勒斯坦、黎巴嫩和叙利亚沿岸,散布着许多大小不一的港口。结果在1260-91的短短三十年间,先后失去了阿斯卡隆、海法、凯撒利亚、提尔、西顿等古代商业重镇。最具规模的贝鲁特虽幸免于难,却不得不到环境恶劣的黎巴嫩山上重新建造。而且和更靠内陆的圣城耶路撒冷一样,禁止拥有拱卫自身的城墙。许多居民流离失所,正好被征调去幼发拉底河畔,沦为一些列驻军要塞的生产附庸。

海禁背景下 只有亚历山大和贝鲁特被允许开展外贸
这并不意味着开罗当局会放弃外贸。相反,历任马穆鲁克苏丹都深知做生意来钱快,很早就同威尼斯、热那亚、比萨、那不勒斯和阿拉贡西班牙签订通商协议。但本着“利出一孔”原则,这些买卖往往需要限制于固定场所,非常类似于后来明清两朝的市舶司制度。譬如埃及本土的亚历山大港,以及搬迁后仍负有盛名的贝鲁特。前者背靠整个尼罗河流域与王朝京畿重地,即便遭到外海突袭也能很快恢复秩序。后者由于没有城墙,又孤悬于内陆荒漠地带,所以被海上入侵者夺取都难以长期据有。其次,还有尼罗河三角洲东侧的埃米尔塔,以及西奈半岛上的苏伊士等附属口岸。她们主要用于接待穆斯林的短距航行,不会对两大商业中心构成冲击。

造访大马士革的威尼斯使团
作为负面效应,马穆鲁克王朝的海军力量相对疲软,不利于进一步开疆拓土。当时,残存的十字军势力依然盘踞塞浦路斯和罗德岛,不断对埃及至叙利亚南部水域发起进攻。他们劫掠过亚历山大,也短暂降服过贝鲁特,都给开罗方面造成严重困扰。稍后更是全力增援乞里西亚的亚美尼亚人,阻断这个穆斯林大帝国的北上通道。数位苏丹曾多次下令组建舰队,却多半会由于危机解除而中道崩殂。公元1426年,由于船舵产能严重不足,只能用尼罗河上的驳船运送部队出海。公元1444年,他们又为凑出85艘战舰而耗时过多,丧失对医院骑士团的突袭保密性。公元1514年,马穆鲁克人计划派战舰去印度增援穆斯林兄弟,却必须靠土耳其竞争者提供木材、武器和专业水手,乃至招募威尼斯和西班牙士兵助阵。结果自然是一败涂地,彻底将海上丝绸之路的收入拱手相让于葡萄牙。

海禁严重削弱造船业 让马穆鲁克经常凑不出作战舰队
更为讽刺的是,原计划用于拱卫东部边界的要塞城市群,从未靠牺牲沿海的转移支付而发展起来。受限于叙利亚本地的商业凋敝和财政困境,既无法在15世纪阻挡中亚之王帖木儿,也没能在16世纪拦住攻灭自己的奥斯曼土耳其。可见海禁策略的短视性与危害性,几乎是为一时的谋利断送所有人的未来。

积贫积弱的马穆鲁克 最后亡于奥斯曼土耳其之手



来自爪哇的封港毁船计



爪哇的马塔兰苏丹国 同样搞过毁灭性海禁
有意思的是,不仅塞琉古、马穆鲁克这类陆上帝国有海禁案例,连身处南洋腹地的爪哇人都搞过封港与毁船。历史上,爪哇向来是海盗或群岛帝国的培养皿,也是相当发达的区域造船中心。其外溢人口的活动范围之广,不但辐射苏门答腊、马来亚、婆罗洲、苏拉威西和菲律宾,甚至会波及越南和广东。仅在相对繁华的北部沿岸,就坐落在万丹、德马克等贸易城邦。

马塔兰苏丹国 起源于爪哇的内陆山区
可惜,拥有如此纵深的硕大岛屿,同样会诞生大陆性强于海洋性的内陆势力。尤其是在16-17世纪之交,原本较为开化、文明的沿海区域,在葡萄牙与荷兰势力的连番打压下日渐式微。这让中部山区的马塔兰苏丹国获得机会,开始对富庶的邻居们施以逆向征服。很多时候,他们并不是靠自己获得决定性胜利,而是借用西方人的军事行动搭便车。故而对暂时臣服的港口群缺乏控制,也容易因扭曲心态而表现的自惭形秽。

阿曼库拉特一世就对沿海的港口城市非常不满
公元1646年,臭名昭著的阿曼库拉特一世成为马塔兰国王。由于其父亲曾与荷兰人并肩作战,便允许东印度公司到内陆开设商站。作为交换条件,这个内陆国家被允许同其他外岛势力进行贸易,等于是将沿海的中间商们剔除出去。正因如此,这对土洋结合的联盟开始整顿岛内秩序,不断从两个方向上侵吞邻国的祖传领地。不仅容易招致强烈不满,还为日后的彻底翻脸埋下严重隐患。

阿曼库拉特二世 主要靠沿海城邦支持
公元1661-65年间,原为王位继承人的阿曼库拉特二世因身份受兄弟威胁,公开向自己的父亲发起叛乱。随即获得沿海各港口城市支持,瞬间具备同内陆派掰手腕的实力。阿曼库拉特一世自知很难搞定问题,将胜利希望完全寄托于荷兰人身上。于是,借助东印度公司的舰队实力,重新逼迫各城邦乖乖就范。五年后,类似危机又在东爪哇爆发。老国王仍旧面临儿子的挑衅,以及一众沿海势力的反攻倒算。甚至在最危机关头,连相对安全的都城都陷于敌手。最后还是要向荷兰人借兵,才勉为其难的稳住阵脚。

马塔兰苏丹国的扩张 离不开荷兰东印度公司帮忙
在此期间,阿曼库拉特一世对北部的港口城市恨之入骨,寄出毁灭性的海禁措施。其政策包括拆除定居点、早晨船只,以及长时间封闭港口,只为防止他们有能力参加叛乱。受此影响,爪哇本土的造船业一落千丈。曾让西方人赞叹不已的巨型迪昂帆船几乎销声匿迹,而有幸能坚守祖业的工匠纷纷转投东印度公司麾下。至此,荷兰人的巴达维亚成为全岛最大的商业中心,等于是借土人之手摧毁了本土竞争者。

传统的迪昂帆船 就是因为海禁而基本销声匿迹
不过,两位国王并不会为此有任何触动。毕竟,只要自己的独到地位能在内陆稳固,将港口全出卖给荷兰人都相当划算。尤其是阿曼库拉特二世,早先靠沿海城邦支持斗争,后来又与从事走私的叛乱者结盟。一旦轮到自己上位,便立刻捡起父亲的老战略,屁颠屁颠的同东印度公司结盟。所谓权力大于经济,在其身上表现的格外明显,余下的什么产业发展都不过是缥缈浮云。

荷兰人成为爪哇搞海禁政策的最大赢家



总结



海禁从不是中国历史的专属
显然,海禁政策从不是中国历史的专属。无论古典时代的希腊罗马,还是中世纪的穆斯林霸主,亦或南洋的造船业中心,都可能基于特殊目的而出现趋同封禁。其中自有外来征服者的野心影响,也包括被动防御方的主动放弃。唯有不可动摇的权力贯穿始终,几乎凌驾于任何战略、利益和福祉。
唯一值得关心的是,没有任何区域的海禁策略能持之以恒,也不会有任何地方的封闭会获得永恒......
1条评分金币+35
xgch 金币 +35 辛苦了,感谢您无私奉献的精神! 04-23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天人地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03122
金币
1096143
道行
1951
原创
2163
奖券
2124
斑龄
28
道券
567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4774(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4-11-24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4-23
"叹为观止"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某事物精彩、精美到让人赞叹不已的程度。然而,当我们谈论古代外国历史上的海禁政策时,这可能并不是一个合适的描述,因为海禁政策在许多情况下是出于国家安全或经济控制的考虑而实施的限制措施,它们往往带有负面后果,比如限制贸易、阻碍海上探险和科技发展等。

以下是一些历史上实施海禁政策的例子:

1. 中国的海禁政策:中国历史上多次实行海禁,尤其是在明朝时期(1368-1644年)。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间就曾发布“片板不得下海”的禁令,禁止私人船只出海,以防止人民与海盗勾结或逃亡海外。后来的明成祖朱棣也实行了类似的政策,以巩固中央集权和控制对外贸易。

2. 日本的海禁政策:日本的海禁主要发生在战国时代末期至江户时代初期(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由德川幕府实施。这一政策被称为“锁国”(sakoku),目的是防止基督教传播和外国势力干涉内政,同时也为了控制国内的贸易和加强封建统治。

3. 印度洋地区的海禁:在印度洋周边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如印度、波斯和阿拉伯地区,历史上也有过限制海上活动的政策和法规,主要是出于对海上贸易和外国影响的控制考虑。

这些海禁政策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限制了地区间的贸易交流、影响了航海技术和海上探险的发展,以及导致了一些意想不到的社会和经济后果。例如,中国的海禁政策可能促进了走私贸易和海盗活动的增加,而日本的锁国政策则使得西方科技和思想在进入日本方面变得极为有限,直到19世纪中期的开国。

因此,当我们回顾这些历史上的海禁政策时,我们可能会感到惊讶或惋惜,而不是赞叹。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国家和政权对于外部世界的恐惧和不信任,以及对于控制和隔离的强烈愿望。

以下是关于海禁政策的一些具体案例和详细信息:

1. 中国的海禁政策:
在中国历史上,海禁政策最著名的是在明清两朝实行。明朝初期,朱元璋为了防止沿海居民与倭寇勾结,实行了海禁。明朝的海禁政策时松时紧,最严格的时期是嘉靖年间,由于嘉靖皇帝对海防的担忧,实施了长达几十年的严格海禁。清朝的海禁政策主要在乾隆年间,为了防止台湾的反清势力与大陆的联系,清政府禁止沿海居民出海贸易。

海禁政策对中国的影响是深远的,它阻碍了中国与外界的贸易交流,抑制了航海技术的发展,导致中国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地位下降。同时,海禁政策也加剧了沿海地区的贫困和社会不稳定,促进了走私和海盗行为的增加。

2. 其他国家的海禁政策:
除了中国,其他国家也有实行海禁政策的情况。例如,古罗马帝国在征服迦太基后,为了防止迦太基重新崛起,将其海军解散,并限制其只能保留少量船只。这是为了防止迦太基对外扩张和保护罗马在地中海的霸权。

另外,中世纪的威尼斯和热那亚两个海洋共和国,在相互竞争过程中,也会对对方实行海禁或者海上封锁。例如,在13世纪的威尼斯和热那亚的战争中,双方都会试图切断对方的海上贸易路线,以此来削弱对方的经济和军事力量。

在近代,英国在拿破仑战争期间,实行了“大陆封锁”政策,禁止欧洲大陆与法国的贸易,这是另一种形式的海禁。这个政策虽然对法国经济造成了打击,但也引起了其他国家特别是德国的不满,加剧了欧洲各国之间的矛盾。

总的来说,海禁政策无论在哪个国家实行,都会对国家的经济、外交、军事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1条评分金币+18
xgch 金币 +18 回复认真,加分鼓励 04-23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