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4年6月份的一天,天还没亮,海南长臂猿监测队的周副队长就带上了干粮来到了热带雨林。
他打着手电筒往前走,想要在热带雨林里面找到一种长臂猿。
因为这些长臂猿早清晨醒来的时候会发出一种宣誓领地的叫声,所以周副队长必须天不亮就出发。
目前这种长臂猿在全球范围内就剩下37只了,而且还全部都分布在我国的海南岛。
因为数量实在是太少了,所以业内的专家们也曾经尝试过人工繁殖,但是最后甚至连可以用于实验的合适个体都没找到。
而周副队长就是在这里从事长臂猿保护工作的,所以动不动就要去寻找长臂猿是他的工作常态。
那么什么长臂猿的数量这么少?
这次周副队长又能找到长臂猿吗?
«—【·稀有的海南长臂猿·】—»
说起海南长臂猿,周副队长表示,虽然自己是海南人,但是在进入这个监测队工作之前,他都不知道还有这个物种。
要知道这玩意可是海南热带雨林中的旗舰物种,按理说应该非常出名才是。
但周副队长表示海南长臂猿实在是太少了,特别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的时候这个物种差点就消失了,因为当时据估计海南的热带雨林中只有7只到9只海南长臂猿还活着。
但是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的时候,海南长臂猿还有将近2000只生活在热带雨林之中。
但是后面因为人们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海南长臂猿赖以生存的雨林被大量砍伐,导致它唯一能适应的栖息地逐渐缩小。
而且当时的偷猎分子也很多,所以海南长臂猿的数量在短短的不到30年的时间里数量就出现了急剧地下降。
就这样到了70年代末的时候海南长臂猿直接就变成了全球最濒危的物种之一。
好在进入80年代之后人们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于是在海南长臂猿生活的地方建立了自然保护区。
1988年,这个保护区被升级为国家级别的自然保护区,然后人们将保护区的面积又扩大了一些。
因为当时保护区里面已经基本上见不到海南长臂猿了,所以人们就对当时海南长臂猿的数量进行了一番调查。
结果他们发现还有13只海南长臂猿生活在这个地方。
当时大家的心情都挺激动的,因为起码海南长臂猿还没有灭绝。
但是就算是没有灭绝,13只这个数量也太少了,跟徘徊在灭绝边缘也没啥区别。
于是人们就成立了一个海南长臂猿监测小队,对长臂猿的行为习性、繁殖成长进行监测。
然后这些监测的数据将会成为后面人们保护海南长臂猿的重要数据支撑。
但是想要在偌大的雨林里面找到海南长臂猿可不容易,因为它们比较怕人。
而且它们的胳膊很长,可以在树林之间来回穿梭,行动迅速,一不小心就会跟丢。
雨林里面没有什么特定的道路,也没有什么标志物,所以想要顺利跟上长臂猿不迷路都是个麻烦事。
所以很多时候监测人员只能远远地看着它们离开。
虽然保护区也有安置的摄像机,但是这些摄像机并不能直观地拍摄它们的活动情况,所以检测队员们只能到现场用眼睛去观察它们。
而这样的野外检测观察每个月起码得有10天的时间。
但海南长臂猿也比较聪明,它们一开始的时候对于监测人员还比较警惕,但是很快就发现这些人似乎并没有伤害自己的意思。
于是它们渐渐地不再害怕,看到监测人员来了之后也不会立刻逃走。
于是后面人们再想要找到它们就方便多了。
就这样很快监测人员就弄清楚了不少海南长臂猿的生活习性,甚至对它们的“家庭情况”和生育情况都了如指掌。
他们发现海南长臂猿比较能吃,平时喜欢吃的东西有130多种,不仅喜欢吃嫩叶和果实,还是不是会找些虫子来吃。
于是根据记录下来的数据,人们在保护区种植了一批海南长臂猿非常喜欢的树木。
这样不仅能够扩大它们的栖息范围,还能给它们提供充足的食物,促进海南长臂猿的种群恢复。
而随着当地的生态被逐步修复,人们发现除了海南长臂猿之外,其他的一些植物群落和动物种群数量都有了恢复。
周副队长是后来才加入监测小队的,但是很快他也能根据习性找到这些海南长臂猿了。
熟悉的叫声响起来之后,周副队长就赶紧循着声音查看,结果还真就发现了在树上荡来荡去的长臂猿。
现在长臂猿的数量已经增加了一些,到了2022年底的时候,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海南长臂猿的数量已经达到了37只。
但是这个37只的数量依然是太少,所以人们也开展了各种课题研究,希望能为海南长臂猿的保护出一份力。
海南长臂猿的繁殖能力实在是一般,因为小长臂猿要长到七八岁的时候才会成熟,雌性在9岁的时候才能成熟。
然后它们才能繁育后代,一次妊娠就需要7个月到8个月,大部分情况下每次只能生下一只小海南长臂猿。
然后雌性就会带孩子,教它生活技能,不会再很快繁殖。
所以雌性海南长臂猿一般需要2年到3年的时间才能生下一个孩子。
为了能让海南长臂猿繁殖的可能性增大一点,专家也曾经想要人工繁殖海南长臂猿,但是奈何它们的数量太少了,所以想找到个实验对象都相当困难。
所以目前它们也只能在雨林中自由生活。
参考:
新京报《雨林中追猿,37只海南长臂猿的保护之路》2024-6-12
生态中国网《全球仅存37只!极度濒危!》2024-10-24